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國產動漫難得地將鏡頭對準了鄉村的留守兒童,製作了一個完完全全屬於國人自己的原創故事,沒有依託神話藍本,只有現實層面的敘事。
《雄獅少年》的故事情節其實很簡單,以流傳了千百年的舞獅文化為載體,講述了一位廣東農村的留守少年,自我成長,奮發向上,廢柴變雄獅的故事。
劇情雖然套路,但是有感動,有激情,有熱血,有對社會的反思。
電影一開始,我就被畫面和質感深深地吸引住了。
蔥鬱的鄉野、火紅的木棉、斑駁的老牆、田間的水塘 . 無不真實還原了嶺南水鄉的風情。
作為廣州人的我,看到這些畫面倍感親切。
每一幅畫面都精雕細琢,每一處光影都真實細膩,美得讓人驚嘆不已。
隨著劇情的慢慢鋪開,一幅幅真實的場景在眼前滑過,心底裡有一種情懷在流動。那散布在大大小小魚塘上的村落、牆衣剝落的古宅角落,滿樹火紅的木棉,路邊的榕樹和芭蕉,都是腦海裡熟悉的鄉村影像。
讓人錯覺這是不是一張張精美的攝影作品。
還有充滿煙火氣的小街小鎮,鹹魚檔、燒臘檔、大排檔、祠堂、武館、手打牛肉丸.
就連貼著封箱膠的泡沫箱和捆鹹魚的紅色塑料繩都與真實無二。靜態的景對應動態的獅。
舞獅的場面同樣被真實還原,從獅頭眨眼、搖頭擺尾、閃轉騰挪,乃至一招一式都是有著精準的動作對應,各種形態動作流暢無比。
最奇妙的設計是一尊林中的石佛,帶一點玄妙而隱秘的世界,是一個孩子的精神寄託之地。
整個故事分為兩段來敘述。
前半段的韻味鄉村,是傳統套路的勵志過程。
主人公阿娟和小夥伴阿貓阿狗在師傅鹹魚強的嚴苛訓練下逐漸成為精通舞獅的少年。
後半段則因主人公的命運轉折,到了另一個畫風完全不同的鋼筋水泥森林,成為一個城市打工少年。影片沒有一幀畫面展示大城市的繁榮盛景,全是打工者的視角,逼仄和壓抑。似乎暗示著,在城市日益崛起的同時,農民工的生活卻是在不斷下墜的。為了賺錢,少年阿娟在廣州當快遞小哥、送外賣、搬運、服務員…... 就是那些我們每天都能見到的為了生活而拼搏的打工仔。
捧著成堆的快遞箱子在雨中跌倒都是常事。
因為送外賣遲到,還被客人羞辱。
難過的阿娟,在來到廣州打工後,第一次戴上了獅頭,在深夜的出租屋天台上,舞起了獅。
這一段是最打動我的。
他操弄著獅頭,從步履踉蹌到步伐堅定,從生疏蹣跚到行雲流水,最後逐漸進入了大地和鳴的鼓點節奏,佝僂的身軀也逐漸挺直了。
就這樣忘我地,一直舞到天亮。
太陽初升,陽光穿過高樓的夾縫照耀在阿娟的身上,他張開已經變得結實黝黑的臂膀,面對著群山一般的高樓大廈。
高樓大廈與矮小的居民樓以及少年所站立的天台形成強烈的對比。
「始於卑微,命如螻蟻,但我嚮往光明,願能終於璀璨。」
影片最後的舞獅大賽,極具視覺衝擊力。背景的鋪設和舞獅的動態效果,幾乎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
舞獅動作之順滑流暢,大賽過程之跌宕起伏,無不養眼炫目,緊扣心弦。
即使明知結局是怎樣的,也同樣被精彩的比賽和製作點燃。
最後,在戰鼓擂鳴聲中,阿娟面對高聳的擎天柱縱身一躍,脫胎換骨、化身雄獅,達到了主題的高潮。
留守少年卑微壓抑的人生,需要那孤注一擲的終極一躍,去洗刷羞辱和痛苦。
整個場面非常的燃,尤其是看到劇中閃過雄獅昂首挺胸走過林中石佛的那一瞬間,感覺主人公所有的辛酸與無奈,迷茫與糾結,都在此刻消失殆盡。
掛在擎天柱上那個殘敗的紅色獅頭,就像不一樣的的煙火,在盡情燃放,留下濃烈的色彩。
伴隨著九連真人的《莫欺少年窮》,故事似乎在這最高潮中完美結束了,也有觀眾起身離場。
國內難得有一部如此具有現實質感和人文關懷的影片,如果除去人物造型不說,畫面、配樂、動作場面都非常出彩,我甚至覺得其精彩程度超過了之前的《大魚海棠》、《大聖歸來》、《哪吒》、《青蛇》等高口碑動漫。
感謝影片帶來的嶺南風貌的還原,滿眼都是親切,滿心都是感動。
圖文:澹澹
長按二維碼關注
澹澹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