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堯:麻山藥變成致富「金疙瘩」

2020-12-25 騰訊網

關注河北中醫藥

中醫大事早知道

一個實用與格調兼修的公眾號

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西魏村麻山藥喜獲豐收

「沒想到俺這沙土地裡還能刨出『金疙瘩』!」日前,筆者走進河北省隆堯縣魏家莊鎮西魏村麻山藥種植區,村民李杏軍正在和村民們忙著採挖山藥,幾輛採購車在地頭拉運。李杏軍笑著說,今年他家種了50畝麻山藥,畝產在6000斤左右,目前麻山藥收購價是1.8元/斤,刨除種植成本,每畝淨收入6000多元。

魏家莊鎮位於隆堯縣西南部,耕地面積3.78萬畝,其中70%為沙壤土地,因為保水保肥能力差,不適宜傳統農作物生長。「過去我們這裡種植的傳統糧食作物,產量和效益都很低,一年到頭兒也收不了幾個錢。」回憶起以前的收入狀況,李杏軍感慨道,自從政府引進產值高、收益好、風險小、適宜沙壤地種植的麻山藥後,老百姓的腰包也開始一天天鼓了起來。

「由於麻山藥初期種植對技術要求較高,所以最初很多群眾對發展種植麻山藥都『望而卻步』。」在談到最初引導群眾發展麻山藥種植時,魏家莊鎮政府特色種植負責人武利鋒說。

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西魏村麻山藥喜獲豐收

為了打消群眾顧慮,鼓勵群眾發展特色麻山藥種植,當地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扶持措施,邀請河北省農業專家為村民舉辦麻山藥栽培技術培訓班;邀請隆堯縣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針對麻山藥施肥用藥、實施抗旱等問題,對種植戶進行一對一技術指導;帶領群眾到山東、邯鄲等地學習麻山藥種植技術。

「我們種植的白玉品種麻山藥,口感綿甜,條杆好,在市場上很受歡迎,我今年種植的80畝麻山藥,基本上在地裡就被外地收購商預訂了,不用擔心賣不出去。」西魏村麻山藥種植戶程衛峰說。

魏家莊鎮黨委書記王秀峰介紹,近年來,魏家莊鎮積極調整種植結構,把發展特色高效農業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結合當地麻山藥的種植優勢,積極採取系列措施,將這一特色農業做大做強。通過舉辦種植培訓、現場指導、全程技術服務、農企對接等方式,加以扶持引導,進一步提高廣大村民的種植積極性。

據了解,魏家莊鎮麻山藥種植面積已由最初的1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3000餘畝,年產值達1800多萬元,帶動周邊4000多戶農民增收致富,小小麻山藥已經成為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金疙瘩」。

來源:河北新聞網訊 通訊員:賈靜、潘志方

燕趙中醫大講堂

壩上金蓮花

金蓮花為毛茛科植物金蓮花Trollius Chinensis Bunge的乾燥花。收載於《本草綱目拾遺》。能清熱解毒,消腫,明目。主治感冒發熱,咽喉腫痛,口瘡,牙齦腫痛,牙齦出血,目赤腫痛,疔瘡腫毒。

金蓮花為不規則團狀,通常帶有灰綠色的花柄,長1.5釐米左右。萼片與花瓣呈金黃色,花瓣編成線狀,花萼倒卵形,花冠披針形與萼片近等長。雄蕊黃白色,多數。氣濃香,味微苦。將花浸於水中,水變金黃色。以身幹、色金黃、不帶雜質者為佳。

金蓮花主要分布於河北、山西、內蒙古和東北等地區,其中以河北承德所產黃酮含量最高,承德壩上地區為金蓮花的道地產區。中國藥材集團承德藥材有限責任公司與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總場北曼甸林場聯合建立了金蓮花人工撫育種植基地,並通過了GAP認證。

金蓮花為藥食兩用品種,利用價值高。已被開發成了金蓮花片、金蓮花顆粒、金蓮花膠囊、金蓮花消炎片、金蓮花注射液等多種中成藥;利用其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特殊功效,大量生產消炎通便、養肝明目等保健品,還生產預防扁桃體炎和聲音嘶啞的茶飲品。

星標河北中醫藥,中醫大事漏不掉!

