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灣鎮瓜園村:黃河岸邊一枝花 風景如畫醉人心

2021-01-10 澎湃新聞

位於白銀市靖遠縣城以東約10公裡的東灣鎮瓜園村魚塘連片,稻穀飄香,小橋流水,古樹參差,是遠近聞名的黃河岸邊一枝花。今年以來,隨著美麗鄉村的深入打造,這裡更加綻放出了無盡的魅力,美得讓人心醉。

初秋時節,行走在瓜園村,田園風光優美、鄉土氣息濃鬱,稻浪滾滾,流水潺潺,村莊寧靜,空氣清新,花卉連片,展現出一幅純樸的田園風景畫。街頭巷尾中,多彩的文化牆傳遞出催人奮進的氣息,裝點一新的農家小院為「美麗瓜園」搖旗吶喊,形態各異栩栩如生的稻草藝術品用全新的演繹方式訴說著永恆的鄉村情懷……一切都是滿滿的鄉愁。

今年以來,瓜園村搶抓美麗鄉村建設機遇,以「稻香村——瓜園」為主題,以「留住鄉愁鄉韻、共享綠色發展」為理念,以實現「農民富、農村美、農業強」為目標,建設集「休閒垂釣、農業觀光、農事體驗、特色民宿」等為一體的美麗鄉村,讓這個位於黃河岸邊的小村莊換上了「新裝」,提升了「氣質」。

當地依託自然山水和民居風貌,打造以成片魚塘為基礎的「漁空間」,修繕加固魚塘9處,硬化魚塘周邊道路2.5公裡;打造以「稻草藝術」為載體的「稻空間」,通過綁、扎、編等創意技巧,融入娛樂、農耕等元素,製作卡通、農具、人物等形態各異稻草藝術品100餘件;注重還原鄉愁鄉韻,建成精神堡壘廣場1個,改造文化廣場2處、民房20處、農產品展銷中心1處、農家樂2戶,新建民俗館、村史館各1座,打造文化長廊1個,美化村內牆面6000平方米,設置生態護欄2.8公裡,全村面貌煥然一新。

環境打造美了,各類設施齊全了,瓜園村的特色產業也迎來了進一步提質增效的契機。村裡結合美麗鄉村建設,積極引導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有機水稻、大棚蔬菜、水產養殖已成為全村三大主導產業。目前,種植有機水稻1500畝,建成日光溫室100餘座,發展魚塘450畝,農業產業收入佔農民總收入的80%以上。同時,深入挖掘資源打造「稻香村——瓜園」景區,預計新提供就業崗位200餘個,年接待遊客8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000萬元。

家門口的遊客多了,71歲的村民霍正榮便在村內的巷道裡支起了攤位:油餅子、甜醅子、水果飲料,成了他的增收門路。「村子美了、遊人多了,我這個小本生意一天下來多多少少也能有個收入,真是太好了!」老人笑著說。

黃河岸邊一枝花,風景如畫醉人心。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裡,最動人的風景在城市之外,在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的鄉村裡。讓我們走進詩畫田園——瓜園,感受田園之美,盡享鄉村美味,打卡秋日的美好吧。

聲 明

來源:白銀日報

「白銀文旅」尊重文章及圖片的作者權益,共同維護網絡智慧財產權。

如侵犯原作者權益,我們將及時做出標註或刪除。

白銀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領導小組辦公室

舉報熱線:0943-8238668(工作期間)

