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憶蝴蝶
作詞:林夕
作曲:陳曉娟
還沒有開始 才沒有終止 難忘未必永志
還沒有心事 未算相知 難道值得介意
言盡最好於此 留下什麼意思
讓大家只差半步成詩
還沒有驚豔 才沒有考驗 才未值得哄騙
還沒有閃電 才沒有想念 才未互相看厭
還未化灰的臉 留在夢中演變
回頭就當作初次遇見
並未在一起亦無從離棄
不用淪為伴侶 別尋是惹非
隨時能歡喜亦隨時嫌棄
這樣遺憾或者更完美
從沒有相戀 才沒法依戀 無事值得抱怨
從沒有心願 才沒法許願 無謂望到永遠
蝴蝶記憶很短 留下什麼恩怨
回頭像隔世一笑便算
並未在一起亦無從離棄
不用淪為伴侶 別尋是惹非
隨時能歡喜亦隨時嫌棄
這樣遺憾或者更完美
就像蝶戀花後無憑無記
親密維持十秒又隨伴遠飛
無聊時歡喜在忙時忘記
生命沉悶亦玩過遊戲
並未在一起亦無從離棄
一直無仇沒怨 別尋是惹非
隨時能歡喜亦隨時嫌棄
不用再記起怎去忘記
滑動以上區域,查看完整歌詞
2000年,重回樂壇的張國榮憑藉《陪你倒數》這張火遍香江的專輯拿到了代表港樂至高榮譽的金針獎、以及十大勁歌金曲頒發的榮譽大獎,已過不惑之年的他強勢重回樂壇的巔峰位置。是年情人節,他發行了熱·情演唱會之前的迷你專輯《untitled》。
2013年,剛結束內地巡演的陳奕迅回到香港開了紅館演唱會,一再加場的他終於讓這場演唱會變成了為期整整一個月的港樂盛事,風頭無兩,此時他也祭出了迷你專輯《The Key》。
《untitled》和《The Key》,不僅有相似的背景,創作團隊也多有重合,兩張專輯的監製都是梁榮峻,林夕也是歌詞的創作主力。
其中最美麗的牽繫,是分屬這兩張專輯的《路過蜻蜓》與《失憶蝴蝶》這對「姊妹篇」。這兩首歌,作曲人和作詞人完全一致,像極一場生命的輪迴,一次時空的交匯,掙脫不了的前世今生。解讀《失憶蝴蝶》的這把鑰匙,就是做為上篇的《路過蜻蜓》,這首詞講述的,是一個「過客」,一個「錯誤」的故事。
《路過蜻蜓》中「讓我做只路過蜻蜓,留下能被懷念過程。」這已成為暗戀者最樸素的心願。蜻蜓的幼蟲水蠆,在水裡起碼要經過一年,時間長些的要苦熬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蟲。蜻蜓的壽命,只有水蠆的十分之一,僅僅能活一個月到八個月左右。像蜻蜓一般路過,但能與你有片刻交匯也是不虛此生,儘管在你看來我的生命只是虛耗。林夕正是借用蜻蜓的這個特點,寫出了為愛苦苦煎熬,即使耗盡生命,卻終不能得的悲劇。
而《失憶蝴蝶》描述的是另一種愛情,雙方互有愛慕的情愫,卻只能天涯永隙。《失憶蝴蝶》,作為《路過蜻蜓》的延續篇,從卑微的「路過心情」,演化為「只求一剎」的「蝶戀」。林夕的詞句裡,總不停探究著人與人之間的各種情感關係。蝴蝶,是他非常所鍾愛的,常用來談情說理的一種意向。「蝴蝶」在這首詞裡所代表的,應該是無法避免的遺憾,無法得到的完美,以及心如止水的遺忘。
這首「失憶蝴蝶」,意境高遠、哲思妙運,林夕和陳曉娟,締造出又一首講述命運無常的歌。經過十三年的沉澱,林夕親手打破自己布下的迷局,他借蝴蝶的十秒失憶,勸慰人們殘缺即是完美,剎那即是永恆。簡潔古雅的詞句,暗湧跌宕的情懷,使得Eason與哥哥有種隔世呼應的感覺。張國榮用自己的人生書寫了何為無常,他真的如一隻蜻蜓,路過了這個世界,而後悄然離去;若干年後,這首《失憶蝴蝶》充滿了將「遺憾」變為「美滿」的禪味,如果說《路過蜻蜓》是為得不到的愛情而傷心絕望的前世,那麼《失憶蝴蝶》則是看破分分合合而來去自如的今生。
這十三年間對林夕的創作風格影響最大的一件事莫過於張國榮的逝世。林夕曾多次在訪談中坦言對哥哥的死有過自責,比如寫這首《路過蜻蜓》時恰逢他焦慮症纏身。他為張國榮寫的許多歌都悲愴悽然,悔恨不該寫這些歌去刺激張國榮本就脆弱的心靈。哥哥逝世後,林夕在更多的在作品中融入了渡人脫離苦海的道理,《失憶蝴蝶》也是林夕涅槃重生的今生。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深研佛法的林夕,早已看淡生離死別、看破愛恨情仇,只是很多人經常會錯詞意,辜負了他的一番良苦用心。
《路過蜻蜓》與《失憶蝴蝶》的曲調都婉轉如迴旋舞曲,Eason也說:「陳曉娟是一個『世外高人』,她寫的歌都很好聽,莫文蔚的《愛》就是她寫的。《失憶蝴蝶》很簡單、很漂亮,非常有華爾茲的感覺。」《路過蜻蜓》和《失憶蝴蝶》在編曲上有頗多相似之處,如主歌部分未用到鼓,間奏都用到了電吉他強化,唯一的不同便是《失憶蝴蝶》在最後的副歌用到了鼓,或許這是在用一種相對激烈的方式向過去告別。臺灣音樂人創作的旋律配上粵語詞總能碰撞出一種奇特的光電。
《路過蜻蜓》為我們留下了一首滿是遺憾的心酸之曲,十三年後,那隻虛耗著便宜生命的蜻蜓,終於化蝶,那隻路過的蜻蜓演變成飛不過滄海的蝴蝶,又將如何演變?
