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什麼歌就看什麼景,AR 會顛覆我們聽音樂的體驗嗎?

2021-01-09 36氪

編者按:本文翻譯節選自 Medium 專欄,原作者 Matt Miesnieks。

幾年前,Gear VR推出的時候,我還在三星工作,大家對這件事提出了很多設想。我當時的老闆David Eun提醒所有人說,YouTube將成為VR(virtual reality 虛擬實境)的YouTube。他的意思是,雖然這個VR平臺給現有的視頻內容展示了新的體驗模式和展現路徑,但這項新服務是無法與現有的視頻內容競爭的。所以VR技術將可能會被融入YouTube,而非被用於形成一個可以與之抗衡的新平臺。

事實證明他是對的。

但我不認為同樣的情況會出現在AR(augmented reality 增強現實)上。我認為,AR代表了一種新的大眾媒介,而不是一種新的媒介形式。這就意味著,AR的iTunes不會是AR iTunes,而會是一個原生應用,改變我們體驗藝術和娛樂的方式。同時iTunes可能能夠適應這樣的變化,也可能不能。

為什麼我對AR和VR在媒體方面應用的設想是截然不同的呢?

我認為其中的不同之處在於,VR視頻在本質上還是我們所熟知的2D視頻,雖然以超大屏幕的形式呈現(太寬了,以致於我們不得不側著看才能看到這一切),但這不是什麼新鮮事。

相反,AR是一種全新的事物。這是第一次,媒體內容被融合進了現實,作為現實世界的一部分被呈現出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AR技術所營造出來的環境背景(context)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多感官的、動態的、交互式的,例如現在我可以在我的客廳或街道上享受同樣的媒體內容,但環境背景的變化會完全改變整個體驗。

再進一步,如果你在影院或通過VR技術體驗過《星球大戰》,你的感受可能會是「逃離並沉浸」到了另一個宇宙中的星系裡。但是,將《星球大戰》引入AR會是一個真正的挑戰,某種程度上,你會需要去應對「為什麼我的廚房裡有R2D2」這樣的認知失調。

環境背景會改變體驗,它是經驗的核心組成部分。

例如,與iPod相比,隨身聽才真正對人們的音樂體驗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隨身聽第一次允許我們隨身攜帶音樂,在不同的環境中體驗它。在沙灘上看著落日享受音樂的感覺和在家裡聽音樂是完全不同的體驗。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iPod只是一個更大、更好的隨身聽。

又例如,錄音完全改變了我們體驗音樂的方式。我們掌控了時間,能夠決定在任何場合去享受音樂,而不是必須要去演唱會。

事實上,iPod或者錄音這樣的發明,在增加了可能性的情況下,並沒有真正改變音樂的本質,只是允許人們把音樂從現場到帶回家的,或者從家裡帶到街上。但我們的體驗卻完全改變了,因為我們體驗音樂的環境背景發生了改變。

所以現在的情況又不同了,AR的出現給予了我們體驗音樂的更多可能。我們不僅能夠選擇時間與地點,我們還能「遷移」環境,隨時切換我們的「時間」和「環境背景」,升級自己的體驗或者分享給別人。所以就像音樂在錄音或者隨身聽被發明時發生的轉變一樣,這一次,我們的音樂體驗將被AR完全改變。

我們如何將背景環境應用到音樂中來提高體驗呢?

有了AR,我們的藝術和音樂體驗(單向或者是互動的)將會是這樣的:AR可以「升級」現實世界,讓我們在聽到自己最喜歡的歌曲的同時,眼前的景象被增強成為我們期待的充滿情感的場景。例如當Katy Perry 的音樂出現時,他的粉絲眼前的現實景象可能會變得閃閃發亮起來;或者在我們生活的某個重要時刻,一首歌曲的旋律可能會與當時的環境背景發生微妙的化學反應。那麼下一次當類似的場景(例如,時間/人物)出現時,音樂就會被觸發。