舉報郵箱:byswlj@yeah.net

地址:白銀市白銀區蘭州路156號廣電大廈707室

黃河之上 多彩白銀

原標題:《東灣鎮瓜園村:黃河岸邊一枝花 風景如畫醉人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你笑起來真好看」黃河岸邊「德吉花」
    從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出發,順著黃河沿岸的213省道行駛10餘公裡就到了此行採訪的目的地——德吉村。一提到德吉,當地人都會這樣說:「前幾年,這裡連名字都沒有,就是一片黃河岸邊的荒灘。」黃河岸邊的德吉村,近年來通過打造美麗鄉村,走上了旅遊致富路。
  • 黃河岸邊龍灣村.石林如劍盡奇觀.原創.潭影
    龍灣村被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從高處遠眺,這裡風景秀麗,以砂巖喀斯特地貌為特徵的古石林群,一眼望不到邊,最富有的特點,黃河流到這裡忽然變的很開闊舒緩,龍灣村被石林擁入懷中,村前流水拍岸,村後山勢險峻,村舍山水相依,旖旎獨特的地貌風景如水墨潑彩般美幻。
  • 黃河流凌美如畫
    流凌與黃河岸邊的溼地交織似驚濤拍岸。流凌在岸邊堆積,逐漸形成冰塞。流凌如畫。伴隨寒潮來襲,黃河寧夏銀川段出現今冬首次流凌。近日,伴隨寒潮來襲,黃河寧夏銀川段出現今冬首次流凌。在賀蘭縣通義渡口附近,黃河河面上漂浮著順流而下的浮冰,冰碴交錯而生逐漸形成冰塞。
  • 一唱三嘆歌唱張家界 ——《風景如畫張家界》歌詞賞析
    ——《風景如畫張家界》歌詞賞析 實話說,張曉明先生創作的歌詞《風景如畫張家界》,我第一遍看,並沒覺得十分好,因為寫張家界文章實在太多了。如此,再讀,一遍又一遍,這首《風景如畫張家界》便深入我心。我以為,歌唱大好河山的歌詞,首先要具備以下兩點:第一,沒有去過的人,看了歌詞,聽了歌曲,會被打動,心生嚮往。第二,去過的人,看了歌詞,聽了歌曲,曾經的記憶會浮現眼前,心有想念。張曉明先生的《風景如畫張家界》,無疑具備了這兩點。
  • 濱州地標黃河岸邊唐賽兒:那些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在山東濱州城南,黃河大橋的北段,交通要道四通八達,寬闊的十字路口中間,高高的白色柱子上,有一座黑色的威風凜凜的騎馬戎裝像,身披鬥篷,手持兩把長劍,一隻長劍直指前方,似乎指揮千軍萬馬衝鋒一般。這個雕像是濱州這座城市的一個標誌,這個巾幗英雄叫唐賽兒。濱州是她的家鄉,這是家鄉人民紀念她的一種方式。
  • 風景如畫 畫如風景
    自古就有「風景如畫」這個詞,可以理解為「如同畫中描繪的風光」,或者「畫家看見的景色」。既然如此,「風景如畫」就可能要產生畫。風景油畫寫生就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用油彩鮮明的特點來表現大自然的美,同時,創作者能夠通過風景畫寫生提高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 甘肅黃河大峽,探秘黃河上難得一見的自然奇觀,就如仙境!
    看完長江三峽風景如畫,這次阿帆要去甘肅白銀欣賞黃河大峽的壯美景觀,感嘆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嘆祖國山河的壯美,作為中華民族的母河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奔騰的黃河水是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見證。黃河大峽盤踞於大西北白銀市西南方向的水川鎮,長度達30多公裡,滔滔不絕的黃河水自源頭一瀉而下,途中經過蘭州段約40公裡的黃河風景風情線順流而下,再穿過黃河小峽及位於皋蘭縣的10餘公裡黃河風情線後到達此處,近30公裡波光粼粼的黃河兩岸擁有連綿不斷的奇峰怪石及險灘,風光之壯美猶如仙境一般。
  • 城市不大,風景如畫,帶你走進大美寶雞
    縱觀渭河市區段,西起植物園渭河大橋,東至陳倉區陸港大橋,很多地方可見薰衣草、千屈菜、豐花月季……紅的、紫的、黃的,各色花卉盡在其間。一些景觀雛形已現,大片花海沐浴在和煦的春風中與市民相約,人們紛紛拿出手機、相機記錄美景,同時讚嘆:「咱寶雞的渭河公園越來越美了在眉縣,霸渭關中文化生態區的槐樹遮天蔽日,綠油油的青草地,紅豔豔的紅葉石楠,翠綠的垂柳,遊人在如畫的渭水邊遊玩。
  • 冬日清晨裡,醉人的風景,醉美的心情……
    這不,身邊的朝陽,枯草,落葉,飛鳥,還有薄霧微霜,都像有了靈性一樣,成為一幅安靜祥和之下的唯美,如詩如畫,如夢似幻,讓我的那一刻詩心,如在唐風宋韻中徜徉!可,這裡的一切又如何一個美字了得,何止是令人心動,更是令人窒息!冬天,是一幅無需著色的水墨山水,那麼靜謐安閒,且又古樸悠遠。走在其中,人便早已與之融為一體了。
  •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黃河主題電影展聚焦黃河岸邊的故事
    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 黃河主題電影展聚焦黃河岸邊的故事
  • 洛陽孟津縣小浪底鎮下梭欏溝村:黃河岸邊艾草香
