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瑾昕
策劃:吳立湘
前段時間,有媒體爆出一個消息,繼《三體》之後,劉慈欣的另一部長篇大作也要搬上電影銀幕!但是看到備案裡梗概的時候,小娛的內心是崩潰的……
這樣的劇情和原著到底有什麼關係?劉祠是誰啊,《球狀閃電》的男主角不是姓陳麼?恐怖分子又是什麼情況?《球狀閃電》後期難道不是中美大戰嗎?
這種與原著完全無關的梗概,讓小娛覺得拍出來的註定是一部掛羊頭賣狗肉的作品。
在面對娛樂資本論的專訪時,《球狀閃電》的編劇張小北澄清了這個梗概,「在電影局立項的時候,那個梗概有一個字數限制是150到200字,這個梗概不是我本人所寫的,所以可能在這個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就是理解上的差異吧。」並且其中男主角的名字「劉祠」也是當時取的一個外號。
在與編劇張小北、出品方摩天輪總經理杜揚的對話之中,小娛感受到了他們對劉慈欣作品的「愛」。
張小北是從劉慈欣第一部小說《鯨歌》就開始追作品的粉,08年就曾獲得過《球狀閃電》的改編權,但在版權期內因外部環境沒有操作成功,這一次是捲土重來了;杜揚看到張小北拿來的《球狀閃電》項目之後,第二天就決定買下小說的影視版權,並給了張小北充足的改編自由度,「給兩年、三年,甚至五年的時間來打磨。」同時,摩天輪可能還會做一季《球狀閃電》網劇。
實際上,現在確實是科幻電影改編的最好時機,劉慈欣本人獲了雨果獎,《三體》大賣200萬冊,成為國內科幻圈的一座豐碑;中國的特效技術也在逐漸提高,不少還給好萊塢在代工;中國電影市場異軍突起,20億30億票房的作品逐漸出現;好萊塢科幻電影票房大賺,與之相比的,中國卻沒有一部成功的科幻電影……不知道編劇張小北和摩天輪會如何打造《球狀閃電》呢?
談創作:《球狀閃電》是大劉最適合電影化的作品
劉慈欣無疑是國內科幻小說作家中有著最廣泛影響的,他不僅僅關注宏大的宇宙,也關注當下的人生,並且能把二者結合起來,比如《三體》中一個文明的毀滅甚至與「文革」相關。「黑暗森林法則」、「面壁者」、「執劍人」這些他所創造的詞彙也一度成為資本圈的熱詞。2015年,劉慈欣成為第一個獲得雨果獎的亞洲作家。
不同於久負盛名的《三體》,《球狀閃電》是劉慈欣第一部長篇科幻小說。和《三體》上升到宇宙視角相比,《球狀閃電》的故事始終在地球上,並且感情的描寫更加真誠細膩,更適合影視改編。
影評人兼編劇張小北就是劉慈欣多年的死忠粉,劉慈欣的第一部小說《鯨歌》就是他從《科幻世界》雜誌上看到的。之後的作品也都看過,並且很早就在網上與劉慈欣認識了。在採訪中他還有些嘚瑟的說「《三體2》沒出之前我就看過了,然後忍了半年。」
《三體2》裡描寫了三名面壁者與三名破壁者的鬥爭,時間線長達近兩百年,宇宙法則也經過了進一步揭示,最終的結局是黑暗中帶著些許希望的,「我一晚上看完了。看完了之後睡不著,很興奮,就在客廳一直溜達,天亮之後說『好慘啊,沒有人可以分享』。」
然而,即使他這麼喜歡卻沒有動過改編《三體》的念頭,「這是超過中國電影當下的能力的。」《三體》的小說洋洋八十萬字,涉及人類與三體還有遠方的歌者、歸零者等數個文明,主要的時間線也從當下講述到宇宙消亡,要完全講述這個龐大的故事,張小北認為,「最少能拍出七部電影,以及每部電影間再夾一季劇集。」
而《球狀閃電》則是他有能力並且有信心改編成功的作品,「《球狀閃電》是劉慈欣老師第一部長篇小說,所以他當時在寫作的時候,裡面已經有非常豐富的類型化的概念了,而且他創意想法很好。
同時又不特別脫離我們當下的生活,裡面又有豐富的類型元素,還有愛情,有懸疑,有親情,甚至還有戰爭元素。原著故事能夠給你提供豐富生動的人物以及非常有創意的世界觀,又留出了很多的空間,我覺得這樣的東西其實是比較適合改編的。」而且《球狀閃電》篇幅較短,僅有一冊書,比較適合電影兩個小時到兩個半的容量。
談改編:有浪漫、懸疑元素,更要有好奇性和對科學的崇敬
在改編劇本的過程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點,尤其是被粉絲熱捧的《球狀閃電》。裡面有劉慈欣小說中人氣最高的女主角「林雲」,也有在多部小說中都出現過的重要人物「丁儀」,要怎樣改編才能讓大部分人滿意呢?
