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林草茂盛 水清土固

2020-12-24 民生周刊

「黃河的水質在變好,空氣也在變好,來三門峽越冬的天鵝越來越多。」紀正群告訴《民生周刊》記者。

從小生活在黃河邊,75歲的紀正群如今是河南省三門峽市北營溼地的巡護員。談及黃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變化,他有著切身感受。

在他的記事本中,詳細記錄著巡護河段黃河的水位、天鵝每年飛來的時間和數量,以及自己對沿黃溼地保護的感悟。

三門峽,是沿黃城市中距離黃河最近的一座城市,也是伴隨著萬裡黃河第一壩—三門峽大壩的興建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城市。黃河流經三門峽206公裡,在此形成流域面積9376平方公裡、溼地面積2.85萬公頃。

針對黃河流域存在的問題,三門峽市緊緊抓住水沙關係調節的「牛鼻子」,實施「四水同治」,加大三門峽大壩上遊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對三門峽庫區上遊實施禁封治理,對三門峽市黃土丘陵溝壑區進行山洪溝治理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恢復溼地2700畝

緊鄰黃河邊,三門峽靈寶市大王鎮後地村與山西芮城的聖天湖景區隔河相望。

黃河從該村的西、北、東三面繞村而過,形成一個水流環拱的半島,肥沃的溼地土壤讓這裡成為久負盛名的明清古棗林。

為保護沿黃溼地,村民經歷了從養殖、種植向旅遊產業的轉型。

「前幾年,這裡一直是魚塘,水位下降時,附近的村民在此放羊。」指著恢復後的溼地,靈寶市大王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樊建江告訴記者,去年5月份之前,政府開展了水汙染治理,恢復了溼地生態。

三門峽因河而生、依河而建、伴河而興,城市的根脈在黃河。近年來,三門峽市持續開展黃河溼地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2016年以來,該市累計恢復溼地2700畝。

每年10月,成千上萬隻白天鵝從遙遠的西伯利亞、蒙古等地飛來,在三門峽黃河段棲息越冬。

「從之前的三四千隻,逐步增長到一萬多隻。」當地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目前,三門峽棲息越冬的白天鵝已佔全國越冬白天鵝數量的三分之二。

地處豫晉陝黃河金三角地區,三門峽是河南省的西大門,有黃河明珠、文化聖地、天鵝之城的美譽。

得益於近年來實施的黃河溼地修復,除了白天鵝外,三門峽市的紅腹錦雞、中華秋沙鴨、黑鸛、大鴇等珍稀物種數量也在不斷增加。

全方位推進水汙染防治

「黃河三門峽段有多長,生態廊道就有多長。」三門峽市委書記劉南昌介紹,百裡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工程總投資40億元,總長度190公裡,共分3期建設。

百裡黃河生態廊道建設全部完工後,將建成沿黃108公裡綠網、修復21.6萬畝溼地、形成50萬畝高標準農田,同時將帶動一批文化旅遊項目的發展,極大改善沿黃生態環境。

「沿黃生態廊道集生態溼地、護堤、防汛管理於一體,目前自大壩至函谷關的108公裡已經全面連通,可將三門峽市主城區沿河景觀群的王官黃河溼地、黃河公園、陝州公園、天鵝湖溼地公園串聯起來。」三門峽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國土建設環保局科員鄒瑞說。

除黃河生態廊道建設,三門峽還實施總投資74.3億元的18條黃河一級支流綜合治理及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重點項目,全部建成後每年可減少入黃泥沙50萬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00平方公裡。

2018年以來,三門峽制定水汙染防治三年攻堅行動方案和黃河幹流水汙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全方位推進黃河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內容涉及工業汙染防治、城鎮汙水管網和汙水處理設施建設、黑臭水體整治、畜禽養殖汙染整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等。

「持續開展河道採砂治理,全面截流入河排汙口並實施雨汙分流改造,共關閉排汙口311個,取締非法採砂船34艘,28個水質監測斷面全部實現達標排放。」三門峽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

