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坨坨」成致富「金疙瘩」,安嶽「紅薯妹妹」種的它曾「走進...

2020-12-23 澎湃新聞

看似平淡無奇的紅薯,怎麼能帶動村民致富?資陽安嶽80後「紅薯妹」黃曉豔很有發言權,她通過15年的不懈奮鬥,創辦了資陽市尤特薯品開發有限公司,帶動了產值近億元的紅薯種植、研發和加工產業鏈,產品出口法國、杜拜,遠銷北上廣和港澳臺,2016年「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她是如何將紅薯變成了致富「金疙瘩」?

「近期在給安嶽縣周禮鎮所有貧困村的集體經濟做紅薯種植計劃,帶動每個村的集體經濟紅薯種植至少要達到200畝以上。」5月9日,黃曉豔告訴記者,她的紅薯地裡,也在忙著旋耕土地、紅薯播種育苗工作,過段時間將對其進行移栽。」近日,黃曉豔成為第23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之一,她說,這既是對她工作的認可,也是一種更大的責任。

成立資陽首個家庭農場

帶動村民種紅薯致富

1982年出生的黃曉豔,是安嶽縣周禮鎮救星村人,作為資陽市尤特薯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紅薯妹妹」。「17歲時,我就跟隨父親到廣元做紅薯加工,主要從事紅薯收購和粉條加工工作。」談起黃曉豔初次接觸紅薯的契機,她記憶猶新。

黃曉豔說,紅薯不僅味道好,還含有豐富的營養,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她從中看到了商機。「2013年我就回家鄉創業,成立了資陽首個家庭農場。」黃曉豔介紹到,成立之初,她租下200畝土地試種有機紅薯。當時,村裡以種植玉米和澱粉型紅薯為主,很多村民都沒見過有機紅薯。「多數村民持懷疑態度,很少農戶加入種植。」

有機紅薯個頭比普通紅薯小,種植過程中不施化肥、農藥,對技術要求高。試種幾年後,黃曉豔種的有機紅薯比傳統紅薯價格高上好幾倍,村民紛紛加入。如今,救星村的家家戶戶種上了黃曉豔提供的紅薯苗,村子也在2016年脫了貧。

為帶動當地更多農戶增收,黃曉豔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將有機栽培技術運用到傳統種植上,目前黃曉豔帶動安嶽縣近10個鄉鎮的5000餘戶農戶增收,帶動2000餘名留守婦女居家靈活就業,並且在建立了1560畝有機紅薯核心區的同時,成立了安嶽縣周禮鎮鴻安紅薯專合社,創新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一體化經營模式,帶領500餘戶貧困戶種植紅薯,籤訂定向保底價收購協議,人均增收上千元。

建資陽首個紅薯加工廠

拉長紅薯產業鏈

「我有一個紅薯大計。」黃曉豔說,除了帶動周邊村民種紅薯脫貧致富,她還著力拉長紅薯產業鏈。7年多來,家庭農場紅薯種植面積已達29000餘畝,品種也從原來單一的澱粉型發展到優質食用型、鮮食水果型、高澱粉加工型等多個品種。幾年下來,黃曉豔發現,有機紅薯一年中的售賣時間有限。

「如果鮮銷實現四季供應,紅薯的價值將更大。」黃曉豔說道,目前投資了800多萬元在周禮鎮海棠村建立了8個保鮮儲存庫,已完成一大半工期,預計今年8月投入使用,可儲存3000噸鮮紅薯,打破紅薯供應的季節性短板。

【正在修建的紅薯保鮮儲存庫】

從加工和銷售環節發力,進一步延伸紅薯產業鏈——她將新目標定為「接二連三」。

抓第二產業的思路,是自建資陽市首個紅薯加工廠,黃曉豔告訴記者,今年將把此前位於廣元的紅薯加工廠轉移到周禮鎮,用於加工紅薯粉條、手工紅薯幹和鮮紅薯粉。而延伸第三產業的法子,是開紅薯實體店和發展紅薯觀光園,她說下半年,將把之前的烤紅薯店改建成樣本旗艦店,主要對接外地高校的創業項目。同時,還將在海棠村規劃一個佔地約300畝的「紅薯觀光產業園」,將紅薯種植、新品種培育和鄉村旅遊觀光相結合,賺旅遊錢。

