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產音樂綜藝只有第一季能看?

2020-11-19 澎湃新聞

原創 外灘君 外灘TheBund

《說唱新世代》

成了今年音樂綜藝的黑馬

活在B站生態中的它沒能破圈

但這些年輕人的表達直指人心

「樂夏」「新說唱」們在第一季之後

則暴露出流量帶來的許多問題

開播豆瓣評分8.6,現在即將收尾躥升到9.1,B站的《說唱新世代》,成了今年下半年出人預料的音樂綜藝黑馬。

雖然定義為「音樂綜藝」,但《說唱新世代》實在怪得不像一臺音樂綜藝——相比這些「音樂素人」默默無聞的音樂作品,它更像是用紀錄片的拍攝手法,記錄了年輕一代的思想表達。

說實話,作為流量時代的綜藝產品,《說唱新世代》並沒有什麼值得大誇特誇的地方。節目體量小、說唱難破圈、陣容缺大牌……你可以從綜藝角度上找出它無數個不足。

但是唯獨敢於「表達」這一點,就讓它的口碑贏過了剛謝幕的《樂隊的夏天2》,和相繼收官的《中國新說唱2020》。

同時我們也看到,傳統的競賽式音樂綜藝節目已經漸露疲態,無論是「樂夏」還是「新說唱」,都很難複製第一季的輝煌。

在搖滾、嘻哈這些青年文化被流量入侵後,我們漸漸看到了許多怪象。如何把網絡綜藝和青年文化表達做結合,也成了當下值得探討的話題。

01

綜藝出戲,音樂抓耳

如果要向一個不聽說唱的綜藝粉安利《說唱新世代》,你會發現這是一個特別艱難的任務。

它的導演是嚴敏,極限挑戰的粉絲都熟悉;導師陣容裡,有一個「槽點滿滿」的黃子韜。除了這兩點之外,這檔節目就沒什麼大眾容易接受的賣點了。

《說唱新世代》的賽制乍一看也沒什麼新奇之處,官方介紹是:「匯聚來自全國各地的rapper,齊聚『說唱基地』,通過層層公演考核,決出代表新世代發聲的『世代表達者』。」

這個所謂的「說唱基地」,是這檔節目第一個讓人感到「詭異」的地方——它是一座位於無錫郊區的廠房式巨大建築。因為節目大部分在夏天錄製,rapper們又總愛渾身厚厚潮牌,所以鏡頭裡從導師到選手總是滿頭大汗。

這些選手中,除了少數幾位上過「有嘻哈」「新說唱」的熟面孔外,基本都是半職業素人音樂人。

有在圈內混了十多年沒混出名堂的上班族老炮,也有隻玩了半年說唱的菜鳥,還有看起來並不嘻哈的B站up主。

但一到表演環節,強烈的反差感就來了,幾乎每一首歌都能牢牢抓住已經快失去耐心的觀眾,每位選手說唱風格之獨特、歌曲完成度之高,都能給人意外之喜。

更重要的是,這些新世代的表達者,他們的歌是真的言之有物。

剩女問題、父輩的下崗浪潮、女性的吶喊、校園暴力、童年歌謠……在這些歌詞裡,小到講述生活故事,大到跨越代際的時代之聲,無不是這些年輕人,用只屬於自己的視角,觀察這個世界後得到的真情實感。

就在這樣的「綜藝出戲,音樂抓耳」的無限循環中,觀眾和這幾十張平凡的面孔之間達成了和解,獲得了陪伴感。即便是開播時你討厭的選手,時間一長也會發現他的可愛之處。

嚴敏用近似紀錄片的手法,捕捉著這場漫長的大群戲裡每一個人物特寫,舞臺之外的生活細節也極捨得用筆墨:吃飯、睡覺、打卡,寫歌時熬禿頭的糾結,隊員之間從爭吵到和解……這些內容也成為了選手的靈感,融入了每次公演的歌詞裡。

