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坪村黨群服務中心 這兩天,新安縣北冶鎮碾坪村發生了一件大喜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洛陽創世坤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籤訂協議,高科技含量十足的循環農業示範項目「蝦菜共生」系統落地碾坪村。 啥叫「蝦菜共生」?裡面有啥高科技?原來,蝦菜共生養殖方式是結合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水中養蝦,水上種菜,蝦的排洩廢物成為植株的生產養料,植物生長則為蝦類提供食物,形成一種高效生態的
這兩天,新安縣北冶鎮碾坪村發生了一件大喜事。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與洛陽創世坤元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籤訂協議,高科技含量十足的循環農業示範項目「蝦菜共生」系統落地碾坪村。
啥叫「蝦菜共生」?裡面有啥高科技?原來,蝦菜共生養殖方式是結合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水中養蝦,水上種菜,蝦的排洩廢物成為植株的生產養料,植物生長則為蝦類提供食物,形成一種高效生態的良性循環。據介紹,該項目運用微生物工程,含近60項專利技術,「含金量」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規劃建設範圍涵蓋洛陽1個區、9個縣(市),而碾坪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試點村。
碾坪村位於新安縣城北部,地處丘陵山區,全村519戶,2496口人,人均耕地面積少,因石灰石資料豐富,又保存了大量的石頭民居,也被稱為「石頭村」。
高科技農業緣何青睞「石頭村」?村黨支部書記靳如欽一語中的:「目前,我們村的閒置土地資源已經全部收回掌握在村集體的手中,土地資源盤活了,還怕引不來好項目嗎?」
鄉村振興的核心在於盤活土地資源,這個「法寶」是靳如欽「取經」得來的。去年9月,他參加了全省村黨組織書記美麗鄉村建設培訓班,赴紅旗渠幹部學院進行學習。「震動大、啟發大。」靳如欽說,這次學習讓他的思想大解放,一回村,他就著手進行改革,第一步就是收回閒置土地,喚醒「沉睡」的土地資源。
召開動員大會統一思想、組織對閒置土地丈量估價、根據賠償標準逐戶籤訂合同,隨著清查核算的進行,「一鍋粥」變「一本帳」,村裡的閒置土地、荒山、閒置房全部收回到了村集體手中,村集體家底徹底摸清。
「在核查中,我們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集體經濟實現了『強體壯身』。」靳如欽說著扳起手指算起來:「這次核查完,一共有2970畝荒山、1703畝耕地、370畝房前屋後的閒置地掌握到了村集體手中,317戶老宅基地收回,其中有210戶達到了民宿開發的標準,而從動員到全部合同籤訂,前後只用了三個多月的時間。」
土地是農民的命脈,對村裡閒置土地的清算收回進行得如此順利,靳如欽感到意外,但對碾坪村的村民們來說,這卻在情理之中。「老靳幹支書都22年了,這些年,俺們眼看著村子越變越好,通了電、用上了自來水,水泥路修到家門口,村裡又爭取資金翻新了學校,去年更是實現了整村脫貧。跟著支部走,俺們致富有奔頭!」村民焦進峰說。
靳如欽(右一)到村民家中走訪
1月7日上午,在碾坪村黨群服務中心,靳如欽與項目公司負責人還在為「蝦菜共生」項目的後續建設認真謀劃著。「閒置的土地資源『醒』了,接下來我們還要讓它『動』起來、『活』起來,不僅是帶動村民就業,還要讓村民學到先進的生態養殖技術,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提起碾坪村未來的發展,靳如欽滿懷信心。(高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