黃曉豔有一顆創大業、扶大貧、同富裕、奔小康的初心,她歷經探索和實踐,將普通紅薯做出了最大的經濟效益,帶動周邊部分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她的辛苦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黃曉豔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四川省「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個人、「四川十大扶貧好人」及資陽市脫貧攻堅奉獻獎等榮譽。

談及以後的打算,黃曉豔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2018年我是安嶽的紅薯妹妹,2019年我是四川的紅薯妹妹,2020年我是中國的紅薯妹妹,未來我想做世界的紅薯妹妹,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創業、脫貧、致富。」

往期精彩回顧

上期|

上期|

上期|

來源:安嶽電視臺

原標題:《「土坨坨」成致富「金疙瘩」,安嶽「紅薯妹妹」種的它曾「走進」人民大會堂》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安嶽「紅薯妹妹」捐了25噸有機紅薯
    2月18日,由安嶽愛心企業家、「紅薯妹妹」黃曉豔捐贈的25噸有機紅薯在安嶽裝車,出發前往湖北省武漢市。黃曉豔在安嶽縣周禮鎮承包了1560畝土地用於種植有機紅薯,被當地人親切地稱呼為「紅薯妹妹」。她告訴記者,這25噸紅薯價值25萬元左右,幾乎是她現有的全部庫存。汶川地震的時候,還不是「紅薯妹妹」的她在廣元做志願者,「那時候看到各地很多物資運來四川,我就很感動。
  • 紅薯疙瘩變成「金條條」
    12月20日,記者走進亳州市譙城區牛集鎮大張莊,看見一排排剛剛晾曬的粉條晶瑩剔透,前來購買的客商絡繹不絕。 在莊內一個粉條加工點,一口碩大的鍋冒著熱氣,加工點經營者名叫張魁生,他家院內掛滿了粉條,幾名工人站在粉條機旁邊,忙著打芡、上芡、下鍋、拉條、晾掛,整個院內一派生產景象。
  • 致富經|紫山藥成了致富路上的「金疙瘩」
    在孝直鎮宋柳溝村,那瞬間吸引人眼球的紫山藥,閃耀著「致富」的那抹「紫色」,成為發家致富的「法寶」,也為打贏脫貧攻堅戰貢獻了一份力量。來到宋柳溝村的紅潤山藥批發點,映入記者眼帘的就是密密麻麻「耀眼」的一堆「紫色」,還有忙碌著打包裝箱的人。
  • 平貝母成了致富金疙瘩
    「這小平貝,可是俺的金疙瘩,俺家脫貧致富全靠它。」向記者說起脫貧法寶,黑龍江省鐵力市鐵力鎮滿江紅村脫貧農民、70多歲的白秀雲臉上有著抑制不住的喜悅,她所說的平貝就是北藥——平貝母。
  • 純紅薯粉條專業村!魯山縣荊疙壋村成了「銀疙瘩」村
    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喬新強12月22日,在魯山縣辛集鄉荊疙壋村,貧困戶邢瑞家裡正在製作紅薯粉。在她家平房頂上,原本黃褐色的紅薯粉水沉澱晾乾後成了一個個銀白色的大疙瘩。「粉疙瘩再次加工後,就成了純紅薯粉條,一斤能賣到10元以上呢。」邢瑞介紹。
  • 隆堯:麻山藥變成致富「金疙瘩」
