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經普】盛來運:從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看我國創新發展

2020-12-22 澎湃新聞

創新發展蹄疾步穩

提質增效任重道遠

——從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看我國創新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部門各地區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創新驅動,創新發展取得積極進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對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開發情況進行了調查,數據顯示,與五年前相比,創新主體大量增加,研發(即研究與試驗發展,簡稱R&D)投入穩定增長,創新能力明顯提高,創新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同時也要看到,我國創新能力依然不足,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創新質量參差不齊,難以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必須下更大力氣推動創新發展。

視頻:國家統計局新聞辦 光明網聯合出品

一、研發投入較快增長,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五年來,全國上下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推進,企業創新活力加速釋放,創新投入較快增長,創新能力顯著增強。

(一)研發主體大量增加。商事制度改革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2018年,我國日均新增市場主體5.9萬戶,其中企業1.8萬戶,分別是2013年的1.9倍和2.7倍。2019年再創新高,日均新增市場主體6萬戶,新增企業達到2萬戶。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快速增加。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有10.5萬家企業開展了研發活動,比2013年增長91.2%,年均增速達到13.8%。五年間,研發企業在全部企業中佔比持續提升,2018年達到28.0%。企業更加重視創新的持續性,連續兩年開展研發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7萬家,比2013年增長94.1%,其中有近2萬家連續五年開展研發活動,湧現出華為、大疆、科大訊飛等一批創新龍頭企業。

(二)研發經費較快增長。2013-2018年間,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從11846.6億元增加到19677.9億元,於2013年超過日本後穩居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與GDP之比)從2.0%提升到2.14%,超過歐盟15國平均水平。企業對全社會研發經費總量和強度實現雙提升發揮了重要作用。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投入研發經費12954.8億元,比2013年增長55.7%,年均增長9.3%;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與營業收入之比)為1.23%,比2013年提高0.44個百分點。五年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佔全國研發經費總量的比重始終保持在65%以上,對全國研發經費增長的貢獻率接近60%,成為拉動我國研發經費增長的主力軍。

(三)研發人員質提量增。人才是創新的動力源泉。五年間,受經濟結構調整和自動化水平提高等因素影響,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工總人數有所下降,但企業的研發人員隊伍從2013年的337.6萬人發展到2018年的426.1萬人,研發人員強度(研發人員與從業人員之比)從3.5%提高到5.3%,全時人員佔比從66.1%提高到74.5%,企業內部人員結構逐步優化,科研專注度和基本素質穩步提升。2018年,研發人員人均研發經費達43.5萬元/人年,比2013年增加10.1萬元;平均每萬名研發人員申請發明專利1246件,比2013年增加423件,大約每8人就申請一件發明專利。

(四)政府扶持作用增強。政府投入不斷加大,五年來,國家財政科技撥款佔比在4%以上。政府對企業創新的扶持更加有效,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中來自政府部門的資金為423.3億元,比2013年增長17.7%。政府投入力度的加大撬動了更多企業資金投向研發,政府資金和企業資金之比由2013年的1:20提高到2018年的1:30。從政府資金投向看,2018年,投向中小企業的資金佔比達到45.9%,比2013年提高7.3個百分點,有效緩解了中小企業創新資金不足的難題。2019年政府的扶持作用繼續增強,大規模減稅降費成效明顯,全年減稅降費超過2.3萬億元,有力支撐了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的開展。

二、創新成果大量增加,創新引領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五年來,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新動力,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由要素驅動逐步向創新驅動轉變發揮了重要作用。全社會科技進步貢獻率從2013年的53.1%提高到2018年的58.7%,全球創新指數排名從2013年第35位躍升至2019年第14位。企業科技創新對提升供給質量、優化產業結構和培育發展新動能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

(一)科技創新成果大幅增加。2018年,我國境內外專利申請432.3萬件,授予專利權244.7萬件,分別比2013年增長81.9%和86.4%。2019年,我國境內外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到438.0萬件和259.2萬件,分別比2018年增長1.3%和5.9%。企業為提升我國專利水平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共申請專利95.7萬件,其中更能體現技術水平的發明專利37.2萬件,分別比2013年增長70.7%和81.1%;發明專利佔企業全部專利申請的比重為38.8%,比2013年提高2.2個百分點,平均每億元研發經費產生發明專利申請29件,比2013年增加4件。企業創新成果為國家重點科技項目的攻關奠定了堅實基礎,「胖五」飛天、「嫦娥」探月、北鬥組網、蛟龍下水、超算折桂、大飛機翱翔等成果競相湧現;高速鐵路、三代核電、5G商用、新能源汽車等已走出國門,成為中國製造的靚麗名片。

