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奶球媽咪(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中,養兒防老沿襲了上千年,結婚生子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不要孩子,為什麼要結婚呢?但隨著時代的進步,選擇丁克的家庭越來越多,「丁克大軍」正在以超乎想像的速度迅速壯大。
有社會調查顯示:
在我國一、二線城市中,丁克家庭的數量呈連年上升趨勢,在上海,丁克家庭佔比達到12.4%,深圳佔到11.8%,北京則為10%,全國丁克家庭早已突破了60萬大關,而且近些年上漲趨勢越來越快。
對於選擇丁克的原因,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理由。比如大家喜愛的「冷段子」高手李健,道出的理由很令人唏噓。
01李健道出選擇丁克的原因,與樸樹不謀而合,發人深省
音樂創作才子李健,和妻子孟小蓓是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兩家算是世交,李健第一眼見到孟小蓓,就被這個可愛的姑娘深深吸引了。
幾年後兩人雙雙考入名校清華,郎才女貌,成為校園裡一對吸人眼球的金童玉女。
痴迷音樂創作的李健,在低迷的歲月裡,一直有愛妻相伴左右,兩個人相扶相攜,走過了陰霾,迎來了李健事業上的春天。
唯一令人遺憾的,是兩人恩愛甜蜜20多年,卻堅持丁克,沒有要孩子。
很多人不解,兩個人都是這麼頗有才華的人,不要孩子實在太可惜了。
對於大家關心的這個問題,李健在採訪中,用他一貫的「冷幽默」調侃說:我又不是什麼瀕臨滅絕的物種,沒必要延續自己的基因。
這樣的回答帶著明顯戲謔的成分,不少網友對此表示不理解,不過還有很多人表達了無奈的祝福。
其實李健在多年前一次較為嚴肅的節目採訪中,就談過他的真實想法:「我總覺得我還沒有做好一個做父親的準備,我的很多精力還是放到了音樂上……孩子一定要好好地培養,要花很多時間,你一定要陪他成長,要跟他玩才行……」
原來,李健的理由與樸樹的觀點不謀而合,同樣作為名校高材生,樸樹對要孩子也是十分慎重的。
樸樹也是音樂才子,實力歌手,而且為人低調,頗受好評,採訪中他說:「我沒有把握把孩子教育成一個好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很簡短利落的回答,讓大家看到一個男人真正的責任心。
養育一個生命,就對他全心全意負責,如果沒有把握做一個合格的父親,就不要把這個生命帶到這個世界上受苦。
這是許多像李健、樸樹一樣的選擇丁克的父母的心聲。
這恰恰證明了他們對生命的珍視和呵護,是真正負責任的表現,比起那些生而不養、瞎養盲養的父母,他們要高尚得多,偉大得多。
02那些堅持丁克的家庭,他們過得怎麼樣?後悔了嗎?
比如梁朝偉夫婦等許多名人家庭,他們都選擇了堅持丁克,生活過得有滋有味,仍然甜蜜如初。
有的在堅持丁克的中途意外有了孩子,也就順其自然了。比如央視主持人王小騫,女兒降生後,她還特意去學習了心理學,成為一名兒童教育專家。原來也是由於不敢保證自己能教育好孩子,選擇丁克,後來發現,只要肯用心學習,教育孩子並不是什麼難事。
當然不可否認,丁克一族中也有後悔的,比如前央視新聞主持康輝,也表示沒有要孩子,母親沒有抱上孫子,確實有些遺憾。
03選擇丁克的原因由很多方面構成
對孩子的教育不敢怠慢,不能肯定自己能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只是其中之一,更多的家庭還有其它考慮:
養娃投入太多精力和時間:佔到25.4%。經濟水平受限,養娃成本太高:佔到18.6%。擔心影響夫妻感情,打擾二人世界:佔到13.6%。耽誤工作,影響事業發展:佔到16.7%。
從社會學上講,丁克一族的出現和壯大,是社會進步的表現,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正在從傳統觀念中解放出來,不再把「傳宗接代」「養兒防老」作為人生必不可少的任務來完成,也說明社會基礎福利在日益完善,持以開放的態度,尊重每個人自由選擇的權利,才是現代人應有的姿態。
PS: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