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聊下中國學生最愛申的四個學校之一的King's 。
這個學校底蘊怎麼樣?
KCL在1829年由英王喬治四世和首相威靈頓公爵在泰晤士河畔精華地帶創建,king's從建校時間到今日,應該可以稱之為老古董學校之一,全英格蘭第四古老的學校,所以QS 排名上它歷年來都是top55的存在,不動如山了60多年。.
此外,king's還是倫敦大學創校院校之一,它和倫敦大學學院於1836年一起組建了倫敦大學。於是才有了赫赫有名的可以和Ox和cam比肩的的倫敦大學聯盟。可以說,沒有kcl,也就沒有後來LSE和IC的輝煌。雖然最後倫敦大學聯盟體逐漸分崩,LSE和IC這種也各自開枝散葉起來。但古老和底蘊的傳承,都賦予給了KCL老當益壯的貴族氣。
這個學校的聲譽在英國其實不輸UCL,但國內的學生可能更多的覺得KCL要比UCL矮一頭。
King's Business School的商學院怎麼樣?
KCL的商學院分為兩個時期,一個是只有管院的時期,另一個是成立商學院後的時期。
在2017年以前甚至更早,這個學校還沒開設商學院。商科課程其實極其有限。只有mgt、hr、aafm、mkt、fin、innovation等等極其有限的幾個課程。
那時候的KCL還比較傲嬌,不太招收中國學生,也不太愛推廣自己,還不太喜歡打榜單,比如本土的times綜合排行榜,它常年在20靠後,學校也覺得無所謂,不差學生,就是這麼有尿性。
學校的每個專業,都比較良心,基本都是中班授課,很多課程人數都控制在70左右甚至更少,即使被廣大留學生吐槽的管理專業,他們也是收人有限,控制中國學生比例。學生在讀體驗那叫一個好,那叫一個業界良心。
但不知道哪根筋搭錯了,要搞創收了,學校開始新開一些商科課程,比如finance and banking這個課程。這個專業基本收120人,最起碼100個是中國學生。妥妥的創收課程。
然後學校在2007後又開了商學院,並且平均以每年新開1-2個專業的速度拓展課程。像現在的Finance Analytics、Finance & Economics、Digtal Marketing等等都是後面新開出來的課程。
學校每開一個專業,都會收到爆炸的申請量。學校還覺得中國學生太熱情,於是申請費從中介這邊遞交免申請費,到要50英鎊申請費,再到75英鎊的申請費。申請費一直在up的增長。誰叫咱們增加了人家admission的工作量。
所以KCL的商學院在它曾是管院的時候,口碑是真的好,之前也極力推薦過。但自從擴張後,學校就有創收嫌疑,當然這有利有弊吧。好處就是商學院會越發龐然大物,目前只差一些個BA或MBA的課程就全乎了。資金也會越來越雄厚,師資和對應的教育資源也會逐漸配套。但某些課程的體驗度可能會有所下降。而且KCL相對來說,寬進嚴出,學校卡人還挺嚴重的。
目前來說,KCL的商學院還不算是個成熟的商學院,質量目前還沒辦法和曼大或華威這種老牌商學院對比的。畢竟商學院2017年才成立,很多東西還有待更新換代。前期的師資基本也是來自Queen Mary這個學校,然後額外聘請了一些金融公司的高管。學校的職業宣講機會和求職服務,雖然在大倫敦有天然優勢,但目前還和華威有一點差距。當然學校會越來越強。這是一定的。
KCL的傳媒學院怎麼樣?
