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首先感謝新老玩家對於我們微信公眾平臺一直以來的關注!我們致力於將最新,最全面的文玩諮詢,客觀的呈現給每位朋友。希望能夠通過該平臺的傳播,為您淘到心怡的寶貝盡點綿薄之力。您的關注與分享就是對於我們最大的支持與鼓勵!感謝有您的一路相伴!最近有幾位朋友留言給我,依然在詢問麻梨疙瘩的相關問題,小編再次整理,請看下文:
俗稱」麻梨疙瘩」的這種植物其學名應該叫鼠李,在我國北方其製品的把玩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六、七十年代曾在北方風靡一時,很多人自己動手用鼠李根製作物件來把玩和使用,即經濟實惠又好玩耐用 。
「麻梨疙瘩」在樹木志上是屬於: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鼠李科(RHAMNACEAE)——鼠李屬,屬灌木,我國有七十多種,以西北和華北最多。能用做製做工藝品的是鼠李屬其中的:小葉鼠李(又稱琉璃枝,黑格鈴),卵葉和圓葉及烏蘇里鼠李。其根部發達,多生長於北方風化巖地貌山區的巖石縫隙中,樹高2~5米,生長極慢,質地堅硬,色澤溫潤,有些根部出現瘤化,木紋豐富,耐火燒,落水沉,無雜味。被人們用來製作大件工藝品的材料,必須選用五十年以上樹齡,且根部出現瘤化的才能出材,由於生長環境惡劣,自然條件惡劣,多數內部常出現中空,砂眼,甚至夾雜石塊,所以出材率極低。也使製做時的選材增加了難度,因為其密度極高,「木性」很大,採回後必須陰乾數年後才能開料製做(用烘乾技術會使木質的木漿顏色丟失,成品後不易用核桃油逗出木漿本色),不然制出的產品極易開裂。由於以往民間製作不夠考究,使得大量優質原料沒有成為上品,這不能不讓我們感到遺憾。由於中國人對把玩器物的感受和對重量感及色澤的要求與西方人有很多不同,所以鼠李根工藝品被中國北方大部分老一輩藝人廣泛採用,成為木質工藝品的最好原料。由於鼠李的木質非常堅硬,無法用機器來批量生產,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廠家不涉足鼠李的原因。它只能由民間藝人用手工來慢慢製作。所以如果能夠得到一件上品的鼠李根製品是非常不易和值得榮幸的。
要選擇一件上品的鼠李根製品,首先要選材:鼠李分20幾個品種(黑料\紅料\灰料等),還分陰坡料與陽坡料,陰坡料顏色黑紅,花紋細緻,常有玻璃樣半透明紋路錯落期間;陽坡料顏色褐黃,花紋奔放,縱橫交織,比重及密度小於陰坡料。顏色越深,比重越大,其料的樹齡也越長,北京西山大覺寺內有一「鼠李寄柏」奇景,據說那棵鼠李已有600年以上的樹齡。鼠李根的外部樹皮內有一層白色或黃色的包層(密度小於芯部),也有很豐富的花紋,再向內就是根瘤的芯部了,芯部四周布滿花紋,但芯部和枝幹是沒有花紋的,作出工藝品來會有」禿點」(沒有花紋的部分)。挑選布滿花紋的大比重原料是首選的。接著就要細看花紋的形狀了:由於根瘤的外部布滿根須及細枝芽,內部便生成了許多根紋,制出的工藝品如果是縱紋會象「火焰」,如果是橫紋則會形成「雀眼」,北京老人們叫「猴臉」。如果能布滿同樣的花紋是極罕見的,能達到布滿不同花紋實已是很難得了。淺色包層有時藝人處理得當會形成非常漂亮的圖案,要留意很多會有「砂眼」,高超的藝人會將「砂眼」修補的讓自己都找不到了。再接著就要看造型,做工及工藝了,必須「經看」,順眼,必須端正,順暢,比例合理。做工精細真正陰乾多年的料製成工藝品後無需上漆,精度拋光後會光亮滑手,更不需要上一層臘(除非溼料或有殘N如果用上述方法選出的鼠李根工藝品應該能稱為上品了,它不說千裡調一也該算百裡調一了。因為一位精心製做的藝人一年也就能做出幾百件作品,這中間上品可能只有幾件。
麻梨疙瘩的幾種花紋欣賞火焰紋是鼠李中較常見的花紋,其特點一端聚集,一端呈發散狀。線條整體均勻,但也有疏密濃重的差別。其成因是由於一條條發散的深線是由樹皮表面向心材輸送養料的痕跡。鼠李木360度的火焰紋極為罕有,若有則是鼠李料中極品,目前售價超萬元的一支鼠李菸斗,就是由一支360度全火焰紋大料鼠李鬥創造的。
雀眼紋是每棵鼠李木都會有的,因為所謂的雀眼就是木材賴以吸收養分的根須剖面。一個個黑點是中空的脈孔,是傳送養分的通道。脈孔若是寬過0.5mm,那就變得十分明顯,要是再大,就只好補一補了。幾個小雀眼堆在一起,就如臉譜一般,形似五官,所以老北京們管這種花紋也叫「猴臉兒」。
在棕黃的基色上,呈現一條條深褐的平行斑紋,如虎皮一般,就被稱為虎皮紋。它類似火焰紋,但它的成因和火焰紋不同。它是木材的兩側受到擠壓而形成的,木材表面如同人的皺紋,把表面去平,就會顯現出類似虎皮的花紋。這種花紋多出現在鼠李根瘤和莖的交界處。面積不會很大,都是局部的。
