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特色村:東阿關山村至今保留連片的石頭房

2021-01-18 大眾網

  編者按:

  日前,山東省住建廳連續公布了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其中聊城有8個村莊入選。山東省財政從城鎮化發展資金中按照每村20萬元補助標準,用於發展規劃編制和檔案建立工作,有步驟、有計劃地做好傳統村落的文化景觀、歷史文物、鄉土建築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聊城入選「省級傳統村落」的8個特色村分別為,陽穀縣喬潤街道辦事處迷魂陣村、陽穀縣七級鎮七一村、陽穀縣阿城鎮海會寺村、莘縣大張家鎮北馬陵村、莘縣大張家鎮紅廟村、東阿縣姜樓鎮魏莊村、東阿縣劉集鎮苫山村、東阿縣劉集鎮前關山村。

  那麼,8個特色村的魅力究竟在哪兒?即日起,大眾網推出 「尋訪聊城特色村落」大型系列報導,逐一對聊城特色村進行探訪,為讀者揭開其神秘面紗。

  大眾網記者 王傳勝 侯曉

  對於打小生活在魯西平原的聊城人來說,印象裡的家鄉一馬平川,沃野千裡,石頭都很少見,更別說是石頭山了。然而,在聊城東南隅的東阿,卻有關山、魚山、位山等,均系泰山餘脈。在關山村,至今仍保留著連片的石頭房子,裡面還有人居住。這也是聊城現存僅有的石頭建築古村落。

  探訪:村裡仍保留石頭圍牆、北大門和幾十處石頭房

  沿黃河一路向西,奔流到東阿境內,向北拐了一個90度的彎,關山村就坐落在這臂彎之中,村南和村東皆臨黃河。黃河南岸,是連綿起伏的群山。

  遙想當年,黃河定是在群山之間衝開一道口子,才得以奔流到海。這道口子北岸,也有幾座星星點點的小山丘。

  12月13日,大眾網記者走進這個古村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北大門,上書「中和」兩個大字,還掛上了「東阿攝影基地」的牌子。

  該村黨支部副書記李子敏介紹,村裡的青石房子古樸無華、別有韻味,殘留的圍牆見證了百年風雨滄桑,引得攝影愛好者絡繹不絕地到這裡搞攝影創作。

  穿過北大門拾級而上,胡同兩側是古樸的青石牆,石塊一層壓著一層,縫隙由小石片塞住,不用石灰水泥。大石塊、小石片,層層疊疊,錯落有致。

  走進曲曲折折的胡同,幾十座石頭房子雜亂地分布其中,宛如進入一座石頭迷宮。胡同不是正南正北走向,而是曲裡拐彎,而且寬窄不一,窄處只能容納兩三人並行。

  村裡老人介紹,石牆有半米多厚,只在內層塗抹一層泥巴,以擋風禦寒,居住其中,冬天還是有些冷的。

  溯源:「破四舊」年代拆掉古圍牆建起石頭房

  村裡一位83歲的老太太回憶,她小時候村裡有山,山上有廟,她和小夥伴經常到廟裡去玩耍。

  後來,到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開山採石,關山被開採成了坑塘。這個約有十米多深的坑塘至今仍在,裡面雜樹叢生。

  據悉,當年村寨四周有高高的石頭圍牆,在「破四舊」的年代,被人們扒掉建成了民房。目前,除了幾十座石頭房子,西圍牆和北圍牆還有殘存。只是,村裡人為了建房不斷填高地基,西大門大半已埋入地下,北大門後來重修抬高,得以保存至今。

  北大門上有石頭匾額,上書「中和」二字,一側的小字顯示刻於大清同治二年(1863年)六月,距今已有153年。而對該村有研究的文化界人士,根據建築風格推測,這個匾額應該是後來加上去的,石寨應該在明朝時期就形成了。

