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果讓你帶全校最難教的班級,你能勝任嗎?如果讓你面對最難「對付」的學生,你會怎麼教?
剛剛上映的一部印度電影《嗝嗝老師》,話題就與此相關。這部電影豆瓣評分7.5,一些看過的老師感慨:「原來,師生關係從來都不應是單向傳授,而是一種良性互動、互相影響、共同成長的結果。」「真戳心呀,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仿佛讓人觸摸到了教育的溫度。「
中教君想,您若可以在繁忙工作中抽出一點時間來看看這部電影,或許會有意外的收穫。
電影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奈娜·瑪圖爾的女教師,她身患圖雷特症候群。患有此症的人經常會不受控制地抽搐並發出怪聲,而在緊張狀態下,叫聲和抽搐則會更加頻繁。
由於先天無法控制自己的發聲,我們似乎也很難想像她多年來是如何在學校完成的學業,更無法相信,大學畢業後的奈娜居然勵志做一名老師,即便一次次因生理缺陷而遭到拒絕,和父親也發生過無數次的衝突,她也從未放棄過自己的夢想。
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後,奈娜終於在自己的母校爭取到了工作機會,但分配給她的任務卻是去教全校成績最差的F班,而這裡也有著一群最難對付的學生。
被學生嘲笑自己的疾病、被學生欺負排斥,被其他老師帶著有色眼鏡相看,這些,都變成了她的日常。
本以為,她很快就會放棄,卻沒成想,這令她越挫越勇。
在印度的主流的學校裡,學生們不僅按照成績從A到F劃分班級。更殘酷的是,處在F班的來自貧民窟家庭的學生,僅僅由於搗蛋、成績差,就將面臨被退學的命運。
在此危難之際,奈娜要藉此向不看好她的同事們證明:「只要有正確的引導,每一個學生都能變成一個好孩子。」
於是,影片所建構的雙重戲劇衝突也全部交代給觀眾:
一邊是奈娜以一己之力是否能改變F班學生們被退學的命運;
另一邊則是她需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患有圖雷特症候群的人是否也能和正常人一樣,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
懷揣著自己的信念,奈娜老師希望能通過因材施教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先教會他們如何做人,再談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開始,奈娜老師的良苦用心不僅受到問題少年們的排斥抗拒,他們甚至還對老師發出的怪聲報以嘲笑態度,並屢次戲耍她,但這並未改變奈娜的初心,反倒更堅定了她使用自己教學方式的決心。
漸漸的,戾氣滿滿的學生們,被這個得「怪病」的老師感動了。
因為奈娜老師和其他老師不一樣,不光沒有嫌棄他們,反而變著花樣的「拯救」他們。
即使一再被學生質疑和戲弄,她仍不放棄,她依靠自己的力量,深入孩子的內心,帶著孩子們放飛紙飛機,告訴他們:
如果你們只顧著自怨自艾,最終的結果只會在泥沼裡越陷越深,只有正視自己的恐懼,才能改變現狀。
對奈娜老師來說,這群孩子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和善良,並沒有被貧窮的出身覆蓋,她都看得清清楚楚。
學校不允許這群孩子在學校裡上課,她就帶著孩子們在海邊學習;
孩子們的家長不好意思去學校開家長會,她就自己騎車去貧民窟一個個拜訪;
她願意花著自己的錢,帶孩子們吃他們這輩子都沒有吃過的美食;
她用自己的一切守護著這群,從小就在窮苦潦倒裡長大的孩子.
這群表面叛逆內心脆弱的孩子,在最終被奈娜老師的真心所打動,變成了努力向上熱愛生活的「好孩子」。
他們的人生,因為遇到了奈娜老師,被成功拯救於水深火熱的生活中;
他們的未來,也因為奈娜老師,從暗淡無光變得閃閃發亮。
的確,當師生開始建立起信任和友誼的基礎後,雙方的互動才會更有效。
奈娜老師的教學方式和她對孩子們的付出令我們動容。同時,作為老師的我們,還收穫了哪些教育啟示呢?
1、偉大的老師都是帶著愛的
F班的學生實際上是自卑的。他們的自卑來自於貧窮、來自於外界的不認可。但老師非常理解這幫學生的心理。即使他們各種惡作劇、各種問題行為,但在奈娜老師看來,都是正常的。所以,奈娜做了很多努力,讓學生感受到被認可、被鼓勵。讓學生們感到溫暖、感動。
正是奈娜全身心的為了孩子成長,堅持每個學生都是有智慧的,學生們才有了後面的改變。
偉大的老師一定是無條件愛他們的學生的。什麼是老師的愛,就是相信學生、支持學生、鼓勵學生,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所以,作為老師,一定要帶著愛工作、帶著愛育人。那麼,你會發現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成才的。
2、教育首先就是「尊重「
先天性身體缺陷,在正常人看來會認為不正常,而對於缺陷兒童來說卻是正常的。因此,奈娜老師可以理解這些來自貧民窟的孩子們。他們一切的問題行為,其實背後的訴求就是博得其他人的關注,甚至接納。他們試圖用他們的方式來獲得關注、認同。
在受到老師、其他同學的冷落之後,行為愈演愈烈,甚至出現報復行為。作為他們的老師首先做的是尊重他們。而不是看不起他們、嚴苛對待他們、用老師的角色要求他們。
她走進他們,和他們在一起,讓他們每個人看見自己的優勢與學習的結合。比如,有的學生特別擅長算術,有的特別擅長RAP,有的特別幽默等。
有尊重才能有交流,有交流才能有懂得,有懂得才會有恰當的教法。
3、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影片中的9F班學生從沒有及格過,在所有師生眼裡基本是無可救藥。奈娜跟校長說,9F班每個人都是有智慧的,於是立下了4月期限,讓每個學生都及格的目標。那麼,奈娜是怎麼做的呢?
