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孩子有耐心,怎麼就那麼難?

2020-12-18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說說咱家娃,ID:mykidsstory】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收到了一則讀者媽媽的留言,說感覺自己好像不愛孩子了,因為她總是會對孩子特別不耐煩,一說話就是指責和訓斥。哪怕孩子已經上幼兒園了,相處的時間並不多,她也沒辦法像孩子很小的時候那樣滿懷溫柔,循循善誘了。她知道這樣的態度對孩子是不對的,很怕孩子像自己小的時候那樣和父母沒感情,不快樂,卻又身不由己,難以克制。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位媽媽一定是愛孩子的,這一點永遠都不要有懷疑。真正不愛孩子的人,一定不會有這種「對孩子不夠好」的困擾,只會覺得一切惡劣行為都是理所應當。其實事實恰恰相反,你一定是太愛孩子了,才會對「不耐煩」這件事如此的在意。

其實,「不耐煩」這種情緒,每個父母都會對孩子有一些,嗯,準確的說,其實是有很多,哪怕是很愛很愛孩子的父母也不例外,我從不諱言我自己每天都會對孩子有不耐煩的瞬間,至於不耐煩多少次,視當天的狀態而定,少則兩三次,多則七八次或者十來次,這一點都不誇張。

因為家庭並不是一個可以期待完美的地方,一地雞毛才是日常,小孩還是新手人類,確實會很難搞,很過分,很搗亂,很不講理,當父母的身處成年人的殘酷世界,也確實是總著急,總忙亂,總憂心,總有情緒……總而言之,要求當父母的對孩子能一直和顏悅色,也是不切實際的。

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父母和孩子之間是有一個情感帳戶的,你們每度過一段快樂時光,就是往帳戶裡存錢,每當你們之間發生衝突不開心,就是從帳戶裡取錢,如果你對孩子不耐煩的時候太多,多到會透支你們的情感帳戶的時候,親子關係也會變得冷漠對抗,接下來對孩子的影響和教育就無從談起了。

所以,我們要首先搞清楚,你的那些「不耐煩」,到底是不是在正常的範圍內。

因為的確很多父母因為童年創傷的原因,會對自己要求過高,一旦發現自己對孩子有負面的行為,就會喚起童年回憶,感覺內心的自我再次受傷,從而產生強烈的愧疚感。有的時候這種感覺會過於誇張,導致你失去對現狀理智的判斷。

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不是很沒耐心的媽媽,最方便的辦法是去問身邊的人,最好能多問幾個,如果你的親人朋友們都覺得你和孩子之間的互動很好很有愛,那情況一定就如他們看見的一樣,所謂「對孩子不耐煩」,只是因為你太過焦慮,放大了愧疚的感受而已。

如果你沒辦法搜集到太多身邊的人的意見,也可以想辦法自查,可以準備一支錄音筆放在身上,錄下你和孩子度過的普通的一天,然後回頭邊聽邊記錄統計,看看你不耐煩的時間有多少,正常的時間有多少,開心的時間有多少。如果不耐煩的時間在40%以下,你也不必過於擔心。當個60分的媽媽足夠了。

當然,現實情況也可能是,你發現自己確實對孩子不耐煩的時間太多,想要改善這一情況,要怎麼辦呢?

首先,自我覺察

沒耐心的原因,並不是因為你不愛孩子,而很可能因為,你的童年很少有「被耐心對待」的經歷,所以你沒有從父母那裡學習到良性互動的方式。一旦遭遇孩子不合心意,直覺反應上來就是重複自己父母的語言和行為。哪怕你理智上知道這是不對的,也很難攔住自己說些傷人的話,因為你並不知道如何用不傷人的語言去應對孩子當時的行為。

談到這個,我就突然想起一個非常類似的情況:前兩天我家孩子拿回考卷,老師要求在父母給孩子寫評價,評定表裡的句式必須是「I proud of……」,寫我因為哪些哪些的細節為孩子而驕傲。我這樣一個如此擅長寫字的人,面對這張評定表卻腦子一片空白,雖然孩子的考試結果非常優秀,但是我卻一句驕傲都寫不出來,反而是一堆形容孩子缺點不足的句子在我腦子裡不停打轉。我並不是不想誇孩子,但是一讓我具體誇起來,我就不會組織語言了,甚至會有很尷尬彆扭,生理不適的感覺。

