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畢業季,又是青春悸動的時節。
已經沉寂許久的青春片也在今年6月復甦,《我的青春都是你》、《最好的我們》、《少年的你》等青春片紛紛來襲,恍然又回到了青春片最熱的那段時間。
如果非要選擇一部最為貼近學生黨青春的影片,《我的青春都是你》或許會是很多人的觀影選擇。影片由柴智屏監製,宋芸樺、宋威龍主演。影片已定檔6月21日上映。
沒有青春片的狗血、墮胎、車禍,有的是學生時代的懵懂、暗戀、歡笑。關於青春片的套路一概不用,懷舊情懷也與之無關,講的是很多人正在進行的青春。這也許才是青春片該有的樣子。
《我的青春都是你》跳脫了以往的青春片套路。為了讓一段愛情更加曲折離奇,青春片往往會出現三角戀或四角戀的狗血劇情,但在《我的青春都是你》的預告片中,能看到男主方予可始終如一喜歡周林林,從小時候的暗戀到大學時的追求,一直默默守護,沒有在女二和女主之間搖擺。
實際上在人設安排上,男主女主是學霸和學渣的區別,光是兩個學習成績處於極端的學生戀愛就已經很有戲劇性,不需要更多的狗血元素進行填充。
方予可與周林林從小青梅竹馬,但一個是公認的三好學生,一個是大大咧咧的差生。即便看起來性格迥異,但方予可還是一直守護在周林林身邊,其中也有過爭吵,「我請你這種好學生不要再纏著我好不好」,周林林看似惱怒,其實是自卑,而這也代表了大部分差生的心境,渴望被愛但又害怕。
學霸方予可從中學到大學形象發生了180度轉彎,但對周林林的感情始終不變,「不管任何時候,我都在你身邊」。如果說這是方予可的青春,那麼他的青春的一切都是屬於一個人,周林林。
這份愛情從懵懂的青春年代萌發,隨著青春接近尾聲,愛情也終得圓滿。
也許這就是當下95後的青春,有學生時代的幼稚、躁動,也有感情萌動的焦慮、不安,但不出格、不狗血,始終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追求,去為愛奮不顧身。
影片定檔6月21日,是充分考慮了當下學生黨、年輕人的消費心理之後的選擇,而且又是暑期檔的前哨,能夠有更大的受眾基礎。
此外,監製柴智屏是近年來多部爆款青春片的操刀人,經驗豐富,《我的少女時代》、《一吻定情》都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而學霸與學渣的愛情故事在女性市場依然「吃香」,能夠撬動女性圈層,女性的旺盛消費力和口碑傳播速度能很好地助力影片的票房。
在被稱為「分手季」的畢業季,《我的青春都是你》的上映能讓更多觀眾看到青春的美好,這是青春片該有的樣子。而愛情應該有的樣子,大概就應該像影片的宣傳語所說的,「往後餘生,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如果你能找到一本講動畫電影歷史的書,那麼《玩具總動員》絕對是最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既是全球第一部全CG動畫電影,又是全球評分最高的動畫電影。
最新的《玩具總動員4》爛番茄新鮮開局高達100%,《玩具總動員》系列平均新鮮度也是傳奇般的99.6%。
曾經奧斯卡,金球獎這樣的國際大獎拿了一個又一個,可是說獲得了觀眾和影評人的雙重肯定。
《玩具總動員》無論對製作公司皮克斯來說,還是對社會大眾來說,都是一個裡程碑式的電影。
一個小小的例子,當年翻譯人員把《Toy Story》腦洞大開的翻譯成《玩具總動員》,從此之後一堆電影的翻譯都特別省事,通通把電影名字翻譯成《XX總動員》。
尤其是皮克斯家的其他動畫電影,直到出現了《飛屋環遊記》,從此之後皮克斯家的動畫又被翻譯成《XX環遊記》就是後話了,但這個傳統就是從這來的。
最重要的是,這部電影陪伴了我們大部分當代年輕人走過童年,走過青春期,到達如今的成年。
我們也和電影裡玩具的小主人安迪一樣長大,在第三部裡已經是大學生的安迪把玩具們贈送給了一個小女孩,作為一個頗有傳承和現實意義的結尾。
這個結局當時在電影院哭暈了一票人,現在我們知道,《玩具3》並不是結局,現在這部《玩具總動員4》據說才是真正的收尾之作。
所以《玩具總動員4》中,不僅胡迪、巴斯光年、翠絲、抱抱龍、彈簧狗等經典角色都將歡樂回歸,甚至連闊別已久的牧羊女也將再度出現。
在多年的獨自闖蕩中,牧羊女已經變得熱愛冒險,不再只是一個精緻的洋娃娃,而且變得氣場強大、更具個性。
一眾性格鮮明的角色是《玩具總動員》系列的最大魅力之一。
而且配音也是湯姆·漢克斯、蒂姆·艾倫等原班陣容,令人期待的是基努·李維斯也加入成了一個玩具!