當我們想到音樂、藝術和環境時,我們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比較一下聽音樂和坐在沙灘上看日落的區別,然後去選擇一首最符合當下環境的音樂。一個更為完整的藝術體驗可以包括的不僅僅是媒介本身(音樂也好,畫幅也好),還包括與其匹配的背景環境。這就是為什麼環境背景是體驗的一部分,它從情感上作用於體驗。從另一方面來看,環境背景疊加媒介本身的形式,是你和藝術家之間合作的結果。

通過對背景環境的增強,AR將藝術體驗形式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AR設備將比任何智慧型手機都更能感知現實世界。這意味著,能夠將歌曲和圖像(或視覺效果)進行匹配(自動或手動)的能力,這樣的體驗將遠遠超過我們從歌曲列表中選擇歌曲。另一方面,藝術家現在可以將更多的控制權交給觀眾,將藝術體驗可以變得更加個人化。

在過去,我們通過製作amix-tape(異步創建)或Spotify playlist/feed(接近實時)來增強背景環境,但當背景環境被實時應用並被分享時,這時候出現的就是AR的原生應用,以及相應的新的協作表達形式。

這會對內容產業帶來的什麼樣的影響呢?

我相信AR為新型的開源運動打開了大門。

曾經,編程人員編寫代碼並以他們的名義發布,你可以購買使用,但你可以參與的部分就此結束,代碼還是原來的代碼。但如今開發者可以同時發布系列的所有產品,以及組成這些產品的組件,創造者們能夠在彼此的基礎上共同構建,讓更好的產品被發明出來。如今,開源軟體對整個網際網路的影響巨大。

當下的藝術和內容的創作方式與從前的封閉編程模式非常相似。藝術家或工作室製作產品,我們被告知,然後進行消費。用戶很少有機會去添加進自己的表達,更不用提將藝術創作的「組件」重新使用到另一個新構想的表達中。而用戶生成的內容其實是能夠在網絡環境下產生雙向協作效應的,而AR正好可以完成這一過程:藝術將從一個只涉及藝術家的,靜態的「創造和完成」過程,變成一個同時涵蓋了藝術家和觀眾的動態的過程,過程本身,系統,代碼和地點都成為了藝術的一部分。

如今,藝術家和觀眾共同創作的最好的例子是現場音樂會。在現場音樂會上,觀眾、環境、天氣等因素都聚集在一起,創造出一種獨特而偉大的東西,不單純的是各個部分之和。AR的機會在於,現如今並沒有技術手段可以去支持這種完整藝術體驗的分享,不僅僅限於照片錄音或者視頻。AR應用的潛力在於,它可以提供額外的背景信息(實時數據流,響應人群中的其他人或遠程操作,增強舞臺表演等),然後捕捉周圍所有的數據,並將這所有打包成一個可以帶回家的體驗,這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對於表演者來說,錄影設備的使用已經影響了現場觀眾的參與程度和反饋,同時觀眾對於錄影設備的期許在於,它們期望這些設備能讓自己重溫表演的過程。AR的應用將為演唱會提供兩種參與方式,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比普通錄音更好的「帶回家的」體驗。

以現實世界為背景是AR的典型特徵。當AR被應用於藝術和內容時,很自然的是,創作者和觀眾之間的差異會變得更加模糊。與開源軟體一樣,創作者將能夠輕鬆地在彼此工作的基礎上建立起自己的工作,這將意味著創造出更偉大的東西。

誰來實現這件事情?

誰還沒有搞明白AR在藝術和音樂方面的潛力呢?唱片公司和電影公司的營銷部門!