原生家庭,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對一個人產生難以磨滅的影響的。

認識到這一點,不是要把責任推卸到原生家庭身上,而是要覺察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發現自己所欠缺的東西,才能有意識的去改變自己一直習慣的互動方式,讓自己能跳出原生家庭帶來的桎梏。

我們並非缺乏愛孩子的心,缺乏的只是表達愛的具體語言和行為的習慣,既然我們小時候沒機會去學,長大就得補課。

其次,刻意練習

我在北美就經常看到,隨隨便便的路人父母,普通學校的老師,對孩子都非常有耐心,誇人的話掛在嘴上,和順口溜一樣一套一套的。其實並非他們多有教育水平,只因為他們有這個習慣,這些話他們平時都掛在嘴邊,隨口就拿出來根本不費勁兒。

而我們這種重新學做父母的人,就需要去刻意練習這些應對孩子的話術,練得多了,形成了習慣才能運用自如。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改個口頭禪還挺費勁兒呢,我可是花了足足一年的時間,才終於不在老外問我「how are you」的時候,脫口而出的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

所以,我們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練習良性互動,是一個很長時間的過程。

第一步,你要想好,自己什麼時候容易不耐煩,再遇到這種情況要說什麼,譬如說:

當孩子摔倒的時候,不說「你怎麼搞的!」,而要說「你還好嗎?」

當孩子失敗哼唧的時候,不說「你給我閉嘴」,而是說「需要媽媽的抱抱嗎?」

當孩子磨蹭的時候,不說「快點快點」,而說「媽媽在等你哦~~」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說「你笨死了!」,而說「你覺得應該怎麼做呢?」

當然,這種話術你會很陌生,不可能一下子改過來,而是需要過程.

所以,第二步,你要先練習停止,不做任何反應

就好像我有一陣,老外問我how are you,我都會瞬間失語,然後用笑容代替回答。這看上去很傻,卻是個必經的過程。不說話,總比說出難聽的話要好得多。直到你習慣了停下來不太費勁兒的時候,就可以再進一步了。

第三步,嘴上不說,在心裡回答

在你強行停止對話的時候,時機很可能就過去了,想說正確的話也來不及了,但是不要放棄,就算當時沒說出來,過後也說不出來,心裏面默念一遍補上,默念得多了,你才會對這句話熟悉,離真正說出來的那一天就很接近了。

最後說出來的時候,其實是一切心理準備好的水到渠成。

其實第一次說出來的時候並不開心,而是覺得非常彆扭,渾身難受。這是正常的,不要逼自己逼得太緊,只要能說出來,無論效果如何,都給自己點個讚,獎勵自己吃個好吃的什麼的,加強積極的心理暗示。只要你能逼自己說出來個三五次,你對孩子的互動習慣就會開始慢慢改變了。

接下來,創造環境

雖然認真用力是能改變,但是那並不意味著你每次都能發揮好,離「遊刃有餘」的境界還有很長的距離。

一旦你心情不好,或者時間緊迫的時候,你的注意力會轉移到心情或者時間上,很難有餘力再去改變自己的話術。

所以也不要對自己要求太高,讓自己一下子就變成耐心溫柔好媽媽。只需要每天在心情美麗,不趕時間的情況下,努力的好好發揮一兩次,已經是非常不錯了。堅持這樣的用力練習很長一段時間,你才能徹底形成條件反射,完全改變原來的話術習慣。

所以,每天能有一段心情美麗並且不趕時間的親子時光是非常重要的,努力營造這樣輕鬆的環境,讓自己的改變不至於壓力太大。

平時一定要做好時間規劃,尤其是和孩子相處時間比較短的情況下,找那麼一個小時,作為只屬於你們親子的一個放鬆的特別時間,在這段時間裡,刻意去練習有耐心的互動就好。其他時間裡忍不住吼兩嗓子,訓孩子一頓,就不要太苛責自己了。每天努力去當一個小時的好媽媽,努力讓孩子感覺到一個小時的耐心溫柔,也是情感帳戶的一筆很大的收入,也會讓親子關係得到很大的改善。

