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親子衝突的原因及對策
上周五很榮幸邀請到
路橋區教壇新秀,路橋區優秀教師
台州市路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心理教師
李麗華老師
為大家帶來一課
《親子衝突的原因及對策》
各位家長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路橋職技校的專職心理教師—李麗華。歡迎大家收看由路橋區婦聯和路橋區教育局聯合舉辦的「我愛我家」家庭教育網絡公益微課。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聊聊親子衝突的話題,我會從親子衝突的認識、衝突產生的原因以及從家長角度可以採取的策略和大家進行分享。
01
認識親子衝突
我們先來看看兩個案例。
第一個案例是我自己的。我的孩子未滿3周,這個時候正粘人,總是想你陪著各種玩。大多數情況下,我都很愛與他一起。但是,有時候因為工作我們需要有獨立的空間。每次他看到我的電腦,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看到媽媽在幹什麼也想要參一腳。如果你不讓他和你呆在一起或者嚴厲禁止他動電腦,她就會表現出很大的情緒,也能哭鬧的更嚴重。
還有一個是我們在諮詢中經常碰到的了。家長嫌孩子天天玩遊戲、學習不認真、做作業拖延。記得有一次在公交車上看到一位媽媽,在和其他家長打電話的時候,誇對方的孩子努力、上進、好學,嫌棄自家的孩子天天玩遊戲、不去輔導班,這個時候他的孩子坐在邊上,一句話都不說。還有一次家訪時,我和家長聊起孩子,家長沒有更多的語言,只是一味的搖頭,這讓我印象深刻。
在日常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時有發生。孩子日益長大,也意味著孩子與父母的衝突越來越多,大多數父母都痛恨衝突,對解決之道感到困惑,甚至有意迴避衝突,我常聽說夫妻兩個用「一輩子沒紅過臉」來形容他們的關係之好。但很遺憾這樣的關係只可能說明他們從未走近過彼此,或者一方拼命在自我壓抑、委曲求全,這都不是真實的健康的關係。
親子關係是眾多人際關係中最早建立起來的,對兒童的成長和人格的塑造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親子衝突又是孩子成長中不可避免的產物。有效地化解親子衝突,形成良好的家庭關係,提高人際適應能力,對孩子的心理、社會和認知的發展都是十分必要的。
什麼是親子衝突呢?親子衝突是指父母和孩子之間在目標、觀念、需要、意見、期望上由於彼此的不一致而造成的對方在認知、行為、情緒上的矛盾或對立。親子衝突在學齡前期(2-3歲)及青春期(12歲---18歲)表現的較為明顯。親子衝突涉及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現下關於學業的衝突應該是最典型的;親子衝突有語言上的對立、反抗,也可能是非語言的沉默、迴避等。
02
影響親子衝突
產生親子衝突的原因很多,我覺得這幾點是比較突出的原因。
01
身心發展的特點
研究表明孩子的年齡與親子衝突呈現出一個倒U字形的趨勢。親子衝突在低齡兒童中呈上升趨勢,在適齡兒童中保持著較高水平,在年齡稍大的孩子中則呈下降趨勢,其中以初中二年級為頂峰。
兒童在嬰幼兒期對父母是全身心的依賴,但是隨著語言、自我意識的發展,孩子開始會說「不」,學會開始表達自我,這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孩子沒有原來聽話了。其實我們做父母的應該感到高興,因為這代表著我們的孩子在長大。
青少年時期,孩子最主要的發展任務是獲得成熟和健康的自主性。進入青春期後,青少年抽象思維開始佔主導地位,獨立性、批判性明顯發展,他們開始用懷疑、審視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開始獨立思考問題,並常常不滿足於答案,挑戰家長的權威性,迫切的要求獨立的權利,將家長曾經給予的生活上的關照和情感上的愛撫視為獨立的障礙。因此常引發親子衝突。
02
社會大環境對親子衝突的影響
