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科研團隊:讓科學「秀」出來

2021-01-10 中國青年網

  「桓法嗣」團隊,從左至右高伊揚、朱天祥、孫澤慧、王珂、劉理民。 

   中國青年網北京6月7日電(記者 熊真)「各位小夥伴們,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個有趣的科學現象叫做『過冷』,噔噔蹬~我們的主角就是一片透明的軟軟的凝膠······。」  

  伴隨著輕快甜美的女聲,映入了眼帘的是一塊凝膠通過科學操作凝結為固體的全過程,這其實是結晶溫度低於理論結晶溫度的科學現象。 

  以上便是來自抖音用戶「桓法嗣」發布的科普短視頻《過冷》的內容,它的作者是西安交通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的五位「95後」在校學生。分別是研一的劉理民、研二的高伊揚、孫澤慧、朱天祥、博一的王珂。 

  作品《過冷》近日獲得了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字節跳動聯合發起的「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三等獎。 

  「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頒獎現場。 

  兩個月前,研究柔性離子導體的五位小夥伴,「突發奇想」嘗試用短視頻的方式進行科學普及。 

  高伊揚介紹,他們這個團隊平時科研方向是關於電化學,主要實現了柔性透明材料的離子導電性;「這項新材料的研究對未來柔性觸控螢幕市場具有很大的價值。」《過冷》是科研過程中的一個「衍生品」。 

  面對不熟悉的短視頻製作,在創作初期,「桓法嗣」團隊也為策劃內容而煩惱,他們曾多次探討,怎樣才能生動地講好「科學故事」。 

  談論起獲獎的感受,小夥伴們都顯得很興奮,「多虧了我們團隊裡有一位聲線甜美的小姐姐孫澤慧,她把晦澀難懂的專業詞語,描繪的生動有趣。」高伊揚調皮地眨著眼睛笑道。 

  「我們的研究說起來,其實也很容易理解。」劉理民滔滔不絕得跟記者介紹起來,「舉一個我們實驗室前期的主流方向,鋰離子電池和鈉離子電池。」由於鋰在地殼中的含量比較低,大約只有0.0065%,導致市面上鋰離子電池成本較高;但如果選用資源豐富的鈉來替代鋰,在進一步優化性能的基礎上將具備明顯的成本優勢,「鈉離子電池的產業化,可以很大程度上降低諸如電動汽車、手機、筆記本電腦的成本。」  

  話音剛落,劉理民又連忙補充「希望我們的研究能給環保貢獻一點綿薄之力。」言語間滿是對未來的期盼。 

  說起科普的初心,王珂無奈的說,一直以來公眾對某些學科存在一些誤解。 

  聊起科研時,很多人覺得這只是紙上談兵。 

  納米藝術攝影作品「妃子笑」。 

  說罷,王珂神秘兮兮地給記者看了一張「荔枝」照片。 

  「猜猜這是什麼?」  

  「這是一億分之一的納米尺度世界。」王珂指著照片驕傲地說。 

  原來,在實驗中小夥伴們偶然發現,通過簡單共沉澱的方法製備的二氧化鈦,形狀非常漂亮,經過藝術二次加工之後,圖案的形狀非常像荔枝,便給它命名為「妃子笑」並參加了納米攝影大賽。不負眾望,一舉奪冠。 

  「我們都知道一騎紅塵妃子笑的故事,其實美好的東西都是曇花一現的,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能留住美好的瞬間」劉理民動情地說,「通過科學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美好超出想像。」  

  在整個團隊中,大家都有自己的科普「大理想」。 

  劉理民的理想是:將科普融入基礎教育。 

  高伊揚的理想是:通過科普讓大家發現,生活中的滿分科技感。 

  王珂的理想是:更多方式花樣科普,讓大家走近科學,發現世界發現美。 

  ······ 

  這是一個和諧、奮進、充滿活力的團隊。 

  有會跳街舞的「科研工作者」高伊揚,愛運動的力量擔當劉理民,人美聲甜的孫澤慧,呆萌團支部書記王珂,有責任敢承擔的朱天祥。 

  「或許以後可以試試一邊跳街舞一邊給大家講科普。」高伊揚說,「只要大家願意多關注科學,我都願意嘗試。」 

  這些「95後」科研工作者用更生動的方式,將優質的科普內容藉助短視頻平臺傳播,從而形成一圈圈的漣漪,隨著「DOU知計劃」發起,讓網友們感嘆科學不再是 「山水之遠」,而是「咫尺之間」。 

