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授權轉載自花吃了那女孩(huachinvwang)
在最近火的網紅劇裡,有個現象特別有意思。
那就是不論國內國外,「三觀不正」的「禁忌」題材劇突然扎堆出現。
例如講「婚前出軌」卻又拍得十分唯美,堪稱「未婚版《晝顏》」的韓劇《春夜》。
△《春夜》講的是和男友戀愛四年的李靜仁(韓智敏 飾)遇到了溫柔的單親爸爸劉志浩(丁海寅 飾),兩人在精神上的契合使她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選擇。
和《春夜》同樣題材,卻又透露著「霸道總裁愛上我」+「五十度灰」氣息的瑪麗蘇臺劇《我們不能是朋友》。
△《我們不能是朋友》和《春夜》故事類似,即將和男友結婚的周惟惟(郭雪芙 飾),被強勢霸道、同樣也要和女友步入婚姻的褚克桓(劉以豪 飾)糾纏,她一邊想拒絕,一邊卻又忘不了這個男人……
還有一個更勁爆,是講變性侄子和姑父的情感糾葛的泰劇《吹落的樹葉》!
有性別認知障礙的男孩Nira為了報復從小對他不好的親爹,以變性後的女孩身份(平採娜 飾 )去接近他,沒想到卻愛上了帥氣姑父(Push 飾)……
這題材,這尺度,光看劇情簡介已經腎上腺素飆升了!
然而說來有趣,雖然大家都覺得這些劇的題材「三觀不正」,但真正追起劇來,都欲罷不能,大呼「上頭」。
三部劇的豆瓣評分,也都在8分以上。
同時,追這三部劇的觀眾,還很有創造性地祭出了《還珠格格》裡晴兒的一段話,表達自己對劇的喜愛。
看到這樣的口碑和評價,沒看過這三部劇的花花們一定會感到疑惑:
為什麼明明是「三觀不正」的劇,還能贏得這麼多好評?
「禁忌三部曲」吸引人的地方在哪裡?
為什麼越是狗血越是讓人上頭?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下禁忌不倫劇的致命吸引力。
首先,拋開三觀來看,這三部戲雖然劇情狗血,但它們反映出來的現象,足夠真實。
比如《春夜》和《我們不能是朋友》,在「出軌」之前,它們都用了不少功夫,來描寫人在一段長時間的、熱情耗盡的感情中的狀態。
《春夜》裡的女主李靜仁,和男友權基碩談了四年戀愛。
但兩人之間毫無激情,用朋友的話來說,他們就像是「中年夫婦」。
連說到要結婚這種事情,都是男友在車上隨口一提,完全沒有一點用心的樣子。
更糟糕的是,四年戀愛以後,男友對李靜仁已經失去了耐性和關心。
每次兩個人略有口角的時候,男友都會避開問題,不理解李靜仁怎麼會「一點小事」就不開心。
李靜仁的男友,其實就像我們身邊很多已經對自己伴侶麻木的男性,他們不記得身邊這個陪伴多年的女友/老婆,也是有情感需求的。
△「你又怎麼了」「什麼叫又怎麼了」簡直是情侶吵架常用句型。
在這種情況下的李靜仁,對於這段戀情,確實很難再有什麼熱情,很自然地處於「抽離」狀態。
比起和男友相處,和閨蜜喝酒可能更讓她開心。
在沒有遇到劉志浩之前,李靜仁就知道自己和男友感情有問題,只是她一直在迴避。
而和李靜仁境況類似,同樣在戀情中處於「抽離」狀態的,是《我們不能是朋友》男主褚克恆。
他和女友高子媛戀愛十年,可是感情早就耗得所剩無幾,平時相處十分客氣疏離。
意識到有問題,褚克恆想要溝通,可女友和他每次都不在同一個頻道上。
讓褚克恒生氣的是,女友總是打著「我都是為你好」的旗號,擅自做決定:
賣房子、安排婚禮、甚至還把孩子打掉……
之所以沒有分手,在褚克桓的角度來看,大概是礙於女友媽媽的臨終囑託,對女友還有一絲憐憫和同情吧。
而這部戲的女主角周惟惟,則是另外一種感情危機。
她把愛當成無止境的遷就、犧牲,甚至開始失去自我。
周惟惟的男友黎皓一是個吝嗇鬼,平時做什麼事情都要精打細算,紀念日送的禮物,是積分換的贈品;出去外面吃飯,連免費供應的湯裡的蛤蜊都要盛一大碗……
