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偉:勇立潮頭、引領創新

2021-01-18 神州學人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合肥主持召開知識分子、勞動模範、青年代表座談會。

  座談會上,中科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等知識分子代表先後發言。

  一年多過去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託言猶在耳——

 

 

  那一次見面,讓潘建偉無比難忘。

  「很有前途、非常重要。」2016年4月26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科技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他來到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運管中心,聽取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發展情況匯報時這樣盛讚道。

  當時負責匯報的,是整個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教授潘建偉。

  「勇立潮頭、引領創新,是廣大知識分子應有的品格。」在當天下午的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的這番話讓潘建偉心潮澎湃。

  潘建偉說:「志不強者智不達,只隨人後,永遠跑不到第一。搞研究,不能滿足於僅在著名期刊上發表論文,在別人原創的成果上增磚添瓦,要敢為天下先,立志開闢全新的領域。搞技術,不能依賴模仿,不能習慣於引進,要有不甘雌伏、奮發趕超的志氣。」

  2001年,潘建偉回到國內,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組建了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實驗室。2016年8月16日,以「墨子號」命名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讓全球科技界矚目。

  「可以說,中國的科技工作者非常有幸處在一個可以大有作為的偉大時代,中國科學院以前瞻的態度,非常支持我們從事這樣一項國際上未有先例的原創研究。」潘建偉說。

  2016年1月8日,在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潘建偉從習近平總書記手中接過獎章,由他帶隊的科研項目「多光子糾纏及幹涉度量」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在潘建偉的設想中,在未來5年到10年的時間裡,將有望形成一個「天地一體化」的全球量子通信網絡雛形。在量子通信的支持下,網際網路的信息安全保障將得到大幅度加強。(原載《中國教育報》2017年10月16日 07版 記者:胡航宇 方夢宇 統稿:劉博智)

