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激流,一路奔來;陣陣浪濤,拍擊堤岸。10月19日,在吳忠濱河大道古城灣砌護段,流淌的黃河水似乎在訴說一段歷史,守護著黃河安瀾。
強國明 攝
一些市民沿堤岸漫步,水池旁的垂釣者悠然自得。「過去這裡亂石密布,雜草叢生,每遇洪水,兩岸坍塌,危及村莊農田。經過治理,黃河兩岸成了一道怡人景觀。」當地居民馬向民說,現在外地人到吳忠,專程要到古城灣觀黃河、看風景。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工程建設從根本上改善了河道堤防薄弱的狀況,控制了河勢擺動,減少了洪凌災害和河道塌岸損失,保證了重點城市和沿河地區工農業生產和群眾正常生活。」吳忠市黃河管理所負責人柏曉軍介紹,2008年至2010年,黃河吳忠段標準化堤防建成。2015年,黃河寧夏段二期防洪工程被列入國務院172項重點水利工程之一,黃河吳忠段主要治理了黃河右岸7處險工段、左岸7處險工段,新建壩垛151座、護岸10座,治理段總長31.95公裡。
徐雅麗 攝
目前,吳忠城市段堤防防洪標準為50年一遇。系統性、規模化治理黃河吳忠段,對加快吳忠市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城市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家住黃河岸邊的人
最能真切感受生活的巨變
他們的故事
連接著過去、現在和未來
10月19日上午7點20分,今年60歲的市民劉佔祖準時來到吳忠濱河體育運動公園打桌球,他笑著說:「吳忠濱河體育運動公園的風景好,黃河砌護工程也做的好,讓我們覺得很安心,我和家人總會抽空來這裡一起鍛鍊身體。」
王月玲 攝
今年63歲的李延生,是土生土長的吳忠人,他對黃河岸邊有著深深的眷戀,每天清晨,他都會騎自行車到黃河邊遛彎晨練。他說:「騎行在濱河大道上,沿途滿目都是秀美的田園風光,特別是近幾年,吳忠對黃河的治理保護力度加大,道路兩側,綠樹疊翠,草地遍布,大道旁星羅棋布的大小湖泊、溼地等景觀,令人目不暇接,這對我們騎行愛好者來說真是一種享受。」
黃河吳忠河段總長69公裡,穿越吳忠市利通區、青銅峽兩市7個鄉鎮。兩岸居住了全市57%的人口,分布了43%的耕地,聚集了80%的產業,創造了90%以上的GDP和財政收入。黃河安瀾對吳忠市經濟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保護黃河、治理黃河,是我們水利人的使命和責任。我們要在河道堤防工程進一步提標改造、完善河道控導工程布局、探索以種草和壓制草方格保護灘區、秉持原生態保護修復生態4個方面用心用力,真正實現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天藍水綠景美環擁吳忠,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貢獻力量。」柏曉軍說。
記者:吳海燕
視頻:史珂 徐雅麗 強國民 王月玲
製作:楊玥
編輯:強欣 實習生:李瑞玲
審校:馬寶勤
終審:杜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