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平淡無奇的紅薯,怎麼能帶動村民致富?資陽安嶽80後「紅薯妹」黃曉豔很有發言權,她通過15年的不懈奮鬥,創辦了資陽市尤特薯品開發有限公司,帶動了產值近億元的紅薯種植、研發和加工產業鏈,產品出口法國、杜拜,遠銷北上廣和港澳臺,2016年「走」進了人民大會堂。她是如何將紅薯變成了致富「金疙瘩」?
「近期在給安嶽縣周禮鎮所有貧困村的集體經濟做紅薯種植計劃,帶動每個村的集體經濟紅薯種植至少要達到200畝以上。」5月9日,黃曉豔告訴記者,她的紅薯地裡,也在忙著旋耕土地、紅薯播種育苗工作,過段時間將對其進行移栽。」近日,黃曉豔成為第23屆「四川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之一,她說,這既是對她工作的認可,也是一種更大的責任。
成立資陽首個家庭農場
帶動村民種紅薯致富
1982年出生的黃曉豔,是安嶽縣周禮鎮救星村人,作為資陽市尤特薯品開發有限責任公司的董事長,她被人們親切地稱為「紅薯妹妹」。「17歲時,我就跟隨父親到廣元做紅薯加工,主要從事紅薯收購和粉條加工工作。」談起黃曉豔初次接觸紅薯的契機,她記憶猶新。
黃曉豔說,紅薯不僅味道好,還含有豐富的營養,越來越受到人們歡迎,她從中看到了商機。「2013年我就回家鄉創業,成立了資陽首個家庭農場。」黃曉豔介紹到,成立之初,她租下200畝土地試種有機紅薯。當時,村裡以種植玉米和澱粉型紅薯為主,很多村民都沒見過有機紅薯。「多數村民持懷疑態度,很少農戶加入種植。」
有機紅薯個頭比普通紅薯小,種植過程中不施化肥、農藥,對技術要求高。試種幾年後,黃曉豔種的有機紅薯比傳統紅薯價格高上好幾倍,村民紛紛加入。如今,救星村的家家戶戶種上了黃曉豔提供的紅薯苗,村子也在2016年脫了貧。
為帶動當地更多農戶增收,黃曉豔不斷擴大種植規模,將有機栽培技術運用到傳統種植上,目前黃曉豔帶動安嶽縣近10個鄉鎮的5000餘戶農戶增收,帶動2000餘名留守婦女居家靈活就業,並且在建立了1560畝有機紅薯核心區的同時,成立了安嶽縣周禮鎮鴻安紅薯專合社,創新實行「公司+合作社+農戶」一體化經營模式,帶領500餘戶貧困戶種植紅薯,籤訂定向保底價收購協議,人均增收上千元。
建資陽首個紅薯加工廠
拉長紅薯產業鏈
「我有一個紅薯大計。」黃曉豔說,除了帶動周邊村民種紅薯脫貧致富,她還著力拉長紅薯產業鏈。7年多來,家庭農場紅薯種植面積已達29000餘畝,品種也從原來單一的澱粉型發展到優質食用型、鮮食水果型、高澱粉加工型等多個品種。幾年下來,黃曉豔發現,有機紅薯一年中的售賣時間有限。
「如果鮮銷實現四季供應,紅薯的價值將更大。」黃曉豔說道,目前投資了800多萬元在周禮鎮海棠村建立了8個保鮮儲存庫,已完成一大半工期,預計今年8月投入使用,可儲存3000噸鮮紅薯,打破紅薯供應的季節性短板。
【正在修建的紅薯保鮮儲存庫】
從加工和銷售環節發力,進一步延伸紅薯產業鏈——她將新目標定為「接二連三」。
抓第二產業的思路,是自建資陽市首個紅薯加工廠,黃曉豔告訴記者,今年將把此前位於廣元的紅薯加工廠轉移到周禮鎮,用於加工紅薯粉條、手工紅薯幹和鮮紅薯粉。而延伸第三產業的法子,是開紅薯實體店和發展紅薯觀光園,她說下半年,將把之前的烤紅薯店改建成樣本旗艦店,主要對接外地高校的創業項目。同時,還將在海棠村規劃一個佔地約300畝的「紅薯觀光產業園」,將紅薯種植、新品種培育和鄉村旅遊觀光相結合,賺旅遊錢。
黃曉豔有一顆創大業、扶大貧、同富裕、奔小康的初心,她歷經探索和實踐,將普通紅薯做出了最大的經濟效益,帶動周邊部分貧困群眾增收脫貧,她的辛苦也得到了相應的回報,黃曉豔曾獲得「全國三八紅旗手」、四川省「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行動先進個人、「四川十大扶貧好人」及資陽市脫貧攻堅奉獻獎等榮譽。
談及以後的打算,黃曉豔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2018年我是安嶽的紅薯妹妹,2019年我是四川的紅薯妹妹,2020年我是中國的紅薯妹妹,未來我想做世界的紅薯妹妹,帶動更多的人就業、創業、脫貧、致富。」
往期精彩回顧
上期|
上期|
上期|
來源:安嶽電視臺
原標題:《「土坨坨」成致富「金疙瘩」,安嶽「紅薯妹妹」種的它曾「走進」人民大會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