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黃河故事 弘揚黃河精神 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試演獲好評

2020-12-28 人民交通網

講好黃河故事,傳承黃河文化,弘揚黃河精神,由著名音樂教育家李慶勳教授導演並參與編劇、作曲的國內首部以教育為題材的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於2020年12月18日,在河南鄭州黃河科技學院藝術中心音樂廳成功進行了試演。

這部清唱劇由焦宓教授擔任藝術顧問,郝世錄老師擔任指揮,張志剛老師擔任藝術指導,張向榮副教授、胥翠萍副教授、苗丁元老師擔任合唱指導,劉恆博副教授、李睢鵬老師、楊自樹老師擔任獨唱和領唱。清唱劇的創作團隊有資深的記者和編劇韓三為老師,著名的音樂人默辰老師,原二炮文工團的國家一級作曲潘耀老師,作曲新秀蘇虹雲老師、張浩老師等。

黃河,被我們親切的稱為母親河。是因為它雖九曲十八彎,卻有著母親般堅韌頑強,拼搏進取,開拓向前的意志品格,並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黃河兩岸繁衍生息,辛勤耕耘,讓中華文明得以傳承並源遠流長。

《黃河情愫》這部清唱劇講述的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黃河岸邊一批民辦教育的先行者,本著「為國分憂、為民解愁」的偉大抱負,創辦教育事業的感人事跡。全劇以艾青的詩《我愛這土地》為開篇,表現出黃河岸邊的黃河兒女對國家、對人民的深愛之情,也表達出了這些民辦教育先行者的偉大愛國主義情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如火如荼的改革拉開大幕,由於歷史原因,高考中斷,太多的人得不到合適的教育,社會上的教育資源太匱乏,國家急需太多的教育資源,而人口眾多的黃河兩岸更是如此,以綠柳為代表的這批優秀黃河兒女以 「先天下之憂而憂」的偉大情懷,踏上了民辦教育事業的徵途。

時間跨入了新紀元,黃河岸邊的民辦教育先行者們,詮釋著黃河兒女知難而進、銳意進取的黃河精神,克服了民辦教育道路上的種種艱難,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可喜的成就。幾十年來,他們從零開始,肩負起科教興國的歷史使命,為國家培養出了數以百萬計的人才……

《黃河情愫》整部作品氣勢宏大,情調深沉。通過混聲合唱、男聲合唱、女聲合唱、獨唱、重唱、領唱和混聲合唱等等多種藝術形式成功的演繹了豐滿的人物形象和時代的變遷。展現了中國民辦教育在改革開放大潮中,坎坷成長,發展振興的創業之路。全劇共有六個篇章,十三首作品,以敘事的形式展開,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激蕩人心的中國民辦教育創業者畫卷。創作內容情感豐富,層次分明。細膩處扣人心弦,恢宏處撼人心魄。音樂融合了黃河流域地方戲種的曲調風格,朗朗上口,有濃鬱的黃河流域文化色彩。《黃河情愫》的試演獲得了觀看演出的省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

一部清唱劇, 一群有夢想的黃河兒女 ,一批民辦教育的先行者,發揚著黃河兒女不屈不撓、勇敢奮鬥的黃河精神, 弘揚和傳承著黃河文化……

同時,此劇還可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激勵他們去做一個對祖國有用的時代好青年。

我們期待這部原創清唱劇的正式演出!

(新媒體編輯:hz)

聲明:

1、凡本網註明「人民交通雜誌」/人民交通網,所有自採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繫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相關焦點

