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字黃河拐彎處的三門峽,由奔騰變平靜,將蕩漾出最美的生態漣漪

2020-12-23 大河旅遊

大河湯湯入畫來。

黃河在幾字拐彎處的三門峽,由奔騰變平靜,將最好的溫柔給了這座城市,也在這蕩漾出最美的生態漣漪。

作為黃河入豫的第一個城市,近年來,三門峽市深入踐行生態文明思想,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歷史機遇,將「生態立市」放在首位,錨定「黃河流域綠色發展示範區」功能定位,奮勇爭先,不斷作為,打造出生態建設的三門峽新樣板。

三門峽黃河岸邊,向日葵花開燦爛。孫猛

從綠意盎然的小秦嶺,到百裡黃河生態廊道,從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建設,到支流修復保黃河安瀾……親江近水、綠韻疊翠,一曲雄渾壯美的新崤函之歌,正在母親河上激昂唱響。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房琳閭斌通訊員朱珂

77萬人次治理修復,小秦嶺再復綠

已入初秋,三門峽靈寶境內的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流雲奔湧,綠意依舊。

這裡是全國第二大黃金主產區,也是黃河中遊重要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發源於這裡的多條河水,作為一級支流潺潺匯入黃河,將山與河連結,構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的重要一隅。

如今的風景如畫,很難讓人想到,這裡的山和水經歷了怎樣的嬗變。

張明雲攝影

數年前,大大小小的「淘金者」聞風而至,礦山無序開採,小秦嶺滿目瘡痍。2017年開始,三門峽市委、市政府連續三年將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列入全市「攻堅戰」之一,三年內要達到「老問題逐步解決、新問題不再產生、生態環境總體向好」的整治目標。

一場生態攻堅戰拉開序幕。在保護區管理中心果斷封堵了自己管理的老鴉岔金礦坑口後,又探索出「拉渣、固渣、降坡、排水、覆土、覆網、種草植樹」7個環節修復生態,讓樹苗在石頭窩裡紮根成活。2016年至今,共有77萬人次投入小秦嶺礦山治理修復的工作中,累計投入資金1.89億元;1000多個坑口被關閉,1.4萬個生產生活設施被拆除;固定礦渣2065.5萬噸,清運礦渣520.2萬噸,出動13萬輛次運渣車;栽植苗木75.7萬株,播撒草種1.4萬公斤……

喧鬧了幾十年的小秦嶺恢復了寧靜,也孕育出新的生機。

地處小秦嶺的亞武山國家森林公園,去年曾創下3天吸引遊客10萬人次的紀錄。

2019年3月,中宣部將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列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先進典型……

40億「大手筆」,讓百裡黃河入畫來

9月5日,三門峽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好陽河溼地公園內,一對新人正在拍婚紗照。

不遠處,黃河波浪相逐,滾滾東去,新人身邊菖葦成片,綠意濃濃。美景映襯著笑顏,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

「按照市裡定下的生態保護和廊道景觀相結合的原則,我們把好陽河入黃河處建設成了一個臨河公園,漸漸地,很多市民都來這裡拍照。」三門峽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園內建有如意湖、柳園等景觀點,規劃配植20餘種觀賞樹種,苗木40餘萬棵,通過對各具特色的植物的選擇與搭配,形成了豐富的黃河灘地四季景觀。

好陽河溼地公園的建設,正是三門峽「百裡黃河生態廊道」中璀璨一點,而這樣的觀景點在黃河岸邊還有不少。

一路向西,在靈寶境內,總投資1.92億元的弘農澗河城區至函谷關段綜合治理項目,通過處置河道重金屬底泥、河道清淤蓄水等,極大改善了弘農澗河的生態環境和水質,弘農澗河與2000畝櫻花公園、函谷關景區連為一體,成為百裡黃河綠廊上的又一亮點。

亮點頻現,點綴著黃河畫卷。2019年9月,三門峽當地開始謀劃黃河溼地修復與生態廊道建設項目,並制定了《黃河流域(三門峽段)治理三年行動計劃》。今年3月,總投資40億元的三門峽市百裡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集中開工。作為全省6個「樣板」工程之一,通過加固提升道路,綠化美化沿途景觀等,這個廊道建成後將大大促進沿黃108公裡、21.6萬畝溼地整體保護及生態安全。

目前,三門峽市主城區沿河景觀群的王官黃河溼地、黃河公園、陝州公園、天鵝湖溼地公園已實現串聯,並向市民開放。俯瞰之下,花帶、綠林、溼地公園鑲嵌在黃河岸邊,「庫岸一體」的美麗場景逐步顯現。