【還沒有開始 才沒有終止 難忘未必永志
還沒有心事 才未算相知 難道值得介意
言盡最好於此 留下什麼意思 讓大家只差半步成詩 】
這個雙重否定的句式,運用了因果排比。「還沒」和「才沒」,彼此是一種因果關係,沒有開始,便沒有結束;沒有相戀,就不會失戀;沒有種下「因」,自然便無「果」。世事每每漸行漸遠,甚至走向衰敗,正如佛家所言的「成、住、壞、空」。萬事萬物皆有其生滅循環,不必執著於開始與結束,無常變化而已。過分親近反而落得隙毀的下場,點到為止方是最高境界。
這裡化用曹植「七步成詩」的典故,撲不過滄海,不如選擇做一隻失憶蝴蝶,開始便是遺忘的起點,就讓我們的腳步停留在天涯的邊緣,差半步緣慳美麗詩章,差半步足跡漸行漸遠。這句「只差半步成詩」,流露出些許遺憾,更多的是對往事的坦然。即便難忘,也未必要永遠守著回憶懲罰自己,與其讓枯燥冗長的生活磨平這份感情,倒不如停止無謂的執念。或許遺憾才是真正的圓滿,只有忘卻,才有心如明鏡的大自在。除盡前世回憶,「無掛礙故,無有恐怖。」
【還沒有驚豔 才沒有考驗 才未值得哄騙
還沒有閃電 才沒有想念 才未互相看厭
還未化灰的臉 留在夢中演變 回頭就當作初次遇見 】
這裡有兩組情境對比,「驚豔/考驗/哄騙」與「閃電/想念/看厭」,沒有當初的乍見之歡就沒有之後情路坎坷的考驗;沒有電光火石燃起的愛慕,就沒有日後的相對無言,久處生厭。從無資格去分享她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也沒有權力去過問她的喜怒哀樂,就任那張難以忘卻的容顏,永遠只止於夢中。這裡貫串了這首作品的核心情志:人與人的關係變幻無常,與其開到荼蘼,倒不如保持一種理想的距離,不再互相束縛,相忘於江湖。不曾擁有就無所謂失去,毫無瓜葛便無機會腐壞,反能保有一切美好,永遠天真甜美,日日如初見。
【並未在一起亦無從離棄
不用淪為伴侶 別尋是惹非
隨時能歡喜亦隨時嫌棄
這樣遺憾或者更完美 】
因果若決定,眾生不成佛。有因加上緣才有果,而沒有因就沒有果。沒有愛何來恨,沒有緣就不必等待結果。因為沒有明確的關係,才無需刻意維繫,因為沒有道德的束縛,才不會疏遠厭棄。只要不執著於世俗價值觀,捨棄和忘卻也是一種得到,「淪為伴侶」未必能永遠相愛相守,反倒隨緣來去大自在。
「不用淪為伴侶,別尋是惹非」,很多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費解。曖昧的朦朧是迷人的,明知無緣,卻執著認定對方為終身伴侶,有時反會成了一種悲哀。無需打碎這若有若無若近若遠的美好,這場似有還無的曖昧關係,不必非得求證一個結果。
人人都嚮往轟轟烈烈的愛情,仿佛長相廝守永不分離才是愛情的定式,閱遍紛紛擾擾的感情事,或許這樣的雁過無痕,葉落無聲,與你而言才是更完美的選擇。與其看到面目全非、千瘡百孔的結局,不如淺嘗輒止、蜻蜓點水把彼此晶瑩剔透的美好封存在時光裡。
【從沒有相戀 才沒法依戀 無事值得抱怨
從沒有心願 才沒法許願 無謂望到永遠
蝴蝶記憶很短 留下什麼恩怨 回頭像隔世一笑便算 】
林夕筆下「失憶蝴蝶」的形象,兼具瀟灑無拘、自由浪漫的感性生命形態,也合乎「翻階蛺蝶戀花情」的詩化想像。「蝴蝶記憶很短,留下什麼恩怨,回頭像隔世一笑便算」,這是這首歌的「中心句」。據說「金魚的記憶只有六秒」,蝴蝶和金魚一樣善忘,我們亦不妨效法記憶很短的蝴蝶,恰恰因為不執著,才得到最大的自由。