    

相關焦點

  • 他在科研的「無人區」探索行星科學
    做出這一成果的,是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一支青年科研團隊。42歲的徐鵬原是中科院空天院一名科研管理人員,如今「下海」創業,成了行波管項目產業化公司即山東微波電真空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如果沒有中科院科研團隊幾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積累,這個『卡脖子』問題很難解決;同時,如果沒有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加速落地,這樣的好成果,也很難以量產的形式走進市場,真正幫助相關產業解決『缺芯』問題。」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
    日前,記者從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管委會獲悉,由中關村生命科學園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合作設立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正式啟用,啟用後,將立足探索建立中關村生命科學園生物醫藥科研項目轉化、孵化新模式,健全園區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產業從基礎研究、中試生產到上市註冊的全鏈條產業服務體系
  • 用科研進展表白祖國,他們用科學託起強國夢
    但在千家萬戶團圓之際,也有許許多多的江蘇科研工作者放棄小長假,用科研進展慶祝雙節、表白祖國。他們或埋頭實驗室,發力基礎研究、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或奮戰在遠方的科考基地……他們踐行著科學家精神,用科學託起強國夢,來實現更多人的「圓滿」。
  • 「95後科學狂人」盧馭龍:深圳科技達人推出新發明—電焰灶
    「青年發明家」「95後科學狂人」「中國達人秀16強」「發射國內首枚私人大型液體火箭」……一直以來,在深圳馭龍電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馭龍電焰科技)創始人、董事長盧馭龍身上有著許多光環。近期,他又主導研發了等離子技術電焰灶,將電能直接轉化為可用來烹飪的等離子火焰,並且已經將產品投向市場。
  • 科學管理,研教一體,海安市墩頭鎮紮實推進校本教科研
    1月5日下午,墩頭鎮12所學校校園長、教導主任、教科研及校本研修分管主任、教管辦全體人員齊聚仇湖初中,圍繞「科學管理,研教一體」的主題進行現場觀摩研討。這次現場會是墩頭鎮教育系統高質量發展研討系列活動之一。首先,仇湖初中英語教研組在鎮英語中心教研組組長孫宏軍老師的主持下,為與會人員展示了他們的團隊風採和教學科研成果,並進行了英語組教研活動現場展示。
  • 篩選43個團隊,山東中醫藥大學投入近兩千萬支持青年學者做科研
    團隊最高資助50萬,學者年齡都在40歲以下在山東中醫藥大學公布的青年科研創新團隊名單上,43個科創團隊,每個團隊都呈現著一種活力,根據學校的規定,此次申報青年科研創新團隊要求團隊成員不超40歲,43個青年創新團隊也幾乎涵蓋了學校的青年學術骨幹,除了個別團隊召集人是教授外,其餘多數是副教授或博士。
  •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器人科研團隊與雲峰酒業開展項目合作
    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器人科研團隊與雲峰酒業開展項目合作http://www.huaue.com  2020年12月21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12月17日至19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機器人科研團隊在機器人工程學院副院長鄧達強的帶領下前往貴州省仁懷市茅臺鎮雲峰酒業有限公司開展項目合作
  • 上海國際傳媒港首屆科學嘉年華:多項青少年「科研項目」亮相
    28項青少年科學愛好者的「科研項目」,從對前沿科學理論的思考到日常生活中的發明創造都有涉及。雖然孩子們展示的大多是以PPT形式製作的資料,但是各類內容讓現場的不少成年人連連感嘆「連標題都看不懂」。來自來自上海浦東新區協和雙語學校的高中生郭秦菘,展示了他運用機器人技術和機器學習整合解決農藥過量噴灑問題的方案。
  •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
    6月29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啟用典禮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醫藥科技中心舉行。作為中關村發展集團落實《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一項重要舉措,此前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已與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將園區新投用的醫藥科技中心5號樓作為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百濟神州與華輝安健兩家公司成為入駐該基地的首批企業。
  • 這是一場神奇的科學實驗秀
    國慶期間,北京地區最值得走進劇院觀看的科學實驗秀《加油!向未來》之「明日星辰」深度解秘來了……國內首檔大型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同名科學實驗秀《加油!向未來》之「明日星辰」將於10月1日-6日國慶黃金周期間在北京喜劇院公演。日前,該劇面向數十家媒體、家長及小朋友進行了一場試演。