讓清水入黃,保歲歲安瀾

水沙治理、清水入黃,讓黃河歲歲安瀾。這是三門峽市委市政府踐行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保護黃河流域生態,就要先保護好黃河。」三門峽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在發揮好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調水、調沙功能的基礎上,當地深入推進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持續治理加固塌堤塌岸,提升水利樞紐工程防洪、防凌、調水、調沙、減淤等功能,確保黃河沿岸安全。重點實施了總投資42.6億元的18條黃河支流綜合治理工程。

今年,三門峽市將完成9條一級支流治理,其中,實施的總投資10億元弘農澗河生態調水及六河生態修復工程,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50萬立方米。

與此同時,三門峽還對全市51條小流域、72條山洪溝進行綜合治理。規劃實施了總投資209.85億元的河道及岸線綜合治理工程,總投資74.56億元的沿黃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固牢基礎,全力保障黃河安瀾。

初秋,登上位於湖濱區高廟鄉的觀景臺,俯瞰群山連綿,層層梯田綠意翻滾,計劃總投資10億元的湖濱區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中。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湖濱區政府了解到,為改善黃河周邊生態環境,總投資30億元的6大重點工程項目迅速啟動,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便是其中一項。「目前,項目已完成投資2.5億元,各類苗木栽種20餘萬株,完成綠化面積3000餘畝。預計10月份,項目建設將初見成效。」該項目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項目建成後將增加10萬畝高標準生態梯田,萬畝礦山森林公園和約2600畝的大禹文化公園。

山巒覆綠,綠樹成林,一個個項目的建設不僅為黃河增綠,也在不斷改善著當地的生態環境,保障黃河安瀾。

借力好風上青雲。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背景下,如今的三門峽正奮勇爭先,用綠色生態,不斷擦亮「黃河明珠」這個金字招牌。

