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岸邊的故事」惠民李莊曾發現最早的「穿黃隧道」

2020-12-23 湘湘愛旅行

黃河畔的歸仁村,屬李莊鎮,故事多、產業興旺。傳說,歸仁村底下埋著一座古城,在興修水利時還發現過不少宋代的制錢。老人傳說,這座城叫定陽縣城。附近,還有個村叫烏家村,傳說是包工戲「審烏盆」、「烏盆記」的故事發生地。

村莊附近還有歸仁引黃閘,建於1998年,是鄉鎮幹部群眾集資修建的,全市少見,建成後它解決了4萬畝土地灌溉和5萬人口的用水問題。今天它的作用越來越大。歸仁引黃閘的不少黃河水進入李莊水庫,它現在是七個鄉鎮飲用水水源,全縣一半以上群眾飲用水靠的是它,馬上它又加了新任務,增加了兩個鄉鎮的飲用水需求。

歸仁村村民嶽春友和齊宗江正在大壩上看孩子,聽說我們來採訪黃河故事很感興趣,主動講述他們知道的黃河人文。他們說,百年前,這附近還曾有個穿過大堰的橋,1976年修堤壩時曾發現其遺蹟。那橋很窄,是單行道,一側要通過先得敲鐘,提醒另一側暫時等待。這可能是黃河下遊最早的「隧道」吧。

歸仁村產業很興旺,是繩網名村,建有夕陽繩網廠、山東鴻帆繩網有限公司、惠民縣春剛家庭農場、惠民縣天蓬養豬專業合作社等。這個村是2019年濱州市首個千兆寬帶示範村,它標誌著我市農村寬帶發展步入千兆新時代。020年9月1日,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寶村,歸仁村榜上有名。

