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就有黃河天險的說法, 黃河水把兩岸分成兩個世界,在技術達不到要求的古代,中華民族無論多麼有智慧,也不能建設堅固的黃河橋, 其中不僅包括技術要求,還包括材料等要求, 對古人來說,建設堅固的黃河鐵橋和夢想一樣,但古人另闢蹊徑,建設能拆卸的浮橋,這也算是古代能達到的最高建橋水平了。
作為我國唯一的黃河穿越城堡的省會城市,蘭州市的黃河大橋密度很高,連接著兩岸的往來, 但是,在這些橋中,被稱為天下黃河第一橋的中山橋是最特殊的,德國公司建設的這座鐵橋已經在110年建成,現在中山橋成為蘭州城市地標,成為全國遊客打卡的網紅之地,其實中山橋就是並不是它最初的名字,這是1928年為紀念孫中山刻意改成現名的。
清光緒三十二年( 1906年)九月,甘肅洋務總局與德國泰來洋行籤訂黃河鐵橋包修合同,德方測量認為:「黃河水性雲流湍急,但如建議章程架設鐵橋,樂意保證八十年,」 80年保質期,黃河鐵橋建設工作全面展開,是德國材料,由德國人負責建設,建設材料與1907年從德國海運到天津,甘肅洋務總局從天津運輸到蘭州,建設了3年。
蘭州黃河鐵橋就像上海的外白渡橋,已經修好了一些,看起來和現在城市新奇怪的現代建築有點格格不入,但無論如何都是必須保護的重要建築, 黃河鐵橋見證了蘭州變遷的發展,逐漸走向現代繁華,對蘭州人民來說,黃河鐵橋就像黃昏英雄,今後一直保護著蘭州。
旅行也是一種生存方式旅遊多的是生活的閱歷,多了解了解各個城市的發展,多為自己的知識庫添磚加瓦,文中的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本文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