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洋行的重生

2021-02-19 在南京

喜歡懷舊的上海人一直炫耀著他們的外灘。

殊不知,更喜歡懷舊的南京人內心深處也藏著一個「外灘」。

如果時光倒回一百年,你能看到下關大馬路上林立的西式洋樓,奔跑的人力車湧向錢莊、貨棧、酒樓、舞廳、賭場、戲院。江面汽笛聲聲,外國輪船雲集,風光一點都不輸給上海灘。

不過略可惜的是,關於老下關當年盛景的影像不多。我找了半天,只找到兩張翻拍的老照片。你們隨意感受下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00年前的下關是南京近代城市化的起點。

1905年,也就是下關正式開埠後的第六年,商埠局成立。由官方牽頭,開始進行碼頭、鐵路、電廠、橋梁、道路、車站、廠房等大規模的近代化城市建設,使這裡從一片江邊荒灘迅速崛起為近代化程度較高的西化都市區和南京近代工業的發源地,堪稱是南京版的「魯爾區」。

俗話說得好:「天時、地利、人和」。下關坐擁水陸門戶交通之便利,城市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吸引天南地北的人群湧聚到此:木材、麻茶、桐油、糧食在這裡交易,牲畜、禽蛋在這裡買賣。由此拉開一幅霓紅燈綠、車水馬龍,人流如織的繁華畫卷。

那時候,大馬路的鞋帽洋貨店一有新貨,南京全城的太太小姐們就會聞訊趕來。因為貨品多,款式新,追求時髦的人接踵摩肩。「夜市常延至11時半」。時人流行一句民諺:「南有夫子廟,北有大馬路」。而在當時,大馬路的繁盛程度遠超過了夫子廟。

除了開埠後空前繁榮的商業外,老下關還有個盛極一時的景象:那就是世界各國洋行林立。如英商怡和洋行、太古洋行、和記洋行;日商大阪洋行、德商美最時洋行等,紛紛在下關建造碼頭,經營長江航運。

洋行在南京近代工業化過程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從清光緒二十六年到民國20年,南京的進口貿易增長695倍,出口貿易(主要是土貨)增長736倍。民國20年後,南京又增添日本日清公司、德國禪臣洋行和法國立興洋行,下關商埠的繁榮到達了鼎盛時期。

這些洋行中規模最大的、也是最著名的當屬英商和記洋行。它是南京開埠後外國資本在下關開辦的第一家工廠,是南京市歷史上第一家外資企業,也是近代南京乃至全國最大、最現代化的食品加工廠。

1911年,英國倫敦「合眾冷藏有限公司」老闆韋斯特兄弟派大班馬凱司、買辦韓永清、羅步洲到南京選址,在下關寶塔橋一帶徵地600畝,籌建「江蘇國際出口有限公司」,俗稱「英商南京和記洋行」。1912年建成廠房,1913年正式投產。

下圖為和記洋行英籍職工辦公樓,建於1915年 ,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造型具有英國折衷主義的特徵。

和記洋行在初期只有幾幢白鐵皮平房,短短幾年就迅速擴建了蛋廠、殺豬廠、宰牛廠、雞鴨加工廠、冷氣房、炕蛋房、制罐廠、火腿廠、熬油廠、製革廠、羽毛廠、飼養廠等。此外還擁有300多個外莊(收購站),並自建水廠、棧橋、碼頭、躉船專用。

至1922年,和記洋行已發展成為佔地52公頃的「超級食品加工航母」。每年生產旺季,日屠宰生豬3000頭左右,加工雞鴨2萬餘只,蛋製品年產量5萬噸。僱傭中國工人最多的時期達萬餘人。基地從金川河南岸,一直擴展至老江口,均為和記洋行所佔。

在當時,和記洋行的地位堪稱翹楚,不僅是近代中國工業與貿易的發祥地之一,也是中國當時最現代的食品加工廠,擁有亞洲「第一冷庫」、「南京的北極」等稱號。1956年,和記洋行因償還債務轉讓給上海大華企業。後經國務院批准,由商業部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並利用其原有的設備建成了南京肉類聯合加工廠。2002年,和記洋行舊址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百年風骨不死,只為涅槃重生。

今天的和記洋行(南京肉聯廠)舊址,位於中冶濱江3號地(盛世濱江地塊)的最北端。作為央企中冶集團主導開發的「濱江老城改造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南京外灘」現存規模最大的工業歷史建築群。