由於鼠李木的生長環境惡劣,木材生長的方向沒有規律,收到擠壓的方向也沒有規律。也就繪出現很多不平行而且非常雜亂的虎皮紋,再配上點點的雀眼,那就有如枝頭的萬點梅花了。這種寒梅紋既會出現在鼠李根瘤與莖的交界處,也會出現在突起比較少的根瘤上,該有什麼花紋早就在生長中確定了。
寒梅紋主體是一條一條的,雲石紋的主體是一塊一塊的。會有很明顯的淺色線把表面劃分開來。裡面再點綴若干雀眼。構成雲石紋多在鼠李的根瘤處。鼠李麻梨面極少會是面積很大的一整塊,而是會像乾旱的土地一樣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在去了表皮以後,那凹陷的溝壑處,就把鼠李的裡面也劃分成一塊一塊的。
牛毛紋真的是細如牛毛,它是鼠李木上極細極細的木纖維,曲曲折折平行出現,多在接近心材或莖材的位置出現,因為鼠李的根瘤部分,生長方向沒有規律,纖維雜亂無章。就算心材或莖材也並不是十分常見,通常都是一個顏色的。要是看到在深棕色的底色上面有一條條淺色金線,有如風吹細砂,那也是幸事了。
鼠李木心材部分顏色深棕,邊材部分顏色淺黃,被稱為「白皮」。而這白皮並不是像被子樣蓋在上面,而是像雪一樣,融化滲透於其中。白與棕,色差明顯,做鬥時完全避免掉白皮也是不太可能,留下多一些的白皮就如同堆雪,留下少一點的白皮也會出現個像形的圖案,要是能借色巧雕,那就更妙了。
麻梨疙瘩選擇依據及盤養
麻梨疙瘩有以下幾個特點
1、密度,硬度高,用手指甲掐無痕跡;入水沉;
2、耐火燒(相對其他木材燃點高);
3、花紋無規律;
4、易磐養;
5、有淺色包層.
另:鼠李的枝幹做出的東西易裂(需要細心磐養),有些用枝幹部位做出的工藝品會有」虎紋」(很稀少)則可取.
好壞優劣之分主要有幾點:
1、必須有根瘤(好工藝品是整體出自瘤,而不是半瘤半木,或純木),根瘤越圓越好,根瘤大小隻出一件東西最 好(這樣花紋最好,最協調);
2、顏色越黑密度越大,樹齡也越長(黑料有好幾種,易磐養,有無花的,有大花的,細花的最好),白色包層越厚樹齡越大(白色包層磐養是不變色的);陰坡硬,顏色深,比重大; 紅料和黑料是麻梨疙瘩的不同種,青料(我們稱灰料,顏色灰褐,精拋後木紋可產生「雷射」效果,極易磐養)也是麻梨疙瘩的一種,麻梨疙瘩按地域品種有別,有些地方小葉多,有些地方卵葉多,隔個山頭品種就變了;
3、生長環境越惡劣,自然環境越惡劣的料越好;
4、越離近村莊的(枝芽被人當柴禾砍過的)越好,俗稱「憋出的瘤」;
5、生於石灰巖的比生於碎石地的好(料整);以上是我的感覺,您感覺花紋滿好看的就該算是好的,好料不一定出好東西(只是機遇高些),有殘(砂眼、龜裂)就不完美了。所以,好麻梨疙瘩件很珍貴,全瘤的東西是不易開裂的。
經過人為的磐養會變化,久經磐玩會變得象玉,象琥珀,表面產生包漿,美麗喜人,麻梨疙瘩的盤養有以下幾種方法:
1/植物油磐養:得到新品後,使用核桃油或橄欖油進行磐養.新品時每周一次,每次用油3-5滴,均勻的塗於表面,3-5周後就不必再上油了(已吃飽了),以後就只需用手磐養就行了.這種方法變色快,上色重,磐過半年就象個老件兒,但物件的透明度欠佳.
2/純人工磐養:得到的物件從沒有碰過植物油(顏色淺淡,表面光華但略乾澀),到手後用自己的手油,臉油,每日磐養,不能接觸任何植物油,這樣要需要1-2年之後才可見到明顯的上漿,變色,這樣的物件是潤美,透亮的,美麗動人.
3/純毛巾磐養:如果作為收藏暫不使用,一年內每日只用幹毛巾用力擦拭,不上油不上手,這樣木色不會變深,會亮麗潤美,待包漿生成後即可上手使用就不會變色了。
另:磐養前基礎要做好,一定要精度拋光後再開始磐養(有些朋友拿來就開磐,半年後發現基礎粗糙,趕緊拋光,結果白磐了),這樣上漿快.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或發給朋友。添加微信號:18801250522或QQ:651186628聯繫我們。
如果您想每天接收我們的資訊,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並關注我們,或者搜索「麻梨疙瘩 鼠李 木頭 手串」關注我們。
長按以下【二維碼圖片】→「保存到手機」。點擊微信「發現」→「掃一掃」,從「相冊選擇"找到圖片掃碼關注。
如果您想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右上角查看官方帳號→查看歷史消息。
版權聲明:圖文源自網絡 版權屬原作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