  斑駁的古圍牆,見證了該村的百年滄桑。如今,每逢夏日,北大門的門洞裡都會聚集前來乘涼的老人們,手搖蒲扇,閒話家常。年輕人則大多離開了石頭房。

  歷史傳說:原來這裡有兩座山,山上有廟

  李子敏介紹,原來關山有北山和南山,北山因其形酷似一隻鳳凰,故名鳳凰山,鳳凰山東山崖陡峭險峻,為石灰巖石,長滿了奇松古柏,西山崖卻為紅色粘質土,地勢平緩,長滿了榆樹、椿樹、槐樹等。遠望鳳凰山,象一隻在此棲息的鳳凰,尾西頭東傲視東海。

  南山叫玉皇頂,玉皇頂又分為內圍和外圍兩道圍牆,內圍是融道儒思想為一體的建築群,全部仿造泰山頂上的玉皇廟而建,內有道院、奶奶廟、玉皇廟、寺院、戲臺、鼓樓和閻王殿等十幾座建築,閻王廟內有十八層地獄的各種酷刑,警示世人。

  外圍和內圍之間居住著人家,外圍則有東南西北四個大門,城圍的東北角有一口大水井,是圍子內的唯一汲水水源。

  在北門東側,曾經立著一個石碑,記載著鍾離修夢中奔喪的傳說。大意是:鍾離修是宋代宣和年間萊蕪縣尉。一日,鍾離修聽說父親去世,急忙趕往老家奔喪。當來到關山時,鍾離修因為悲痛、勞累,便在關山上睡著了。這一睡便是七天七夜。當他醒來時,父親的喪事已經辦理完畢。回到家的鐘離修懊悔不已,但鄉親們卻說,大家都是看著鍾離修料理了父親的喪事。

  李子敏介紹,前些年,村民挖出過不少護心銅鏡,應該是明代士兵隨身攜帶的防身之物,很可能當時這裡已形成村落。

  如今,隨著該村入選省級傳統村落,村黨支部將在保護的基礎上,把散落在村中的雜物清理掉,對古圍牆以內加以修整,而且背靠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期望能發展起鄉村旅遊,為村民增加收入。