相關焦點

  • 「崇德向善、堅韌奮鬥、務實創新、勇立潮頭」丨新時代「連雲港...
    今天上午,記者從新時代「連雲港精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自今年4月連雲港市啟動新時代「連雲港精神」徵集評選工作以來,經過近8個月的廣泛徵集和8輪次的篩選評選,確定了新時代「連雲港精神」表述語,表述語共16個字:「崇德向善、堅韌奮鬥、務實創新
  • 勇立潮頭擔使命
    40年來,深圳教育奮勇向前、勇立潮頭,完成了從農村教育到城市教育,再到現代化教育的歷史性跨越,助推深圳從追趕時代到引領時代。成就如何而得?陳秋明給出的答案是:改革、開放、創新。「深圳將大力推進教育綜合改革,在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激發中小學辦學活力、探索未來教育形態、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機制等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深化改革、先行先試,努力為全國教育改革提供示範。」陳秋明說。
  • 江門:揚帆灣區風正勁 勇立潮頭踏浪行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我市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亮麗成績單揚帆灣區風正勁 勇立潮頭踏浪行
  • ...勇立潮頭再出發——上財改革開放以來歷次規劃回顧展》開展
    新展推介|《乘風破浪鑄輝煌 勇立潮頭再出發——上財改革開放以來歷次規劃回顧展》開展 2020-12-25 21: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勇立潮頭 奮楫爭先
    站在「大市區」的高度審視港閘城市建設,既是南通提高中心城區首位度和帶動力的需要,更是港閘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而以高科技產業作為引領港閘發展的主導產業,既是主城區產業發展的需要,也契合港閘的基礎和實際。土地資源緊缺、人口密度大,這些特點決定了港閘唯有聚焦高科技產業、發展高品質的都市工業綜合體才是出路。
  • 深外三十風華茂,勇立潮頭再出發!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包力滋蘭樹蕙,杏壇飄香勤栽桃李滿天下三十風華,先行示範勇立潮頭再出發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也是深圳外國語學校建校三十周年他希望學校以建校30周年為新的起點,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緊扣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深圳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奮進者;希望學校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創新,做深圳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的先行者;希望學校以人民為中心,更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優質教育需要,做深圳基礎教育優質發展的引領者。
  • 順勢而為 勇立潮頭 為銅川追趕超越高質量發展作貢獻
    崔歆強調,全市民營企業家要認真學習貫徹落實好市委十二屆九次全會精神和《條例》,堅持思想政治引領,讓紅色成為民營經濟發展的「底色」。築牢思想根基,夯實戰鬥堡壘,讓黨建成為企業發展的「紅色引擎」。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家堅定政治信念,讓紅色基因貫穿企業發展過程,融入發展血脈。要立足新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貫徹好《條例》,以法治強健經濟「體格」。
  • 勇立潮頭踏歌行——米洛斯定製攜手新衛浴網開啟品牌新篇章
    隨著消費需求的多元化、迭代速度的加快、智能化的融合發展,協同創新成為2020年行業發展中不可忽視的關鍵詞,更成為企業能夠勇立潮頭的資本。9月19 日上午,米洛斯定製與新衛浴網於米洛斯展廳舉行了媒體戰略籤約儀式,開啟了品牌融合創新之路。
  • 海寧袁花:稻花香裡說豐年 勇立潮頭踏歌行
    2004年,隨著「工業強鎮戰略」的實施,袁花鎮開始引導企業依靠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走集約發展、內涵提升之路。緊跟時代發展脈絡,袁花鎮跳出傳統產業「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抓創新、促改革,以新材料、新能源、新廚電三大產業為主導,全力搭建「陽光科技小鎮」孵化平臺,以開放之姿全面參與「融杭接滬」新高地建設,一路向陽。
  • 中國數位化正畸20年,時代天使勇立潮頭
    原標題:中國數位化正畸20年,時代天使勇立潮頭從無到有,時代天使打造國貨之光時代天使作為國內隱形矯治的佼佼者,為用戶帶來了隱形、舒適、美觀的正畸體驗。2001年,時代天使從0開始,於2001年牽頭清華大學和首都醫科大學的教授們組建了國內頂尖科研團隊,潛心研發無託槽隱形矯治相關技術。
  • ...狠抓項目落地 以勇立潮頭的姿態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劉景堂在寶塔綜合產業園區建設專題推進會上要求:堅定信心決心 狠抓項目落地以勇立潮頭的姿態爭當高質量發展排頭兵11月3日,市委常委、區委書記劉景堂主持召開寶塔綜合產業園區建設專題推進會各級各部門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統一思想、堅定信心,全面落實新發展理念,發揚創新精神,鼓足幹勁拼勁,優化發展環境,以「奮戰100天、盯住抓落實」活動為抓手,變「冬閒」為「冬忙」,舉全區之力推進園區建設邁出更大步伐。
  • 記者節|俞成輝:勇立潮頭 逐浪而行 走在甘南社會發展的最前沿
    記者節|俞成輝:勇立潮頭 逐浪而行 走在甘南社會發展的最前沿 2020-11-05 17: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青年勇立潮頭,奔湧向前
    (原標題:新青年勇立潮頭,奔湧向前)
  • 共同戰「疫」 | 弄潮兒勇立潮頭,手把紅旗旗不溼
    共同戰「疫」 | 弄潮兒勇立潮頭,手把紅旗旗不溼 2020-03-06 19: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立意開掘、美學突破與融媒傳播,《敢向潮頭立》的政論片創新三論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深圳,在40年的發展中始終勇立潮頭,逐步從「先行先試」走向「先行示範」。立論是政論片的核心與魂系,在創作構思之初,《敢向潮頭立》主創就在省市領導的指導下,確立了明確的創作方向,「響亮回答深圳經濟特區因何而生、因何而立、因何而興、向何而去」就是《敢向潮頭立》全片的基本論點。
  • 【地評線】科技引領,北京人工智慧勇立潮頭
    當今世界,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迅速,處於技術創新的前沿,未來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信息產業的發展方向。誰站在了人工智慧的前沿,誰就掌握了科技創新的主動權。為了加快全國科技中心建設,打造北京乃至全國人工智慧發展的「學術名片」,持續擴大北京人工智慧發展的全球影響力,今年2月,我國首個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在北京啟動建設。目前,北京已擁有人工智慧企業一千多家,佔全國的近三成,百度、小米、京東、美團點評、字節跳動等龍頭企業集聚,曠視、地平線等高成長企業紛紛入選2019年全球人工智慧公司百強。
  • 【方志四川•記憶】楊明強 ‖ 為國選才樂奉獻 勇立潮頭鼓與呼...
    01謹以此文獻給甘為人梯的廣大教育招考工作者為國選才樂奉獻勇立潮頭鼓與呼——從招考改革歷程看《招生考試報》的前世今生和傾情奉獻(三)41個春夏秋冬,《招生考試報》全體員工堅持敢為人先、勇爭一流的創新精神,在全國教育招生宣傳媒體領域,創造了多個「率先」和「第一」,留下了一串串閃光的足跡,取得了一系列令人欣慰的佳績。原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趙亮宏曾稱讚「四川《招生考試報》不愧為全國招考宣傳媒體的排頭兵和領頭雁」。
  • 海南自貿港:勇立潮頭揚勁帆
    「十三五」時期,海南堅定不移推動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地生根,自貿港建設順利開局——勇立潮頭揚勁帆歷史,總是在一些特殊的時間節點上被賦予非同尋常的意義。「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順利開局。」
  • 【擔當作為好幹部】洪源:爭做勇立潮頭的發改標兵
    【擔當作為好幹部】洪源:爭做勇立潮頭的發改標兵 2020-04-09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從「夢從東方來」到「再一次出發」,這臺晚會盡顯浦東勇立潮頭的這...
    「我看到了一個有活力的浦東、一個創新改革發展的浦東。」「作為在浦東生活工作的人而言,感到非常驕傲。」「看得我激情澎湃,未來想繼續為浦東這片熱土揮灑自己的汗水。」昨晚,勇立潮頭——慶祝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文藝晚會散場後,走出上海大劇院的觀眾紛紛抒發自己內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