  • 傳承黃河文化 講好黃河故事 訪談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導演李慶...
    2020年12月18日,國內首部以教育為題材的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在河南鄭州試演後,獲得相關專家的一致好評,我們就此劇對該劇的導演李慶勳教授進行了一次專訪。如何挖掘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呢?我查找了黃河兩岸文化以及眾多的黃河故事,而在黃河岸邊的中原大地上,又發生了太多的感人事跡,從哪裡入手呢?
  • 音樂界的一股氣流: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將迎來首場試演
    由著名聲樂教育家李慶勳教授導演並參與編劇、作曲的國內首部以民辦教育為題材的原創清唱劇《黃河情愫》,在經歷了數月集中學習、排練後迎來了首場試演。《黃河情愫》以黃河為背景,以民辦教育為題材,展示出了改革開放後民辦教育的發展歷程。作為黃河流域岸邊的中華兒女,這一群有夢想的黃河兒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於是從民辦教育題材著手,創作一部清唱劇定名為《黃河情愫》。
  • 清唱劇《黃河情愫》:盪氣迴腸的詩篇,波瀾壯闊的畫卷
    正如黃河母親注入在他們血脈裡的文明基因一樣,他們用生命和青春譜寫了一首首民辦教育振興發展的壯麗讚歌,講述著一個個感人肺腑的「黃河故事」。為紀錄新時代的黃河精神,傳承黃河文化,挖掘它所蘊含的時代價值,一部由聲樂教育家李慶勳教授導演的,講述黃河岸邊民辦教育振興的清唱劇《黃河情愫》在中原大地應運而生。
  • 曾德亞:講好「黃河故事」賡續偉大精神圖譜
    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唯有起源於黃河流域的中華文明綿延不斷,貫通中華民族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 以全域時空概念講好「黃河故事」 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
    國際在線陝西報導(陳嵐):7月28日,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揭牌、 陝西省電影家協會授牌、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儀式暨 「弘揚黃河文化 促進鄉村振興」論壇在陝西省大荔縣舉行。   「我會去朝邑湖看那沙鷗點點,我會去岱祠岑樓登高望遠,我有了黃河的性格,每一個微小的信念都有匯入大海的宏願……」 活動開場,配樂詩朗誦《家在黃河邊》為現場嘉賓呈現出了一個歷史底蘊豐厚、自然景色優美、智慧農業先進的大荔,展示了大荔人民不忘初心、勇於創新的精神。
  • 「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在線培訓專題三「黃河之城」開班
    12月25日,由中央文化和旅遊管理幹部學院聯合水利部風景區建設與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水利部人才資源開發中心共同主辦的「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在線培訓專題三「黃河之城」將正式開班。本期培訓班為期一個月,旨在提供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論述精神,增強「沿黃九省」文化和旅遊管理者做好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助力「沿黃九省」在挖掘弘揚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的同時,促進黃河全流域高質量發展,建設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郭軍勝委員:傳承弘揚黃河文化 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河南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發源地及發散地,擁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時代發展條件,決定了河南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中的引領地位。」在河南兩會上,河南省政協委員郭軍勝提出,以黃河幹支流為代表的地域河流文化如洛河文化等文化內涵挖掘不深,相關黃河文化為標識的品牌彰顯不夠,有關黃河水體景觀建構質量不高,以黃河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影響力還不強,文化強省的目標尚需努力。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是文化自信的基礎和源泉。「在新時代,要保護好黃河文化和歷史遺蹟,傳承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好黃河文化。」
  • 原創歌劇《天下黃河》演員「將帥榜」
    ,講述我國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的心路歷程,受到在場爆滿的觀眾火爆掌聲和業內專家的稱讚及好評。2002年代表民族歌舞團參加第十屆全國電視歌手大獎賽,獲專業組美聲唱法銅獎。2002年參加大型交響清唱劇《江姐》的全國巡演,劇中飾藍洪順。2003年特邀參加音樂劇《五姑娘》的排演,劇中飾男一號徐阿天——此劇獲第七屆文華大獎併入選精品工程。
  • 黃河流域八省(區)媒體賀東方今報創刊16周年講好黃河故事
    奏響「黃河大合唱」絕不是一省之力,也絕不是一家媒體之責。作為兄弟省份的兄弟媒體,我們也期望與貴報之間再度加強聯繫與合作。就各省黃河流域的特色故事相互交流,就各省黃河流域的經濟發展相互宣傳。在互鑑中把「黃河故事」講得更加生動、精彩,傳承好共有的文化記憶,守護好共有的文化家園。最後,再次祝東方今報社生日快樂!我們期待未來的時光中,能攜手並肩,一起成長!
  • 用電影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電影《家在黃河……
    這個角色具有老一代農村幹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和大荔男人生、冷、硬、倔的性格特色,正是這種性格和氣場讓他成功帶領群眾改造了鹽鹼地。但是,作為父親,他又不想再讓兒子長河受這種苦。在王生茂身上集中體現了農村新舊觀念的衝突。因此,在表演中,他最注重的是塑造出角色的這種「質感」。