【來源:濱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南島電影節「全島放映」子單元「岸邊故事」
    1905電影網訊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全島放映」是平行於主節的環島放映,精選多樣類型的影片,面向全島多元觀眾群體,足跡遍布全島多個城市、多家影院,充分利用海南島獨特的自然環境和氣候優勢在「全島放映」的展映影片中,策展團隊精心劃分了單元,並賦予每個單元清晰的風格屬性。岸邊,如果要具象地形容,可以是都市樓宇和浩瀚深海間的細幼沙灘,可以是承載著行人心事的河邊漫步道,也可以是荒無人煙的野湖邊荒草地。抽象地說,不過是一條分隔慣常舒適區與茫茫未知域的虛無縹緲的長線。
  • 山東黃河順成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黨支部參觀黃河第一隧道
    中國水利網站12月8日訊(通訊員 路瑤)近日,山東黃河順成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黨支部組織全體黨員開展主題黨日活動,前往濟濼路穿黃隧道施工現場進行參觀學習。  在濟濼路穿黃隧道智慧展廳,大家在講解員的帶領下觀看了項目演示,詳細了解了「穿黃工程」從開挖工作井到盾構機進場、掘進並最終隧道成型的過程。在隧道施工現場,大家實地觀摩了盾構機工作情況,現場領略大盾構施工設備、工藝工法和施工技術升級給城市建設帶來的改變。
  •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黃河主題電影展聚焦黃河岸邊的故事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黃河主題電影展聚焦黃河岸邊的故事
  • 「你笑起來真好看」黃河岸邊「德吉花」
    從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出發,順著黃河沿岸的213省道行駛10餘公裡就到了此行採訪的目的地——德吉村。一提到德吉,當地人都會這樣說:「前幾年,這裡連名字都沒有,就是一片黃河岸邊的荒灘。」黃河岸邊的德吉村,近年來通過打造美麗鄉村,走上了旅遊致富路。
  • 濱州地標黃河岸邊唐賽兒:那些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在山東濱州城南,黃河大橋的北段,交通要道四通八達,寬闊的十字路口中間,高高的白色柱子上,有一座黑色的威風凜凜的騎馬戎裝像,身披鬥篷,手持兩把長劍,一隻長劍直指前方,似乎指揮千軍萬馬衝鋒一般。這個雕像是濱州這座城市的一個標誌,這個巾幗英雄叫唐賽兒。濱州是她的家鄉,這是家鄉人民紀念她的一種方式。
  • 「演出預告」「春綠隴原 黃河之濱」蘭州市冬春文化惠民演出季...
    「春綠隴原 黃河之濱」蘭州市冬春文化惠民演出季2020年蘭州市惠民駐場演出」蘭州市冬春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動,從今年10月份持續至明年3月份,做到「月月有活動,周周有演出,場場有特色」,成為甘肅文化惠民演出的新品牌,讓生活在蘭州的人們切身感受到這座城市實實在在的進步。
  • 「繩網重鎮」李莊的引才之道
    濱州日報/濱州網惠民訊 近年來,惠民縣李莊鎮重點突出「三個導向」,持續推進人才工作精準化,為促進鎮域經濟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突出問題導向,摸清需求搞對接。該鎮注重堅持問題導向,精準攻克產業提升瓶頸和企業發展需求,確保引進一個人才、攻克一批難題、實現一項提升。
  • 重回「天盡頭」 幸福無盡頭——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今天,本報推出的這篇反映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20多年發展變化的通訊,講述了孫永山、王勤學等農民走出農村「討生活」,返回鄉村「闖富路」的故事,展示了我省「三農」工作取得的成就,鼓舞我們以更有力的舉措、更強大的力量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出走20多年後,孫永山在52歲的年紀,又回到了天盡頭。
  • 用電影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電影《家在黃河……
    編劇作品電影《一個和八個》被譽為國內第五代導演開山之作;電視劇《喜鵲淚》曾榮獲首屆金鷹獎優秀單劇本獎。創作的上百篇以家鄉大荔為題材的中短篇小說結集為《黃河岸邊人》出版。作為西影廠著名導演,王明軍說,這次在家鄉拍攝《黃河三部曲》,也是向父親的致敬之作。 王明軍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化的根就在黃河流域,而黃河的心臟地帶就在渭南這一段。
  • 「金鐘視帝」黃河 廟裡手淫109秒影片外流,高潮處還叫出「我要射了喔!」
    今年30歲的演員黃河,曾以《危險心靈》獲得金鐘獎視帝,又以《紅衣小女孩》獲得臺北電影節影帝。過去曾被爆出兩年內交往80多位女友,但和女星溫貞菱交往5年來,兩人感情穩定。據鏡周刊報導,有人爆料黃河在廟中手淫畫面,總共109秒的影片中他幾度呻吟,到高潮處還叫出「我要射了喔!」
  • 「薦讀」黃河柳