由於地塊的歷史特殊性,它也是南京迄今為止整體改造難度最大的工業類舊改項目。如何讓它在未來重獲新生,成為開發商苦苦思索的關鍵問題。

和記洋行最大的價值遺存,是擁有中國最早一批鋼筋混凝土建築。這些留存的遺址不僅歷史底蘊深厚,建築也非常具有代表性。而交給中冶改造肉聯廠地塊的前置條件,就是保護修繕龐大的亞洲第一冷庫並加以利用,使其再次具備實用功能。


事實上,那些歷經滄桑、默默矗立的舊廠房,總是能夠激起人們的回憶與憧憬。它們在南京近代城市發展的進程中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意義。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它們是無價的。


但是,光是保護修繕,「供奉」起來還不夠,只有通過頂層設計,進行合理開發再利用,最終完成建築功能置換,才能讓這些百年工業遺址再次「活」起來。


如何讓歷史既能得以延續,又能重新煥發新的生命力?這是一個擺在改造者面前的難題。

中冶置業的合作設計團隊經過反覆討論推敲後決定,項目將盡最大可能地保留原有西方工業建築的布局肌理,建築體量和立面風貌,並通過增加嶄新的現代主義風格建築,來賦予場地新的生命。

2017年2月12日,中冶和記洋行被列入「2017年江蘇省重大工程項目」,宣布正式開工。舊改總建築面積近3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8.5億元。將以特色基因、前瞻規劃,引領南京未來城市商旅標杆,打造南京「長江時代」的城市名片。

作為南京目前體量最大的舊改商業+文旅地產項目,中冶和記洋行佔據了鼓樓濱江風光帶最優質的觀景位置。項目計劃將原有的9棟冷庫和廠房,與新建的5棟現代建築有機融合,力爭成為國內工業遺產保護的典範。

中冶置業特別邀請五大行之一的世邦魏理仕作為項目的總策劃,通過兩年時間對項目進行細緻研究與分析,將改造後的中冶和記洋行項目定位為:世界級濱水商旅標杆,並打造成新工業文化主題引領的科技、娛樂、購物、觀光多維體驗空間和旅遊目的地。

為強化和記洋行項目的旅遊功能,中冶置業斥資20億,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濱水景觀,於濱江風光帶打造四個主題公園,由西南至東北依次老碼頭濱水樂園、濱江活力風情帶、輪渡鐵路遺蹟公園、樂活創意產業園,串聯起濱江的30多個人文景點,形成完整而獨特的旅遊線路。

最令人驚嘆的設計,是和記洋行項目將打造直面長江的全透明牆體,引景入室,實現室外景觀與室內休閒消費的無縫對接,給予人們最極致的消費體驗。

項目在建設的同時,招商也在並行運作,目前,開發商正積極與歐美時尚品牌洽談,引進更多高端國際品牌,打造屬於中冶置業的品牌資源庫。項目招商人員提前「劇透」:「在業態布局上,75%為休閒娛樂,零售不超過25%,停車位規劃為3000個,超過德基廣場」。

在建成後將擁有主題酒店、濱水清吧街,2000平方米的冰雪世界、影院和劇院、工業科技體驗館、屋頂花園農場、婚戀主題街區、餐飲街等,入駐商家300多個,包括多個首次進入南京的品牌。

廠區改造難度雖大,但擋不住中冶重塑和記洋行的決心。它的終極目標,是輻射區域內100多萬高端消費人群,同時導入南京近900萬的消費客群,成為華東4億居民心中、長江大橋旁的濱水商業旅遊第一標杆。

30萬方和記洋行舊改項目並不是單獨的個體,在它的背後,浮現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座130萬方「城中之城」,即今天的中冶盛世濱江城市綜合體集群。央企中冶被賦予的重要使命,是「復活」南京外灘的昔日輝煌。依託南京含金量最高的這段濱江岸線,打造集現代商務、休閒觀光、旅遊購物等一體化,南京最具特色和價值的濱江綜合功能區。

不可否認,對老南京人來說,「老下關」是一個曾經輝煌又略顯失落的記憶——這裡曾是老城最繁華的地區、南京的「十裡洋場」,雖然它在歷史的洪流中一度衰落。但如今,隨著和記洋行舊改項目為龍頭的文商旅重量級規劃深入實施,南京外灘在慢慢甦醒,並有望重獲新生。