目前為止,我看到的幾乎所有的音樂/藝術作品都只是將AR作為一種新奇的營銷渠道來推廣「真正的產品」——就是YouTube或Spotify收聽的方式。例如,在我的臥室裡,一個泰勒斯威夫特的快照濾鏡,或者是在我的臥室裡播放的鋼琴表演的立體視頻。這樣的方式只不過是試圖把舊媒體擠進新的媒介而已,就像維基百科在維基百科誕生之前在網絡上發布的那樣。

而我認為我們需要看到的是一些藝術家在AR領域的直接實驗。藝術家和工具製造者之間的共生關係將在未來幾年內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關係,我期待看到沉浸式工具製造商取代現有創意工作流的步驟。偶爾我會遇到像Molmol Kuo和Zach Lieberman這樣的人,來自Yesyesno,他們既可以創造工具和藝術,他們也在做開創性的工作。

像Cameraiq這樣的創業公司正在幫助藝術家們在現場活動和日常生活中使用全新的記錄方式;洛杉磯的 GlitchMob 也在推動音樂、AR和融合媒介的新創意。TiltBrush 正在嘗試從VR轉向AR;我的妻子SilkaMiesnieks也通過她在Adobe設計實驗室的工作,來探索這個充滿創意和藝術表達的世界。

這是一場大爆發的思潮。也擁有這巨大的潛力來創造一個全新的藝術形式和藝術體驗。

總而言之……

AR作為一種新的媒介,既是視覺上的,也是聽覺上的,還是情感上的。目前世界一流的藝術家很少能同時做到這三點。

2018年將是激動人心的一年。作為一名創業者,我很興奮,因為像YouTube或Spotify這樣的主流大公司,正面臨著能夠人們的心靈和思想帶來的新形式的競爭。

同時,我更想看見的是,我們對藝術和藝術的感受能夠更加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曾經,我們與藝術家的「合作」僅限於選擇在哪裡聽歌,現在它將變得更加個人化和強大。創造是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無法取代的核心要素之一,而AR的嘗試將會是一個真正可以改善人類的前進。

來源:https://medium.com/@mattmiesnieks/whats-the-itunes-spotify-or-youtube-of-ar-d01748731764

