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膚清家園
前言
疥瘡是由疥蟎(圖1)引起的傳染性皮膚病。經典的疥瘡表現為劇烈瘙癢,伴有小的剝脫性紅色丘疹,累及手指、手腕、腋窩、乳暈、腰部、生殖器和臀部(圖2、3)。結痂性疥瘡為少見臨床變型,表現為鱗屑、結痂和皸裂性斑塊,常發生於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圖1. 疥蟎
圖2. 疥瘡好發部位
圖3. 疥瘡臨床表現
疥蟎的根除方式有賴於臨床表現(經典性、結痂性或地方性疥瘡)和患者人群(例如不同年齡階段人群)。本文主要闡述疥瘡的治療。
一、經典性疥瘡
治療經典性疥瘡的抗疥藥物在不同地區使用不一。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一線治療為外用撲滅司林(苄氯菊脂)和口服伊維菌素。其他治療包括苯甲酸苄酯、硫磺、克羅米通、林旦、和外用伊維菌素等。
(一)一線治療
外用撲滅司林疥瘡非常有效,治癒率將近甚至超過90%。口服伊維菌素為備選一線治療,療效可能略弱於撲滅司林,但用藥方便。幼兒及妊娠人群需作特殊考慮。
1.撲滅司林
撲滅司林是外用擬除蟲菊酯類藥物,可通過幹擾昆蟲電壓門控鈉通道功能,進而導致神經遞質中斷。
用法:撲滅司林乳膏需自頸部塗抹直至足底,包括手指和足趾下方區域。成人通常塗抹1次,1次30g。幼兒常有頭皮受累,因此這類人群需要塗抹頭面部(眼和口除外)。塗抹後8-14小時洗澡去除藥物,通常採用抹藥後過夜的用藥方式。為消除疥蟎,可能有必要在1-2周後再用1次。不過目前尚未比較1次和2次治療之間的療效差異。
療效:隨機對照試驗的系統回顧和Meta分析顯示,外用撲滅司林(圖4)療效優於口服伊維菌素、外用林旦和克羅米通。
圖4. 治療前後對比
副作用:撲滅司林一般耐受性良好,潛在副作用為皮膚刺激。
2.口服伊維菌素
口服伊維菌素為撲滅司林的替代用藥,使用方便。這種治療特別適用於療養院等疥瘡爆發的機構,這些地方使用外用藥物不切實際。需要注意的是,不推薦口服伊維菌素用於哺乳期、妊娠期女性或體重低於15kg的兒童。
用法:對於經典性疥瘡,伊維菌素常單次口服,劑量為200μg/kg,1-2周後重複1次。
有效性:多種研究均有證實口服伊維菌素治療疥瘡的效果。隨機試驗證實單劑量伊維菌素(200μg/kg)療效優於單劑量林旦但弱於單劑量撲滅司林。另有隨機試驗則發現兩次劑量伊維菌素療效與單劑量撲滅司林相當。
副作用:通常耐受性良好,大多數的嚴重副作用見於蠕蟲感染。
(二)其他藥物
其他局部治療藥物包括苯甲酸苄酯、硫磺、林旦和克羅米酚。這些藥物療效弱於撲滅司林。近期有隨機試驗比較了撲滅司林、外用伊維菌素和口服伊維菌素,結果發現撲滅司林和外用伊維菌素療效相似。
10%或25%苯甲酸苄酯成本較低,在欠發達國家使用較多。治療方案較多,可以連用2晚,每晚1次,7天後重複治療。6%-33%外用硫磺主要用於新生兒和孕婦,用法為連用3天。目前林旦應用較少,因其有癲癇和死亡等系統毒性風險,僅考慮在其他治療無效或不能耐受的時候使用。歐洲和日本指南不建議使用此療法,更是禁用於結痂性疥瘡。克羅米酚治療不規範。其中一種方案為藥物從下頜以下應用至全身,每24小時後重複1次,48小時後衝洗乾淨。
二、結痂性疥瘡
撲滅司林聯合口服伊維菌素是結痂性疥瘡(圖5)的一線治療方案。單用撲滅司林需要重複塗抹,失敗率較高。另有病例報告和病例系列顯示,口服和外用伊維菌素聯合治療同樣有效。
圖5. 結痂性疥瘡
主要可選擇兩種治療方案:外用5%撲滅司林或外用5%苯甲酸苄酯,前1周每日1次,隨後每周2次直至治癒;單劑量口服伊維菌素(200μg/kg),口服時間為第1、2、8、9和15天。對於重度感染患者,口服伊維菌素療程可能更長,可在第22和29日增加2次。
三、特殊人群
(一)兒童
撲滅司林療效及安全性高,為兒童疥瘡(圖6)首選藥物。2月內嬰兒疥瘡常有外用硫磺,因缺乏對此年齡段人群撲滅司林的監管審批。林旦不適於10歲以內兒童。不推薦體重低於15公斤兒童口服伊維菌素。
圖6. 嬰兒疥瘡臨床表現
(二)妊娠女性
撲滅司林全身吸收率低,藥物代謝迅速,可優先考慮用於妊娠女性和哺乳期女性疥瘡的治療。妊娠女性的二線治療為外用硫磺和苯甲酸苄酯。
四、治療評估
治療1周後如果活動期皮損消退或者無夜間瘙癢,則可能治療成功。主要留意的是……
五、治療症狀和併發症
主要包括治療瘙癢、繼發感染和皮膚結節……
對接觸過經典性疥瘡患者的無症狀人群建議如下:
●接觸患者時適當注意,例如避免皮膚-皮膚直接接觸、注意洗手。
●一併治療有長期皮膚-皮膚接觸疥瘡患者的家庭成員或其他成員。
●用藥後的8小時之內不與患者進行皮膚-皮膚直接接觸。
●對患者所用衣物和被褥進行熱處理(熱水清洗、烘乾等)。
●患者出院後,對房間進行清潔和除塵。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小編做刪除處理
★江蘇省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微信公眾號,掃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或者搜索微信號jsphpfk,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