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更之餃子》
Dumplings
電影改編自李碧華的小說,李碧華最擅長寫食色男女,
她筆下的人是陰鬱的、是活色生香的、是讓人慾罷不能的,
她喜歡寫食物,餃子、滷水鵝、燕窩糕,
食物裡有大千世界,有萬千煩惱,有愛恨情仇。
本片誕生於2004年,距離1997年香港回歸也沒有很久,
意識形態的動蕩迷茫各方勢力的夾雜,思想的大碰撞社會的大動蕩時代,
很容易激發出藝術家們創作的火花,敘事非常有張力。
影片故事很簡單,講述了一個曾經頂級女星為保住富豪丈夫的愛
和自己的青春容貌由此發生一系列的故事。
片中列舉了大量「人吃人」的典故,
視生命如草芥媚姨講出這些歪理好像又很有道理。
本劇也就是香港能拍了,涉及到了很多在大陸不能提及的話題,
今時今在開放的環境下,感覺非常唏噓,
上下五千年歷史,時代的巨輪下,曾經有過多少的冤魂?
電影中,白靈這個選角也確實是神仙,
她的生活背景,她的人生經歷,感覺角色是為她而量身打造,
當然電影中的媚姨和小說中的的略有不同,
可能為了激發矛盾,放大衝突,讓情節更跌宕起伏,
讓觀眾可以聯想到社會大背景。
媚姨的神龕上擺放著,很多泥塑雕像:
聖母瑪利亞,觀音菩薩,送子觀音,清兵,領導人塑像,知識青年,招財貓,
她一個以「殺嬰」為生的,供奉送子觀音,
一個從大陸逃走的人,緬懷自己的大陸生活,
一個受過無產階級教育的人,同時信奉佛教基督教,
他們不僅僅是裝飾,更是她內心深處的寫照,
這算是傷天害理的事情嗎?
在她看來並不是,反正自己曾經幹多了這樣的事,
何不靠它來盈利,最終的招財貓是她渴望的。
這個女人,鮮活而腐朽,殘忍而狡黠,既讓人厭惡、又充滿魅力。
看她樣子,確實不是六十歲的老奶奶,
在那個玻尿酸、肉毒桿菌尚未完全普及的年代,
我們就姑且相信是她的「靈丹妙藥」的作用,
如果是現在李太不需要走這麼極端的路線,
付出金錢就可以得到美貌了,玻尿酸、肉毒,超聲刀、熱瑪吉,
女人對美的追求從來不會停止,
然而貪慾誰又能控制得住自己呢?
李太需要青春美貌,是為了什麼?
留住李生,打敗青春貌美的小妹妹們,守住金錢。
「人吃人」的時代,到底是哪個時代呢?
女人為了美貌,男人又是為了什麼呢?
本劇不動聲色的敘事,讓你經歷波濤駭浪而不知,
在媚姨年輕的時代,那個物質條件遠不如現在富足,
當年溫馨祥和的大環境如今早已化身為記憶不知去向。
那時的人們何須以美貌來裝扮自己,
若非現時人們價值觀的扭曲以及欲望的不斷膨脹,
她又何必逼迫自己幹這麼陰損的勾當?
那個時代不見得是最好的時代,現在時代也不見得是最差的時代。
這部電影裡的女人都是風情萬種的,
李太血紅色的指甲油,名牌店小妹的白嫩腳踝,媚姨臉上粘著的麵粉,
更是盛起餃子咬下去時那眉間的一顰、喉間的一顫。
鏡頭是冷靜的,不動聲色的把生活的真相剖析給你,不掩飾、不做作。
這部電影有色情有血腥有暴力,
同時又飽含人性扭曲異化帶來的恐怖和詭異感包裹住了,
這部戲活色生香,不但有表面的色,更有內裡的香,
媚姨對於食客使用的一套開胃的洗腦言論,果然是經過某個年代洗刷的人,
洗腦神句信手拈來,主要還是食客們對青春永駐的貪念。
從秦始皇渴望長生不老,到普通人渴望擁抱美麗,
天下凡人難逃一個貪字呀。
劇末,媚姨失去了她賴以續命的餃子,
變成了關口普通的一個老太婆,步履蹣跚生活拮据,
這也許才是生活本來的樣子吧,表面華麗,最終都是一地塵埃。
李碧華的小說本身絲絲入扣,電影的拍攝也華麗緊張,
除了楊千嬅當時處於玉女轉型期,仿佛並不是特別適合這個角色,
其他選角都是一百分,李生也是大家最愛的影帝梁家輝,
每一個小配角都很合適,可能李碧華筆下的女主,應該是美豔驚人的,
一如梅豔芳的胭脂扣,再如王祖賢的潘金蓮,
楊千嬅美則美矣,總感覺沒有詭異的妖豔感!
《三更》系列,都值得一看!
我是陽光小雲朵,歡迎多多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