(二)科技創新提升企業經營效益和競爭力。研發活動對企業經營效益提升作用顯著。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研發企業平均實現營業收入和利潤分別達到5.8億元和4275.8萬元,分別是非研發企業的3.5倍和4.1倍。平均每百家研發企業擁有研發機構64.9個,遠高於非研發企業5.6個的水平;研發機構平均擁有碩士及以上高學歷人才5.9人,而非研發企業僅有1.3人。企業通過開展研發,凝聚了更多高素質人才,提升了自身競爭力。

(三)科技創新有效提升了供給質量。企業技術革新為不斷進行新產品開發創造了條件。2018年,研發企業開發新產品項目55.8萬個,是2013年的1.6倍;全年實現新產品收入19.7萬億元,比2013年增長53.4%;新產品收入佔營業收入比重為18.6%,比2013年提高6.5個百分點,創新為提升產品供給質量、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科技創新為優化產業結構提供強力支撐。先導產業助推產業結構升級。2018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研發經費分別為3559.1億元和7386.9億元,分別比2013年增長75.0%和62.0%,增速分別快於製造業平均水平17.7個和4.7個百分點;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分別達到2.27%和1.95%,平均每年提升0.1個百分點以上。得益於研發投入的快速增長,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保持快速發展,比重明顯上升。五年間,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企業數分別增長24.8%和12.2%,資產總計增長幅度均在50%以上,推動我國產業結構持續升級。

(五)科技創新為培育發展新動能創造條件。隨著「網際網路+」深入開展,基於移動互聯、物聯網新技術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蓬勃發展,成為我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有力支撐,2018年我國「三新」經濟增加值佔GDP的比重達16.1%,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價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21.2%,分別比上年提高0.3個和3.5個百分點。2019年,規模以上工業中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8%和8.4%,分別比工業平均增速高3.1個和2.7個百分點。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應用不斷深化,催生出一批大數據企業、獨角獸企業、瞪羚企業。電子政務、信息惠民、共享經濟、平臺經濟迅速興起,提高了政府治理水平和民眾獲得感。科技創新引領新動能發展,開闢了經濟增長的新天地。

三、創新質量有待提升,創新發展面臨眾多挑戰

面對新時代快速變化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求,要清醒地看到我國創新發展中的短板和不足。一方面,已取得的成果更多體現在創新數量的積累上,創新質量的提升相對有限;另一方面,放眼世界科技強國,我們在很多領域依然還有很大差距,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還面臨一系列現實問題和挑戰。

(一)研發經費投入仍不足,結構不盡合理。一是研發經費投入強度有待提升。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近年來雖然不斷取得突破,但與美國(2.79%)、日本(3.21%)等科技強國相比仍有差距。二是投入結構有待優化,原始創新投入不足。多年來我國基礎研究經費佔比始終在低水平徘徊,儘管2018年提升到5.5%,但是相比於發達國家普遍15%以上的水平還存在較大差距。企業基礎研究經費佔比不到0.5%,多數企業更願意選擇在風險小、難度低的成品開發和組裝等環節進行創新。

(二)研發成果質量還不高,原創成果少。目前我國企業創新研發水平低、重複項目多,企業發明專利申請佔全部專利申請的比重不足四成,代表高水平、高價值的發明專利產出能力還十分有限。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依然嚴峻,2018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創新中能達到國際新水平的企業數隻佔1/5,收入佔比僅為一成,產業鏈整體創新層次不高。重點領域基礎技術、核心技術研發投入仍然不足,2018年我國高技術製造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27%,但仍遠低於主要發達國家10%以上的平均水平,創新資源和要素配置仍需進一步優化。

(三)創新鏈條路徑不順暢,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存在短板。高技術領域存在「快而不高」的特徵,高投入尚未完全轉化為高溢出和高附加值。2018年,加工貿易佔高技術產品出口額的比重高達59.6%,「兩頭在外」的產業格局擠壓了企業盈利空間,高技術製造業營業利潤率和勞動生產率均低於製造業平均水平。產學研合作存在「窄且不深」的情況。2018年在有創新活動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產學研合作企業覆蓋面僅為39.5%,遠低於德國(72.2%)、韓國(43.1%)等創新強國水平。合作形式不夠深入,仍以短期、鬆散、單一的項目為牽引,與矽谷等國際產學研融合高地差距明顯。

