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由美國著名暢銷小說家弗朗西斯·斯科特·菲茨傑拉德(Francis Scott KeyFitzgerald)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茲比》(The Great Gasby)改編的同名電影。我這個人比較較真,花了一個晚上看了2000年和2013年拍的兩個版本的電影。雖然這部小說在歷史上被翻拍了很多次,但從場面上來講,當然是由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主演的2013年版更吸引眼球。
這個故事很簡單。故事由耶魯大學畢業生、一戰退伍軍人尼克·卡拉威作為故事的敘述人,講述了在1922年夏,尼克結識了他的鄰居,年輕的百萬富豪傑·蓋茨比。蓋茲比是一個神秘的富豪,經常舉辦各種豪華宴會,卻很少人真正見過他。後來尼克才知道蓋茲比結交的他的真正原因是因為他的表妹黛西·費伊·布坎南,當時住在東卵傳統富人區的貴婦人。她丈夫湯姆·布坎南是尼克的大學同學。尼克雖然不願充當這個拉皮條的角色,但他痛恨湯姆背叛了他的表妹而擁有一個住在貧民區的情人,於是最後還是約黛西來到自己家中,並與蓋茲比見了面。至此他才知道原來黛西跟蓋茲比曾經有過一段情,但因為社會地位的懸殊最終未被家族認可,而隨著蓋茲比參加了一戰,這段戀情也就無疾而終。最後不相信蓋茲比可以成為富豪新貴的黛西嫁給了傳統富豪家族的繼承人湯姆,過上了她夢寐以求的奢華生活。
這次見面讓黛西跟當年的窮軍官蓋茲比舊情復燃,在蓋茲比金壁輝煌的私宅中黛西驚訝不已,即使富貴如她,也坦言從來沒有見過一個男人擁有這麼多的漂亮衣服。但蓋茲比和黛西的姦情很快被她的丈夫湯姆察覺,湯姆雖然背叛黛西而擁有情婦,卻不能接受這麼一頂鮮豔的綠帽子,於是湯姆邀請蓋茲比赴宴,並在酒桌上當著黛西的面奚落如今的他儘管腰纏萬貫,但永遠也擺脫不了窮小子的根源,因為他跟上流社會根本就不是流著同樣的血液。蓋茲比為了自己的自尊,逼著黛西當著大家的面說她一直愛著他,從來就沒有愛過她的丈夫湯姆。但蓋茲比失敗了,精神崩潰的黛西無法面對這一場突變,於是奪門而出,蓋茲比擔心黛西的安全,於是決定送她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黛西執意要駕駛。但無巧不成書的是,黛西在失神疾馳中意外撞死了一個路人,而這個路人恰巧就是他丈夫湯姆的情人默特爾。陰險的湯姆誤導了默特爾的丈夫,貧窮的修車工喬治·威爾遜,讓喬治誤以為與他妻子出軌的人正是蓋茲比,而蓋茲比撞死默特爾是一種因愛成恨的蓄意謀殺。
蓋茲比深愛著黛西,決定為她抵罪,並與她一起離開紐約遠走高飛。自知道法律無法伸張窮人的正義的喬治開槍打死了蓋茲比後飲彈自盡。尼克為蓋茨比舉辦葬禮,結束了與這幫虛偽的富豪親戚們的聯繫,也放棄了當初對財富的熱衷,回到了中西部的老家寫下了這個讓他傷心的故事。
《了不起的蓋茨比》是菲茨傑拉德的傳世之作,也是被公認為美國文學的經典。1998年,現代圖書館編輯委員會投票,評選其為最偉大的美國小說和最佳英語小說的第二名;隨後入選2005年時代周刊百本最佳英文小說。
如果簡單地介紹這個故事,當然會犯劇透的罪過。但由於這是一部翻拍過多次的經典,所以大家很容易搜索到內容,實在不應該給戴劇透的帽子。這是一個悽美的愛情故事,但也許我已經好多年沒愛過了,體會不出這種愛情的偉大,卻想說說我作為商人的感想。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跟中國在同世紀90年代非常相似。飛速發展的經濟讓投機倒把、走私造假、爾虞我詐的各種商業手段被展現得如火如荼,全民經商的風氣把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矜持撕得粉碎,對金錢的崇拜和笑貧不笑娼的風氣幾乎成了社會的主流。儘管國家多次提倡「精神文明」建設,但金錢的真實和精神的虛無相比,人們看到只是更加膚淺的直覺,於是思想者便成了可笑的異類。
讀者的庸俗化導致了文學的庸俗化,深刻反思的文章也鮮有點讚。人們沉溺於周星馳「無釐頭」的笑點的時候,卻很少人想去真正了解周星馳笑點後面要說的話。快餐的出現就像快餐文化一樣迅速流行,即使有人仍然保持「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習慣,卻沒有幾個人真正去感謝廚師的匠心勞作,酒飽飯足之後,又有幾個人真正記得在飯桌上聊過什麼。連物質糧食都沒有人真正珍惜的世界裡,精神糧食更不算什麼。
人生如夢,痴情的蓋茲比不願去破碎的是自己精心臆想的愛情神話,而被情所困的背後是深深的孤獨和對自己的不認同。每個人都想追求自己沒有的東西,卻對已經擁有的一切視而不見。世界已經翻天覆地,但人的思想卻似乎從來沒有改變。我覺得我也很膚淺,更沒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但我仍然天真的認為,真正的智者需要的不是悲天憫人的反思,而是擁抱當下,努力進取。不求擁有世界,只求無憾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