  • ...講好黃河故事|河南孟津:「中華源.黃河魂.白鶴情」攝影抖音視頻...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8月18日,晴空萬裡,河南省孟津縣「中華源·黃河魂·白鶴情」攝影、抖音短視頻大賽,在白鶴鎮黃河步道觀光遊覽區正式啟動。來自該縣的漢服、旗袍愛好者,紛紛來到黃河步道觀光遊覽區的300多畝盛開的油葵花田裡,進行創意表演,向遊客展示中國古代傳統服飾文化。
  • 黃河文化在沸騰 講好中國故事 ---《家在黃河邊》開機
    8月26日,由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委、縣政府,西安視變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家在黃河邊》,在陝西省大荔縣兩宜鎮舉行開機儀式。電影《家在黃河邊》總製片人史佳,大荔縣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楊守印,兩宜鎮黨委書記劉學勇,兩宜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楊碧舟,電影出品人胡蝶,以及演員蘇國濤、梁麗、陳欣、王子伊、潘若瑤等參加了此次開機儀式。
  • 講好山西故事 助推全省演藝行業復工復演 《黃河·長城·太行...
    7月17日晚,由山西省文旅廳、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演藝集團主辦的《黃河·長城·太行》交響音樂會在山西大劇院音樂廳舉行,為省城觀眾傾情奉獻了一場精彩紛呈的音樂盛宴。舉辦這場交響音樂會,既是主辦單位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的決策部署,實施精品戰略,講好山西故事的重要舉措,又是推動全省演藝行業加快復工復演、助力決戰脫貧攻堅的具體行動。  本場音樂會以豐富的想像,細膩的手法,鮮明的對比,昂揚的旋律,恢宏的氣勢詮釋「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
  • 河長史萬鈞:講好「黃河故事」 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
    史萬鈞表示,黃河流域應加大生態保護修復建設力度,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促進黃河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同時,把「烏海湖」與桌子山巖畫、龍遊灣溼地等旅遊資源有效整合起來,發展全域旅遊,「來沙漠看海、聽烏海故事」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另一方面,黃河穿烏海城而過,與兩岸沙海、綠洲、高山交相輝映,日日可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美麗景象,這也成了烏海市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的獨特名片。
  • 影視通告|山東省首部、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大型系列兒童劇《黃河故事》招募小演員啦!
    恰同學少年 風華正茂銘記國學珍寶 博啟少年志山東首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大型系列兒童劇《黃河故事》 小演員海選開始招募啦!    傳承齊魯文明,弘揚華夏文化,8月16日,濟南廣播電視臺廣電昂立《黃河故事》大型系列兒童劇海選拉開帷幕,三位評委老師,由濟南廣播電視臺兩位導演和山東省話劇院兒童劇團長組成,40餘名優秀小選手
  • 最美黃河好時節——寫在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之時
    要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的系統保護,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 大荔是黃河西岸一座美麗的城市,它是黃河沿線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代表,而且這裡的人民敢於冒險敢於嘗試,成就了他們集體創新的習慣和敏感的選擇性,積累了一種難能可貴的強者精神。
  • 用電影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電影《家在黃河邊》大荔拍攝探營
    國家一級演員梁麗、蘇國濤劇照「作為藝術家,真心想將改革開放以後黃河岸邊大荔農村這種深刻變化通過藝術的形式反映出來。」蘇國濤說。從1980年進入西安話劇院,蘇國濤一直從事表演工作,先後塑造過上百個不同類型的角色。他說一輩子只想幹好表演這一件事。作為一名表演者,應該把演員這個職業升華為一種信仰。
  • 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正式揭牌 電影《家在黃河邊》啟動
    渭南日報 記者 單江鵬7月28日,陝西大荔黃河文化影視文創基地揭牌,電影《家在黃河邊》正式啟動,省電影家協會主席張阿利等專家學者雲集大荔,圍繞「弘揚黃河文化促進鄉村振興」建言獻策。據了解,陝西大荔黃河影視文創基地將依託大荔獨具特色的黃河文化,整合大荔黃河、沙漠、溼地、農耕等文化元素,提供影視文化創作、拍攝、製作、服務、培訓等服務。作為省電影家協會電影拍攝基地,吸引更多影視劇組前來選景拍攝,更多影視機構、文創企業、名人工作室入駐,另外,基地還將通過舉辦各類影視文化藝術節等活動,助力大荔打造「黃河文化先導區」。
  • 黃河四大文化在海東激情碰撞!
    「因此,我們擬打造開封黃河文化核心展示區;水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黃河流域大都市區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新時代弘揚焦裕祿精神傳承基地,在黃河流域水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積極示範作用,積極探索將開封乃至河南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優勢的新路子,著力講好開封黃河故事,促進增強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和民族精神凝聚,堅定文化自信。」
  • 弘揚黃河文化 續寫全新篇章 喬家大院在行動
    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紐帶,黃河流域迎來了全新發展時代,如何貫徹黃河戰略精神,全面融入黃河大合唱的新篇章,是擺在沿黃九省(區)面前的新命題。時代新機遇 九省共澎湃弘揚黃河文化,挖掘民族寶藏,發展黃河旅遊,促進民族振興,是中華兒女共同的願望,作為企業公民,傳播黃河文化是民族企業的家國情懷與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