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歐語系最西的那一族是義大利-凱爾特語。它包括義大利(Italic)和凱爾特(Celtic)兩組,二者很多相似之處,大概說這些語言的人在史前時代有一個時期是共同發展的。
義大利方言有兩組:奧斯卡-烏姆布利亞語(Osco-Umbrian)和拉丁-法列斯坎語(Latin-Faliscan)。烏姆布利亞語一度佔據義大利半島西北部大部分地方,但是有史以來便侷促於烏姆布利亞一隅。關於這個方言的知識主要得之於在古比奧(Gubbio)發現的七個銅牌,稱為攸古微納銅表(Euguvine tables)。它們的內容是一個祭司團體的教規。奧斯卡語(Oscan),亞貝拉(Abella),龐沛依(Pompeii)諸城發現的。
拉丁語應該是拉提烏姆地方的語言,但是狹義地說它只指羅馬城的方言,古典拉丁文學是用這種方言寫的。在中古的時候這個語言變成歐洲學者、政客跟教士通用的語言。通俗拉丁語(Vulgar Latin)被羅馬的軍隊和官僚帶到帝國的各部分去,在許多省份裡它代替了土著的語言。就這樣,它變成近代羅曼語言(Romance languages)的祖先。其中最主要的是義大利語(Italian)、西班牙語(Spanish)、葡萄牙語(Portuguese)、法語(French)跟羅馬尼亞語(Roumanian)。
凱爾特語一度流行在一個包括義大利西北部、西班牙、高盧(Gaul)和不列顛群島的廣大區域裡。在凱爾特人遷徙的時候,他們洗劫羅馬城,並且派一些部落老遠到希臘去,甚至渡海到達小亞細亞,在那兒建立加拉太(Galatia)王國。然而我們幾乎完全沒有關於這些語言的古代記錄,除了少數在義大利北部和高盧發現的字數不多的銘刻以外。這些銘刻構成我們關於高盧語或所謂大陸凱爾特語的僅有的知識(不談拉丁語和其他語言中的凱爾特語詞)。海島凱爾特語是給不列顛群島上的凱爾特語起的名字。它們可以分做蓋爾語(Goedelic)和不列松語(Brythonic)。最早的蓋爾語(Gaelic)的文書是在愛爾蘭發現的奧甘銘刻(Ogam inscriptions),它的時期是第五世紀。在中世紀黑暗時代,只有在愛爾蘭還亮著古典學問的燈火,關於這個語言有許多資料包含在愛爾蘭人寫的拉丁文書的註解中。蓋爾語從愛爾蘭輸入蘇格蘭和英格蘭的西北部。蘇格蘭西部高地上流行的蘇格蘭蓋爾語(Scotch Gaelic)和曼島(Isle of Man)方言是這個語言的近代子孫。
不列松語是大不列顛被羅馬徵服時的語言。凱爾特族的居民被盎格魯人(Angles)和薩克遜人(Saxons)的入侵趕到西部去。他們的語言至今還在威爾斯通行,在康瓦爾(Cornwall)也保留到十八世紀末葉。公元五六世紀時,康瓦爾的流亡者遷居到法國北部的阿摩立卡(Armorica)半島。所以布勒塔尼(Brittany)的凱爾特語不是古高盧語的後裔,卻和威爾斯語是近親。說威爾斯語的人總是說他們聽懂布勒塔尼語不難。
印歐語系的又一大族是日耳曼語,英語是其中一員。日耳曼語有三個分支;(1)東日耳曼語,(2)北日耳曼語,(3)西日耳曼語。東日耳曼語之中我們只對哥特語(Gothic)有廣泛的知識。哥特人似乎一度曾經佔據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部。他們從這裡向東南走,在黑海的西北建立一個王國。公元第四世紀他們派出許多部落,走遍羅馬帝國。我們對於他們的語言的知識,大部分是從公元第四世紀時烏爾飛拉(Wulfilas)主教所譯的《聖經》的殘卷裡得到的。侵略羅馬帝國的哥特人很快便被說羅曼語的人民同化,喪失了他們的語言。但是在東方,它保持得久些,有一種哥特語一直到1560年還在克裡米亞半島通行,當時一位荷蘭學者Angerius von Busbeek 記下了最後的殘餘。