    因為距離近些,我去黃河的次數記不清了,那裡似乎有一種特別的情結令我牽掛,時間久了,就不由得心生神往。我印象最深的除了那滾滾東流入海的波濤外,就是黃河岸邊那些平凡的柳樹了。對於那些柳樹,我總是有一種極其留戀的感覺。那些柳樹長了一年又一年,粗了一圈又一圈,總是泛著青蔥的顏色安穩地紮根在黃河邊那厚重的泥土裡。
  • 黃河岸邊龍灣村.石林如劍盡奇觀.原創.潭影
    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有個黃河石林在哪裡,如果你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黃河石林位於甘肅省位於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離蘭州市120多公裡,全程高速路一個多小時就可以到達。黃河石林確切位置是景泰縣中泉鄉龍灣村。我們想著在酒足飯飽後,心想早點睡覺準備第二天明開始正式遊玩;農家樂老闆問我們你們不去黃河對岸玩嗎?我有點好奇的問如何過黃河,他高速我們有碼頭輪渡,十多分鐘就到對岸靖遠縣域了,黃河岸邊都有很多篝火晚會,我們幾個一時興起,穿過村路來到了黃河碼頭上,原來整個村莊住了很多遊客,晚上都出門了準備去對岸,以至於給人很擁擠的感覺。
  • 第九屆黃河三角洲(濱州·惠民)綠化苗木交易博覽會開幕
    10月12日,第九屆黃河三角洲(濱州·惠民)綠化苗木交易博覽會開幕式在山東省濱州市惠民縣中國北方花木博覽園舉行。活動共吸引了來自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的200餘家企業參展。
  • 用電影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電影《家在黃河邊》大荔拍攝探營
    編劇作品電影《一個和八個》被譽為國內第五代導演開山之作;電視劇《喜鵲淚》曾榮獲首屆金鷹獎優秀單劇本獎。創作的上百篇以家鄉大荔為題材的中短篇小說結集為《黃河岸邊人》出版。作為西影廠著名導演,王明軍說,這次在家鄉拍攝《黃河三部曲》,也是向父親的致敬之作。王明軍認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中華文化的根就在黃河流域,而黃河的心臟地帶就在渭南這一段。
  • 【方志四川·記憶】闞文詠 ‖ 那些年,發生在李莊的疫疾……
    梁思成林徽因(圖片來源:黃河新聞網)幾年前,林徽因已患上肺結核,就是民間俗稱的「肺癆」。這種病曾在中國大流行,一度成為國病。從需要用人血饅頭治病的華小栓,到用《藥》啟蒙大眾的魯迅,都因肺癆而死。來到李莊的林徽因,被川南的潮溼氣候和極度匱乏的物質生活,搞得貧病交加。每當肺病發作,就是不停咳嗽、胸痛,整夜都在發熱盜汗。
  • 重走梁思成之路:失憶的李莊
    他們如同蒲公英一般四散進李莊的土地,同濟大學佔據了鎮中心的各種古建築,史語所去了板慄坳,中國營造學社則搬到上壩。幾個月間,李莊人口就從三千六百人激增到一萬五千人。從前絕大多數中國人都不知道李莊的名字,後來,從世界各地寄出的信件,只需寫上「中國李莊」四個字,就可以順利抵達。  梁思成、林徽因和中國營造學社的同仁們也隨著人潮離開昆明,來到李莊。
  • 高橋廣樹、內山昂輝參與OVA「岸邊露伴一動不動」配音
    高橋廣樹、內山昂輝參與OVA「岸邊露伴一動不動」配音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19-10-21 12:29:33
  • 東灣鎮瓜園村:黃河岸邊一枝花 風景如畫醉人心
    位於白銀市靖遠縣城以東約10公裡的東灣鎮瓜園村魚塘連片,稻穀飄香,小橋流水,古樹參差,是遠近聞名的黃河岸邊一枝花。今年以來,隨著美麗鄉村的深入打造,這裡更加綻放出了無盡的魅力,美得讓人心醉。今年以來,瓜園村搶抓美麗鄉村建設機遇,以「稻香村——瓜園」為主題,以「留住鄉愁鄉韻、共享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實現「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為目標,建設集「休閒垂釣、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特色民宿」等為一體的美麗鄉村,讓這個位於黃河岸邊的小村莊換上了
  • 洛陽孟津縣小浪底鎮下梭欏溝村:黃河岸邊艾草香
    秋高氣爽,天空純淨而湛藍。煙波浩渺的黃河小浪底庫區上遊,岸線彎彎,滿目翠色。年過花甲的王留軍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他沒想到,過去除不盡的鄉間野草,竟成了鄉親們競相種植的「金枝玉葉」。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梭欏溝卻是守著黃河吃不到黃河水。這裡的山多石少土,過於瘠薄,長不了大樹,更長不好莊稼。時至今日,透過黃河岸邊一排排廢棄的土窯洞,便不難想到他們曾經的困頓和貧苦。  要脫貧,還要致富,如何在下梭欏溝的「一畝三分地」裡刨金掘銀?
  • 濟南:黃河岸邊來了一群過冬的鳥,懶得像豬,攝影愛好者有福了
    不斷變新的濟南濟南的冬天變得熱鬧起來,街頭的流光溢彩和車水馬龍,日漸增長的城市的高度,讓我們快要無所適從;這些還不是全部,連曾經在冬日最應該冷寂的溼地或者河畔,也變得不再安分,這不,曾經除了麻雀和冰冷的寒冰什麼也沒有的黃河岸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