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
不要奢望了,國際財富大方向基本沒有變……
那燈紅酒綠之奢華,與猴子真沒啥關係。
正文:
話題源於參加一個影視基金的說明會。
主辦方為了彰顯財富和地位,將會址安排在中山東一路27號羅斯福公館。這個地方有兩個噱頭,其一,這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族的四人會所;其二,這是怡和洋行的舊址。真是地位加財富的合體。活動安排在這兒,就連說明會你都不好意思說是說明會,你得說是「尊享會」。
不打算說羅斯福公館,只說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是誰呢?提件估計中國人都不舒服的事情吧。
怡和洋行的財東是東印度公司。
東印度公司:
全稱「可敬的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也叫「 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BEIC, HEIC,有時也被稱為約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個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貌似國企啊!
非也!
東印度公司開始也是一群想幹人事的生意人組建的。但是終究沒幹多少人事。想賣咖啡賣茶葉,但是咖啡茶葉終究沒有罌粟來錢快。它在英國雄起的年代如一頭瘋狂的商業怪獸橫行於大洲大洋之間,終於激起人類群恨,群起打怪。貌似東印度公司從此消弭。
中國人都知道,那是換馬甲了。
玩過遊戲的都知道,大BOSS被打倒,總會放出一個葫蘆怪獸繼續行兇,或者盛開一朵美麗之花。
怡和洋行就是那個馬甲之一。
怡和洋行就是那個葫蘆,一面作惡,一面以白蓮花般潔白美麗的姿色示人。
1773年,東印度公司在孟加拉取得了鴉片貿易的獨佔權。而其在中國的經營權有最大的三家洋行:怡和洋行、沙遜洋行、寶順洋行,這三家也是競爭系。最後勝出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怡和洋行。
怡和洋行由渣甸和馬地臣合夥建立於1832年7月,通過鴉片生意,怡和洋行迅速成為遠東的「洋行之王」。怡和洋行這二位創始人為1840年那場鴉片戰爭提供巨大支持,出錢出力。並渣甸親自遊說英國國會,促成了這場戰爭。亦力主從清朝手中取得香港作為貿易據點。
威廉·渣甸 ,蘇格蘭人,這個傢伙本來是在中國從事鴉片貿易的船上的外科醫生。與詹姆士·馬地臣勾結後,二人創辦怡和洋行,成為巨賈。
詹姆士·馬地臣,後來成為英格蘭銀行行長和英國第二大土地所有者。馬地臣家族的繼承人休·馬地臣,則在1873年用家族鴉片貿易所得,在西班牙收購錫礦,成立了一家礦業公司,其名為「Rio Tinto」,中文「力拓集團」。
詹姆士·馬地臣名言:「我們每個人都遵守嚴格的宗教原則,但我們擔心太正直的人不適合毒品貿易。」
怡和洋行,也不可能啥好事也沒幹。就連百度詞條,都想給它洗白。鴉片販子的事情大概是是在繞不過。
1872年以後怡和洋行逐步放棄對華鴉片貿易,再幹就得滾出中國了。之後怡和的投資業務逐漸多元化,除了貿易外,還在中國大陸及香港投資興建鐵路、船塢、各式工廠、礦務;經船務、銀行等各行業。1876年怡和在上海興建了中國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亦安裝了中國的第一部電梯和引入各種機械及工業設備。1912年以後,怡和的公司總部設在上海。
有過改之,善莫大焉!
後來……後來就解放了。怡和在中國大陸的大部分資產及生意被收歸國有。1954年,怡和在中國國內最後一家辦事處亦被迫關閉,公司總部遷回香港。公司在1961年首次在香港上市,獲超額認購50多倍。
到了1984年,怡和將公司駐冊地點由香港遷往百慕達,那一年中英正在磋商香港問題,年底,雙方籤署了《中英聯合聲明》。這裡邊的微妙慢慢咀嚼吧。
並在1990年代初將公司及旗下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地點從香港移至新加坡或者倫敦。經歷百年滄桑,目睹香江變遷,怡和在香港回歸前一刻轉移重心離開港九。
用腳後跟想,這也是嚇跑的。
怡和洋行貌似「壽終正寢」,還是那句話,玩過遊戲的都知道,大BOSS被打倒,總會放出一個葫蘆怪獸繼續行兇,或者盛開一朵美麗之花。只是葫蘆不是一個,白蓮花也不是一朵。
至今,怡和系(姑且稱怡和系)依然是商業巨無霸。涉及銀行、航運、航空、地產、零售、家居、酒店、商場、食品、礦業、成套設備……基本涵蓋全商業板塊,業務覆蓋全球!處處有其魅影!其旗下牛奶國際、怡和太平洋、怡和策略控股、文化東方酒店集團、香港置地、香港空運貨站、怡和保險、洛希爾父子、柬埔寨AGLEND銀行……它的大部分業務仍然在香港,但是公司的運作總部已不在香港。
我們身邊的必勝客、宜家家居、美心食品,甚至星巴克,都是其旗下微不足道的小k之一。
風水輪流轉,明年到我家。
不要奢望了,國際財富大方向基本沒有變……那燈紅酒綠之奢華,與猴子真沒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