02

音樂綜藝只有「第一季」

《說唱新世代》的這些閃光點,我們在許多其他音樂綜藝中也看到過,比如第一季《樂隊的夏天》,比如2017年橫空出世的《中國有嘻哈》。

第一季「樂夏」,登場的這些樂隊有老炮有新團,不管是這些藝人還是屏幕前的觀眾,似乎都沒把「樂夏」當作有激烈競爭元素的比賽綜藝看。

這些樂隊除了平時每年的音樂節,很少有機會在同一個空間裡相處那麼長時間。

相互之間有的知根知底,有的是新人看前輩偶像,其樂融融齊聚一堂,也沒把它當成一場比賽,於是產生了許多有趣的火花。

搖滾樂隊在中國雖然存在了30年,但對很多綜藝觀眾來說仍是陌生的,所以我們享受去年「樂夏」的演出,每一首原創、改編都是新鮮的,這是難得的趣味。

但這些新鮮感,在「樂夏2」卻變味了。

第一季樂夏「新褲子」們出圈,樂隊市場欣欣向榮,卻讓我們在「樂夏2」裡看到了太多老面孔。

他們已經明白,來這裡是為了什麼,如何發力借力,如何玩與被玩,都成了深思熟慮後的結果,成了一個有預設的答案。

這樣的無趣,在今年的《中國新說唱2020》中也在發生,太多OG,太多「回鍋肉」,太多準備,讓「新說唱」成了一場勾心鬥角的俄羅斯輪盤賭。

賭桌前的rapper們雙眼盯著跳動的小球,拼命贏下一局,就為了在未來的一兩年裡能吃上一頓飽飯。

「新說唱」觀眾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第一季《中國有嘻哈》最成功的一點,是向觀眾普及了嘻哈音樂應該怎麼聽,「單押」「雙押」的文字遊戲,甚至進入了年輕人乃至整個中文網絡環境的語言體系。

這些新鮮的觀感,珍貴但極為有限,無法在第二季第三季複製,挖掘不出更能觸動觀眾的新內容,只能眼看著它們在第一季的輝煌後快速衰變。

03

音綜的生命力在於表達

相比於「圈地自萌」的B站,愛奇藝作為平臺無疑有著更廣的受眾,也有著更強的綜藝屬性。

所以我們會看到,「樂夏」「有嘻哈」作為青年文化的載體,難得地破圈了,搭上了流量的快車道,不僅讓搖滾、嘻哈樂迷,更讓普羅大眾看到了他們。

然而,流量入侵青年文化所產生的荒誕後果,在今年集體爆發。

前不久,我們看到登頂「樂夏」的痛仰,在成都巡演時,被「樂迷」衝上臺擠到無處容身。

幾個月前,「新說唱」rapper王以太在club演出時,被前排卡座「大哥」耍性子噴了一身香檳。

這些名氣是流量帶來的,理所當然會被流量消費。會做出這些出格行為的人,他們是真的搖滾、說唱樂迷嗎?

不論是搖滾還是嘻哈,在中國都是舶來品,二三十年的積澱,並沒有誕生成熟的受眾土壤。綜藝節目中賦予搖滾、說唱的那些標籤,往往也都是片面的、商業性的。

青年文化有著無限的創造力,作為綜藝節目,如何挖掘這些寶藏,給年輕的藝術家們更有益的平臺,進而展示給公眾,這是B站、愛奇藝該琢磨的事,是嚴敏、車澈、馬東們該想明白的事。

一檔綜藝的亮點,如果只是幾首歌曲,只是一些搞怪的綜藝效果,只是為了名次勾心鬥角,割青年文化的韭菜連帶土壤一起破壞,那它存在的價值又在哪裡呢?

新褲子之所以成功,在於他不僅僅是一隻搖滾樂隊,而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藝術團體,彭磊畫漫畫、拍電影,龐寬擺弄機器人和國貨運動服,這些都是青年文化的其他位面,核心是表達,是創造。搖滾只是他們表達的形式之一。

就像《說唱新世代》,它的重音不在「說唱」,而在「新世代」。

用「萬物皆可說唱」的大命題,來鼓勵、保護新一代的表達。在B站這樣一個面向年輕觀眾的平臺,能夠產生強大的作用力。破不破圈,對它來說真的不太重要。

說白了,之所以《說唱新世代》能夠吸引人,正在於它本來就沒想舉起嘻哈文化的大旗,而是造了一個平臺給年輕人發聲。

這種表達,也可以是說唱以外的世間萬物,你在B站上看到的漢服、廚藝、遊戲、鬼畜、Cosplay,種種青年文化的門類,都能作為表達的載體,作出下一檔「新世代」。

文/Cardi C

圖片來自網絡

以上內容來自「外灘TheBund」(微信號:the-bund)

