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為黃河文化重要發源地及發散地,擁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時代發展條件,決定了河南在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中的引領地位。」在河南兩會上,河南省政協委員郭軍勝提出,以黃河幹支流為代表的地域河流文化如洛河文化等文化內涵挖掘不深,相關黃河文化為標識的品牌彰顯不夠,有關黃河水體景觀建構質量不高,以黃河文化為代表的中原文化影響力還不強,文化強省的目標尚需努力。
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是文化自信的基礎和源泉。「在新時代,要保護好黃河文化和歷史遺蹟,傳承黃河文化、講好黃河故事,弘揚好黃河文化。」郭軍勝委員建議,要賦予黃河水文化新時代新價值。加大黃河水文化遺產挖掘保護力度,加強黃河水文化傳承展示,運用多種藝術形式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汲取民間文化精髓,傳承黃河精神,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加強黃河文化平臺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同時,要加強黃河文化傳播路徑的探索和研究,完善文化旅遊建設,強化線上線下傳播,啟用大數據評估,推進多維傳播形式及途徑創新,發揮海外多方作用,有效利用「根文化」開展尋根謁祖、觀光旅遊,加大人文領域交流合作,建立不同級別人文交流互動機制。
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繫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郭軍勝表示,要深入挖掘運河文化遺產,打造具有地域流域歷史特色的國家記憶工程和標誌性景觀,充分展示黃河文化帶的文化遺存,推進黃河文化帶的文化旅遊發展,大力發展「黃河+」文化產業等,「大力保護黃河流域戲曲、武術、民俗、傳統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郭軍勝還建議,應組織開展黃河文化遺產、遺址全面調查和認定,摸清底數,建設好國家黃河文化公園;舉辦黃河國際論壇,推動河南省高質量高品位發展,促進治河文化技術與世界治水文化技術交流互鑑。 (楊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