    河北省邢臺市隆堯縣西魏村麻山藥喜獲豐收 「沒想到俺這沙土地裡還能刨出『金疙瘩』!」日前,筆者走進河北省隆堯縣魏家莊鎮西魏村麻山藥種植區,村民李杏軍正在和村民們忙著採挖山藥,幾輛採購車在地頭拉運。李杏軍笑著說,今年他家種了50畝麻山藥,畝產在6000斤左右,目前麻山藥收購價是1.8元/斤,刨除種植成本,每畝淨收入6000多元。 魏家莊鎮位於隆堯縣西南部,耕地面積3.78萬畝,其中70%為沙壤土地,因為保水保肥能力差,不適宜傳統農作物生長。
  • 安嶽「紅薯女」黃曉燕:25噸有機紅薯支援武漢
    2月18日,由安嶽愛心企業家、四川省人大代表、民建資陽市委委員、「紅薯女」黃曉燕捐贈的25噸有機紅薯在安嶽裝車出發,順利發車前往湖北省武漢市。「當得知武漢疫情後,我在1月29號就萌發了捐贈紅薯的想法。但是之前一直不知道怎麼進行捐贈,因為交通運輸都進行了管控,捐給誰接收也不知道。後來民建資陽市委知道情況後,把信息上報給了民建四川省委。
  • 太丘鎮的紅薯疙瘩變成 「金條條」!
    「紅薯湯,紅薯饃,離了紅薯不能活。」紅薯是農家的重要食材。而紅薯粉條則是利用紅薯為原料,靠紅薯內的澱粉來製作的一種食材。在永城市,村民們就地取材,將自產的紅薯加工製作的紅薯粉條,是家家戶戶辦大小事、逢年過節的必備菜餚。粉條可涼拌、可烹炒、亦可做湯。裝盤色澤誘人,入口味美滑爽,嚼起來更是勁道噴香。
  • 周穎:金香絲粉絲傳奇
    認識安徽省金香絲粉絲農業合作社理事長蔡之瑞前,我以為常見的紅薯就是土生土長的「醜小丫」,讓人不待見的。其實,相傳它就不是我們「自家貨」,最早由印第安人培育,後來傳入菲律賓,是被當地的統治者視為珍品嚴禁外傳、違者要殺頭的。在16世紀時,有兩個在菲律賓經商的中國人,設法將紅薯藤編進了竹籃和纜繩內,才瞞天過海運回了福建老家,後來就慢慢地遍布了全國,這樣說來,它是很有顏值的「舶來品」。
  • 種下西蘭花,收穫「金疙瘩」
    楚天都市報12月23日訊(記者劉冬莉 通訊員楊靖)位於潛江市高石碑鎮魏棚村的潛江蝦農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西蘭花種植基地,蒼翠欲滴、充滿生機的連片西蘭花似一顆顆「金疙瘩」在田間競相綻放。12月23日,公司總經理彭紹斌正忙著和工人們將剛剛採收的西蘭花打包裝車,準備運往湖南。
  • 鎏金歲月:紅薯葉南瓜麵疙瘩湯
    傳聞李鴻章在訪問美國時,因吃不慣西餐,其私人隨身廚師便將剩菜雜燴一鍋,恰巧有外國客人造訪,李鴻章挽留招待。外國客人品嘗後稱讚不已,向李鴻章詢問菜名,李隨口一句「雜碎」。此後「李鴻章雜碎」便流行開來,在當地大受歡迎,成為當地中餐館的一道招牌菜。後來「雜碎」甚至成了中國菜的代名詞。同時不少旅美華僑開設的餐館也紛紛改名為「雜碎」館,而食單上也書「李鴻章雜碎」之名,從中大獲其利。
  • 種好種薯這個「金疙瘩」
    我一琢磨這種薯是『金疙瘩』啊,於是我當機立斷申請了2萬元的扶貧小額貸款,承包了兩座大棚,當年就賺了6萬多元。現在不僅還上了貸款,還蓋了個彩鋼房,經營起了小賣部和小吃部。」楊紅娟說。 靠著種種薯,楊紅娟脫了貧、存了錢,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不僅成為種種薯的「狀元」,2019年,她還被評選為商都縣脫貧之星標兵戶。
  • 「紅薯姐姐」禾生金
    敢於突破,紅薯致富    2001年,羅豔芹與丈夫在鄭州註冊成立河南省粒粒豐種業有限公司。隨著業務量的擴大,羅豔芹夫婦返回家鄉,並於2012年註冊成立滑縣禾生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種植小麥和玉米。2019年,為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經濟作物,在羅豔芹的大力主張下,合作社收購了村裡的粉條加工廠,並種植100多畝高澱粉紅薯,用於加工粉條。
