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說隴史丨修建黃河鐵橋之前,這家德國洋行曾在甘肅引進蒸汽挖掘機

2020-12-28 騰訊網

百餘年前,蘭州黃河鐵橋建成,標誌著一個新橋梁時代的開始;百餘年後,蘭州黃河鐵橋,已經成蘭州的地標建築。到蘭州,黃河鐵橋是必到的打卡之地。

可是,人們想不到,負責包修蘭州黃河鐵橋的德商泰來洋行,在這之前,還為甘肅人做了一件事,至今鮮為人知。

1906年5月,德國泰來洋行駐天津辦事處經理喀佑斯來到甘肅遊歷。其時,清末新政風行全國,地處西北的蘭州,時任蘭州道、甘肅洋務局總辦(即甘肅農工商總局)的彭英甲,在甘肅興辦了一系列近現代意義上的工廠。經濟的發展,自然離不開道路的暢通,在黃河上修建一座鐵橋的願望也越來越迫切。

彭英甲和喀佑斯兩人就修橋事宜進行了商談,達成協議。於是,1909年,黃河上多了一道亮麗的「彩虹」。

說到黃河鐵橋,就要說到德商泰來洋行。這是個很神秘的洋行,至今人們都不知道它最終的結局。不過,在修建黃河鐵橋之前,泰來洋行就在甘肅承建過一項水利工程。

這項水利工程就是清末同治年間的甘肅涇河整治項目。同治年間,左宗棠經營西北,不僅平定持續多年的戰亂,而且在西北各地整修道路,興辦書院,恢復民生。其中,對涇河的整治,就是當時一個重要項目。

同治四年,幫辦陝甘軍務的劉典就對涇河進行修整。左宗棠主政陝甘之後,他想引水澆灌涇河兩岸沃土,讓它們變成良田。

整治河道,無論何時,都是一項重大工程。左宗棠聽說,國外有一種開河的機器,他想引進這種機器,委託胡光墉在上海籌劃採辦,在德國購買了一套機器,同時邀請了幾個德國技師。

光緒六年秋天,機器和技師都被運到了涇源工地上,左宗棠讓平涼知府負責,先開了一條兩百裡的正渠。這年冬天,左宗棠進京途中,路過平涼,視察了工地,建議將渠道加寬,多在下遊加開支渠。這時,德國技師建議,在德國有一種開石機器,建議購買。左宗棠答應,準備購買。從這些記述來看,當時德國人似乎用了一種蒸汽挖掘機,才能比較快地開挖出200裡的渠道。

有資料顯示,這次購買德國機器及聘請德國工程師,就是由泰來洋行負責的。泰來洋行不僅承擔了黃河鐵橋、涇河治理,還在左宗棠興辦洋務時,參與了一系列的引進現代工業項目,在清末甘肅新政的工業項目中,也有泰來洋行的身影。