(四)體制機制障礙猶存,政策精細化設計和落實還不夠。近年來,我國著力破除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障礙,不斷健全符合科研規律的管理體制和政策體系,但在政策精細設計和精準落實方面還有提升空間。人才激勵政策在落地過程中面臨放開搞活與規範管理之間的矛盾。調查顯示,有超過3/4的企業認為缺乏「高素質的人才」仍是影響創新成功的首要因素;稅收優惠政策在實施過程中存在惠及面和精準性不足、辦理流程不優化等問題。有部分開展研發活動的企業未實際享受到所得稅加計扣除減免;雙創支持政策不夠精準有力,創新服務機構還停留在提供場地、水電等基礎設施優惠層面,對於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更為迫切的融資、人才和法治服務需求難以有效滿足。

(五)企業家精神不夠足,創新理念和戰略思維有待進一步厚植。理念是行動的先導,企業家是否具有創新理念是推動創新的關鍵因素。調查顯示,2018年,企業家中認為「創新對企業的生存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佔比僅為29.8%,制定創新戰略目標的佔比不足六成,企業家對創新作用的認知和戰略思維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從長遠看,要形成全社會的創新生態、創新文化,關鍵在教育,這方面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合力推進創新發展

為進一步加快創新型國家建設步伐,提升創新治理能力,完善國家創新體系,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重點做好五個聚焦、五個著力。

一是聚焦系統布局和統籌協調重大科技創新任務,著力做好頂層設計和資源整合。在新一輪中長期科技規劃編制過程中強化基礎研究戰略布局,持續加大對基礎研究和重點領域的投入。完善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和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梯次建設,打造高水平科技創新基地。激勵企業和社會力量加大基礎研究投入,拓展多元化投入渠道,著力推進「從0到1」的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二是聚焦提升科技創新質量和效能,著力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鼓勵企業承擔或參與各類科技計劃和重大研究任務,加快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及各層次研發機構建設,重點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創新成果科技含量。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和標準體系建設,倒逼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加速淘汰落後技術、落後產能,減少低效重複創新,著力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三是聚焦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著力優化創新資金投入方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拓展產學研合作廣度和深度,切實破除體制機制藩籬,打通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難點、堵點。落實擴大科研人員自主權各項改革措施,運用物質獎勵、股權激勵、職位擢升和價值認同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積極性,讓創新者獲得應有回報,著力發揮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和成果轉化中的決定作用。積極扶持資本市場發展,充分發揮股市對企業創新的促進作用。

四是聚焦提升政策設計的精準度和實施的可操作性,著力擴大普惠性政策享受範圍,降低企業辦理門檻和成本。提高功能性政策的力度和效度,做到精準對接、無縫銜接。進一步探索分類施策實施細則,向差異化、特色化和垂直細分領域發展,避免政策執行過程中出現過於粗放的「一刀切」現象。加強各部門政策協同共享和解讀宣傳,完善創新政策信息統一發布平臺功能,著力發揮政府在創造環境、引導預期和提供服務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是聚焦厚植創新理念和弘揚企業家精神,著力樹立以人為中心的創新激勵機制。激發企業家的創新主動性和擔當精神,剪除科技創新人員身上的限制和煩苛,激活我國巨大的人力資源存量。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開展各種形式的創新活動,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帶動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全面創新。進一步強化創新緊迫感和使命感,保持創新定力和耐力,改進創新容錯試錯機制,提高企業鬥爭本領,著力培養更多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質創新企業。

(作者盛來運系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原標題:《【四經普】盛來運:從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看我國創新發展》