  • 28個科研團隊一起上,華中科技大學研發一批「抗疫神器」
    3月2日上午,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元元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學校發揮自身優勢,注重科研攻關與臨床、防控實踐相結合,一批批專家學者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在科學防控、應急研發、專家解讀中獻智獻策。加上天津榮程集團捐贈的3500萬元人民,這些經費預算用於疫情控制科研,「如果後續不夠,是按需所用,科研經費上不封頂」。目前該校投入了28個科研單位(科研院所和醫院)進行抗疫研究,重點團隊有24個,包括研究醫療診斷和人工智慧的6個大團隊、公共衛生和治理的3個重要團隊、藥物研發的11個團隊、疫苗研發的2個團隊和法律法規2個團隊,保持戰時狀態的科研,「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 【玩科學天天薦】僅售49.9元,人人都能看懂的量子科學漫畫!
    指路小天使:點擊閱讀全文,進入購買頁面,直接後拉至文末~《奇妙量子世界》是一本關於量子信息的科普漫畫圖書,書中詳細介紹了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信息科研團隊在近幾年取得的科研進展,將十餘篇刊發在《自然》、《科學》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的科研成果通過生動有趣的漫畫形式介紹給讀者,內容包括量子通信、量子密碼、量子計算、量子模擬、量子糾纏等。
  •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科研成果彙編
    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成立於2015年6月,是國內高校最早成立的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交叉科研創新機構。研究院以復旦大學應用數學、生物學、信息學、臨床醫學等多學科優勢為基礎,交叉融合、聚力創新,開展計算神經科學、計算神經病學、認知與神經科學、類腦智能技術與轉化、腦疾病智能診療等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創新研究。研究院現任院長為馮建峰教授。
  • 直擊大影節,電影頻道"95後"團隊送上"開學禮物"
    直擊大影節,電影頻道"95後"團隊送上"開學禮物" 時間:2020.09.17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中國電影報導
  • 【北京生命科學所成果轉化基地啟用】日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
    >2020-07-13 07:23:33來源:FX168 【北京生命科學所成果轉化基地啟用】日前,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科研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在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正式啟用
  • 科研似蓓蕾初綻放 ——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最美人物側記
    懷揣科研夢想、醉心環保事業,自2003年放棄公務員身份,轉入省環科院工作後,15年來,他潛心鑽研,兢兢業業,碩果纍纍,用行動踐行新時代工匠精神。因工作突出,連續多年被評為院 「優秀個人」。  革命的磚。2017年,隨著全省環境汙染防治攻堅戰正式打響,嶽強作為骨幹專家調入技術支撐團隊。命令一到,哪裡需要就趕到哪裡,從未有過半分遲疑。
  • 古巴:一個網際網路瘸子和生命科學巨人的科研傷痛
    本文將深入梳理了新環境下古巴科學技術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古巴:一個網際網路瘸子和生命科學巨人的科研傷痛》網易科學·古巴科技現狀系列第一篇。聲稱他上臺後將扭轉歐巴馬的政令,除非古巴政府滿足他的要求:「讓人民獲得宗教與政治自由並釋放政治犯」。優秀的生命科學領域科研和窘迫的腰包古巴和美國之間的關係緩和,對古巴科技界人士來說,帶來機遇的同時也有很多困難和挑戰需要面對。
  • 福事多強大的科研團隊助力福事多長久發展
    不過福事多安全抓重了,食品的種類也不落下,這就全靠了福事多的科研團隊。就拿福事多旗下的一派食品舉例,一派食品現有大專以上學歷研發人員共35人,其中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9人。用於研發的實驗室佔地面積約為600平方米,配置科研設備的原值總額達千萬元。
  • 湖北「超牛」科研團隊:解決領域技術難題,成果帶來數億元市場
    在武漢工程大學,有這樣一支科研團隊:團隊面向化工產業革新和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致力於打造新型高效、綠色化工裝備,解決重大能源生產和深度開發利用領域的技術難題,主持及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湖北省重點研發計劃等省部級項目20餘項,承擔橫向科研項目的經費
  • 博士畢業生靠科學發明打造創業團隊
    博士畢業生靠科學發明打造創業團隊   胡大為  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馬漢青 通訊員 穗就宣  20來歲的博士畢業生,利用自己的科學發明,帶領20來人的創業團隊,一年創造的產值達3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