當然,這也沒什麼,節儉嘛,傳統美德。
但黎皓一讓人頂不順的,是他做事死板,完全不考慮女友周惟惟感受。
為了完成自己的「65歲退休計劃」,他要求周惟惟也要按他的的步伐生活。
△這裡的單位都是臺幣。女主周惟惟每天的餐費是150元臺幣,折合人民幣大約是33元,真的很少了。
周惟惟並非發自內心認同這種生活,男友一板一眼的做事方式也讓她覺得委屈。
可是,她卻被「為愛犧牲」蒙住了雙眼。
直到遇到褚克恆才意識到,這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可以說,《春夜》和《我們不能是朋友》裡的「出軌三人組」的感情狀況都過於真實。
也許你未必同意他們的選擇,可他們的困境,你可能也曾經遇過。
△情感需求被男友拒絕之後的周惟惟一臉委屈,可男友卻並不在乎她的想法。
而題材看起來最獵奇的《吹落的樹葉》,也不是瞎掰的,它反映的是社會對跨性別者的態度問題。
主角Nira的生理性別是男性,但他從小就覺得自己應該是個女孩子,不喜歡男孩子喜歡的運動。
可父親根本不能理解他,把他當成怪胎,覺得他死了更好。
除了父親,Nira的姑姑對他和媽媽的態度也十分惡劣。
身邊的人看到穿著裙子的小Nira,也嘲笑譏諷他。
這些看起來很奇葩的設定,其實都是我們社會真實的陰暗面。
想想看,現在我們身處的社會,連同性戀者都還不能全然包容,更何況是跨性別者。
有這樣身份的人,從小受到的歧視必然不少。
所以說,正是因為這三部劇都反映出了我們在生活中會看到的問題、會遇到的困境,才讓我們對它們有了代入感,有了感同身受的基礎。
△因為性別不被認同而受盡冷眼的化妝師BaiTong,就表達出了不被人認可的痛苦。而他的痛苦、Nira的痛苦,顯然都不是個例。
其次,在劇情鋪墊的真實情景下,三部劇主角們的選擇,都沒有脫離他們的人物性格和自身經歷,基本上都是合理的、可以理解的。
《春夜》的李靜仁,是一個有自己想法、對於認定的東西不會輕易動搖的人。
她本來對自己和男友的感情就沒有那麼確信,加之目睹親姐姐的婚姻不幸,這使她對自己的婚姻選擇更加小心謹慎。
而這時,男主劉志浩又俘獲了她的心。
他雖然只是一個藥劑師,賺得遠不如李靜仁在銀行工作的男友多,甚至還是一個單親爸爸,有一個5歲的兒子。
但他是一個溫暖的人,一個從來不會說李靜仁「脾氣壞」的人,一個看得見李靜仁優點的人,一個總是會被李靜仁的一句話就感動到的人。
他讓李靜仁「認定」了。
所以,雖然劇中李靜仁的父親、男友都不能理解李靜仁為什麼放棄自己條件更好的男友,選擇一個單親爸爸,但作為觀眾的我們,站在上帝視角覺察到李靜仁的糾結之後,是可以理解她的。
△和劉志浩在一起的李靜仁真的完全不一樣了。
《我們不能是朋友》也是一樣。
周惟惟表面是沉浸在愛情裡的小女人,但她又並非無腦「傻白甜」。
工作中,遇到無賴同事,她會懟回去。
被褚克恆點醒了以後,周惟惟也會恢復理智,審視自己和男友的關係。
所以,周惟惟對褚克恆欲拒還迎,不只是荷爾蒙的誘惑。
她一直在糾結的,是解放自我還是像過去那樣,在一成不變的生活裡安全地走到頭。
她恐懼破壞規則,但她又無法克制自己想掙脫的心。
△周惟惟一邊說討厭褚克恆,一邊又忍不住流下眼淚
而《吹落的樹葉》裡變性兒子報復父親、變性侄子愛上姑父,看起來狗血無比,其實細思之下也是合理的。
主角Nira為什麼想去變性?才不是像一些宣傳說的那樣是為了勾引姑父。
Nira變性,是因為作為一名跨性別者,對自己的性別認同本來就是女性,成為完整的女人一直是Nira的心願。
變性後的Nira報復父親,也是因為父親在和媽媽離婚後還持續糾纏他們,甚至用電話騷擾間接害死了Nira的媽媽。
對於Nira來說,變性後和媽媽一起迎接新的生活,是最大的夢想和動力。
可這一切都被爸爸毀掉了。
Nira怎麼可能不去反擊?
但又有誰生來就帶著一顆要報復他人、傷害他人的心呢?