張小北卻說,「藝術創作怎麼可能滿足所有人呢?」即使劉慈欣在國內粉絲不少,但是原著粉絲畢竟還是少數,電影應該是給所有人看大眾藝術。
據張小北本人所說,無論怎麼改動,《球狀閃電》裡的一些東西他都不會動,「第一是浪漫的情懷,第二是懸疑,然後就是說對未知的好奇心,和仰望星空的敬畏之心,這些東西,包括對科學的崇敬會保留。」
值得一提的是,劉慈欣本人會對《球狀閃電》有更深層次的參與,充當本片的藝術顧問,幫助劇組建立「科幻美學」,還會推薦他信任的科學工作者,在科學理論上把關。
談未來研發:科幻一直是小眾的,但可能會做網劇、VR版
科幻在國內一直是小眾的門類,科幻小說作家在國內數來數去可能也就那麼幾十個人,據張小北介紹「在大家認可的科幻作家裡,唯一的職業作家,就只有大劉(劉慈欣)本人。」
在中國這樣科幻根基並不深厚的國家,科幻大作更像是空中樓閣,比如年初的《蒸發太平洋》,打著「國際硬科幻」的旗號,票房最終收穫4000萬不到,豆瓣評分僅3.1分……
這部被某些從業者看好的科幻電影,並沒有獲得想像中的成功,如果《球狀閃電》之前的科幻大作都沒有達到應有的水準,那麼中國的電影觀眾會對國產科幻電影失望嗎?
張小北和摩天輪的杜揚都對此完全不擔心,「第一部科幻電影是梅麗愛的《月球旅行記》,換句話說科幻這種類型跟電影本身天然就有一種結合,所以我覺得我不擔心這個。之前一部兩部作品的成敗,其實並不重要。」
這一次摩天輪文化對張小北的劇本改編給了充足的支持,除此之外,《球狀閃電》可能還有網劇,據杜揚介紹,這是因為「搜集了很多很多的資料,這些資料不用還是挺可惜的。而且現在年輕人都在網絡上吸取信息。
如果我們做一個品質還挺好的一個網劇,對這個電影未來的地位也是一個推廣和提升的推動作用。」VR版本也有所考慮,現在已經視察了幾個VR公司了。
劉慈欣六大科幻小說,這些電影版權都去哪兒啦?
目前已知的賣出版權的劉慈欣小說有《三體》、《球狀閃電》、《鄉村教師》、《微紀元》、《流浪地球》、《超新星紀元》六部。
1.《三體》是劉慈欣作品中最為大眾所熟知的,也是當初獲得雨果獎的作品。電影版權在遊族影業,由張番番執導,他以前拍攝的電影包括《密室之不可告人》、《密室之不可靠岸》……感覺不太靠譜呢,而且從籌備期到殺青時間較短,有搶拍的嫌疑。據內部人員吐槽,劉慈欣本人甚至沒有看過電影劇本!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三體》系列共拍6部,總投資12億,電影第一部投資追加到了4億,但上映時間一拖再拖,讓人不禁擔憂。
2.《球狀閃電》與《三體》在劇情上有一定聯繫,同樣出現了丁儀,並且《三體2》中一名面壁者的計劃就與《球狀閃電》有關,目前版權在摩天輪,張小北正在改編劇本。他是劉慈欣多年的讀者,對觀眾心理也有一定研究,說不定他的劇本能同時滿足小說粉絲和電影觀眾兩個人群。電影的投資額度不明,但是製作公司摩天輪對此相當重視。
3.《鄉村教師》是劉慈欣作品裡不太被人關注的一部,但是特效要求較低,算是人文科幻。版權目前在寧浩手上,作為青年導演中實力突出的,相信他能夠在還原原著和商業性中做出一個平衡,據說《鄉村教師》第一階段的劇本已經完成。
4.《流浪地球》和《微紀元》已知是中影的項目,投資分別是5000萬美元和4000萬美元。《流浪地球》和《微紀元》都不算是劉慈欣作品裡出名的,可能《流浪地球》的知名度更高一些,講述太陽即將毀滅,地球人的求生之路。
5.《超新星紀元》在中影的新電影項目公示中顯示,投資金額高達6000萬美元,然而版權在指導過《富春山居圖》的孫健君的手上,並且很有可能親自執導……不抱什麼希望呢。並且這部小說的大部分角色都在13歲以下,用13歲以下的孩子表達大人社會的各種紛爭,搬上熒幕的難度相當大。
除此之外,一些知名的科幻作家,如王晉康、韓松、何夕、寶樹都有作品賣出影視版權,或許科幻電影的戰國時代就要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