親子兩代人的成長處在兩個不同的時代,社會經歷、所接受的教育都有所不同。現在的孩子接受的更多的是新時代獨立的思想教育,科技與理念的發展讓孩子更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學習能力強,而我們的家長則往往在用自己時代所接受的教育、規範來要求、評價子女,這就造成了兩代人在認知、行為上的差異。不僅如此,中國傳統的「學而優則仕」思想,讓我們的家長更多的關注孩子的學業,甚至「唯分數至上」,而孩子的發展卻需要多樣性。因此,現在親子衝突更加明顯了。
03
親子的不同需要對衝突的影響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需要與期待,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需要和期待,如果親子間的需要和期待不一致且不理解、不接納對方的需要和感受就很容易產生衝突。舉個例子:假期到了,孩子想參加夏令營。媽媽不同意,因為期末考試不太理想,下學期就初三了,考不上重點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孩子很生氣,很多事情就不配合,媽媽也很生氣。衝突產生了,這個問題出在哪裡呢?媽媽覺得學習才是唯一值得關注的事情,期末考不好暑假就應該補課,總想著玩會玩物喪志;孩子認為假期可以做一些平常不容易做的事、放鬆自己,夏令營多有趣啊,能結識新朋友、有更多的收穫。兩個人想要的東西不一樣、而且得不到對方的認可和支持。你不支持我,我也不支持你;你在乎學習,我就不在乎學習,就這麼簡單。這裡面就是互相不能理解、不能接納,而不是你說的對我就應該聽你的,當下沒有人會在乎你說的對不對。孩子如果在學校、家裡常常不被認可和接納就會產生低價值感,就如同我的很多學生,他認為自己差,其實他有很多優點,但是他都不認同自己,他們愛玩手機、遊戲,因為在那裡他可以得到認可和獎勵,得到短暫的價值感。如果我們不能理解他們的這種需要,你就不能理解他們為什麼那麼喜歡玩手機。
大多數父母把育兒中的衝突,看成一種權力鬥爭,一次分出勝負的戰鬥。當衝突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發生時候,大多數父母試圖用對自己有利的方式解決衝突,以便讓自己贏孩子輸,讓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也有一些父母會總是向孩子屈服,讓孩子勝父母敗,讓孩子的需要得到滿足。對他們來說,不是贏就是輸,因此常引發親子衝突。
04
溝通方式對衝突的影響
在諮詢中,親子問題我們聊的最多的應該是「溝通」這個詞了。很多孩子反映溝通無效,這種情況不僅是親子間,很多夫妻之間也是如此。我們知道現在生活壓力很大,很多家長平時很少與孩子交流,親子互動頻率低,甚至是只有在孩子出現問題時才對孩子進行教育,接觸不足導致了溝通困難;而有的父母與孩子談論的多是學習和成績,多以說教式進行表達,溝通方式單一也讓我們的孩子也不願意聽。
03
如何化解親子激烈衝突
衝突可能讓親子關係變得疏遠,但也可能讓我們看到彼此的需要,親子關係變得更為緊密,這取決於如何解決衝突,而不是有沒有衝突發生。如何讓親子雙方在衝突中都是贏家呢?下面我提供幾個策略讓大家來參考:
01
正確看待親子衝突。
意識到衝突並不可怕,它是人際關係的一種,孩子也能在衝突中學會如何更好地處理衝突;需要意識到青春期孩子思維地片面性與獨立性,這是他們的年齡發展特徵,無需過分擔憂;同時意識到親子之間的衝突肯定是由來已久、日積月累,才會演變到激烈的衝突甚至關係完全破裂,所以不要奢望一時半刻就徹底解決這個困境,保持耐心,只要我們的做法讓情況有所改善,就說明我們應該是走在了對的路上。
02
看見孩子的需要。
仔細想想生活中,當我們去買東西,跟別人討價還價,我們覺得對方的東西太貴,而老闆覺得我們的議價會虧本,這時我們會說:「既然我們都有誠意,大家都各讓一步,定個折中的價格吧」這筆買賣往往會成功,兩人各取所需,各生歡喜。可見當人們關係平等,權力相當的時候,我們更傾向於權衡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我們的孩子也有自己地需要,同時也需要尊重,需要發展獨立性。所以,當我們能夠跟孩子談上話的時候,先不要強迫他去做任何我們希望他去做的事情,我們先聽聽他對未來有什麼規劃、打算。一件事情如果是為了老師和父母去做,那會覺得很累失去自己,如果主要是為了自己去做,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我們感知孩子的需要,在心底尊重他們的需要,那麼他們也會尊重我們的需要,也會耐心地聽我們說,雙方找到衝突雙贏地解決辦法,讓孩子找到對未來擁有的掌控感和希望感。