  • 安嶽縣長用四個字介紹安嶽檸檬特點,簡直妙極了!
    第一個開放平臺就是依託兩條高鐵,新建一個15平方公裡高鐵新城;第二個平臺就是依託安嶽石刻、安嶽檸檬,深化與重慶,特別是大足區的合作,共同來打造川渝文旅融合發展示範區域;第三個平臺就是安嶽經開區,省級經開區,依託這個平臺,我們重點發展三大產業,我們的食品健康、清潔能源、紡織鞋服三個產業,來做大做強安嶽縣高質量發展工業脊梁。
  • 專家進村點「土」成金,窮山溝成了香草谷,百姓「脫低」致富
    陽春三月,本版開闢「致富奔小康 京郊走一線」欄目,記者走進京郊大地,記錄「脫低」故事。本報記者 李瑤春暖大地,深山裡的延慶區大莊科鄉黃土梁村草木萌生。東坡的梯田上,村民劉殿臣正忙著平整土地,為天竺葵春種做準備。「這可是咱致富的金缽缽,得精心管哩。」劉殿臣說。說是金缽缽,名副其實。
  • 沅陵:紅薯產業助力貧困戶增收致富
    工作人員在擺放剛剛生產的紅薯粉。工作人員在晾曬紅薯粉。工作人員在晾曬紅薯粉。工作人員在晾曬紅薯粉。工作人員在整理晾乾的紅薯粉。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通訊員 瞿宏紅)12月19日,筆者來到湖南省沅陵縣大合坪鄉七甲溪村沅陵縣康源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看到廠裡一片繁忙,工作人員正在生產和晾曬紅薯粉絲。沅陵縣大合坪鄉境內以紫色砂頁巖和黃土為主,適合種植紅薯。歷年來,當地農民一直有種植紅薯的傳統。
  • 土桃變身「金疙瘩」
    在他眼裡,手中的這個土桃就是增收的「金疙瘩」。阿卜拉種植土桃已有10多年,在村裡小有名氣——因為經驗豐富,他家土桃產量逐年提高,效益一年比一年好。「我家有17畝土桃,今年預計收入17萬多元,去年我又新種了10畝土桃,明年就結果了。」阿卜拉笑呵呵地說。卡勒維村水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這樣的自然條件使當地土桃品質獨特,皮薄汁多、入口即化。
  •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山西陽城紅薯產業助力農民增收致富 2020-06-29 07: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如今成鄉親們致富的「寶疙瘩」
    這種曾經的小野果被有心村民批量種植,成了鄉村增收致富的「寶貝疙瘩」。靈機一動,電視節目教他把「甜星星」挪下山「你看這些龍葵都已經結果了,密密麻麻壓彎了枝頭。」6月18日,在種植大棚裡,望著一株株結滿果實的龍葵,張生路喜上眉梢,再有一個月,他的「寶貝疙瘩」就可以採摘銷售了。別看已72歲,張生路的腦子仍然很活泛。
  • 種紅薯的最高境界,把紅薯種在空氣中,60天就採收!
    紅薯是大家都非常喜歡的食物,大家一般都知道紅薯是長在土壤裡的,一般是春種秋收,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種紅薯的最高境界,不用土不用盆把紅薯種在空氣中,60天就採收!不僅能看還能吃,而且成熟周期短,一年下來光收穫的紅薯竟達1200斤,比種在地裡還要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