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
我想很多人都應該聽過《給你們》這首歌。
一定是特別的緣分
才可以一路走來變成了一家人
他多愛你幾分
你多還他幾分
找幸福的可能
每當這首歌在耳邊響起時,我總能想到《金婚》結尾,佟志和文麗相互攙扶走在雪地裡
電視劇已經播出很長時間了,以前看的是劇情現在看的是生活。
昨天又刷一遍金婚,本來是衝著童年的記憶去的,畢竟曾經也被文麗佟志的金婚典禮那一段感動過,想著以後幫父母也辦一個金婚典禮。也想順便做一個婚前預演,看看結婚是什麼樣子,但是看完之後,已經完全不再羨慕這樣的婚姻。
電視劇拍的挺好的,大部分演員演技都在線,最後十幾集那些打醬油的角色處理的不是很好,時代特色處理的也不錯,這些是很喜歡的部分,單單從婚姻和家庭來說,這不是我喜歡的,這樣的婚姻我也並不覺得幸福。
我昨天寫了老長的日記來描述自己的感受,但總結起來其實挺簡單的,就是不會好好說話的家庭什麼樣。
1.刀子嘴的說話方式
文麗的性格沒有太大變化,佟志則是從婚前的自信開朗,變成了一個在婚姻裡日漸壓抑窩囊到最後習慣了的男人。如果仔細看電視就會發現,不管是工作還是家裡的事情,這對夫妻從來沒有一次是將注意力集中在事情本身上去討論的,總是三句開頭就轉換到對彼此情緒的指責,最後不了了之。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稀裡糊塗就結束了。
文麗的確承擔了家裡大部分的事情,按理說佟志該對她感激和關心的,可是她刀子一樣的說話方式,總給人莫名的難受感,私以為,其實一開始佟志並沒有愛上李天驕,但是文麗在一開始沒有相信過他,也沒有給他機會去解釋,更在三線回來以後拿著這件事經年累月地對佟志冷嘲熱諷,對比之下,李天驕幾乎是被她親手塑造成了佟志心裡的白月光,就算沒有她,也難保不會有另一個人。
2.想怎麼說話全靠心情
我很不喜歡文麗的性格,她的娘家人,她的家人,她的鄰居,幾乎沒有一個人是她會好好溝通的,願不願意好好說話,只取決於她自己的心情。這一點,其實抹殺了她更加幸福的可能。明明可以是家人都因為她的付出而圍繞著她的溫暖的場景,硬是被她搞成了對立,這真的是家庭關係上很可惜的一面。
至於佟志,他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男人,忙工作,有事業心,但極少管家事,這就是普遍存在於中國家庭的男人,而他能一直順著文麗和忍讓她,這已經是少有的男人了。如果不是被文麗的性格一直壓制著,估計他們的相處可以參考一下《父母愛情》吧。
3.孩子的教育也是看心情
而在孩子的教育上,佟志和文麗則是極大地發揮了他們處理問題的風格,極少關注孩子的情緒,聽話就好。如果孩子闖了禍或者有了問題,第一件事不是搞清楚原因而是披頭痛罵,父母吵架是家常便飯,孩子都看在眼裡,卻沒有人關注他們的感受。
最典型的是文麗四胎終於如願以償生了兒子,就將全身心都放在兒子身上,丈夫丟到一邊,三個女兒化身家務幫手,不聞不問。矛盾激化的時候佟志也只是跟她吵了一個沒有解決問題的架,情況照舊。這對在孩子成長期並沒有盡到義務的父母,在孩子長大以後無奈卻安心地選擇了放手,因為孩子長大了,該為自己負責了。於是,你能看到大女兒因為安全感和第一任丈夫結婚生子,幾年後丈夫復員回家變的不學無術還打老婆,離婚後漂了幾年才遇到對的人;二女兒因為自小寄養在奶奶家,跟父母一直不親,但好歹感情和學業還算順利;三女兒則因為一直被忽視的心結難平,用玩弄感情和不珍惜自己的方式報復著父母折騰著自己,直到和父母說清和好才走上正道;最小的兒子則因為母親的溺愛和對心理的忽視變得玩世不恭,好不容易改好了卻因為一場車禍早早離世,讓父母白髮人送黑髮人。所以文麗和佟志金婚典禮的時候,回想他們的婚姻生活,我看到了一個勉強完整的婚姻,卻沒有看到覺得幸福的地方。
一個自我且不會好好說話的母親,一個忙於和母親周旋且笨拙的中國式父親,還有四個在雞飛狗跳的家裡自己摸索著長大的孩子,這樣的五十年金婚,沒有什麼動人的。
另外,文麗兩次實力狙擊丈夫前程的時候,我真的是感到了深深的無奈,如果能多想一點,也能想到丈夫甘願幾年背井離鄉不只是因為所謂官癮吧?
所以,也難怪有人說,《金婚》是恐婚教科書和丁克指南吧。
我還沒有結婚,也沒有孩子,我相信有很多人會反駁我的觀點(如果真有那麼多人能看到的話,哈哈哈)。但我是在一個不好好說話的家庭長大的,母親不好好說話,估計孩子還有父親那個支柱,但父親不好好說話,那是意味著本該讓孩子依賴的人變成了經年持久冷暴力孩子的人。家裡的三個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勉強從抑鬱症裡走出來的我,尋找了很久的原因,才知道一直覆蓋在心頭的陰影到底是什麼。
這不是最難受的,最難受的是看著年紀比自己還大的同事可以肆無忌憚地說著傻氣的話,那麼樂觀和開朗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我早已不敢這麼做,因為不被允許,每次看到別人身上的樂觀,我才會意識到自己早就已經喪失了這種能力。我活得壓抑,嚴格自我約束,畏懼別人的評價,即使離開家也像把父親的指責標尺帶在身上,高壓之下我沒有成什麼才,卻一生都不會再盡興快樂。
所以我不喜歡《金婚》,不喜歡這種家庭氛圍和教育,不希望再有人這樣成長這樣掙扎,變成不快樂的小孩和大人。
也曾認同過這樣的話,養育之恩大過天。認同後的結果是,如果因為這樣的話否認父母教養方式的錯,那意味著所有心裡的痛苦都是自己的錯,本來已經活在痛苦裡的人,只會更加萬劫不復。有一天我也會成為母親,我更贊同的觀點是,就像養寵物一樣,那個小生命的到來,不是他/她決定的,是願意生下他/她的人決定的,他/她身上的特質,他/她的基因和脾性,是父母決定而不是他/她自己,這是稍微有點生物常識的人都知道的。所以,如果打算生下這個小生命,如果打算養育他/她長大,請耐心一點,用點心,如果做不到,那還是掂量一下自己為人父母的真心到底有幾分吧。
即使是在那樣的年代沒有所謂先進的教育觀,但我想,愛都是一樣的,所以無論是夫妻之愛,親子之愛,都要用心。
哪怕是好好說話,這樣最簡單的事情。
我是小小小美呀兒喜歡點擊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