相關焦點

  • 河北井陘於家石頭村:每塊石頭都在講故事
    如今,於喜春的心願已實現,而且,清涼閣,還會繼續流傳……  每一塊石頭:都在書寫村落史詩,講述于謙的故事  步行進村,放眼皆是石樓石閣、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碾石磨、石街石巷、石橋石欄、還有一面面石牆,一道道石壩……讓人讀到,這是一部用石頭書寫的村落史詩,也是在用石頭抒寫著屬於自己的故事與傳奇
  • 【太行深山古鎮】石頭抒寫家族史—於家石頭村
    ,整個村落,街依房建、房與街齊、呼應顧盼、規劃有序。  石頭村是石頭的世界,其中的石頭古街堪稱於家村的一大景觀。於家村的先人們對建房布局和街道設置都有明確規範,東西為街,南北為巷,不通謂胡同,古舊街巷,街寬3至4米,巷和胡同寬約2至3米,窄窄的街道,全為青石鋪就,其大小不等,形狀各異、亂石鋪錦、巨細相間,高低俯仰,結解曲伸,縱橫交錯,如詩如畫。
  • 奇怪,臨淄這座「石頭村」怎麼吸引了一群拍電影的人
    最近幾天,一群扛著攝像機的人頻繁來到臨淄區金山鎮的搭嶺村,不知道為什麼在古老的石頭巷內四處查看?原來,這個村要拍電影啦。
  • 膠東農村的特色石頭房:文登花崗巖,蓬萊玄武巖,海萊頁巖
    膠東多山地丘陵,先民建屋,除了大戶用得起青磚之外,普通人家都習慣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頭蓋房子。雖然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紅磚水泥房越來越多,但在膠東農村,石頭房還是很常見。不過,同樣是石頭房,但不同縣市區用的石頭卻不盡相同。本文就選取文登、蓬萊、和海萊(海陽、萊陽交界一帶)等地的特色石頭房,進行舉例簡介。
  • 與王樓中共平陰縣委舊址連片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喚醒紅色基因
    安子山村確定了「知青繁鄉」的紅色旅遊主題以紅色前哨為主題的半邊井村有經商傳統的孔莊村重點挖掘鼎信文化胡坡村要打造紅色旅遊特色村孔莊村過去的垃圾場變成了小廣場中共平陰縣委舊址在村莊連片治理的改造提升中,除了道路硬化外,紅色基因在各個方面得以融入進來。這些景觀和節點的打造,既凸顯出村莊深厚的文化底蘊、紅色基因,又為鄉村氣質提升注入新的生命力。
  • 下城三村連片改造進行時 杭州網航拍拆遷現場(組圖)
    下城三村連片改造進行時 杭州網航拍拆遷現場(組圖)發布時間:2017-06-14 17:18:02 Wed  來源:杭州網去年10月底下城區三村連片改造工作啟動。2016年10月底下城區三村連片改造工作啟動,三村連片改造是下城發展的需要,也是改善居民生活品質的需要。要推進下城這樣的中心城區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有大謀略,大手筆,而城中村改造,是下城區建設全域中央商務區的關鍵性一步,更是改善下城老百姓生活環境的民生之舉。
  • 石頭小院搖身變民宿,「全國文明村鎮」裡峪初冬別有韻味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薛瑞 徐智慧助力泰安城鄉文旅生活,激活冬季文旅消費,1月5日下午,迎著冬日的一絲暖陽,「文旅泰安之最」系列推選尋訪活動採風團一同走進泰山·九女峰旅遊度假區,探尋九女峰的「文旅泰安之最」。
  • 山與山尋.尋訪高山親子特色主題民宿
    山與山尋.尋訪高山親子特色主題民宿 2020-05-19 0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鄉村行記 寧波保存最完整的石屋群,「石頭村」變身網紅村
    近年來,許民村遵照「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村落保護與旅遊開發相結合,把一個破舊的窮山村,打造成遠近聞名的「美景村」「網紅村」,先後獲得了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3A級景區村莊,中國首批休閒遊基地、中國特色民俗古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最美村鎮等榮譽稱號。 許民村的歷史可追溯到南宋末年,至今已有700多年。
  • 果然是大師角度,美食古裝劇《人間煙火花小廚》解鎖巖下石頭村更多新視覺
    主人公花小麥是個有著美食天賦的女孩,在她的巧手下,巖下石頭村山上的蘑菇、竹筍、野花桃葉都能做成特色美食,精美的烹飪畫面有著濃濃的儀式感,美味折服朋友、八方鄰裡以及行業對手,眾人如痴如醉的吃相表演得十分銷魂。
  • 泉州一座古村落,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藏在山裡的石頭古厝