相關焦點

  • 致富經|紫山藥成了致富路上的「金疙瘩」
    在孝直鎮宋柳溝村,那瞬間吸引人眼球的紫山藥,閃耀著「致富」的那抹「紫色」,成為發家致富的「法寶」,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一份力量。來到宋柳溝村的紅潤山藥批發點,映入記者眼帘的就是密密麻麻「耀眼」的一堆「紫色」,還有忙碌著打包裝箱的人。
  • 「土坨坨」成致富「金疙瘩」,安嶽「紅薯妹妹」種的它曾「走進...
    看似平淡無奇的紅薯,怎麼能帶動村民致富?資陽安嶽80後「紅薯妹」黃曉豔很有發言權,她通過15年的不懈奮鬥,創辦了資陽市尤特薯品開發有限公司,帶動了產值近億元的紅薯種植、研發和加工產業鏈,產品出口法國、杜拜,遠銷北上廣和港澳臺,2016年「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她是如何將紅薯變成了致富「金疙瘩」?
  • 平貝母成了致富金疙瘩
    「這小平貝,可是俺的金疙瘩,俺家脫貧致富全靠它。」向記者說起脫貧法寶,黑龍江省鐵力市鐵力鎮滿江紅村脫貧農民、70多歲的白秀雲臉上有著抑制不住的喜悅,她所說的平貝就是北藥——平貝母。
  • 紅薯疙瘩變成「金條條」
    隨著加工市場日益擴大,大張莊走出了一條農產品加工的致富路。 「附近村裡的壯勞力一到莊稼收完就外出打工,我們村的人靠加工粉條,一冬天下來也能收入個萬兒八千的,不比在外打工賺得少。 」正在攪拌作業的工人朱長亮說。
  • 麻梨疙瘩最全面解析
    最近有幾位朋友留言給我,依然在詢問麻梨疙瘩的相關問題,小編再次整理,請看下文:俗稱」麻梨疙瘩」的這種植物其學名應該叫鼠李,在我國北方其製品的把玩已有很多年的歷史了。六、七十年代曾在北方風靡一時,很多人自己動手用鼠李根製作物件來把玩和使用,即經濟實惠又好玩耐用 。
  • 草莓變成了「金疙瘩」
    草莓種植戶李百軍豎起大拇指說:「真心感謝市場監管部門,為我們這些草莓種植戶做了很多實事,讓草莓變成了『金疙瘩』!」  如今奢嶺草莓已成為長春市周邊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草莓基地之一,種植面積達33萬平方米,年產草莓660噸,年銷售額逾3000萬元,帶動周邊餐飲、旅遊收入900餘萬元,農民收入700餘萬元,4500戶農民實現就業。
  • 麻梨疙瘩、火琉璃手把件設計中的「留白」,讓瘤花的美盡情綻放
    火琉璃、麻梨疙瘩,學名鼠李木,以密度大,花紋好,無棕眼著稱。麻梨疙瘩顏色深重;火琉璃顏色橘紅。火琉璃盤玩後顏色火紅,很容易達到玻璃底效果,亮如鏡面,被稱為「北方黃花梨」。麻梨疙瘩、火琉璃的花紋讓人著迷,為了儘可能展現其美麗迷人的花紋,本文的設計思路從原材料開始因材設計,從而能夠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已近枯竭的麻梨疙瘩、火琉璃資源。一、手把件「達摩」
  • 鼠李根中最有名氣的麻梨疙瘩和火琉璃
    諮詢當中屬詢問手串的朋友居多,小編在整理現貨的過程中,發現了三串精品「火琉璃」,所以想在這裡向大家推薦一下。像這樣25MM大顆而且色澤紅潤,滿花的精品火琉璃是非常難得的寶貝。鼠李根最有名氣的就是麻梨疙瘩和火琉璃了,麻梨疙瘩學名小葉鼠李,火琉璃學名大葉鼠李。
  • 物道丨麻梨疙瘩,但凡美麗之物,皆來之不易
    當時京城的老少都喜歡「趕時髦」,但時局動蕩,再風雅,也沒辦法選用特別高級的木料,來製作菸斗,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麻梨疙瘩出現在了人們的眼前。 這種來自北方深山,並不太名貴的木料,成為京城爺們手中把玩「菸斗」的主要材料。
  • 種下西蘭花,收穫「金疙瘩」
    楚天都市報12月23日訊(記者劉冬莉 通訊員楊靖)位於潛江市高石碑鎮魏棚村的潛江蝦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西蘭花種植基地,蒼翠欲滴、充滿生機的連片西蘭花似一顆顆「金疙瘩」在田間競相綻放。12月23日,公司總經理彭紹斌正忙著和工人們將剛剛採收的西蘭花打包裝車,準備運往湖南。
  • 土桃變身「金疙瘩」
    在他眼裡,手中的這個土桃就是增收的「金疙瘩」。阿卜拉種植土桃已有10多年,在村裡小有名氣——因為經驗豐富,他家土桃產量逐年提高,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我家有17畝土桃,今年預計收入17萬多元,去年我又新種了10畝土桃,明年就結果了。」阿卜拉笑呵呵地說。卡勒維村水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這樣的自然條件使當地土桃品質獨特,皮薄汁多、入口即化。