譯者:亮風臺 全球領先的增強現實(AR)產品與服務提供商

相關焦點

  • 聽音樂時,你到底在聽什麼?
    掛著耳機,騎著單車或者坐著公交車,往返在公司與家的路上;打開音響,選擇喜歡的音樂,點擊播放,然後看書或者做做家務;周末去一場心儀已久的音樂節蹦躂;節衣縮食攢了一個月的錢,買了一場偶像演唱會的內場門票;或是偶爾去聽一場音樂會,或是偶爾去感受一下自然的聲音……這都是我們日常常見的,聽音樂,或者說享受音樂的形式
  • 做什麼事,聽什麼歌,這篇講透了
    你相信聽音樂能達到變聰明的目的嗎?不能。腦科學家研究表明,聽音樂並不能達到上面大學生所達到的效果。至於聽音樂能讓孩子變得聰明,則更無從說起,因為兒童本來就具有很強的學習能力。跟天才莫扎特沒有關係。音樂代表著身份。有哪些人喜歡聽古典音樂呢?
  • 新生兒可以聽音樂嗎?不同月齡段的寶寶適合聽什麼音樂?
    新媽媽提問:新生兒可以聽音樂嗎?不同年齡段的寶寶適合聽什麼音樂?哪些曲子比較適合?育嬰師解答:音樂是沒有國界及不分年齡的。不需用語言來解釋,只要融入音樂其中,自然會並發出心靈的情感語言。經常讓寶寶聽音樂的爸爸媽媽就知道,寶寶在聽到某一首歌時就會有比較特殊的反應,或跟著哼唱,或舞動小手,或扭動身體,或挪動小腳……無論什麼階段的寶寶,總能一秒鐘就對某一首歌曲做出反應來。 胎教專家就發現,有的孕媽媽在胎教時間聽音樂,可以讓本來在動的寶寶安靜下來,當音樂停止時,寶寶就重新活動起來。當胎教時間孕媽沒有及時聽音樂時,寶寶就會躁動起來,「提醒」媽媽該聽音樂啦!
  • 什麼是音樂?聽音樂又有什麼好處?它有壞處嗎?
    今天小編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什麼是音樂?聽音樂又會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好了,話不多說,現在讓我們一起跟著音樂的步伐,遨遊在無窮的音樂大海之中。音樂,指的是一種悅耳的旋律、快慢的節奏。還可以說音樂指的是人聲和樂器音響等配合所構成的一種中國藝術。音樂,是世界八大藝術之一。《禮記.樂記》中有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
  • 人為什麼喜歡聽音樂?還有其他動物會聽音樂嗎?
    我們平時都聽些什麼音樂,很多人會根據當下的心情去選擇。開心的時候,聽聽歡快的音樂讓開心加倍;難過的時候,「Take a sad song and make it better」唱一首悲傷的歌振作起來;失眠的時候,那必須是舒緩的音樂促進睡眠……不過,聽了這麼久的音樂,你知道音樂是什麼時候產生的嗎?它又是不是人類獨有的呢?
  • 擁有絕對音感的人聽音樂是一種什麼體驗?
    但當父親仔細看了看莫扎特畫的東西,才知道這個寶貝正在寫一首鋼琴協奏曲。這是一種什麼概念?小提琴天才帕格尼尼一輩子就寫出了6部協奏曲,李斯特活到了古稀之年只寫出了2首,連大名鼎鼎的貝多芬也就寫出了5部。更可怕的是,莫扎特的父親一看這個曲子,竟然還有點意思。
  • 森林裡聽音樂是種什麼感受?天馬山上就有→
    森林裡聽音樂是種什麼感受?金秋九月,也是登高望遠、郊遊賞景的好時節。此次由上海佘山國家森林公園主辦的2020上海佘山森林旅遊節,讓遊客走進山林、感受山林之美。
  • 你開車的時候一定要聽音樂嗎?
    很多車友開車的時候喜歡放一首專屬「BGM」,開起車來仿佛給自己上了個「BUFF」,如有神助,我上車通電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音樂APP,看下今天的日推有沒有我喜歡的歌曲,選定喜歡個歌曲後,再導航出發。聽著音樂開車確實是有一些好處的,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 【鑑賞】老牌音響廠的新血液-Acoustic Energy AEGO Sound3ar音箱
    或許大家的角度不一樣,畢竟我是年輕人,聽歌、煲劇、看電影、玩遊戲都是我的最愛。對於這款Acoustic Energy  AEGO Sound3ar音響,我更多的會用玩的心態來看待,又或者說是一件為娛樂增加樂趣的產品。說到玩,我不僅僅把它用作聽音樂和看電影,甚至玩遊戲的時候也用上它,而且操作還不能夠太複雜,但功能一定要多,這樣才能玩得嗨、玩得爽。
  • 你開車的時候一定要聽音樂嗎?_易車網
    很多車友開車的時候喜歡放一首專屬「BGM」,開起車來仿佛給自己上了個「BUFF」,如有神助,我上車通電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音樂APP,看下今天的日推有沒有我喜歡的歌曲,選定喜歡個歌曲後,再導航出發。聽著音樂開車確實是有一些好處的,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 孕婦用什麼東西聽音樂比較好