 【在南京】地產編輯部

  執行主編:江南房叔

  首席主筆:鐘山客

  出品人:青衣墨子

相關焦點

  • 哈爾濱市百年秋林洋行剛開業的歷史照片,來自於1908年
    秋林公司原來也叫秋林洋行,秋林商行。肯定有人好奇問,它是不是當年最火的商場呢。在道外武百祥創辦的大羅新環球百貨沒有開業的時候,秋林百貨當之無愧是第一。1920年,武百祥的大羅新在今天的道外頭道街修建了一座四層樓高的商場,也是哈爾濱第一個安裝電梯的商場,開業第一年就超越了秋林百貨。不過秋林還有一個王牌「秋林食品」。
  • 怡和洋行的前生今世
    這個地方有兩個噱頭,其一,這是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族的四人會所;其二,這是怡和洋行的舊址。真是地位加財富的合體。活動安排在這兒,就連說明會你都不好意思說是說明會,你得說是「尊享會」。不打算說羅斯福公館,只說怡和洋行。怡和洋行是誰呢?提件估計中國人都不舒服的事情吧。怡和洋行的財東是東印度公司。
  • 洋行的興起與沒落
    當時李士禎在廣州做巡撫,他很開明,跟總督商量後就發了個告示,說誰有錢,只要能交一部分錢,證明你有這個實力,我就準許你成立洋行。這個洋行在北方叫牙行,就是交易的中介所。甲和乙做生意要找一個中間人,中間人就是牙行,生意成了之後兩邊抽佣金。李士禎發了告示之後就有13家響應,這就是所謂的廣州十三行,最早就是在這個時候成立了。這是明清兩代很值得說的一個可以稱的上「幫」的組織。
  • 老照片|1937年,上海灘 洋行裡面的白領
    卜內門洋行大樓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卜內門洋行見上海人已開始大量使用肥皂,就在上海設立了駐中國總公司,請在華英商的代表人物李德立當總經理
  • 鮮美煙臺·古城印記丨建築(十三)外國洋行在煙臺,記錄開埠那些事兒
    以坐落於街口的東海關總稅務司官邸得名的海關街說起,依次展開士美洋行、滙豐銀行舊址、盎斯洋行、茂記洋行等,這是外洋企業蜂擁登陸的見證。盎斯洋行是德資洋行,成立於1880年,經過艱辛努力,到1886年在朝陽街與順太街交叉路口東北建立了自己的二層辦公樓,一度還曾作為德國駐煙的臨時所在地,因而被人注目。盎斯洋行資本雄厚,又兼從了實業生產,因而成為煙臺商界翹楚,每年營業額巨大,主要經營進出口和保險業務,也染指航運。在進出口業務中,該行是煙臺第一家經營進口西藥及醫療器械者,後來更壟斷了煙臺的西藥市場。
  • 【史話丨錦江山上的太古樓和鴨綠江邊的太古洋行】
    這個「太古樓」現在還在,立在電視臺邊上的樓群裡,遠沒有照片上的敞亮。有一張照片中,多少能看到一點兒海關稅務司官舍的影子。小樓的外立面特別漂亮,遠看就是水泥拉毛的樣子。近看,裡邊摻著黃豆粒兒大小的鵝卵石,五顏六色的,日久年深,歲月的打磨,讓小石子漸漸突出了水泥的束縛,就像盤上了一層包漿,晶瑩圓潤。如果寫「太古樓」呢,可以推測這小樓可能是太古洋行領導的宅子。
  • 《無心法師3》,關於無心百年重生的秘密正被逐一揭曉
    比如,他為什麼會每一百年冬眠一次,然後忘掉記憶重生?比如,他的血為什麼會有那麼強大的能量,成為他每一次殺妖致勝的法寶?還有觀眾最關心,無心和嶽綺羅究竟有什麼關係?而這一切都將在《無心法師3》中被揭曉。關於最開始的幾個問題,導演是不打算說清楚了。無心的出場人設依舊是一個沒有心的不死人,並且無心在劇裡也沒有解釋這一點。
  • 《九尾狐傳》九尾狐李棟旭苦等百年,終於等到轉世戀人重生的信息
    《九尾狐傳》九尾狐李棟旭苦等百年,終於等到轉世戀人重生的信息 2020-12-07
  • 英國四大洋行,李嘉誠擊敗了3家,只有國泰航空背後老闆他動不了
    不過幾十年前,提起香港的財閥,首先提到的就是著名的英國四大洋行,分別是怡和、會德豐、和記跟太古。這背後又對應了4個英國久負盛名的富豪家族。從100多年前,這四大英國家族就在中國經商,他們以香港為大本營,把生意擴展到了整個中國。他們旗下的四家洋行也是當時香港最大的公司,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財團之一。70年代之前,香港的經濟幾乎是這4家洋行給壟斷了。