「害河」變「利河」

三門峽水庫邁出了我國治理黃河的第一步,它為後來的水利工程建設,如小浪底、三峽等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經驗。

指著三門峽水利樞紐蓄洪壩上的「黃河安瀾、國泰民安」8個大字,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王育傑感慨地說,黃河治理關係到中華民族的政治穩定、經濟穩定和人民幸福。

歷史上,黃河一向以善淤、善決、善徙著稱,民間常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的說法。

「之所以建三門峽大壩,是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初黃河下遊的兩岸大堤沒有保障,威脅著下遊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大壩的建成結束了黃河三年兩決口的局面。」王育傑說。

從1986年起,王育傑到三門峽水利樞紐管理局,之後未曾離開過,見證了黃河從「害河」變「利河」的過程。

「目前,三門峽水利樞紐在防洪方面的壓力已經很小,但在農田灌溉、供水、發電、生態等方面依然發揮著巨大作用,為黃河下遊人民作出了重要貢獻。」他說。

近年來,三門峽段的黃河水大部分時間是清澈的。據統計,黃河三門峽段河水平均含沙量由2017年每立方米29.1千克,變為2019年的9.1千克,減少了近70%。

過去幾年,三門峽在保護黃河水環境方面建立起四級河長制,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等工作。

「得益於河長制的落實,沿黃植被得以保護、水汙染得以治理。」王育傑說,三門峽大壩上遊90公裡與下遊200公裡之間的河道,除了7月至9月的汛期,一年有9個月左右都是清澈的。

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

如今,三門峽打造的包括10萬畝生態梯田在內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治理項目,已成為網紅直播打卡地。

從項目6號觀景平臺向北俯瞰,已經整理完成的5000餘畝生態梯田,油葵種下陸續成苗;鋪好瀝青的景區道路,順著山勢蜿蜒向下,時隱時現……

湖濱區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項目,是三門峽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的重點項目。

治理項目所在地湖濱區高廟鄉政府主任科員張曉冰介紹,這一項目計劃總投資10億元,主要建設內容包括10萬畝生態梯田、大禹文化公園、礦山治理及配套環線道路、水源工程、綠化工程、觀景平臺等。

「預計通過兩年左右,完成各項重點工程建設,將三門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打造成為生態治理保護、黃河文化傳承、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一體化融合發展示範區。」湖濱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水少沙多、水沙關係不協調,是黃河複雜難治的癥結所在,而黃河泥沙主要來源於中遊河段。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三門峽市市長安偉曾建議將三門峽市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作為國家試驗示範區,在國家層面進行頂層設計、高位推動。

在他看來,要保障黃河長久安瀾,必須緊緊抓住黃河中遊綜合治理這一承上啟下的關鍵部位,著力破解水沙失調、水土流失、汙染防治三大頑疾,打造林草茂盛、水土穩固的中遊生態,方能實現「一江清水向東流」。

(□ 《民生周刊》記者 鄭智維 □ 葛洋)

