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飛快,不知不覺,又到了年末。每年年底,對於身為會計人員的你們來說,每天都需要和時間賽跑!
不僅要盤點倉庫、清查資產、核實帳務,還要對帳、結轉、結帳;各種月報、季報、半年報、年報;各種財務報表、統計報表、預算報表、稅務報表;還有年終總結、報表分析等等;讓人目不暇接,應接不暇!
你也許還會利用休息時間,學一下財政部各種新出臺的政策,以及稅收的新政策、公告、條款。
因為每一個和企業相關的財稅政策、公告條款都很重要,不學習今後你根本沒法工作!
天天加班到深夜,連做夢都在查帳催帳做報表......
作為會計的過來人,我最清楚年底會計人員的生活有多苦逼!
對企業來說,如果年終關帳前,能處理好涉稅事項,可以幫助企業有效減輕所得稅彙算清繳工作量,降低稅務風險。
所以企業的年終結帳非常重要,年終結帳做的好壞,直接關係到企業所得稅彙算清繳是否能順利完成,也充分體現了會計人員的專業水準!
好,今天會計求師給大家講講年終關帳,期末帳務結轉的問題,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幫助,使大家在年終結帳的時候,都能輕鬆應對。
一、「結轉」概念
所謂「結轉」,是會計工作中重要的具體業務,通常它是把一個會計科目的發生額(針對損益類科目)和餘額(針對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類科目)轉移到該科目或另一個會計科目的做法,這個做法叫結轉。
指期末結帳時將某一帳戶的餘額或差額轉入另一帳戶。這裡涉及兩個帳戶,前者是轉出帳戶,後者是轉入帳戶,一般而言,結轉後,轉出帳戶將沒有餘額。
二、「結轉」目的
1、為了結出本會計科目的餘額;
2、為了計算本報告期的成本;
3、為了計算當期的損益和利潤的實現情況;
4、為了保持會計工作的連續性,把本會計年度末的餘額轉到下個會計年度。
三、月末結轉基本流程:(以工業企業為例)
1、製造費用結轉
產品的生產費用包括直接生產費用和間接生產費用兩個部分。
直接生產費用在發生時就可直接借記「生產成本」,但是生產車間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項間接費用,在結轉成本之間,可以把這些間接生產費用計入製造費用:
借:製造費用——各項間接費用 ——工資等
貸:銀行存款/應付職工薪酬/原材料等
到期末再結轉到產品的生產成本:
借:生產成本——各項間接費用
貸:製造費用——工資等
2、結轉完工產品的成本
隨著產品完工,產品驗收入庫。「生產成本」帳戶期末餘額反映的是在產品的成本。
借:庫存商品——某產品
貸:生產成本——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間接費用
3、結轉已銷售產品的成本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庫存商品——某產品
4、結轉增值稅
(1)、科目設置
一般納稅人應在「應交稅費」科目下設置「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核算一般納稅人企業月終時轉入的應交未交增值稅、多交或預繳的增值稅,以及增值稅繳納情況。
一般納稅人應在「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下設置「轉出未交增值稅」和「轉出多交增值稅」專欄,分別記錄一般納稅人企業月終轉出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稅。
一般納稅人月度終了,「應交稅費——預交增值稅」明細科目餘額應結轉到「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
採用簡易計稅方法應繳未繳、多繳、預繳或繳納的增值稅額,以及納稅人轉讓金融商品發生的增值稅額,不通過「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核算。
(2)、帳務處理
月份終了,企業應將當月發生的應交未交增值稅額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轉入「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月末如果進項比銷項大,預計不用扣增值稅的話,就不做帳務處理。
月末如果預計要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月份終了,企業如果有多交或預交增值稅的情形,也應將當月多交或預交的增值稅自「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科目轉入「未交增值稅」明細科目: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應交稅費——預交增值稅
「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科目的期末借方餘額,反映企業多交的增值稅;期末貸方餘額,反映企業未交的增值稅。
下月交增值稅: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貸:銀行存款
(3)、帳務處理實例
【案例】甲公司是一家一般納稅人企業,2020年12月「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帳戶資料,如下所示:
借方金額(進項稅額26000),貸方金額(銷項稅額28000元),已交稅金5000元。
本期實際應交增值稅2000元(28000-26000),實際應交數小於已交稅金(5000元),企業本月多交增值稅3000元。
期末應作如下帳務處理:
借:應交稅費—未交增值稅 3000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3000
(4)、年末增值稅科目結轉(僅年末)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下的三級明細科目——銷項稅額、進項稅額、轉出未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一年累計下來也許各會累計幾十萬的餘額,所以年末增值稅這塊是需要結轉一下。
具體如下: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下的三級科目,年末須進行反向結平處理。
留下有用的,結轉沒用的!