Nira本性也是善良的,對於身邊對自己好的人,總是真心相待。
注意到為自己提供了居所和心理治療的Ben醫生著裝單調,Nira雖然嘴上吐槽,但又默默地買了衣服送他。
對於照顧自己起居的Aon阿姨,Nira也會記得她的好,向她道謝。
正是這樣外表強悍內心柔軟的人,才會在「復仇」的路上,突然陷入愛情吧。
姑父是Nira童年除了媽媽之外,對Nira最好、最真心的人。
面對這麼一個溫柔又紳士的美男子,Nira為他動心也很正常。
即便劇情狗血,可人物內在邏輯依然能夠自洽。
無論《春夜》、《我們不能是朋友》還是《吹落的樹葉》,描寫的都是一個個渴望追求愛情,但又無法擺脫人性幽暗的主角。
人物是不完美,可也因為有瑕疵,他們才變得豐滿、立體起來。
除了上面這些共同特質之外,這三部劇也都各有亮點,可以看出主創人員的用心,而不只是為了狗血而狗血。
《春夜》對氛圍的烘託和塑造,想必大家也聽很多人誇過了。
未確認心意前,男女之間的克制情意,都可以被刻畫得如此動人。
像兩人在籃球場上不經意觸碰而又躲閃的眼神。
像兩人隔著圖書館的書架對彼此的凝望。
成年人間的禁忌愛情,一樣可以拍得像初戀一般心動。
《我們不能是朋友》情節確實浮誇,比《春夜》要瑪麗蘇很多。
男主褚克桓一開始的「霸總」操作也十分反智,甚至讓人覺得有點變態。
△這種因為party上的遊戲要求和人家睡一晚還玩捆綁play的劇情確實太變態啦。
但你慢慢看下去就會發現,褚克桓這個「霸總」,其實也是有魅力的、讓人心動的。
他雖然自戀到不行,卻是一個眼光犀利的人,常常能看到情感關係中的真相。
除了戳穿女主失去自我的愛情真相,其中最觸動我的,是他斥責戀愛裡「自我感動」式的犧牲。
△盲目的犧牲只會讓兩個人徒增壓力,漸行漸遠。他確實說出了真相。當我聽到這段話的時候,我對褚克桓的印象也改觀了。
偶爾一些蘇炸天的行為又會讓人忍不住土撥鼠尖叫。
波妹說,雖然明知道這種人不存在,但褚克恆還是她追劇最大的動力。
畢竟這樣一個有些強勢卻頭腦清醒、還只對你溫柔的「霸總」,誰不愛呢?
而《吹落的樹葉》雖然設定狗血,演員們卻是以十足的信念感在演繹這個故事。
其中,點名表揚主角Nira的扮演者平採娜。
△我知道大家還叫她「小水」(《初戀那件小事》的角色名),但這部劇裡的Nira真的又美又A,氣場十足,和「小水」完全不一樣。這就是演員的魅力!
一開始,大家都不相信身為女人的平採娜可以演好變性人角色。
但她真的下了功夫,虛心向身邊的變性人朋友討教,努力去了解他們的情況。
很多人都發現在這部劇裡,平採娜的嗓音比平時要低沉,這也是她在充分理解角色的基礎上,特意設計的。
她的用心,使Nira這個角色更加動人。
Nira有脆弱的一面。
在手術之後,聽到媽媽車禍去世時的哭嚎,即便整個頭部都纏著繃帶,但平採娜就是可以憑藉著露出的眼睛嘴巴和聲音的表現,讓你的心也跟著揪起來。
而當Nira下定決心去復仇的時候,她又有一種蛇蠍美人的味道。
看劇的時候,我就很疑惑,為什麼其他地方的小花鮮肉演技可以這麼好🤦♀️
順便一提,推哥和平採娜在這部戲裡真的好有CP感,俊男美女本來就讓人舔屏了,劇裡還有「玫瑰吻」這樣的名場面,上頭上頭!
觀眾從來不是傻子,用了心的東西,怎麼會不買帳呢?
所以說,雖然「禁忌三部曲」的設定有「三觀不正」甚至「狗血」的地方,但它們不是靠噱頭吸流量。
打動我們的,是有邏輯的、合理的故事,是能讓我們產生共鳴的處境和情感。
同時,這些劇裡反映出的真實世界,也給了我們很多思考。
《春夜》和《我們不能是朋友》,表面上是在說「婚前出軌」,但實際上是希望我們認真思考:
目前我所處的關係,是合適的嗎?
我的感情中有沒有什麼被遮蔽的問題?
又或者,如果我們真的在戀愛關係之外遇到另外一個對象,究竟要如何處理才算是一個恰當的做法?
比起結婚後遺憾和悔恨,我認為婚前再思考和選擇,並沒有那麼「三觀不正」。
《吹落的樹葉》也是一樣。
Nira的人生中有很多的悲劇,想得到幸福,似乎都是一種奢望。
而這個人物不幸的根源在哪裡?
僅僅因為他是跨性別者,他的身份認同和大多數人不同,就要受到其他人的歧視、排斥和不尊重嗎?
以前在寫劇評的時候,常常提到一個觀點:「三觀正不如三觀真。」
這句話放在「禁忌三部曲」上,也同樣適用。
影視作品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本來就應該更深刻、更真實地表現人性、反映社會。
如果為了刻意迎合觀眾的三觀,而拍出各種雷同的沒有思考度沒有邏輯的腦殘劇,
我倒希望這些用心的「禁忌劇」,可以再多一點!再多一點!
往期精選
baby深夜發博上熱搜,網友:別怕,還有我們!
慘遭AI換臉,戲份全刪,被封殺五年的他真的復出無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