沒有依戀,便無事可埋怨,沒有渴求,便不會有痛苦的執念。既然如此,無所謂是否永遠,永遠難道不是一種生命的枷鎖嗎?回頭望向當初的鏡花水月,恍如隔世,那就當彼此是只飛過滄海的失憶蝴蝶,前塵往事盡化雲煙。世事多遺憾、情路多艱難,是喜是悲不必執著,相視一笑,了結恩怨。林夕最喜歡蘇軾的「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與這首詞可謂異曲同工,心境皆是豁達通透。
【就像蝶戀花後無憑無記
親密維持十秒又隨伴遠飛
無聊時歡喜在忙時忘記
生命沉悶亦玩過遊戲】
記憶只留了短短十秒,「蝴蝶夢裡醒來,記不起對花蕊有過牽掛」。一念地獄一念天堂,世事無常,學會放下,活在當下,這是佛理中的「正念」思想。何不把「感情」看作享受當下的樂趣,縱然生命冗長沉重,亦曾有過愛的養分來滋潤性靈。林夕以「蝶戀花」來比喻一種理想純粹的愛情狀態,庸常的愛情中充滿了太多費心傷神的羈絆,承諾、隱私、思念、猜疑、責任、爭吵而蝴蝶的感情,來時珍惜,去時忘記,瀟灑重回自由自在的人生軌跡,不會被任何關係框架所束縛。
【並未在一起亦無從離棄
一直無仇沒怨 別尋是惹非
隨時能歡喜亦隨時嫌棄
不用再記起怎去忘記 】
關於回憶與忘記這個主題,林夕和林若寧寫過不少經典詞作。如林若寧說「如懷念是有它限期,明日便記不起」,而林夕則寫下的是「不用再記起,怎去忘記」。
最後一句將全詞的中心升華了,不是執著於忘記,而是學習該如何智慧地破執。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這是一種收放自如的境界。有些人和事,哪怕還差半步,不邁出去方是最明智的抉擇。抓不住的夢就仿佛這細小的塵埃,近乎虛無,費心去論證它不存在的時候,其實心裡已經默認它的存在了,凡是想控制的東西,其實一早就已控制了你。若真的是痛苦讓你痛苦,但你能做到當痛苦不存在,又何來的痛苦,同樣的,不用刻意再去記起,又何來忘記?
或許這首《失憶蝴蝶》是林夕十三年後一份悔意的償還。張國榮逝世十周年紀念活動中,在哥哥巨型雕塑落成的典禮上,有隻蝴蝶忽然停留在了雕像的手心,全場榮迷欣慰地大喊「多謝哥哥」。那隻曾經的蜻蜓,以讓所有人都接受不了的方式一躍而下,十年後的今天,他破繭化蝶,隨伴遠飛。
對於珍貴而無法得到的東西,不強求,不妄取,自在隨緣,它或許是一段無疾而終的愛情,或許是逝去後才懂珍惜的友情,也或許是一個值得銘記,永不再來的輝煌年代。
沒有學會愛的時候,卻愛上了一個人,已經學會愛的時候,卻沒有了可以愛的人,拼盡了今生的緣分,到頭來只能思念一個蒼白的名字,與你一起化作東海的桑榆。
莊周在夢中作了千年的蝴蝶,蝴蝶在夢中只作了十秒的莊周,對於兩者,彼此都是永恆的極樂,這是真正佛教所言,見性平等,消除掛礙差別。人太執著,心盲無明,阻礙你的其實不是已逝的舊情,而是執念,仍舊無法死心,只是未至心神傷透時。
一段曲,一闋詞,一段情,如同經歷了一場情之浩劫,纏綿婉轉,盪氣迴腸。情之一字,無形無態,一次擦肩,可能是初遇,也可能是訣別。很多人都說林夕的詞朦朦朧朧、飄渺不定,而這正是林詞的動人之處,因緣和合,禪意幽幽,百轉千回處自有風情,更與何人說。慧如林夕,早已明白「對於你想擁有、卻移不走的富士山,望見便已經足夠」,這是一種經歷過深刻絕望之後的克制。
翩躚似夢,失憶蝴蝶,無常無我,放下自在。
「一代宗師」剪輯版
被這首歌打動,正是看完這支MV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