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位於長江以南地區,為什麼每年發大水,主要與它的位置,水汽輸入來源、地形有關,今年江西降水變率比較大,降水更為集中,水情比往年還要突出。我們來看看近30天來江西降水分布情況:
上圖中黃色降水量超過400mm,橙色為250~400mm,粉紅色為100~250mm,如果把近30天來江西降水情況與周邊幾個省份相比,只是比廣東降水少了一些,排在第二位。撫州區高達400mm以上,吉安、贛州、宜春、上饒也得在250~400mm,九江偏北少些,還在100~250mm呢。
400mm降水是什麼概念?北方城市石家莊一年的降水量也就是400多毫米,那麼江西近30天降水就接近了北方城市,短時間內產生這麼高的降水,發大水概率非常高。
江西地形相比於我們國家其它省份比較特殊,三面環山,只有北面敞開,水系與長江相連,與之相鄰的湖南省,也是這種地形結構。當流域內短時間內集中降水,洪水從三面向中心聚集,極容易產生洪水災害。
從江西省水系發育來看,整個水系更像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鄱陽湖是樹根,各分支水系最終匯集到鄱陽湖,成為了我們國家最大的淡水湖泊,水系各支流把上遊泥沙帶到鄱陽湖中,使得鄱陽湖成為淤積最嚴重的湖泊,最終會慢慢消亡。
上面這張是850hPa動圖,反映了西南季風的行走路徑,江西就處於最為活躍的水汽通道上,為什麼水汽通道偏愛江西?
850hPa百帕相當於1500米高度的大氣層,也是水汽最為活躍、最為集中的一層,從上圖來看,江西的位置雖然不靠海,但每次水汽北上,幾乎是必經之路,這與我國南方地形有關。
長江以南地區多為丘陵低山地區,海拔在1500米以下,正好在850hPa範圍內,水汽很輕鬆地翻躍這些丘陵低山。
阻擋西南季風進入我國的青藏高原、橫斷山脈,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水汽很難翻越,那麼水汽就沿著橫斷山脈東緣從廣西、廣東進入我國境內,繼爾北上,遇江西北部大別山受阻,水汽便堆集在鄱陽湖盆地,而江西北面敞口的地形有利於冷空氣南下,與暖溼氣流相遇,降水量便多了起來。
上面兩表,江西南昌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645mm,而杭州為1462mm,多了近200mm,很顯然水汽通道偏愛江西。
如果從天氣系統來考慮,每年6月初,長江中下遊地區進入梅雨季,副高位於北緯25度的海面上,江西處於副熱帶高壓西緣的位置,相應的水汽通道經過的次數比杭州要多了一些,這也是江西雖然不靠海,反而比浙江降水還多一些的原因。
今年南方這波降水量太高,這主要是前汛期降水較往年減少了很多,可以算是對前汛期的補償吧,但這樣集中降水,會導致南方出現洪水災害。
在今天看來,有非常先進的觀測手段,我們可以利用衛星傳回來的數據,更清楚地看到大氣運動路徑是怎樣的一種情況,我們才更容易找到一個地區降水量多的原因。江西每年的梅雨季,降水都很多,加之位置影響,疊加地形因素,就會導致年年發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