03
尋找溝通的恰當時機。
有時候,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太會挑時間,吃飯的時候一想到學習的事情就囉嗦兩句,一回家看到孩子在玩手機、看電視就再囉嗦兩句,有時候因為自己情緒不好看到孩子也罵兩句,這些都不是與孩子溝通的恰當時機。恰當時機就是兩個人情緒都比較平靜,並且都願意去訴說。如果實在找不到一個恰當的時機,你可以向他發出正式的邀約,詢問孩子什麼時候有空,跟他說想要和他談談。如果有些孩子已經徹底不跟父母當面對話,我們也可以採用書信的方式,很正式地向對方發出邀請。
04
真誠地向對方道歉。
如果親子之間已經是到了劇烈衝突的情況,大部分父母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做得不好的地方,或是傷害對方的事情,我們可以真誠地向對方道歉。
05
恰當表達感受。
我們在表達式常用「你信息」——用以「你」開頭的句子表達:「你怎麼這麼不聽話」、「你怎麼會這麼想」等,相信看了這樣的句子誰都會感到不舒服,因為這聽起來像在責備,極易引起對方的憤怒和反擊,不僅達不到真正的溝通,還會使交談變成爭吵,兩敗俱傷。有一種方法叫「我信息」表達法。「我信息」是指「用以『我』開頭的語句告訴對方自己的想法、感受、願望、要求等」,比如「我生氣了」、「我覺得很委屈」等。由於它只表達自己的感受、要求,聽起來是希望、懇求、建議,而非命令、指責,因此,它不會激起對方的防禦和反擊——它既是內心感受的分享,也可增加雙方的情感交流,尤其是表達負面情緒的好方法。一般來說,「我信息」的表達句式可以是:當……時候(引發情緒的事件),我覺得……(陳述真實感受),因為……(陳述引發情緒的原因),我希望……(你的期盼)。比如:當與孩子溝通時,家長可以這麼講「老爸最近看到你關在房間裡一天了,甚至沒有按時出來吃飯,我們很擔心你的狀況,想說你是不是碰到了什麼困難?這讓我心裡感到很難受,覺得自己沒有扮演好爸爸的角色,沒有給你帶來支持和幫助,你願意找個時間和我談談嗎?至少先出來吃一下飯。」一段話包含了對孩子的道歉,也表達了對孩子的擔心和關心,也提出了我們的請求。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書《父母效能訓練手冊》
06
協助孩子執行計劃。
改善需要循序漸進,目標的設定也需要符合實際情況,是孩子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主體是孩子。例如做作業拖拉、使用手機時間過長的情況,父母最好不是直接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實際上居家自主學習經常要用到電子設備,你也沒有辦法徹底禁止孩子使用手機或電腦,你可以問問孩子今天要完成大的學業工作量以及要花多長時間娛樂?要安排在一天當中的什麼時間?怎麼安排以孩子為主,他自己來決定,我們如果發現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可以向孩子提出我們的疑問和擔心,或者提供更為妥善的建議。
如果能夠做到以上步驟,那剩下的就是保持耐心和確實的執行。同時需要注意家庭是人格的塑造廠,我們家長要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在家庭生活中多有效溝通、避免語言和行為上的激烈衝突,給孩子造成的不良示範,保持情緒的穩定性、觀念的一致性和對問題解決的主動性,在對峙中做出讓步打破僵局,主動和子女進行溝通,逐漸消除矛盾。
消除親子衝突
願每個家庭都能幸福和睦
原標題:《微課堂(視頻)丨路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李麗華老師:親子衝突的原因及對策》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