北日耳曼語包括所謂斯堪地那維亞語即挪威語、瑞典語、丹麥語和冰島語。關於這一支語言,我們有很古的記錄:公元第三世紀時的魯納銘刻(Runic inscriptions)。在他們生命力的最旺盛的海盜時代(Viking age),這些民族向四面八方派出了海盜和移民。挪威人到了蘇格蘭、愛爾蘭和英格蘭的西北部,丹麥人蹂躪了英格蘭之後,終於定居在這個島的東北部所謂丹麥法(Dane-Law)這個地方,冰島的海盜語是文學之花怒放的工具,最有名的產物是叫做《厄達》(Edda)的史詩集。
西日耳曼語的主要成員是英語和德語。德語由於「高地德語音變」而很清楚地分成低地德語和高地德語兩組。分界線從東部到西部橫貫德國。高地德語方言在線以南。它們分成三個分支:奧地利和巴伐利亞說的巴伐利亞語(Bavarian);阿勒曼尼語(Alemannic),包括瑞士、阿爾薩斯、巴登(Baden)和士瓦本(Sehwaben)各地的方言;第三分支即弗蘭肯亞語(Franconian)或中部德語,其區域粗略地說是窩姆斯(Worms)以下的萊茵盆地。今天全德國說話寫字都通行的標準高地德語是從以弗蘭肯亞語為基礎的皇帝宮廷語言演變出來的。路德(Luther)用這個語言翻譯《聖經》,所以它佔優勢,有權威,使整個德國都接受它。低地德語是德國北部平原說的許多種方言。它的最古的文書是九世紀時寫的一首叫做Heliand的詩。和低地德語方言相近的荷蘭語和弗來芒語(Flemings),而弗裡西亞(Frisia)群島所說的語言也許跟英語最相近。
印歐語系還剩下來的一族是波羅的-斯拉夫語。波羅的語言包括立陶宛語(Lithuanian)、拉脫維亞語(Lettish)和古普魯士語(Old Prussian)。古普魯士語在十七世紀死去,它的惟一的文書是一些宗教的文件和所謂「厄爾丙辭彙」(Vocabulary of Elbing)。拉脫維亞語是波羅的海東岸一百五十萬人所用的語言。立陶宛語是近代印歐語中最古的。這裡最古文書的來源也是宗教,是十六世紀翻譯的路德的教理問答。
斯拉夫一支有許多特點和剛才討論過的語言相同。它們分作(1)南斯拉夫語,(2)西斯拉夫語跟(3)東斯拉夫語。南斯拉夫語包括斯洛文語(Slovenian),塞爾維亞語(Serbian),克羅埃西亞語(Croatian)和保加利亞語(Bulgarian);它們通過的區域從亞得裡亞海到黑海。最古的斯拉夫語文書是屬於這一分支。九世紀的時候,基裡爾(Cyrillus)和美蘇德(Methodus)兩位主教把《聖經》譯成薩羅尼加(Salonica)地區的方言。這個語言又名古保加利亞語,又名古教會斯拉夫語,一直到今天還是信奉東正教的斯拉夫人的宗教語言。
西斯拉夫這一分支的主要成員是捷克語(Czechish)、斯洛伐克語(Slovakian)和波蘭語(Polish)。前兩個是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的語言。波蘭語是近代波蘭的語言,流行於從西裡西亞(Silesia)到波羅的海的廣大區域。它的最早的文書是十四世紀的。東斯拉夫語包括各種不同的俄羅斯語。我們可以分出大俄羅斯語(Great Russian),其中的莫斯科方言是俄國行政的標準語;白俄羅斯語(White Russian)是俄國西部許多方言的總稱;小俄羅斯語(Little Russian)或者露西納語(Ruthenian)是從烏克蘭向西直到匈牙利北方的語言。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