相關焦點

  •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一號)——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
    2019年5月29日按照《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17〕53號)要求,我旗進行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同時,為統籌協調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成立了鄂託克前旗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專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辦公室設在鄂託克前旗統計局,下設綜合事務組、單位名錄組、工業組、投資組、貿易組、能源組、社科文組、人口與就業組、服務業組、核算組、宣傳組、執法檢查組、數據處理組,全面負責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日常協調、組織和實施工作。
  • 五年來長寧經濟總量如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告訴你→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告訴你→ 2020-08-21 2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一號)
    河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河南省統計局河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20年2月13日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17〕53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於認真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通知
  • 四經普丨優秀!他們被評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
    豐收不忘耕耘者,兩年來,全市各級普查機構和普查人員堅持首善標準,攻堅克難、敢打硬仗,圓滿完成了主要工作任務。普查數據質量居全國前列。不久前,國務院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對全國普查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了表彰。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獲得「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的他們。
  • 西安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統一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西安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基本結束,取得了重大成果和顯著成效,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一、普查基本情況和特點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我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中的一項重大國情國力調查。
  • 烏蘭察布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
    按照《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17〕53號)要求,我市進行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標準時點是2018年12月31日,普查的時期資料為2018年度,普查對象是我市境內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活動的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
  • 鄭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取得重要成果
    5月26日,鄭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發布鄭州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通過各級、各部門密切協作配合和1.01萬名普查人員共同努力,我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完成數據採集和主要數據匯總工作,取得預期成果和顯著成效。
  •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出爐!南陽這些數據你一定想知道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出爐!> 7月9日,南陽市召開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新聞發布會,通報我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的開展情況以及獲得的重要成果數據。
  •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四川省統計局四川省人民政府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2020年1月21日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規定,按照《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國發〔2017〕53號)、《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川府發〔2018〕6號)要求,我省開展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 解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與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聯繫和區別
    發布會上,濟南市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夕良介紹了2018年開展的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與2017年開展的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的聯繫和區別。濟南市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夕良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與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都是在國務院統一組織和領導下,根據有關普查條例依法開展的重大國情調查。二者又有區別,主要體現在:一是普查時點不同。
  • 解讀「四經普」·怎麼看①山東第四次經濟普查全面摸清家底
    ,發布山東省第四次經濟普查數據情況。這次經濟普查對2018年GDP初步核算數據進行了統一修訂,山東經濟家底更實、結構更優,高質量發展後勁更大、信心更足。通過第四次經濟普查,山東全面摸清了省內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全部法人單位、產業活動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的發展狀況。從單位情況看,2018年末,全省共有從事二、三產業活動的法人單位180.1萬個,產業活動單位200.6萬個,個體經營戶585.7萬個。
  • 四經普丨點讚!他們被評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個人」
    他們被評為「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個人」 2020-04-10 11: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湖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發布湖南省第四次...
    各有關單位: 根據《湖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資料開發應用方案》(湘經普辦〔2019〕28號)《湖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研究課題招標公告》精神,經組織專家評審,省經普辦確定《大數據背景下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選擇與發展
  • 江西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總結表彰會在南昌召開
    江西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總結表彰會在南昌召開12月4日,江西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總結表彰會在南昌召開。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副組長、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萬慶勝出席會議並講話。萬慶勝代表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對我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總結,對各級普查機構和廣大普查人員的辛勤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省紀委省監委駐省審計廳紀檢監察組組長羅偉華,省統計局二級巡視員金綺,省統計局總統計師康冬明,省統計局二級巡視員葉德祥出席會議,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統計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曾永生主持會議。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相關情況和主要數據公布...
    中國日報烏魯木齊3月25日電 (記者 毛衛華 阿依別克·阿斯哈爾)新疆統計局於3月2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自治區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情況。新疆發改委主任、統計局局長許斌稱,新疆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顯示,第三產業已成為新疆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
  • 四川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結果暨2019年四川經濟形勢新聞發布會答...
    答: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開展的一次重大國情國力調查。這次普查相對前三次普查來說,主要方面和前三次經濟普查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在以下幾個方面和前三次經濟普查有一些變動。
  • 【數據解讀|四經普】日照市第四次經濟普查成果解讀四: 建築業穩步...
    【數據解讀|四經普】日照市第四次經濟普查成果解讀四: 建築業穩步向前 助推城市發展建設 2020-05-15 02: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四川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
    > 四川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公報(第一號)——四川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順利完成
  • 合肥市市場監管局榮獲安徽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集體
    近期,安徽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對全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合肥市市場監管局榮獲安徽省普查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是重大的國情國力、省情省力、市情市力調查,是對國民經濟一次高質量的「體檢」。
  • 北京發布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任務重要成果
    根據《全國經濟普查條例》和《國務院關於開展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精神,2018年3月,北京市政府印發通知,部署北京市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兩年來,北京市各級普查機構和3.1萬名普查人員,充分運用信息技術,圓滿完成了經濟普查各項任務,普查取得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