原標題:《為什麼國產音樂綜藝只有第一季能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很多綜藝節目只有第一季好看有看點?
    近幾年,隨著各大衛視對國外綜藝的引進,同時衛視也在摸索中有所成長,陸續推出了比較有亮點的節目,但是大部分綜藝節目只有第一季比較好看,這到底是為什麼?這個可以從製作方和觀眾兩個角度來探討。從觀眾角度來講第一,第一季是新節目,能夠吸引很多關注的目光,會覺得第一季更有意思一個新節目,就是一個新創意綜藝節目的出現,是觀眾之前從未看過的節目形式。
  • 「為什麼國產綜藝總是一季不如一季?」 | 大膽開麥
    你好,這裡是Vista看天下【大膽開麥】
  • 為何說《樂隊的夏天》第一季是音樂,第二季是綜藝?
    在這種情況下第一季還能取得成功。其實我感覺跟邀請的樂隊關係更大。看完第三周的兩期之後,才感覺有第一季的那味。前兩周真的太像普通的綜藝節目了。當然第三周的樂隊平均水平確實比前兩周高,也從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這檔節目的根本是樂隊本身。所以簡單從個人角度分析一下兩季樂隊的不同。
  • 2020年豆瓣高分冷門國產綜藝推薦,送給愛看綜藝的你們!
    向生活說一聲你好,和綜藝頻道來一場溫暖走心的旅行。尼格買提、撒貝寧兩個常駐嘉賓和不同的飛行嘉賓一起去各地體驗生活,他們在戶外辦音樂會,如新疆領略當地風土人情,在草原上考南看夕陽。能讓人哈哈大笑,也能讓人靜下心來,很自然又很治癒,是一部有笑點又讓人很舒服的慢綜藝。
  • 綜藝選秀開啟割韭菜模式,能抗能打的藝人,還得看第一季的冠軍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綜藝節目給到一些有才華、有能力的人,一個展現舞臺。但隨著舞臺的數量變多,機會也在慢慢變多,這就導致一些綜藝節目開始&34;。把一波又一波有才華的苗子不斷淘出來,但隨著淘的次數增多,好苗子逐漸被淘走,能夠留下的苗子卻不斷的變少。但綜藝節目卻沒有停下來,還是繼續淘。這就導致從第一季到後面的每季節目,選手能夠被人熟知的越來越少。
  • 《令人心動的offer》開播,國產綜藝何時能走出韓綜的影子?
    《令人心動的offer》在騰訊視頻驚喜開播,開播當晚,周震南在節目中表示自己遭受網絡暴力衝上熱搜榜,這也引起了小編對這檔新綜藝的關注。何炅,papi醬,周震南等為節目嘉賓,對實習生的工作進行觀察,是內地第一檔素人真人秀職業觀察類節目。
  • 此人一出,這檔國產綜藝就贏了
    音樂類節目,一直是國產綜藝的重頭戲。有偶像選秀的,有樂隊PK的,也有嘻哈說唱的。要知道,能上8分的音樂綜藝,並不多見。從第一季的黑馬姿態,到第二季的強勢歸來。《我們的歌》這檔國產音綜能夠脫穎而出,到底特別在哪?
  • 綜藝推薦|豆瓣高評分的國產綜藝,好看又能漲姿勢~
    反正小編只想在家癱著*我尋思也沒安監控啊冷颼颼的冬天最適合窩在家裡追追劇和綜藝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推薦我們國產值得一看的好綜藝——趙英男為什麼中國所謂的大片只有一沒有二呢?因為一已經夠二了。——秦教授你不一定要做你最喜歡的一件事,可是呢,你要去做你能夠學到東西的事,因為學習是快樂的。
  • 今年夏天期待值第一,這國產綜藝終於來了,但是……
    事實上,從第二季節目播出的開始,有關那些名聲在外的搖滾「老炮」們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實的業界領軍人物,很多對於搖滾樂不熟悉的網友和觀眾已經畫上了大大的問號。本季《樂隊的夏天》的賽制相比於上季最大的調整,就是在賽制的設計上,把所有33支參賽樂隊分成三組進行初賽。
  • 為什麼喜歡看綜藝新西遊記?
    韓綜新西遊記是tvN招牌綜藝節目,目前一共有8季,從第一季的姜虎東、李壽根、殷志源、李勝基一起去西安尋找龍珠,到新西遊記2姜虎東、李壽根、殷志源、安宰賢四人去尋找龍珠,後期有加入了宋旻浩、表志勳、曹圭賢一起去尋找龍珠,後面安宰賢暫時的沒有參加(因為個人原因)。
  • 繼國產劇後,國產綜藝也要用2倍速看了
    原創 魚叔 獨立魚電影國產劇注水,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國產綜藝也開始注水了。魚叔為啥要這麼說呢。前幾天,本想就著一部綜藝下飯。結果飯都吃完了,用2倍速看的綜藝,還沒播完。一拖進度條,更是崩潰。隨便一集,就要兩三個小時?每一期還分成上下兩集!雖然時長變長了,但有趣的內容卻變少了,問題層出不窮。這是為什麼呢?今天,魚叔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 "音樂網紅"太多 原創音樂綜藝爆紅不易