撰文丨掌上蘭州·蘭州晨報記者 王文元

相關焦點

  • 【老王說隴史】清末黃河鐵橋完工慶功宴,喝39瓶香檳酒,吃60兩白銀...
    清末黃河鐵橋完工慶功宴,喝39瓶香檳酒,吃60兩白銀一桌大餐陝甘總督升允參加宴會的照片 資料圖片  宣統元年六月初十(1909年7月26日),蘭州城內,一場盛大的宴會正在進行中……寬大的廳堂之內,名流雲集,人們為剛剛圓滿完工的黃河鐵橋和織呢局而慶賀
  • 黃河「最早」的鐵橋,建成至今已有110年,歷經滄桑依然能通行
    自古以來就有黃河天險的說法, 黃河水把兩岸分成兩個世界,在技術達不到要求的古代,中華民族無論多麼有智慧,也不能建設堅固的黃河橋, 其中不僅包括技術要求,還包括材料等要求, 對古人來說,建設堅固的黃河鐵橋和夢想一樣,但古人另闢蹊徑,建設能拆卸的浮橋,這也算是古代能達到的最高建橋水平了
  • 老王說隴史丨小學畢業也大擺三天宴席 百年前甘肅曾流行「吃文風...
    小學畢業也大擺三天宴席百年前甘肅曾流行「吃文風」習俗百年前,甘肅一些地方曾流行過一種「吃文風」的民間活動。聽著名字,就很奇怪,為何叫「吃文風」呢?清代考生在甘肅貢院考棚中答卷的情形(雕塑)甘肅人崇尚耕讀傳家地處西北的甘肅,自然條件惡劣,交通不便,文化教育落後。在過去,出一個文化人是非常不容易的。自古以來,甘肅人就對文化非常崇拜,只要條件許可,總要想盡一切辦法供子弟上學讀書,以便將來撐門立戶。
  • 「春綠隴原·黃河之濱」迎新年綜藝晚會《隴原頌》在蘭州音樂廳上演
    「春綠隴原·黃河之濱」迎新年綜藝晚會《隴原頌》昨上演每日甘肅網12月21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導 聞歌起舞辭舊歲,歡聲笑語迎新年。12月20日晚,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主辦,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蘭州市文旅局主創,蘭州黃河生態旅遊開發集團公司承辦,北京世紀超星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協辦,蘭州市隴上名家藝術團聯袂出演的 「春綠隴原·黃河之濱」迎新年綜藝晚會《隴原頌》在蘭州音樂廳上演。迎新晚會分為「春潮」「奮鬥」「揚帆」三個篇章。
  • 「理論」改變地高水低格局 重塑新型水土關係——對黃河上遊隴中...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甘肅發展提供了重大歷史性機遇。甘肅以黃河幹流為界,西邊為河西,東邊為河東,東西之間為隴中。黃河幹流甘肅段的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呈馬鞍面形狀,相對高差近千米,且地質上西南硬東北軟。黃河從西南向東北,自上而下、避硬就軟,繞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從海拔1750米處的劉家峽水庫,至海拔1250米處的寧夏段大柳樹,以1.25‰的落差流經400多公裡,形成了「地高水低」的基本形態。
  • 積木「魔法師」21萬顆粒「鑄」蘭州黃河鐵橋 再現絲路盛景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蘭州3月22日電 (記者 崔琳 楊豔敏)21日晚,「90後」積木「魔法師」蔣晟暉耗時800個小時,使用165000塊樂高顆粒搭建的嘉峪關3D模型與耗時1000小時使用210000塊樂高顆粒「鑄就」的蘭州黃河鐵橋馬賽克畫亮相蘭州
  • 甘肅的省會是哪裡?你吃過漿水面嗎?為什麼不能說蘭州牛肉拉麵?
    你知道甘肅的省會是哪裡嗎?聽到幾個可以讓你笑哭的回覆:敦煌吧,要不就是酒泉!太遠了不知道!是不是銀川?(親娘啊,難道你沒學過地理?)甘肅的省會好像是青海!(親娘啊,人家青海也是個省啊!)當然回復蘭州的人還是很多的,畢竟這是一個常識。奇葩回復側面的說明很多人對於甘肅真的不了解,對於蘭州更加沒什麼概念。
  • 「春綠隴原·黃河之濱」慶「八一」專場文藝晚會精彩綻放金城蘭州
    中國甘肅網8月1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 實習生 武豔茹) 同慶「八一」建軍節,共敘軍民魚水情。7月31日晚,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3周年到來之際,「春綠隴原·黃河之濱」慶「八一」專場文藝晚會,在甘肅國際會展中心南廣場成功舉辦。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陳衛中,省文旅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建仁,甘肅會展中心(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甘肅大劇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趙廣欣等領導與部分省軍區官兵代表、武警戰士、消防隊員、退役軍人代表、軍屬代表和蘭州市各界群眾一起觀看了演出。
  • 「牢記囑託 砥礪奮進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一周年 特別報導」黃河...
    黃河之濱會更美黃河之濱風景如畫。本版攝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盛學卿人們漫步在美麗的黃河之濱。中電萬維信息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的智慧展廳是「智慧甘肅」的縮影。黃河之濱的各種文藝演出為蘭州增添了更多人文氣息。遊客盡情享受黃河美麗夜景。