    孕婦用什麼東西聽音樂比較好醫學的進步,讓人類繁衍、胎兒發育已經不是秘密。有更多的實驗數據、科學理論支撐,讓準父母更了解胎兒的各種情況。但是孕婦們用什麼聽音樂好?小編做了一項網絡調查。孕婦用什麼東西聽音樂比較好1、選手機播放胎教音樂的比例佔17.2%不選此項的孕婦們理由:懷孕後家人或者自覺減少了玩手機的時間,就算是使用手機也多會選擇身穿防輻射服的時候。
  • 那一天,我們一起聽著歌兒飆著車
    它的誕生過程是非常有趣,不像我們一般做電影的時候先做完電影之後再去找音樂。為什麼我聽這麼牛逼的音樂,從來沒人喜歡我另外,男主喜歡戴墨鏡、喜歡戴耳機聽音樂,這兩個東西我們其實都很有共鳴,我理解無論是影迷還有樂迷可能都有一個特點,就是有些討厭和外界交流,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 聽音樂有哪些好處呢 聽音樂 會帶來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這都是個人愛好問題,然而我們今天來講一講,聽音樂,對人有什麼好處呢?首先我們想到的是。可以舒緩心情。這一點是沒錯的,在一個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壓抑的時候,總會喜歡聽一些歌來放鬆自己的心情。我就很喜歡自己一個人躺在床上的時候,塞上耳機,靜靜的聽一首歌曲,不想接電話,也不想回消息,就只是和自己耳中的音樂在一起,他們似乎總能讀懂我的心情,在我的耳邊迴蕩著的旋律,幫助我,舒緩我壓抑的心情。
  • 【迷糊攻略】當我們健身的時候,聽什麼歌?
    我們邀請了音樂迷好友--LaDiDaDaDa,親情贊助了自己的PlayListsIt's time to freshen your library and get motiavted! 歌曲強勁的節奏及high翻天的rap非常適合在健身房運動的時候聽。Lethal Bizzle經常會在各類平臺中放出自己的快照,這首歌曲裡的信息就是他在法拉利中握拳秀肌肉的場景,健身適合聽什麼?這首已經literal的不能再徹底!
  • 瑪卡巴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瑪卡巴卡之歌你聽了嗎?
    瑪卡巴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瑪卡巴卡之歌你聽了嗎?時間:2020-07-08 19:43   來源:天暢手機遊戲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瑪卡巴卡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瑪卡巴卡之歌你聽了嗎?
  • 健身時聽音樂對運動表現有什麼影響?看看科學怎麼說!
    這個場景聽起來熟悉嗎?你別說,大多數人還真是這樣。音樂非常美妙。它跨越了那麼多不同的流派,那麼多不同的曲調,那麼多不同的情感。因此,音樂對運動有幫助,我想已經不足為奇了,我甚至認為音樂比許多補劑都要有用。但是哪種音樂最好?還是選擇你自己喜歡的就好了?
  • 《有嗎炒麵》是什麼歌?劉柏辛《有嗎炒麵》 歌詞表達了什麼含義
    劉柏辛新歌《有嗎炒麵》上線了,這首歌唱出了一種非常高級的感覺,而且歌手本人的聲音非常有辨識度,這首歌的歌名是諧音梗,這首歌歌詞是什麼?表達了什麼含義?下面小編就來說說。  劉柏辛新歌《有嗎炒麵》歌詞是什麼  據悉歌名是you macho man的諧音,聲音很有辨識度,代入感很強。
  • 聽音樂的好處你知道嗎?
    無論你喜歡貝多芬還是殺手樂隊,有一件事我想我們都認同:音樂讓生活更美好。但這種說法不只是我們自己這麼覺得,是有科學證明依據的。  1. 聽音樂可以減壓  當我們感到緊張或疲倦時,我們很多人都直觀地選擇聽音樂這种放松方式。也許這並不奇怪,我們不只是想像而已。有深入性研究表明這種說法有道理。
  • 《有嗎炒麵》是什麼歌?劉柏辛《有嗎炒麵》歌詞表達了什麼含義
    劉柏辛新歌《有嗎炒麵》上線了,這首歌唱出了一種非常高級的感覺,而且歌手本人的聲音非常有辨識度,這首歌的歌名是諧音梗,這首歌歌詞是什麼?表達了什麼含義?下面小編就來說說。劉柏辛新歌《有嗎炒麵》歌詞是什麼據悉歌名是you macho man的諧音,聲音很有辨識度,代入感很強。
  • Lu1 最近在聽什麼歌?| VIBE OUT VOL.1
    最近有遇到什麼有趣的事或去到什麼好玩的地方嗎?疫情之下出行也比較困難了吧。 對,現在其實出去活動的話也就是和朋友吃吃飯。不過講到有趣的事,可能我拍《paperback》的 MV 是最有趣的吧!我們當時去拍這支 MV 的時候是在 Malibu 的一個山上,其實裡面我的鏡頭並沒有那麼多,所以我拍下來就感覺我只是跟著團隊在秋遊而已,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