首先,關注學生們的興趣,通過關注他們興趣了解他們,走進他們內心,為後面的交流、教學做了鋪墊。比如,會說RAP的學生利用奈娜的怪叫聲變成了一段說唱,而奈娜沒有生氣反而跟著他們一起說唱;比如賭博的學生算術速度超快,拿出一副撲克讓學生做一次老師給大家上算數課……
其次,變革教學方法。這些問題學生對學習不感興趣,是因為他們沒有信心認為能學好。奈娜便根據實際情況,不教條的按既定的教學大綱教學,而是創造性的變革教學方式。比如,把課堂搬到教室外,比如用雞蛋引出拋物線的概念,比如用籃球運動的方式教物理;比如,用放紙飛機的方式讓學生放飛恐懼。奈娜用最簡單的方式講解複雜的枯燥的理論知識,並且寓教於樂,讓學生有參與感、產生學習興趣。
如果每一個孩子都能有正確的引導,那麼每一個孩子都可能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讓他們自由去成長。
4、每個老師,都需要有教育使命感
影片中有一段話說:「普通的老師是教書,優秀的老師是教做人,而偉大的老師是讓學生明白教育的真諦。」
沒有愛,沒有使命感的老師是無法成為優秀乃至偉大的老師的。教師通過尊重、鼓勵、愛,讓每個學生能更好的成長和發展自己。
帶著這樣的教育理念和行為一直到退休,最後當她走出校門那一刻,曾經的學生過來迎送,奈娜老師臉上的笑容蕩漾。那一刻,我想便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了。
5、教師要懂點心理學
奈娜老師老師應該是一個成功的心理學實踐者。
說她是成功的實踐者,有兩點:一是通過自身的努力克服圖雷特症候群帶來的自卑;二是將心理學的方法運用在教學中,讓全校最差班級成為優秀班級。
有人說,所有學生學業上的失敗,都是學生心理上的失敗。作為老師,我們不能僅僅只關注學生的分數、成績,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多了解學生的家庭背景,多關注他們的興趣,多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老師有責任培養學生形成獨立的人格。
教師塑造學生的靈魂,肩負著人類的未來。從這個角度講,教育,無疑是最偉大的事業。
《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線》等一系列兼具娛樂性和教育意義的印度電影,在我國上映後,都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其中探討的教育話題,引發不少老師和家長思考。
01
《摔跤吧!爸爸》
馬哈維亞曾經是一名前途無量的摔跤運動員,在放棄了職業生涯後,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能夠替國家贏得金牌。馬哈維亞將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兒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連給他生了兩個女兒,取名吉塔和巴比塔。讓馬哈維亞沒有想到的是,兩個姑娘展現出了傑出的摔跤天賦,讓他幡然醒悟,就算是女孩,也能夠昂首挺胸的站在比賽場上,為了國家和她們自己贏得榮譽。
就這樣,在馬哈維亞的指導下,吉塔和巴比塔開始了艱苦的訓練,兩人進步神速,很快就因為在比賽中連連獲勝而成為了當地的名人。為了獲得更多的機會,吉塔進入了國家體育學院學習,在那裡,她將面對更大的誘惑和更多的選擇。
02
《起跑線》
一對印度的中產階級夫婦:服裝店老闆拉吉與太太米塔為了讓女兒皮婭接受更好的教育想盡了各種辦法。而當他們費勁心思終於要將女兒送進名校時,事情卻又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03
《神秘巨星》
少女伊西亞擁有著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對唱歌充滿了熱愛的她做夢都想成為一名歌星。然而,伊西亞生活在一個不自由的家庭之中,母親娜吉瑪常常遭到性格爆裂獨斷專橫的父親法魯克的拳腳相向,伊西亞知道,想讓父親支持自己的音樂夢想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某日,母親賣掉了金項鍊給伊西亞買了一臺電腦,很快,伊西亞便發現,雖然無法再現實裡實現夢想,但是網絡中存在著更廣闊的舞臺。伊西亞錄製了一段蒙著臉自彈自唱的視屏上傳到了優兔網上,沒想到收穫了異常熱烈的反響,著名音樂人夏克提亦向她拋出了橄欖枝。
本文編輯 | 郭可暢
責任編輯 | 郭可暢
文章來源 |
幕味兒《春風化雨!為這部印度佳作點讚》
學習喚醒者《扎心了!電影《嗝嗝老師》道出的5點教育啟示》
視覺志《一部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送給那些當年被看不起的女孩》
電影資料及簡介來源於豆瓣電影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閱讀原文,下載中教之聲APP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