有用的:進項留抵的餘額
沒用的:已經交過的銷項稅、已經抵扣過的進項稅、過渡科目轉出未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會計分錄: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多交增值稅)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轉出未交增值稅)
5、期末結轉損益(費用類)
根據準則規定,到會計期末,費用類帳戶應當轉入本年利潤,期末無餘額,以便於計算淨利潤。
借:本年利潤
貸:主營業務成本
其他業務成本
稅金及附加
營業外支出
管理費用
財務費用
銷售費用
所得稅費用等
6、期末結轉損益(收入類)
會計期末,收益類帳戶的期末餘額全部轉入「本年利潤」帳戶,結轉後各收益類帳戶餘額應為零。
借:主營業務收入
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外收入等
貸:本年利潤
7、年度終了結轉本年利潤(僅年終關帳)
在年度終了時,將本年實現的淨利潤轉入「利潤分配」帳戶。結轉完畢,「本年利潤」帳戶應無餘額。如果為淨虧損,會計分錄的借貸方向相反。
盈利時:
借:本年利潤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虧損時: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本年利潤
備註:如果年初利潤分配在借方,說明以前年度虧損,用本年度結轉的利潤彌補,彌補後餘額仍在借方的說明還有虧損留待以後年度彌補。
1)本年利潤反映一定期間的經營成果。該科目核算企業當期實現的淨利潤(或發生的淨虧損)。
2)平時每月結轉一次,每月一般有餘額,但是年底結轉後「本年利潤」帳戶應無餘額,都轉入了「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帳戶。
8、年度終了結轉利潤分配(僅年終關帳)
在年度終了,結轉本年利潤後利潤分配餘額在貸方的,將淨利潤按法定程序提取盈餘公積、發放紅利等分配後,需將「利潤分配」帳戶其他明細帳戶的餘額轉入「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明細帳戶,結轉後利潤分配帳戶除了「未分配利潤」明細帳戶外,其他明細帳戶均無餘額。
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借: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貸:盈餘公積
備註:
1)以淨利潤為基礎計提法定公積金和任意公積金,而不是按照所得稅彙算調整後的應納稅所得額計提。
2)法定盈餘公積和任意盈餘公積的提取與否由他們的名稱就可判斷,「法定」必須提取;「任意」即自己決定提取。
3)法定盈餘公積金是國家統一規定必須提取的公積金,它的提取順序在彌補虧損之後,按當年稅後利潤的10%提取。
4)法定盈餘公積已達到註冊資本50%時可不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可用於彌補虧損、擴大公司生產經營或轉增資本,但企業用盈餘公積金轉增資本後,法定盈餘公積金的餘額不得低於轉增前公司註冊資本的25%。
5)任意盈餘公積金是根據公司章程及股東會的決議,從公司盈餘中提取的公積金。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會決議,可以提取任意公積金。任意公積金的提取與否及提取比例由股東會根據公司發展的需要和盈餘情況決定,法律不作強制規定。
宣告發放現金股利:
借: 利潤分配 ——應付股利——某股東(小企業會計準則叫應付利潤)
貸:應付股利/應付利潤
備註:
1)年度終了利潤分配的時候計提了應付股利,不要忘記代扣個人股東的個稅;
2)扣繳義務人將屬於納稅義務人應得的利息、股息、紅利收入,通過扣繳義務人的往來會計科目分配到個人名下,收入所有人有權隨時提取。
在這種情況下,扣繳義務人將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分配到個人名下時,即應認為所得的支付。扣繳義務人應按規定代扣代繳股息、紅利個人所得稅。
結轉至未分配利潤: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利潤分配——提取法定盈餘公積
利潤分配 ——應付股利/應付利潤
備註:
1)結轉後,「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的貸方餘額,就是累積未分配的利潤數額;如為借方餘額,則表示累積未彌補的虧損數額。
2)結轉後,本科目除「未分配利潤」明細科目外,其他明細科目應無餘額。
只有大約二十多天的時間,2020年就結束了。但不到最後一刻,會計人員的忙碌不會停歇。
總之,年底關帳前,特別提醒老闆和會計人員,一定做到每一個會計科目都應該按照相關會計準則進行準確核算,未入帳的收入成本費用必須入帳,產生差錯的要及時更正調帳,不然可能會多繳稅款,甚至會被請到稅局「喝茶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