「桓法嗣」團隊,從左至右高伊揚、朱天祥、孫澤慧、王珂、劉理民。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7日電(記者 熊真)「各位小夥伴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有趣的科學現象叫做『過冷』,噔噔蹬~我們的主角就是一片透明的軟軟的凝膠······。」
伴隨著輕快甜美的女聲,映入了眼帘的是一塊凝膠通過科學操作凝結為固體的全過程,這其實是結晶溫度低於理論結晶溫度的科學現象。
以上便是來自抖音用戶「桓法嗣」發布的科普短視頻《過冷》的內容,它的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的五位「95後」在校學生。分別是研一的劉理民、研二的高伊揚、孫澤慧、朱天祥、博一的王珂。
作品《過冷》近日獲得了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字節跳動聯合發起的「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三等獎。
「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頒獎現場。
兩個月前,研究柔性離子導體的五位小夥伴,「突發奇想」嘗試用短視頻的方式進行科學普及。
高伊揚介紹,他們這個團隊平時科研方向是關於電化學,主要實現了柔性透明材料的離子導電性;「這項新材料的研究對未來柔性觸控螢幕市場具有很大的價值。」《過冷》是科研過程中的一個「衍生品」。
面對不熟悉的短視頻製作,在創作初期,「桓法嗣」團隊也為策劃內容而煩惱,他們曾多次探討,怎樣才能生動地講好「科學故事」。
談論起獲獎的感受,小夥伴們都顯得很興奮,「多虧了我們團隊裡有一位聲線甜美的小姐姐孫澤慧,她把晦澀難懂的專業詞語,描繪的生動有趣。」高伊揚調皮地眨著眼睛笑道。
「我們的研究說起來,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劉理民滔滔不絕得跟記者介紹起來,「舉一個我們實驗室前期的主流方向,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由於鋰在地殼中的含量比較低,大約只有0.0065%,導致市面上鋰離子電池成本較高;但如果選用資源豐富的鈉來替代鋰,在進一步優化性能的基礎上將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諸如電動汽車、手機、筆記本電腦的成本。」
話音剛落,劉理民又連忙補充「希望我們的研究能給環保貢獻一點綿薄之力。」言語間滿是對未來的期盼。
說起科普的初心,王珂無奈的說,一直以來公眾對某些學科存在一些誤解。
聊起科研時,很多人覺得這只是紙上談兵。
納米藝術攝影作品「妃子笑」。
說罷,王珂神秘兮兮地給記者看了一張「荔枝」照片。
「猜猜這是什麼?」
「這是一億分之一的納米尺度世界。」王珂指著照片驕傲地說。
原來,在實驗中小夥伴們偶然發現,通過簡單共沉澱的方法製備的二氧化鈦,形狀非常漂亮,經過藝術二次加工之後,圖案的形狀非常像荔枝,便給它命名為「妃子笑」並參加了納米攝影大賽。不負眾望,一舉奪冠。
「我們都知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故事,其實美好的東西都是曇花一現的,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留住美好的瞬間」劉理民動情地說,「通過科學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超出想像。」
在整個團隊中,大家都有自己的科普「大理想」。
劉理民的理想是:將科普融入基礎教育。
高伊揚的理想是:通過科普讓大家發現,生活中的滿分科技感。
王珂的理想是:更多方式花樣科普,讓大家走近科學,發現世界發現美。
······
這是一個和諧、奮進、充滿活力的團隊。
有會跳街舞的「科研工作者」高伊揚,愛運動的力量擔當劉理民,人美聲甜的孫澤慧,呆萌團支部書記王珂,有責任敢承擔的朱天祥。
「或許以後可以試試一邊跳街舞一邊給大家講科普。」高伊揚說,「只要大家願意多關注科學,我都願意嘗試。」
這些「95後」科研工作者用更生動的方式,將優質的科普內容藉助短視頻平臺傳播,從而形成一圈圈的漣漪,隨著「DOU知計劃」發起,讓網友們感嘆科學不再是 「山水之遠」,而是「咫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