  • 麻梨手鐲成名器,世人何難得
    麻梨疙瘩大講堂,麻梨疙瘩達人聚集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為你述說文玩的那點事!視鐲隨顏色,含金無稜角。持來向明月,的鑠愁成水。說的便是麻梨疙瘩製成的手鐲。自舊石器時代後期開始,人便開始佩戴起手鐲一類的器物以作飾品,而隋唐至宋朝,婦女們用鐲子裝飾手臂已很普遍,稱之為必須臂釧。
  • 土疙瘩變成了「金疙瘩」 姜價一路高歌
    「我了解到很多農戶都把鮮姜存起來了,印象中,這應該是生薑6年來的最高價格了,土疙瘩都變成『金疙瘩』了!」攤販餘大哥感嘆!此外記者還了解到,生薑是一味重要的中藥,天氣轉涼,除了日常的姜幹、姜塊、醃漬姜外,姜粉、薑糖等加工產品逐步增加,助推了生薑的人氣和價格。
  • 種好種薯這個「金疙瘩」
    我一琢磨這種薯是『金疙瘩』啊,於是我當機立斷申請了2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承包了兩座大棚,當年就賺了6萬多元。現在不僅還上了貸款,還蓋了個彩鋼房,經營起了小賣部和小吃部。」楊紅娟說。 靠著種種薯,楊紅娟脫了貧、存了錢,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不僅成為種種薯的「狀元」,2019年,她還被評選為商都縣脫貧之星標兵戶。
  • 太丘鎮的紅薯疙瘩變成 「金條條」!
    而正是因為有了加工市場,洪小樓靠粉條加工走出了一條致富路。「其他村的勞力一到莊稼收拾完的時候就外出打工,可俺們村的勞力不用出村也能掙大錢,靠對外加工粉條一冬下來也能收入個萬兒八千的,不比在外面打工掙得少。」談到在村裡做粉條加工行業的好處,正在攪拌紅薯粉面的工人  對記者侃侃而談,言語間是對當下生活的滿足。 小小粉條蘊含無限商機。
  • 河北隆堯三萬餘畝「雞腿大蔥」喜獲豐收
    據了解,隆堯「雞腿大蔥」是全國著名的特產蔬菜之一,有兩千多年栽培歷史。因其體短色白,上細下粗,狀似雞腿,故稱「雞腿大蔥」,2011年榮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我是從河南過來的,每年到『雞腿大蔥』收穫季,我都會來隆堯收購。隆堯『雞腿大蔥』蔥白長,蔥頭大,辣香味濃,深受市場青睞。」河南大蔥收購商邢師傅說。
  • |如今成鄉親們致富的「寶疙瘩」
    這種曾經的小野果被有心村民批量種植,成了鄉村增收致富的「寶貝疙瘩」。靈機一動,電視節目教他把「甜星星」挪下山「你看這些龍葵都已經結果了,密密麻麻壓彎了枝頭。」6月18日,在種植大棚裡,望著一株株結滿果實的龍葵,張生路喜上眉梢,再有一個月,他的「寶貝疙瘩」就可以採摘銷售了。別看已72歲,張生路的腦子仍然很活泛。
  • 紅薯、紅蘿蔔、山藥「三大」產業美了大荔韋林人
    紅薯、紅蘿蔔、山藥「三大」產業讓韋林鎮農民嘗到甜頭,當地發揮沙苑獨特的水土和自然資源,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紅蘿蔔、紅薯、山藥,在品種、技術、聯繫銷售等方面提供幫助和方便,讓農民走上產業致富路。截至目前,「三大」產業已形成規模化、多元化,全鎮紅薯面積2萬餘畝、紅蘿蔔面積6萬餘畝,山藥5000餘畝,產品暢銷到上海、北京、山西、甘肅、新疆、西安等大城市,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 奇聞:小夥子肩扛「金疙瘩」鑑寶,自稱價值20萬,專家:價格翻100倍!
    而在一檔鑑寶節目中,有一個小夥子抱來了一個金疙瘩,他自稱這個寶貝最少值20萬。這個金疙瘩在現場的燈光照射下金光閃閃,而現場的觀眾看到後也是一陣驚呼,因為這個東西真是是一窺金疙瘩,而且足足有半人高吧,看著就很值錢,更別提還有可能是個寶貝了。
  • 七仙女,是隆堯七女丘七烈女的神話演繹
    很多人不知道,隆堯七女丘埋葬著西漢七女俠以及為父報仇的歷史故事,更不知道隆堯七女丘七烈女是我國神話傳說七仙女的歷史源頭之一。隆堯縣城東丘底村村北曾有漢朝七女之丘。據《隆平縣誌》記載,「北有七女丘,南有堯王墓,斯言固已久矣。」該村居北丘南墓之間,故名「邱底村」。七女俠為父報仇的故事,發生在西漢長安渭水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