相關焦點

  • 大禹治水開三門[圖] - 中國三門峽網 - 三門峽市委宣傳部、三門峽...
    大禹與三門峽的名稱頗有淵源,相傳遠古時期,大禹治水來到三門峽所在的黃河中遊,看見一座大山擋住了河水去路,大禹揮動神斧,將大山劈開三座門,即神門、鬼門、人門,疏導黃河水東流入海,三門峽由此得名。晚唐詩人黃滔的「三門九曲,競呈升沒之源」,金代文學家王渥的「大河三門險,神禹萬世功」,金元之際元好問的「黃河九天上,人鬼瞰重關」等都對此進行歌賦。那麼,這三門是如何形成的?
  • 【彥英夜話】白天鵝的冬季戀歌,為何歡鳴於三門峽溼地→
    然後再往西,秦嶺,北邊黃河,這塊地方呢,這麼長的時間,有很多水,白天鵝為什麼不來?就是說北緯35度線這麼長的地方,這個地方遠古的時候就存在,為什麼不來?為什麼90年代來了?  我一直認為有很多玄機。北緯35度線有很多地方,包括通到海裡,過去都有很多白天鵝。我自我感覺到,就是三門峽自改革開放以後,政通人和有關係。這個地方政通人和以後,大地有一種氣息,整個人生活,人文心態是歡喜的。
  • 吳作人與黃河三門峽[圖]
    是三門峽這塊土地的神奇滋養了批量的藝術傳世之作,還是畫家濃墨重彩的描繪為三門峽增添了無限榮光?    一位藝術家的創作與一個城市的成長火熱碰撞、水乳交融,留下的是一個時代的傳奇。    以「黃河三門峽」為主題舉辦一代大師的作品研究展,足以得見《黃河三門峽》在吳作人藝術創作中的重要代表作地位。展覽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關於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背景材料,第二部分是吳作人現場創作這批作品的文獻材料,第三部分是其他藝術家對這一題材的創作情況,最後一部分是黃河三門峽現今的面貌。
  • 「國車」助跑「一節一展」 - 中國三門峽網 - 三門峽市委宣傳部...
    近日,三門峽和駿紅旗體驗中心負責人張鵬說。    張鵬介紹,「一節一展」是三門峽展示對外形象的重要平臺,是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紅旗是中國國產車輛的著名品牌,與「一節一展」宣傳三門峽亮麗品牌的初衷正好契合。因此,該中心積極與組委會、文旅集團接洽聯繫,為「一節一展」的成功舉辦貢獻微薄之力。    紅旗轎車誕生於1958年,是中國國家領導人和國家重大活動的國事用車。
  • 三門峽美術集訓畫室_清美畫室良心推薦
    三門峽美術集訓畫室,清美畫室良心推薦,鄭州清美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美畫室),成立於2001年,是由清華大學、中央美院優秀畢業生聯合創辦,北京清美東方藝術研究院提供優秀師資的全國性藝考培訓機構。三門峽美術集訓畫室, 專業成績突出,有繪畫基礎,有書法,基礎基礎,應往屆生,文化課在380分以上。
  • 黃河水利委員會成立70年,新華社刊文反思三門峽水庫建設
    ——題記農田,水!村莊,水!縣城,還是水!從空中俯瞰,整個縣域一片汪洋,除了城牆圈起的小小內城尚存,目之所及全是白花花的水光……這個觸目驚心的畫面是1933年黃河決口後的長垣。不久前,我在黃河博物館看到這張航拍老照片,感到一陣恐懼,同時混合著僥倖和感激的複雜情緒。
  • 精心管理蔬菜大棚[圖] - 中國三門峽網 - 三門峽市委宣傳部...
    精心管理蔬菜大棚[圖] 2020-12-25    來源: 三門峽日報 移動用戶編發
  • 三門峽,禹劈三門「人神鬼」,萬法道源四方來!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河南的一座城市,它有著「五山四嶺一分川」之稱的三門峽。三門峽,河南省地級市,古稱「上陽城」和「陝州」。相傳大禹治水,揮神斧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引黃河之水滔滔東去,三門峽由此得名。
  • 幾字黃河拐彎處的三門峽,由奔騰變平靜,將蕩漾出最美的生態漣漪
    黃河在幾字拐彎處的三門峽,由奔騰變平靜,將最好的溫柔給了這座城市,也在這蕩漾出最美的生態漣漪。孫猛從綠意盎然的小秦嶺,到百裡黃河生態廊道,從山水林田湖草項目建設,到支流修復保黃河安瀾……親江近水、綠韻疊翠,一曲雄渾壯美的新崤函之歌,正在母親河上激昂唱響。
  • 三門峽:「一節一展」周末「掀蓋頭」
    本周末(12月20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暨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簡稱「一節一展」)即將開幕。日前,記者從組委會獲悉,本次「一節一展」活動,將邀請眾多攝影大咖到三門峽觀展採風,標誌著三門峽攝影大展活動向國際化方向邁出重要一步。我市眾多攝影「發燒友」早已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熱切期盼「一節一展」到來。
