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的「一人茶餐廳」到「十四億人茶餐廳」,再到深圳的「銀龍咖啡茶座」。香港的那頭,是去年
撐警200%不後悔的李凱瑚。深圳的這邊,是
新疆90後小夥晏振宇。他們合夥在深圳開了這間港式茶餐廳。上周,城城走進了深圳蛇口海上世界匯港商場的這家茶餐廳。餐廳位於十字路口一角,正值午後,三三兩兩人行道過。一下車就能看到招牌,我們徑直走去。三面玻璃門環繞,上方門面以深藍為底色,正中間掛著深紅色的
「銀龍咖啡茶座」幾個大字。右上方的角落還有一塊不太顯眼的小招牌,是一副漫畫。
![]()
她是那個去年獨自撐警,也是那個勇敢站出來說永遠支持香港警察的「一人茶餐廳」的老闆娘。城城在這家Kate姐開的第一家深圳「分店」裡,和餐廳的負責人晏振宇聊了關於Kate姐的近況,餐廳的創業故事,還聊了他們對這家茶餐廳的未來暢想。
去年深圳銀龍咖啡茶座開業前,Kate姐來到深圳籌備。
城城到的時候,很餓,且距離採訪時間還有一個小時,顧不上在餐廳外過多逗留,推開門直奔美食而去。
![]()
我們一開始被當作食客,有位戴著帽子的小夥熱情地招呼我們坐下,並耐心提醒:「餐桌掃二維碼,就可以點餐了」。轉過身,他又去招呼另外一批客人,並順手端走領桌已用完餐的餐具,送進後廚。下午的客人很少,可這一人忙活的背影,有種特別的熟悉感。城城點了一份沙茶麵,和一杯「撐警奶茶」。就在小夥端著面走過來的時候,我們才認出了他。那個接受過央視以及各大媒體採訪的餐廳負責人
——晏振宇。在這陌生,又莫名熟悉的氣氛裡,城城和這位年輕的餐廳合伙人「網友相認」。「如果不是因為疫情,Kate姐也應該會常來這邊,說不定你們還會碰上她」。距離去年的事過去快一年了,但大家對Kate姐的故事仍記憶猶新。
Kate姐和香港光頭警察劉sir的合影。圖/微博@一人茶餐廳
當時,香港警察被污衊為是欺壓民眾的黑警。連餐廳也被分門別類。
黃營餐廳堂而皇之貼告示:禁止警察進店用餐。Kate姐在臉書和報紙上看到有餐廳不歡迎警察,感到不可思議。
「既然你們高喊言論自由,說不歡迎警察,那我也可以表達我的心意,支持香港警察。」就是這份直率和果敢,Kate姐第一時間換上了
「我愛HK警察」的藍色T恤,在店裡最顯眼的位置,掛上
「支持香港警察」的海報。也是這份愛港愛國之心,Kate姐和她的餐廳被不法分子盯上了。有人給她的餐廳惡意差評,市場監管部門排著隊來檢查。最誇張的時候,同一個部門一天內來了三次,就因為連續不斷被投訴。
![]()
更讓她想不到的是,曾經的熟客也因為立場不同表達了對她的失望,斷絕來往。Kate姐一時陷入困惑,
「難道我的客人,不是因為喜歡我做的食物才來的嗎?」生意的最差的時候,一天只賣出了4杯奶茶,收入八十塊錢。短時間裡,從一家眾人喜愛且零差評的餐廳老闆娘,變成眾矢之的。
「那段時間,很多人在家門口堵我,很多黑衣人。最誇張的時候,被迫在店裡連睡了3天……」這時Kate姐才意識到,原來支持警察是件這麼艱難的事情。
哪怕受傷了,也要參與支持香港警察。圖/微博@一人茶餐廳
哪怕腿上有傷,仍堅持冒著大雨到香港的添馬公園參加「撐警活動」,主動去到多個警署為警察免費衝奶茶。今年3月,疫情爆發時,Kate姐還把店鋪裡的布丁變成「加油布丁」,送給了香港3萬名警察。
![]()
![]()
李凱瑚給香港警察送奶茶和甜點。圖/微博@一人茶餐廳
全國各地慕名來了很多朋友,包括湖南、河北、上海、北京、深圳、湛江、重慶、遼寧、黑龍江……甚至有的是連Kate姐都沒聽過的地方。有的為Kate姐畫漫畫;有的專門來到香港,幫襯她的生意。
「很多朋友見到我就飆眼淚,當然,我也哭了……他們會說,我終於見到你啦!」明明大家素未謀面,但像是認識了很多年的朋友。這段細節,Kate姐在各個採訪中,反覆提及。隨後,這家「一人茶餐廳」真如大家說的,變成了「十四億人茶餐廳」。
Kate姐餐廳內的撐警海報和書籍,還有那扇大家贈送給她的「十四億人茶餐廳」,代表著她不是一個人在戰鬥,而是背後有十四億中國人挺她。圖/微博
和很多人一樣,去年才來到深圳的新疆小夥晏振宇,也是在新聞報導中認識了這位笑容滿面的鄰家大姐姐——Kate姐。餐廳位於觀塘區鯉魚門,與深圳南山區一水之隔。
「如果沒有人帶是找不到的,鋪子雖小,人卻常常坐得滿滿當當。」Kate姐餐廳的正門和內部空間,圖/微博&大眾點評
店內比想像中的還要小,但是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裡,卻有著真正的港味。
香港特色的地板花磚,踩上去,香港的韻味就有了。牆壁花磚和大字報,都一一展現香港的獨特。木合板細腳桌椅,更是香港人的共同回憶。
晏振宇說,第一次去就感受到了大家對Kate姐的支持和熱情,