    「紅磚白石雙撥器,出磚入石燕尾脊」,說起閩南特色的古建築風格,我們首先就想到這樣的畫面,這些已經成為了閩南民居的象徵,而在沿海例如平潭島,那裡最常見的卻是石頭村。在泉州泉港一個偏僻的小村落裡,一座油畫般的石頭厝吸引了萬千遊客。
  • 東阿阿膠:「健康小金條」東阿阿膠粉上市 將藉助數位化營銷實現全...
    來源:發布易東阿阿膠(000423)4月24日宣布,繼旗下產品複方阿膠漿在印尼抗「疫」戰場被「搶斷貨」後,公司正式發布自主創新技術新產品——東阿阿膠粉。據悉,東阿阿膠粉由原料化成膠液「一步成粉」,水溶性更好,更易被人體吸收,目前已在東阿阿膠社交新零售平臺等發售。這款經國家相關部門批准上市的黑科技新品「健康小金條」,不僅明確標註了增強免疫力的保健功能,更開啟了傳統阿膠方便時尚、即衝即飲、隨時滋補的便捷時代。
  • 打造特色民宿新建「忘憂村」待客來
    昔日破舊村落,搖身一變成為獨具傳統韻味的鄉村特色民宿小村。       仙裡新支村原有16戶人家,隨著村民陸續遷出,村裡幾乎沒人住,閒置多年的房屋幾近坍塌,村子內外雜草叢生,路面損毀嚴重。為留住鄉愁,溪霞鎮多次現場勘察調研,該村成立了美麗鄉村建設促進會,組織實施仙裡新支精品村建設,運用「翠竹、古井、巷道、民居」四大本土元素,修繕村落巷道,還原古樸自然、主題鮮明的古村風貌。
  • 一戶人家一個村,老宅、古槐、石頭寨罕見,通路後人們叫不出村名
    這個村位於太行深山溝裡,過去這裡是斷頭路,交通不便,村裡10幾戶人家都陸續搬出了大山,只剩下一戶人家守著這個小山村。這戶人家女戶主名叫楊秀敏,今年73歲,潑辣能幹,說話鋼刀利水,一看她就是這個家的當家人。男主人叫高起,今年75歲,老實巴交。他看見人多,一直抽著煙不敢多說話。這戶人家除老兩口外,還有一個啞巴弟弟,他今年也60多歲了,至今單身。
  • 昔日賣石頭,今日賣風景 徐州這個村用奇石敲開致富門
    記者 駱耀明 通訊員 張勤敏 王兆廷近日,徐州銅山區房村鎮鹿臺村奇石公園建成並對外開放,吸引了四面八方喜歡奇石賞玩的遊客前來參觀。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裡裡外外地把這裡的奇石逐個品味一遍,一定會讚嘆鹿臺村竟然會有如此美麗的石頭。不錯,鹿臺村的石頭的確很美麗。
  • 尋夢萬峰林||住進這些特色民宿,做一場冬日美夢
    客棧是由當地布依族民居改建而成,院落與外觀設計保留了原本民居的特色,且採用了師法自然的設計手法把自然山景和建築融為一體的高端客棧,擁有獨特自然奇石景觀,讓您在客房就能感受到山體自然的美景。地址:興義萬峰林上納灰村榨房組峰兮客棧
  • 尋夢萬峰林|住進這些特色民宿,做一場冬日美夢
    客棧是由當地布依族民居改建而成,院落與外觀設計保留了原本民居的特色,且採用了師法自然的設計手法把自然山景和建築融為一體的高端客棧,擁有獨特自然奇石景觀,讓您在客房就能感受到山體自然的美景。地址:興義萬峰林上納灰村榨房組峰兮客棧峰兮是萬峰林開得較早的民宿之一,由傳統布依族院落改建,別具一格的裝修風格既有斑駁的時光痕跡,又有現代生活的優雅格調。屋頂瓦片倒映在無邊水池,開闊平臺可遠眺對面的山峰和稻田。民宿共9間房,關上門獨享私密空間,推開窗一片田園風光。
  • 河北邯鄲涉縣更樂鎮網紅村~大窪村,石頭王國之鄉,夜景光輝耀眼
    在河北邯鄲涉縣更樂鎮有一個網紅村,大家知道是哪個村嗎?沒錯這個村就是更樂鎮大窪村,這個大窪村被稱為石頭王國,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石頭王國大窪村吧!大窪村位於更樂鎮,大窪村靠著獨特的地形險要,有著很多的石頭,才有了石頭王國的稱號。
  • 新安縣:金牌農業緣何花落「石頭村」?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規劃建設範圍涵蓋洛陽1個區、9個縣(市),而碾坪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試點村。  碾坪村位於新安縣城北部,地處丘陵山區,全村519戶,2496口人,人均耕地面積少,因石灰石資料豐富,又保存了大量的石頭民居,也被稱為「石頭村」。
  • 禪城石灣石頭村:遺風猶存 和美與共
    原創 禪城發布 禪城發布為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展示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大成果,禪城區檔案館、禪城區地方志辦公室自2018年起,在禪城區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的基礎上,深挖村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