    原創音樂綜藝這個久未在市場上露面的品類,時隔三年後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國產綜藝上一次以原創音樂為關注對象還是三年前的《中國好歌曲》第三季,在推出過霍尊、莫西子詩、蘇運瑩等原創歌手後,這一類型綜藝進入停滯期,並沒有繼續發展。其實,《這!就是原創》的幕後導演團隊正是當年燦星娛樂的《中國好歌曲》團隊,三年後再做這一類型,並且要面臨全新的網絡觀眾,導演組也有深刻體會。
  • 2020年這麼難,為什麼暑假的國產綜藝卻能熱火朝天?
    「一超多強」局面今年夏天,國產綜藝形成了」一個超IP,多個強勢節目「的局面。國產綜藝只是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挑剔的眼光看不見。它是在無數個前期招商就承諾「現象級綜藝」紛紛啞炮之後,探索出來的一種新型表達。這個表達非常雞賊,它是一個「供給側」的承諾——我只是告訴廣告商,我很重視,但不承諾影響力——它未必能形成超過一般綜藝的影響力。
  • 十部好口碑國產綜藝,最後一部大部分人沒看過
    最近一周的國產口碑綜藝,哪一個是你的菜? 話不多說,直接上菜。看看最近一周的國產口碑綜藝,哪一個才是你的菜?而這一部,你以為它會是一部家庭倫理探討綜藝。 不好意思,它只負責承包你所有的笑點。 三、《樂隊我做東》豆瓣評分7.7 以超級樂迷馬東為主持人的一場音樂真人秀,新褲子&刺蝟、痛仰&九連真人、旅行團、反光鏡、、盤尼西林、面孔樂隊&Click#15,總有一個是你熟悉的。
  •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之後,音樂綜藝再也火不起來!
    《中國好聲音》第一季之後,音樂綜藝啞火了!尤其從《中國好聲音》往後,再沒有一個音樂節目,形成「全民共嗨」的局面。無論是《歌手》、《我們的歌》,還是《中國有嘻哈》、《樂隊的夏天》,《中國好聲音2020》,音樂綜藝或將全面「洗牌」。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可以從這幾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選手聲量下滑、大眾音樂審美的提高,從2013年到2015年的「中國好聲音」,即使導師從張惠妹、汪峰、齊秦到周杰倫加盟,金主爸爸投資額也持續加碼,但唯獨口碑急轉直降。
  • 國內五大音樂綜藝節目排行,你更喜歡看哪個呢?
    音樂是反應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音樂讓人賞心悅目,並為大家帶來聽覺的享受,通過音樂可以抒發我們的情感,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釋放,那麼你知道音樂綜藝節目有哪些嗎?最熱門音樂綜藝節目有哪些麼?大部分樂隊的功底都受到了肯定與好評,節目的賽制對於國內綜藝節目來說也是一次全新嘗試。總而言之,值得一看!《歌手當打之年》湖南衛視推出的音樂競技節目,由洪嘯工作室出品,劉燁、梁田、何炅主持。由蕭敬騰擔任該節目的音樂串講人。節目每期邀請專業歌手之間進行合唱競賽,並提供平等競技舞臺。
  • 2017,國產綜藝這一年
    所以,在一檔檔節目的影響力和話語權愈發顯重的現階段,除了娛樂功能,是否早該開始審視國產綜藝在其他方面的必要價值?2017年,被冠以良心之作的文化類綜藝節目越來越多。說起這類節目,前幾年還只有個別選手在一眾真人秀裡單打獨鬥,去年一下就激增至十多檔與之群戰。從央視到衛視,清流變熱流,匯聚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 秋季國產綜藝頻出高口碑
    就是灌籃》第三季開播,秋季國產綜藝節目混戰再添一將。據統計,目前在播的綜藝有將近20檔。在同類節目中,《說唱新世代》能收穫一騎絕塵的9分自然是無可非議的。去年第一季以9.2分完美收官,今年9.5分「開門紅」。
  • 又出現了讓人如此驚喜的國產綜藝
    「新」音樂,「新」歌手,「新」樣貌。那些囂張跋扈的rapper們從不商業互吹,只有互相diss。隨處可見的火藥味讓節目充滿了新奇的看點。《中國有嘻哈》讓我們意識到,原來綜藝還能做成這樣。第一季爆火後,巨大的說唱市場,人人都來分羹。於是愛奇藝繼續著每年一季的《中國新說唱》。
  • 國產綜藝被罵「抄襲」,有些話不得不說
    最近幾年,我們的綜藝好像很喜歡「引進」「借鑑」國外的成功案例。從選秀到真人秀,無一例外。如果拿過來,能融入自己的想法和特色,有自己的東西,那還另說,可大部分,都「水土不服」,甚至翻車。最近,有關幾檔綜藝節目的抄襲風波,鬧得沸沸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