「有一位內地大哥,點了一杯奶茶,留下了500港幣。」「她好像永遠都不會累……去到之後才知道,她一個人有多辛苦,就有多樂觀和積極。」![]()
親人去世後便由她打理,每天忙到深夜,清晨4點去進貨。店裡的餐食、茶飲,甚至服務和後廚清理,都是她一個人搞定。
![]()
支持Kate姐的人很多,甚至2017年就有內地團隊希望和她合夥開餐廳,可最後偏偏為什麼是這個90後大小夥子呢?「來自新疆,在北京讀大學,學的法律,當了5年總裁助理,去年10月來到深圳,準備創業。」這段自我介紹,晏振宇不知說了多少遍。說到和Kate姐的合作伊始,他習慣用「聊得來」回答。當時正在尋找創業項目,第一次去香港就和Kate姐表達過開餐廳的意願,可是起初Kate姐忙碌得顧不上這回事。晏振宇想開的不僅僅
是一間餐廳,而希望它是
一座橋梁,一個空間,幫助兩地年輕人交流往來。生意好的話,就把賺到的20%,拿出來資助香港年輕人求學和就業。![]()
她說,歷經這次變故,想讓香港年輕人多來大陸看看的願望,更加強烈了。也許來的十個香港人中,兩個人拒絕,但就有八個會思考,會改變,這就夠了。」於是,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在深圳開餐廳。疫情之前,Kate姐每周都來深圳,參與新店的選址、裝修、設計,樣樣親歷親為。站在對岸,看著當年的小漁村,慢慢高樓拔地而起,發展成今天的繁華大都市。Kate姐的內心感觸萬分,更多的是欣賞和歡喜。
她希望,這個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能帶給香港年輕人一些新的東西。![]()
「最近過不來,但是在香港的她一直都很掛念這邊。」和Kate姐一樣,晏振宇也期待著有一天兩地正式通關後,香港和大陸的年輕人互動。在深圳開一間普通餐廳,或許不難。但對於晏振宇來說則是全新的挑戰,同樣背負的壓力,也是在其他餐廳或創業項目所沒有的經驗。他在北京待了五年,到深圳不過幾個月。晏振宇要迅速打入南方,尤其是廣東的飲食習慣和風俗中去,花了一些功夫。
![]()
就拿一份幹炒河粉來說,四個北方人來吃,可能會點四份;四個南方人來吃,會點一份,然後用小碗分著吃。為了開餐廳,晏振宇曾在海底撈「臥底」了三個月,沒日沒夜洗了三天盤子,咬著牙堅持下來,幹完一個月,才算在餐飲界摸到了一些門道。從不習慣到習慣,從無到有,晏振宇都在用最快的速度在調整自己。
「最初,所有的菜品都是對標香港餐廳的。」晏振宇說。
![]()
儘管在菜單上,得到Kate姐的秘方。可是深圳和香港的飲食畢竟存在差異。尤其在深圳,匯聚五湖四海的年輕人。如果要想長久經營下去,完全靠著港式茶餐廳的樣式,是行不通的。所以,餐廳的整體裝修和香港截然不同,一個濃縮著香港的飲食文化底蘊,一個更偏向於現代工業的簡約風。深圳店裡僅有的撐警元素,如果不特意駐足,其實很難留意到。
![]()
![]()
![]()
牆壁上的漫畫是網友送給Kate姐的,報紙和海報也是大家收集了送來,或者Kate姐自己特意保存的。
四面通透敞亮,「如果去掉桌椅和裝飾,基本上沒怎麼特意裝修」,晏振宇說。在裝修風格上,未來還會改進,更努力偏向深圳年輕人的喜好,或簡約清新,或低調高雅。一開始,只有簡單的飯和奶茶,後來增加更多飲品、麵條,現在也有了炒菜和炒飯等更多類目。這些對於晏振宇來說,是某種鞭策。
「我會不斷調整,從菜品到裝修,再到服務。」直到,有不少香港人、深圳人……甚至是其他省份的人會常常來用餐。開業這大半年後,因為疫情經營困難。但讓晏振宇頗為感動的是,很多人在變著法兒支持他們。有一次,餐廳收到一張奇怪的外賣單,是遠在其他城市的朋友,特意點上幾單隔空支持。
訂單的備註上寫著:「加油,十四億茶餐廳。」圖/由晏振宇提供
有一位陳博士,幾乎天天來吃,每天兩頓,把這裡當成了自己的飯堂;有的香港顧客,會誠心誠意向餐廳提建議,並且有空就來點餐;還有一家四口,老人小孩從福田區專門開車過來……說起這些,晏振宇才覺得自己的折騰和堅持,有所值得。
![]()
晏振宇說,作為一項創業項目,盈利是生存的根本。但是這間餐廳,更重要的意義在於,
承載著兩人未來的美好願景。![]()
晏振宇和Kate姐打開了一扇窗,
一個給香港年輕人認識和了解內地的窗口。它沿襲香港店鋪的本質屬性,也敞開懷抱擁抱深圳的現代元素,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帶著工業風的香港茶餐廳。
![]()
參考資料:
1. 《央視新聞》、《面對面採訪》。
2. 《香港「撐警茶餐廳」開進深圳:1個人的勇敢,14億人在撐腰》公眾號「深圳微時光」
文中圖片來自那城拍攝,受訪者提供,以及一人茶餐廳微博,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