  • 臺灣馨洋行波波小姐秋季新品魅力升級再創奇蹟
    臺灣浮翼挺完美版波波小姐秋季新品於2014年11月2日在深圳舉行了隆重的上市發布會和大型慈善公益活動,除了臺灣馨洋行波波小姐外,飛馬城、亨客實業
  • 老街新生:往日風光洋行無處覓,今年青磚伴瓦漆,酒香引人跡
    拆除了浴池等亂搭亂建的破舊違章建築後,朝陽街上的「盎斯洋行」又恢復了它的本來面目:顯赫了一條街,也顯赫了一段歷史的高大威猛。朝陽街上第一個商號盎斯洋行在近現代煙臺商埠中佔據了重要地位:首先它成立後不久就壟斷了煙臺的醫藥尤其是醫療器械的進口。
  • 張家口記憶‖黨寧 何會雲:百年回望怡安街
    說起怡安產業公司,就必須講講天津怡和洋行的買辦梁炎卿。梁炎卿名國照,字怡軒,又字彥青,1852年生於廣東南海縣佛山,是清末民初英商怡和洋行天津分公司買辦和英商高林洋行買辦,他與泰來洋行的王銘槐、太古洋行的鄭翼之和滙豐銀行的吳調卿,合稱清末天津「四大買辦」。
  • 百年老建築異地重生——濟南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平移...
    百年老建築異地重生——濟南原天主教方濟聖母傳教修女會院平移保護工程啟動儀式舉行 2020-06-12 02: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他一個洋行經理,是如何變成香港影視圈大佬的?
    01 興趣是最大的動力一個洋行經理,是怎麼變成娛樂圈中,集編劇,導演,監製,演員於一身的大佬的呢?黃百鳴年輕的時候其實生活過的就挺好,做一個洋行的經理,收入也很高。每天喝茶,看報,批文件的日子不好過嗎?顯然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工作。
  • 老王說隴史丨修建黃河鐵橋之前,這家德國洋行曾在甘肅引進蒸汽挖掘機
    可是,人們想不到,負責包修蘭州黃河鐵橋的德商泰來洋行,在這之前,還為甘肅人做了一件事,至今鮮為人知。 1906年5月,德國泰來洋行駐天津辦事處經理喀佑斯來到甘肅遊歷。其時,清末新政風行全國,地處西北的蘭州,時任蘭州道、甘肅洋務局總辦(即甘肅農工商總局)的彭英甲,在甘肅興辦了一系列近現代意義上的工廠。
  • 家族·傳承 | 200年商業帝國怡和洋行如何延續傳奇?
    它就是怡和集團,是目前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公司之一,而凱瑟克家族掌控怡和集團運行上百年,一代又一代的凱瑟克家族成員通過股權的代代傳承,掌握著這家龐大的商業帝國。怡和集團是一家英資的公司,他是由凱瑟克家族控制一個基於亞洲業務的龐大英資帝國。
  • 百代唱片刻錄中國的百年沉浮
    百代唱片刻錄中國的百年沉浮文/國家歷史特約 葛濤 百代唱片封套,中央是不變的Pathe標誌和雄雞。在接下來的一段日子內,蓋斯堡多少適應了中國戲曲的表演,順利地為京劇及其他一些地方戲曲進行了錄音。在上海錄音的這批唱片被送往英國留聲機公司位於德國漢諾瓦的工廠內加工成片,批量生產,然後於當年6月運抵上海,由謀得利洋行代理銷售。 柏德初生   此後,謀得利洋行於數年內壟斷了中國的唱片銷售市場。
  • 龍紋戰神/百年重生,只為重踏巔峰,劍斬蒼穹,找回曾經屬於自己的傳說.
    《龍紋戰神》作    者:蘇月夕百年重生,只為重踏巔峰,劍斬蒼穹,找回曾經屬於自己的傳說。
  • 精益眼鏡:擦亮「百年老字號」
    當前位置:首頁 >> 綜 合 2012.07.16 星期一 精益眼鏡:擦亮「百年老字號」 作者:許凱)   百年精益。從1911年成立的中國精益眼鏡股份有限公司算起,濟南精益眼鏡已走過100多個年頭。
  • 看看張垣人的性格 ……一百年前發生在張垣的一樁國際事件
    看看張垣人的性格……一百年前發生在張垣的一樁國際事件明天是2020年 12月11日,我們可能忘記了一百年前的今天,張家口曾經發生過一件國際事件。先從美國元和洋行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