  • 可以坐小火車到三門峽大壩觀光啦!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房琳 閭斌 近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三門峽市湖濱區文廣旅局獲悉,繼5月19日湖濱區沿黃鐵路文化公園湖大鐵路全線貫通、東坡示範段投入運行後,10月1日,湖大鐵路王官至史家灘(三門峽大壩)段將全面試運行。
  • 三門峽:光影盛宴開啟精彩之旅
    12月20日上午,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簡稱「一節一展」)開幕式暨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三門峽國際文博城隆重舉行,來自國內外的500餘位攝影藝術家和攝影愛好者將鏡頭聚焦三門峽,一場光與影交匯流動的藝術盛宴盛大開啟。  大咖雲集、精品薈萃,活動豐富、意蘊深遠。
  • 冰上天鵝圓舞曲,三門峽的天鵝湖遊記
    早上乘火車到洛陽到三門峽,兩個小時就到了,1路公共汽車直接到景區,天鵝湖在陝西公園裡,進了公園,路兩旁種了兩排松樹,濃濃的陰天,更增添了一點冷空氣。冰上天鵝圓舞曲,三門峽的天鵝湖遊記走在松柏林間的小徑上,輕柏樹如微風,輕輕送去,讓人心靈舒適。幾隻天鵝在冰上行走,他們的腳不怕冷,一隻天鵝拍著翅膀跳舞,另一隻跟著它跳舞,不一會兒,七八隻天鵝拍著翅膀跳舞,在冰上華爾茲舞曲上跳舞。
  • 剛剛,三門峽2020年「雙十百企」名單新鮮出爐,最高獎500萬元
    >河南仰韶酒業有限公司靈寶黃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靈寶華鑫銅箔有限責任公司三門峽賽諾維製藥有限公司三門峽騰躍同力水泥有限公司大唐三門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附:>附:2020年三門峽市99家重點培育企業三門峽戴卡輪轂製造有限公司三門峽三星智能裝備製造有限公司大唐三門峽電力有限責任公司河南桐君堂道地藥材有限公司河南新仰韶生物酶製劑有限公司
  • 河南省三門峽靈寶市五一賞花好去處,你知道芍藥花的寓意嗎?
    河南省三門峽靈寶市五一賞花好去處作者丨玉米汁兒五一小長假,今年由於疫情的影響,春天花開的時候,都做出了犧牲,宅在家裡河南三門峽靈寶的芍藥花五一好去處河南三門峽靈寶陽店鎮官莊原村是看芍藥花的好地方,面積片場很大,花期10-15天左右,現在已經陸續開放,交通方便,可以自駕或者騎行到陽店鎮小河加油站,
  • 「一節一展」開幕式暨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三門峽舉行
    央廣網三門峽12月23日消息(記者 彭華)12月20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第四屆天鵝之城——中國三門峽自然生態國際攝影大展開幕式暨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三門峽國際文博城隆重舉行。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宣布第十三屆中國攝影藝術節開幕。
  • 三門峽:必去的12個景點:被國家重點保護,價值不輸5A景區
    三門峽:地處河南、陝西、山西三省交界,往東是古都洛陽,往西是古都長安,地理位置極為特殊。境內的函谷關是歷史上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不僅如此,三門峽還是仰韶文化、虢國文化、道家文化的重要發源地。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為三門峽孕育了數不盡的人文景觀資源。
  • 三門峽交警公示全市24處交通管理服務站
    13839886073名稱:三門峽上海大眾金利達4S店機動車登記服務站地址:三門峽黃河橋南200米工作時間:工作日8:30-17:30諮詢電話:15516336320名稱:三門峽豫中豐田4S店機動車登記服務站地址:三門峽市湖濱區陝州大道東高速出口北側工作時間:工作日8:30-17:30諮詢電話
  • 三門峽:170件文學藝術作品獲獎名單公示!
    >吳  冬小說集《耳語》鄭  毅《走進戲曲--戲曲進校園》張春麗小說集《情灑函谷關》劉曉偉《虢國故都--三門峽>陳志偉行草書《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一則》薛梅傑草書《題竹詩一首》張國華草書《花史跋》崔曉華中國畫《在水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