    秋高氣爽,天空純淨而湛藍。煙波浩渺的黃河小浪底庫區上遊,岸線彎彎,滿目翠色。年過花甲的王留軍生在黃河邊,長在黃河邊。他沒想到,過去除不盡的鄉間野草,竟成了鄉親們競相種植的「金枝玉葉」。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下梭欏溝卻是守著黃河吃不到黃河水。這裡的山多石少土,過於瘠薄,長不了大樹,更長不好莊稼。時至今日,透過黃河岸邊一排排廢棄的土窯洞,便不難想到他們曾經的困頓和貧苦。  要脫貧,還要致富,如何在下梭欏溝的「一畝三分地」裡刨金掘銀?
  • 2000名馬拉松愛好者孟津黃河岸邊競技,他們獲得一二三等獎
    河南商報記者 付首鵬 通訊員 楊育新 關豔豔12月27日,來自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新鄉、焦作、漯河、三門峽、周口、駐馬店、濟源等地,近2000名省內馬拉松愛好者,在孟津黃河岸邊奔跑競技。當日,逐「孟」黃河、津「津」樂道——2020年洛陽·孟津黃河半程馬拉鬆開賽。經過角逐,來自駐馬店的李廣威、周口的王佳豪、新鄉的範士慶和三門峽的徐冰潔、洛陽伏夢佳、焦作的王琳穎分別獲得半程馬拉松男子組和女子組前三名。
  • 呼朋喚友黃河岸 醉人景色入畫來
    近日,記者在惠濟區黃河灘區發現了一處新的踏青春遊的好去處,那就是剛剛完工的惠濟區沿黃生態景觀觀光道路。「幾個月沒出家門了,今天想著帶孩子來黃河邊遊玩,發現黃河岸邊多了一條彩色的道路。」正在黃河岸邊遊玩的市民李女士熱情地向記者介紹道。剛剛完工的沿黃生態觀光道路,將很多水果採摘園、苗圃樹木園、溼地公園串聯了起來。
  • 濟南:黃河岸邊來了一群過冬的鳥,懶得像豬,攝影愛好者有福了
    不斷變新的濟南濟南的冬天變得熱鬧起來,街頭的流光溢彩和車水馬龍,日漸增長的城市的高度,讓我們快要無所適從;這些還不是全部,連曾經在冬日最應該冷寂的溼地或者河畔,也變得不再安分,這不,曾經除了麻雀和冰冷的寒冰什麼也沒有的黃河岸邊
  • 【寫詩】《新銳詩會》微刊 | 第727期 | 筆墨情調每日同題詩 《醉在江南》
    醉在江南       文/鏡子   從拙政園出來 走進一條小巷 斜陽數著醉倒的酒瓶 我盯著岸邊的小船 想起了一場雨的思念   江南的雨  枝頭的乖巧也許更懂江南 也就有了這樣的念頭 撐一舟,順水南下 用妖嬈的身姿,喚醒一方酒肆 再用停泊的態度,研一方好墨 江南,恰好在閣樓處探出頭 流水聲,斟茶聲,一曲黃梅調融入心底 一壺茶,一杯酒,一枝躍上窗臺的桃花 醉了,只因四相而生 醉在江南
  • 重回「天盡頭」 幸福無盡頭——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今天,本報推出的這篇反映黃河岸邊一個小村莊20多年發展變化的通訊,講述了孫永山、王勤學等農民走出農村「討生活」,返回鄉村「闖富路」的故事,展示了我省「三農」工作取得的成就,鼓舞我們以更有力的舉措、更強大的力量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出走20多年後,孫永山在52歲的年紀,又回到了天盡頭。
  • 黃河流域吳忠砌護段砌護工程:守護黃河安瀾
    經過治理,黃河兩岸成了一道怡人景觀。」當地居民馬向民說,現在外地人到吳忠,專程要到古城灣觀黃河、看風景。吳忠市黃河管理所負責人柏曉軍介紹,2008年至2010年,黃河吳忠段標準化堤防建成。2015年,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工程被列入國務院172項重點水利工程之一,黃河吳忠段主要治理了黃河右岸7處險工段、左岸7處險工段,新建壩垛151座、護岸10座,治理段總長31.95公裡。
  • 黃河水淌出致富路
    同德縣巴溝鄉班多村民風淳樸、景色如畫。黃靈燕攝高原花海惹人醉。  走進黃河岸邊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巴溝鄉班多村,沿著平整的村道往裡走,一處處藏家小院排立在道路兩側。高高的院牆上、鐵製的護欄上,裝飾著舞蹈畫面——一個個小人兒手拉手集體舞蹈,古樸中透著靈動,隱隱瀰漫出一種遠古文化的神韻。  今年50歲的文強措是土生土長的班多人。
  • 幾字黃河拐彎處的三門峽,由奔騰變平靜,將蕩漾出最美的生態漣漪
    三門峽黃河岸邊,向日葵花開燦爛。這裡是全國第二大黃金主產區,也是黃河中遊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發源於這裡的多條河水,作為一級支流潺潺匯入黃河,將山與河連結,構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的重要一隅。如今的風景如畫,很難讓人想到,這裡的山和水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 講好黃河故事 弘揚黃河精神 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試演獲好評
    講好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弘揚黃河精神,由著名音樂教育家李慶勳教授導演並參與編劇、作曲的國內首部以教育為題材的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於2020年12月18日,在河南鄭州黃河科技學院藝術中心音樂廳成功進行了試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