  • 鮮美煙臺·古城印記丨建築(十三)外國洋行在煙臺,記錄開埠那些事兒
    攝影:竹子  最早在煙臺山下開設外國公司的德國盎斯洋行,不過是自1861年8月煙臺正式開埠以來,外國資本在此經營逐利的一個生動縮影。盎斯洋行是德資洋行,成立於1880年,經過艱辛努力,到1886年在朝陽街與順太街交叉路口東北建立了自己的二層辦公樓,一度還曾作為德國駐煙的臨時所在地,因而被人注目。盎斯洋行資本雄厚,又兼從了實業生產,因而成為煙臺商界翹楚,每年營業額巨大,主要經營進出口和保險業務,也染指航運。在進出口業務中,該行是煙臺第一家經營進口西藥及醫療器械者,後來更壟斷了煙臺的西藥市場。
  • 【老王說隴史】無弋爰劍,從秦人奴隸到羌人總首領
    他是秦人奴隸,西逃過黃河,靠著種地,成為河湟地區最早的開發者,他的子孫們建立起了150個部落,遍布青、川、甘、陝、寧、藏、新等地。以致到了後世,凡有羌笛聲處,皆有其子孫。  他就是西周時期的無弋爰劍。  神秘的無弋爰劍  無弋爰劍是生活在春秋時期的人物,曾是秦人的奴隸,後來逃亡到河湟地區,成為當地一羌人部落的首領,因開發河湟而遺福後世。  《漢書·西羌傳》中記載了無弋爰劍的史跡,但是記述很簡略。現原文照錄如下:  羌無弋爰劍者,秦厲公時為秦所拘執,以為奴隸。不知爰劍何戎之別也。
  • 【史話丨錦江山上的太古樓和鴨綠江邊的太古洋行】
    這個「太古樓」現在還在,立在電視臺邊上的樓群裡,遠沒有照片上的敞亮。有一張照片中,多少能看到一點兒海關稅務司官舍的影子。小樓的外立面特別漂亮,遠看就是水泥拉毛的樣子。近看,裡邊摻著黃豆粒兒大小的鵝卵石,五顏六色的,日久年深,歲月的打磨,讓小石子漸漸突出了水泥的束縛,就像盤上了一層包漿,晶瑩圓潤。如果寫「太古樓」呢,可以推測這小樓可能是太古洋行領導的宅子。
  • 【老王說隴史】抗戰時期,日寇夜襲蘭州城
    親歷者曾回憶:一大早警報聲就響個不停,這次還是從西面飛來的,分了三撥,保持著完整的隊形,前頭九架,中間八十多架,剩下的在最後。那可真是鋪天蓋地而來,把太陽光都遮住了。日本飛機從西關開始轟炸,一路往東稍門、飛機場轟炸過去,先是燃燒彈,接著是炸彈,現場慘不忍睹。 日寇飛機不僅白天轟炸,還曾經夜襲蘭州。
  • 冬春遊甘肅丨去大河家,尋找臨津渡的前世今生
    臨津渡口因為黃河大橋的修建,早已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渡船也已無跡可尋,就剩兩墩石鎖還依然挺立在黃河的南北兩岸,一條胳膊粗細的鐵索垂向河水,激起層層浪花。  黃河北面高10餘米的石鎖尤為突出,黃河南面的石鎖,被一片同樣高度的青楊林所包圍。
  • 甘肅突傳大新聞!讓全世界為之矚目!
    甘肅(簡稱:甘或隴),省會蘭州。由於西夏曾置甘肅軍司,元代設甘肅省,簡稱甘;又因省境大部分在隴山(六盤山)以西,而唐代曾在此設置過隴右道,故又簡稱為隴。 甘肅海拔大多在1000米以上,四周為群山峻岭所環抱。北有六盤山、合黎山和龍首山;東為岷山、秦嶺和子午嶺;西接阿爾金山和祁連山;南壤青泥嶺。境內地勢起伏、山嶺連綿、江河奔流,地形相當複雜。
  • 老街新生:往日風光洋行無處覓,今年青磚伴瓦漆,酒香引人跡
    據19世紀末的統計,煙臺當時已有洋行60多家,其中英國的仁德、美國的美孚、德國的盎斯、俄國的士美、日本的三井為「五大洋行」。其次是眾多的傳教士來到煙臺,他們涉足的現代事業幾乎包括了所有行業:不僅在煙臺大辦殖民特色很濃的教育事業,醫療事業、翻譯、新聞、出版等文化活動,甚至農產品品種的輸入改善等活動傳教士們也紛紛插足。
  • 禮讚新時代 迎新年綜藝晚會《隴原頌》在金城蘭州傾情上演
    中國甘肅網12月21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 文圖/視頻)「我就是地地道道的甘肅人,擁抱著這片熱土,就擁有幸福美景」……12月20日晚的蘭州音樂廳裡,一首《咱是甘肅人》唱出了隴原兒女對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嚮往。
  • 隴上傳說(92)丨黃河上有塊巨礁叫「洋人招手」
    阿鳳 整理相傳,民國時期的一年中伏天,黃河水位漲得非常厲害,浪頭快溢過蘭州的中山鐵橋了,桑葉峽口的狼舌頭(黃河邊一塊形狀像狼的石頭)也舐上了黃河水。過去蘭州一帶的筏客子有句諺語:「狼舌頭舐上水,筏客子見了鬼」,所以當黃河水位漲得淹過狼舌頭時,即使技藝非常高超的筏客子把式也不敢放筏擺渡。就在這狼舌頭被淹沒了的節骨眼上,一位洋牧師,要從蘭州坐筏子到包頭去,他找到官府指定要筏客子攬頭香老放筏送他去包頭。香老向他解釋說:「這樣破天荒的高水位,有天大的本事也不敢放筏去送死。」
  • 甘肅銀行隴銀商城「嗨購11月」活動全面開啟
    長江商報消息 11月19日,甘肅銀行成立9周年系列活動也將如期開啟,其中,為助力全省脫貧攻堅和消費扶貧,甘肅銀行特推出了「耕耘九載、與您同『甘』,甘肅銀行隴銀商城嗨購節」。隴銀商城「全線出擊」 優惠一步到位沒有最實惠,只有更實惠。從會寧的油小米、隴西的八寶茶、山丹的菜籽油等地方特色農副產品,到口罩、家用電器、筆墨紙硯等生活用品,再到工藝飾品、貴金屬、美妝個護……當客戶通過手機點擊進入甘肅銀行隴銀商城界面,琳琅滿目的產品種類繁多應有盡有。
  • 蘭州農民,1976年在黃河上自發修吊橋!44年後,橋怎麼樣了
    柴家臺是黃河岸邊的一個小村莊,說起來人口並不是很多,但細細追究,從這裡走出去的人卻不少,如今散布在七裡河、安寧、武威、白銀、慶陽等地柴氏後裔有些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不論走到哪裡,只要說起先祖,柴氏族人總要津津樂道地說,先祖是後周皇帝柴榮。《金城柴氏家譜》中有記載,柴氏先祖從軍來到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