基努·裡維斯配音的瀟灑公爵
《玩具4》預售開啟24小時的票房數字已經打破了所有動畫電影的首日預售數據,超越了去年同期皮克斯《超人總動員2》的預售成績。
不用多說,這次的《玩具4》同樣又是一部青史留名的動畫電影。
宮崎駿老爺子大家都不陌生,一生創作過20多部動畫電影,大多數動畫電影,在國際社會都耳熟能詳。
宮崎駿獲得奧斯卡終身成就獎
《幽靈公主》《哈爾的移動城堡》《天空之城》以及去年才在中國重置上映的《龍貓》,都是宮崎駿的經典代表作。
作品中描繪的奇幻世界,宣揚的善良與美好,對自然與人類的反思,以及一個雷打不動的小女孩,都是宮崎駿的特色風格。
宮崎駿電影,是唯一能和迪士尼,夢工廠抗衡的東方電影,同時也是日本,亞洲,乃至全世界的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
而這部《千與千尋》是公認的宮崎駿老爺子大成之作,目前在豆瓣評分9.3分,位列豆瓣排行榜第七名。
遲到了18年,但是有幸我們能夠在電影院裡面看到這部電影。
至於為什麼《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大成之作,在宮崎駿的作品中,永恆的主題就是追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自然的代表就是各種各樣的精靈,神靈。
例如《幽靈公主》中的山獸神,《懸崖上的金魚姬》中的海神,以及《千與千尋》中的河神。
《幽靈公主》中的山獸神
他們都是被人類傷害過後,選擇原諒了人類,但是在這之前,都有人類積極的去挽回對自然的傷害(通常是主角)。
而在《千與千尋》中,宮崎駿也在尋求突破,在對人性的探究下了更多的功夫。
從人性複雜,人性的陰暗,人類的成長各個方面去探究,而這種探究在飽含深度的同時,還能夠用童話般的語言描繪出來,這就非常的了不起了,宮崎駿多年來的描繪方式,在這裡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千與千尋》中湯婆婆的澡堂,以及身處的那個奇幻世界,幾乎就像是整個社會的童話縮影,你幾乎能在裡面找到生活中的各色人物。
內容,精神內核,都是宏大且細膩著的,所以這部電影成為了宮崎駿的大成之作。
高希希是中國非常知名的導演,拍過很多戰爭題材的電視劇,例如《光榮歲月》、《楚漢傳奇》、《馬上天下》等。
其中觀眾最熟悉的就是2010版的新《三國》,陳建斌老師飾演的曹操至今還活躍在大家的表情包裡。
這次也是給大家帶來了經費充足,場面炸裂的戰爭電影《八子》。
電影以1934年秋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進入最艱難時期為背景,講述了排長楊大牛在六個弟弟全部壯烈犧牲後,帶領全排戰士包括最小的弟弟滿崽歷經數次以寡敵眾的激烈戰鬥,與敵人浴血肉搏拼至最後一刻、最後一人的悲壯故事。
海報中一隻充滿力量的手臂緊握槍柄,而六道鮮血淋漓的刀疤尤其觸目驚心———每犧牲一個弟弟,痛失手足的楊大牛就會在手臂上刻下一道深深的傷痕。
而當整整齊齊的八兄弟最後只剩下長兄幼弟,無情戰火所帶來的切膚之痛可謂催人淚下。
《八子》拍出了中國戰爭片少有的悲壯慘烈,製作水準、戰爭密集度和逼真感都到達了非常新的高度。
據說《八子》中戰爭場面的比例超過80%,從林地作戰到炸炮兵陣地、炸吊橋,環環相扣。
為了真實自然的畫面效果,主演們有多場戲沒有帶護具,在炸點、陡坡、泥灘中摸爬滾打,後來因為受傷和浮腫,有一天早晨演員劉端端甚至發現鞋已經穿不進去了。
「幾乎從第一天就開始受傷,但當時大家都沒覺得苦,天天在一起聊戲、拍戲覺得挺過癮的,而且我們畢竟只是在片場拍攝,當年紅軍吃過的苦才真的是難以想像。」
這一點從電影的預告片就能看出來,更加難能可貴的是這部片子敢於正視歷史,不刻意醜化對方抬高自己,真實生動。畢竟中國很多涉及到戰爭的影片,都為了抬高主角,而拼命的醜化敵人,這就是所謂「神劇」層出不窮的原因。
然而殊不知醜化敵人既是醜化自己。如果敵人真的如此愚蠢,那我們先輩們的犧牲又算什麼?
只有了表現了敵人的真實面貌,才能明白先輩們是克服了怎樣的困境,才贏得的勝利。這背後的精神,才是最為激勵人心,最值得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