相關焦點

  • 「幾」字彎上看黃河
    大河蜿蜒至北疆,出寧夏,入內蒙古。在這裡,浩浩黃河沿賀蘭山麓向北而行,與東西綿延千裡的陰山山脈碰撞、向東,畫出一個遒勁的「一」字,最後遇到呂梁山脈,轉而向南,在大河「致北」繪就出一個壯闊的「幾」字形彎。
  • 來天鵝之城 享攝影盛宴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將在三門峽舉辦
    在展覽方面,除了主題展、致敬展,還將舉辦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黃河兩岸是故鄉」大型攝影主題展覽等特色展,分層次、分類別、分重點展示多個攝影領域、攝影門類的優秀攝影作品。在展陳方面,本屆藝術節將最重要的幾個展覽的主形象在特裝設計上集中展示,還特別搭建展覽主視覺形象牆,設計獨具匠心,利用各種光影效果,為此次節展營造濃重的藝術氣氛。
  • 內蒙古:守護黃河「幾」字彎
    黃河像母親般眷顧滋養著內蒙古,出黃土高原一路向北,穿沙闢石,百折奔流,在陰山之南劃出一個大大的「幾」字。「幾」字彎內,黃河內蒙古段全長830公裡,流經烏海、阿拉善、巴彥淖爾、鄂爾多斯、包頭、呼和浩特6個盟市,51個旗縣。  作為黃河流經長度第二位的內蒙古,也以拳拳赤子之心守護著母親河,肩負起守護黃河與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責任和使命。
  • 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70年,新華社刊文反思三門峽水庫建設
    一道道微小的水流,最終聚成滔滔大河,沿途劈山裂地,儘管蜿蜒九曲,仍一路向東奔騰入海。裹挾的泥沙就在入海口沉澱,每年新造陸地近3萬畝,將海岸線不斷向海洋推進。東營,就是在這片黃河三角洲上崛起的年輕城市。昔日的荒草灘和蘆葦蕩被規劃有序的綠樹取代,道路寬闊整潔,沒有大城市的擁擠雜亂,但處處充滿朝氣。
  • 潺潺「神泉」述說「黃河幾字彎」生態旅遊新生活
    鄭麗霞眼中一河兩岸的壯美景觀依託黃河、庫布齊沙漠、海眼神泉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貌,已逐步形成"歷史文化遊、黃河風情遊、沙漠探險遊"三條特色遊線路。徜徉在黃河沿岸,記者也隨著「黃河幾字灣 亮麗內蒙古」的採訪團漫步期間,體驗黃河沿岸的人文故事。神泉景區裡隨處可見的靜謐美景走進神泉景區,小橋流水的畫面映入眼帘,遠處傳來潺潺的流水聲給酷夏增添了一抹清涼。
  • 吳作人與黃河三門峽[圖]
    20世紀50年代,吳作人兩臨三門峽,開啟了「黃河三部曲」的宏大創作計劃,創作出新中國新時代的油畫經典。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透過「吳作人《黃河三門峽》研究展」回望歷史,星光依然璀璨。
  • 三門峽:林草茂盛 水清土固
    「黃河的水質在變好,空氣也在變好,來三門峽越冬的天鵝越來越多。」紀正群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從小生活在黃河邊,75歲的紀正群如今是河南省三門峽市北營溼地的巡護員。談及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變化,他有著切身感受。
  • 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如何高質量發展?這個研討會將有答案
    為講好黃河文化故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動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旅遊廳、烏海市委政府、呼和浩特市委政府、包頭市委政府、烏蘭察布市委政府、鄂爾多斯市委政府、巴彥淖爾市委政府、阿拉善盟委行署主辦,烏海市委宣傳部、烏海市文旅局、自治區出版集團承辦的「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將於9月22日在烏海市召開。
  • 守護黃河奔騰不息的根和魂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李曉娜)「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民族精神與詩人胸襟碰撞出九曲黃河的盪氣迴腸,沿著黃河逆流而上,黃土高原的千溝萬壑賦予了這條巨龍奔騰的血液和激蕩的根魂。在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農發行陝西省分行既堅持做國家政策戰略的執行者,又堅持做黃河精神、黃河文化的守護者。
  • 金山變「金山」
    □本報記者劉雅鳴王小萍陳慧    金山終有挖盡時,綠水青山將永續。    ——題記    盛夏時節,三門峽靈寶,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天,湛藍湛藍的,流雲在頂上奔湧,綠意在群山蕩漾,萬籟俱寂中,忽聞群鳥弄聲。    猛地,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油然而生。
  • 「牢記囑託 河南答卷」系列報導(三):生態之美入畫來
    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帶動全省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形成經濟社會新發展格局,在中原大地上書寫「美麗河南」新答卷。2020年9月11日,三門峽生態廊道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這些河南各市和相關廳局的一把手,從這裡開始,沿著黃河,對兩岸八市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逐個觀摩,學經驗,比進度,找差距。
  • 河南推進黃河下遊生態廊道建設——實現治河與惠民雙贏
    黃河設計院規劃院副院長崔萌表示,黃河下遊生態廊道的構建,從平面布局上看應以黃河兩岸大堤內河道灘區為重點,依託大堤外延一定範圍作為整體;從功能布局上看,應由保障黃淮海防洪安全的高效行洪輸沙廊道、保障河道內群眾生活、生產、生態安全的「三生」融合廊道以及滿足沿黃堤內外生態空間、景觀文化需求的生態景觀文化廊道構成。
  • 河南推進黃河下遊生態廊道建設 實現治河與惠民雙贏
    黃河設計院規劃院副院長崔萌表示,黃河下遊生態廊道的構建,從平面布局上看應以黃河兩岸大堤內河道灘區為重點,依託大堤外延一定範圍作為整體;從功能布局上看,應由保障黃淮海防洪安全的高效行洪輸沙廊道、保障河道內群眾生活、生產、生態安全的「三生」融合廊道以及滿足沿黃堤內外生態空間、景觀文化需求的生態景觀文化廊道構成。
  • 你從未見過的黃河全貌,一瀉千裡,氣勢磅礴!(感恩母親河)
    平靜如鏡浩蕩奔騰的黃河,也有平靜如鏡的時刻,天光雲影,共徘徊。黃河石林景區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莊等多種資源巧妙結合在一起,山水相依,動靜結合,氣勢磅礴。國內罕見,西北獨有,堪稱「中華自然奇觀。」
  • 三門峽:「一節一展」周末「掀蓋頭」
    本周末(12月20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簡稱「一節一展」)即將開幕。日前,記者從組委會獲悉,本次「一節一展」活動,將邀請眾多攝影大咖到三門峽觀展採風,標誌著三門峽攝影大展活動向國際化方向邁出重要一步。我市眾多攝影「發燒友」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熱切期盼「一節一展」到來。
  • 第六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警務協作聯席會議在河南三門峽召開
    12月17日,第六屆晉陝豫黃河金三角區域警務協作聯席會議在三門峽召開。會上,籤署了《晉陝豫三省四地持續深化警務協作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意見》,組織四市公安局代表觀看學習《習近平在河南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新聞片。同時,就一年來區域警務協作開展情況和下一步工作建議逐一發言並深入討論。
  • 【2020網絡名人讀中原】黃河文化帶的璀璨之星——三門峽
    中原網訊(王淑)三門峽位於黃河中遊、豫晉陝三省交界,黃河流經三門峽206公裡,形成流域面積9376平方公裡,可以說三門峽是母親河臂彎裡的一座城市。8月4日,「打卡老家河南·弘揚黃河文化——2020網絡名人讀中原」活動採風團來到了三門峽,感受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
  • 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
    9月19日,「幾字彎黃河文化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黃河幾字彎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研討會」調研組專家們走進阿拉善,實地調研烏蘭布和示範區、黃河渡口、老鹽務所、新能源生態科技館,聽取安久廟相關情況匯報並召開座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