傳媒也是中國學生愛申的一個方向,但英國的傳媒學校有個天然的缺陷。就是高排位的學校太少,很容易斷檔。排名靠前的學校就LSE,KCL,Warwick這三。然後就是謝大這類的老牌傳媒學校去接力了。
當然,這也能說明KCL的傳媒是真的挺強的。主要靠資深老牌的CCI課程輻射。課程大多還是偏理論為主。最近幾年申請難度是越來越高。雖然不卡雙非學生,但基本有的雙非需要87-90才能拿到KCL的傳媒offer,而且給的位置也越來越少。對文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需要的申請費幾乎是每年漲一次。
熱門課程除了CCI,還有新開的Global Media Industry以及DAMM和DCS等課程,都是申請量超過1200+的專業,就是這麼傲嬌,就是這麼根本不差學生。
因為生源比較好的關係,因為還蠻多比如中山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或同濟大學的學生會入讀這個學校。學生基礎也比較好,在之後就業也比較強勢,比如去當地的BBC找實習,KCL就是生力軍,可以和LSE去搶位置的那種。
KCL的法學院怎麼樣?
法學其實之前的長文也有單獨講,倫敦這邊能和KCL拼刺刀的也只有LSE和UCL了。當然LSE要高於這兩個,至於UCL和KCL的法學誰更強,一直有諸多的不服。
整體而言UCL的LLM還是要強於KCL的,無論從錄取還是學生質量,學術研究方面都略高於KCL。但KCL也有自己的優勢,專業收人更少,基本一個課程40多人左右,小班教學體驗更好。UCL的話就大班授課。而且錄取難度來說,KCL基本和UCL差別不大。基本都是政法學校85+的一些學生為主。申請難度在英國算前5的,還有兩個就是牛劍了。比Edinburgh的確要強力不少。
老師也認真負責,學習強度大,特別是讀商法和金融法方向。課程設置相對務實。回國後簡歷也能遞進一些頂級律所。
所有KCL的LLM還是不錯的,我都挺想稱它為法王哈。
KCL的本科怎麼樣?
KCL的本科不算難申請,如果讀A-level的話,會更好錄一點,但對應可選的專業比較少,很多學生會去選一些數學類的專業,從此走上了一條艱難的道路。畢竟你的王KCL除了牙醫方面很強之外,數學也是很強的。好多學生容易跟不上,或混個2.2畢業。
如果不讀A-level,KCL也有對應的兩類預科可以選擇。基本預科讀完成績在65%+就可以升學,升學率並不算低,甚至有的學生還能去LSE和UCL類的學校。
KCL回國認可度怎麼樣?
雖然在英國,你的王reputation真的不低。但如果讀商科,整體而言回國性價比目前來說是偏低於其他幾個比如曼大和華威的。當然,基本四大這類的還是可以去的。頭部的券商和投行就不好說了,基本比較難去。在英國當地,投行他們家也不是第一target。
至於傳媒和法學的學生,回國就舒坦多了。基本想去的職位都可以去投一下。一面不太會被卡。法學的話頂級的外所這種會難度高點。再加上這些年國內一些好的律所更喜歡在國內的重本的研一研二學生提前拉人,回國的反而就沒那麼討喜了。
總了個結: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整體還是一個很傲嬌的學校,不像06年以前,拿他們家的offer相對好拿,一年我這邊就能弄到差不多20個condition,但這幾年的確是更難申請到了。難度在up,對學生的要求也在收緊。
這個學校又坐擁倫敦的地理位置,想去大城市讀書的學生近乎必選。而且師資,生源質量,學校的底蘊古老度,都極其優質。光學校的校名就能吸引一些學生好感,想做king's的男人和女人,是真的多。
學校也比較作,經常想改名字,想簡單的稱自己為king's college,給人一種野雞大學的感覺。但當你看到他們家主校區strand門口,掛的大幅的諾貝爾獎和知名校友照片的時候。你會覺得這個學校特別有逼格,甚至有種莊嚴肅穆的鄭重感。
學校整體上課外活動比較多的,因為的確也不太差錢,政府撥款比較充足。演講,分享會就會比較多,一些知名企業的高管,社會名流,甚至明星都會有機會被學校請來做經驗分享。甚至女王和王室也會來打卡。
這樣的學校人氣高也是正常。
說說看,你最喜歡King's哪一點?是拒你的瀟灑,還是錄取你的時候太過拖泥帶水?可以評論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