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融界網站
作者:齊俊傑
昨天很多小夥伴都被物價CPI的數據給驚呆了,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竟然是負的0.5%,年初的時候CPI還曾經高達5.4%,這一年下來,從通脹的擔憂開始,現在又開始要擔心通縮了。
其實,如果在星球裡經常跟老齊學習的小夥伴應該並不意外,也早就知道了為啥CPI會轉成負值,我們在每周二的宏觀分析裡,經常會提到,去年底的時候,由於豬肉價格的大幅上漲,所以拉高了CPI的基數,而現在豬肉價格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見頂回落跡象,價格回落,再加上統計高基數,所以我們早就判定,今年初會出現物價的高點,然後下半年會快速回落,跌到0值附近,現在只是稍微用力過猛,跌穿了一點而已。所以沒啥大驚小怪,或者說,早就盡在掌握之中。這其實反過來也教育了動不動就擔心通脹的那些人,農產品價格這個東西具有很強的周期性,所以說豬肉漲上去就通脹了,就是手上的錢毛了,這都是瞎擔心,過不了多久他還得跌回來,現在才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從CPI的構成來看,農產品價格全都是同比大幅下跌,蛋類價格下跌了17%,影響CPI下降0.11個百分點,肉類整體下降7.3%,拉低CPI大概0.53個百分點,在肉類當中,主要起拖累作用的就是豬肉了,同比去年這時候的價格,豬肉已經跌了12.5%,直接拉低CPI0.6個百分點,也就是說11月CPI的負值,基本上都是豬肉造成的。去年我們可以,加上豬肉,物價就是通脹,扣除豬肉就是通縮。而到現在豬肉這個潮水終於退去,CPI卸妝之後,終於開始露出了本來面目。
那麼很多人都關心,現在到底是不是通縮?其實還不能下這個結論,現在頂多說,是有通縮風險,主要是因為高基數確實在擾動CPI的波動,也就是說,這輪豬周期之下,讓整個物價指數失真了,得等豬周期過去之後,或者刨除掉豬肉價格再去看物價的變化。統計局顯然也明白這點,在發布數據的時候,他還多說了一句,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繼續保持穩定,同比上漲0.5%,漲幅已連續5個月相同。也就是說,刨除掉豬肉價格之後,整個的數據基本保持了穩定。我們現在依舊屬於是一個低通脹環境。
至於明年,CPI在年初的時候,還會受到高基數的影響,繼續在低位徘徊,過了4-5月份,CPI才會重新抬升,但是這次抬升將是溫和的,最高應該也就2%了,所以完全在警戒線以下,甚至屬於一個非常有利的區間,然後稍作調整,在下半年基本維持在1-2%之間,是一個非常適宜經濟增長的溫和通脹環境。在這樣的物價水平之下, 恐怕央行也不會有什麼大動作。所以指望政策再度轉向寬鬆,其實並不現實。我們反覆強調,牛市下半場的2個驅動力,1個是經濟的自然強周期,帶動工業復甦,企業利潤增加。第2個就是大家的感受,感覺經濟好了,生意好做了收入提高了,從而形成普遍樂觀的預期。而在這種情況下,央行不會在推波助瀾,反而可能在後面逐漸進行對衝。
另外,昨天央行也公布了一組數據,M2是10.7%,繼續上漲了0.2個百分點,而M1已經到了10%,M1-M2的剪刀差繼續縮小至負的0.7%。這就是貨幣逐漸增加活力的信號,越來越多的錢,開始游離出銀行體系,參與實體經濟當中去,說明經濟正在升溫,這也有利於股市的上漲,在數據上來看,M1-M2剪刀差和大盤的走勢基本一致。所以只要貨幣活化不止,市場行情就還沒有結束,我們應該繼續保持耐心。現在剪刀差還沒有翻正,所以還遠沒有到謹慎的時候。未來M2基本會被控制在11%以內,而M1則不受限制,所以肯定會繼續向上,未來2個月內,我們應該就能看到剪刀差翻正的情況。隨後M1可能還要繼續向上衝擊一段時間。也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錢,都將從銀行體系出來,投入到生產,經營,投資當中去。那麼對於推升經濟,肯定是有巨大幫助的。所以壓根不用擔心。
當然,錢出來的多,實體經濟資金需求也會更多。而央行的態度現在是保持穩定,所以市場利率恐怕就很難下降了,所以債券熊市還將持續,而以餘額寶為首的現金資產收益率會持續提升,但目前來看,短期內現金資產超過債券資產的可能性還不大,我們只要把債券的久期降下來,就足以抵禦風險了。或者說,債券的主要回撤期可能已經過去了。未來債券沒機會,貨幣的收益率又太低,所以更多的仍然會流向股市,再加上本身的業績提升,以及周期回歸,至少明年上半年股市還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