如果你嫌一個小時太長,那從20分鐘開始做起,也是可以的。只要你努力的去耐心一點,孩子就可以感受得到。當你的那些「耐心的語言和行為」被使用得越來越多,你也終究會開始習慣這樣的互動模式,慢慢的變得更加有耐心了。

耐心並非只是愛的體現,而更像是一種技術,勤加鍛鍊就可以掌握要領。

我們當父母的也都是凡人,既不可能一直完美,也不會是多麼糟糕的人,我們的耐心確實沒有那麼多,但是孩子需要的那些,我們一定不會缺。

願我們都可以努力加油,在為人父母的道路上持續精進,每天都變成更加耐心一點點的父母。

其實不需要去當最有耐心的父母,只要你能夠比自己的父母有很多耐心,那就是讓你的孩子能夠擁有更好原生家庭的父母呀!只要努力就不虧!

努力你所能努力的,做到你可以做到的,無愧你的心,就一定無愧你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耐心陪伴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但是爸爸李承鉉卻一直耐心地陪伴著她,陪著她練習歌曲,陪著她練習跳舞。甚至是在Lucky進行錄製時,小女孩在場景幕布裡唱跳,幕布外,爸爸李承鉉和媽媽戚薇也一直耐心地陪著她跳,只要她抬頭,就能看到爸爸媽媽。格外安心,格外讓人信任。
  • 好好說話有那麼難嗎?
    好好說話有那麼難嗎?是的,真難!說話很容易,喉嚨噴出一股氣流,嘴巴和舌頭調整好發音的方向,抑揚頓挫的聲響就發出來了嘛。但是好好說話很難。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個在外面談笑風生的人,進入公司崗位或家庭的一瞬間開始變臉,在面對家人或下屬的時候,感覺就是氣不打一處來,要麼就是上輩子有仇。
  • 「無能」的爸爸,總愛對孩子說這「3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
    父母親總是希望孩子有出息,能夠光宗耀祖。但現實中的家庭教育,很多時候父親都是缺位的或者是"無能"的,他們不懂得該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引導孩子。很多時候,"無能"的父親喜歡說這三句話,孩子長大後難有出息。"無能"爸爸總愛對孩子說這"3句話",影響孩子一生父母是孩子整個成長道路上最重要的人生導師,父母的一句話往往能在不經意間帶給孩子不可預料的影響。
  • 等待——是最耐心的愛
    阿虎爸爸非常擔心,可是阿虎媽媽堅信有耐心的說︰「沒什麼呀!阿虎只是開竅晚了些。」那麼,阿虎究竟能不能開竅呢? 內容介紹  阿虎是只什麼事都做不好的小老虎︰他不會讀書、不會寫字、不會畫畫,甚至不曾說過一句話,而且他吃起東西來還邋裡邋遢呢!
  • 我沒耐心容易暴躁,怎麼修行能讓自己有耐心?
    江國正寂:術業有專攻。土地公公,城隍大人不太負責這個,這個可以去求鮑姑、觀音、張仲景,孫思邈。小啾啾:謝謝江大師。劉寧:我感覺我很沒有耐心很容易暴躁,怎麼修行能讓自己有耐心一點?就像人想要有愛情,人想要擁有愛人,那是因為人想要追的是一個感受。你把情緒的信號投射給一個人,然後你想要從這個人身上得到一種感受和反饋。也不談那些修行打坐那些東西,現在的你是沒有心情和精力去弄這些的。告訴你一個小方法,感覺你的胸口,靜靜的感受,你的心臟和胸口有一朵花在不停的緩慢轉動和開放,與其他人交流的時候感受下這種感覺,把注意力放在這個上再慢慢與人講話,你人可能會覺得舒服很多。
  • 怎麼追白羊座女生?追白羊座女生的大忌沒有有耐心,三分熱度
    很多時候,追求女孩子也不是那麼死腦筋的事情,有些男生就是那麼一板一眼的,也是很難成功的,而想讓自己的成功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那麼要學會針對性的來對症下藥也是很重要的。所以說有些時候人們也需要積累一些這樣的經驗,才可以以不變應萬變,很多方面都是可以實現自己的想法和出發點的。
  • 我想靜靜,怎麼那麼難?
    可在現實生活中,我想靜靜,怎麼那麼難?搞科研,做研究,不靜怎麼能行!靜以修身,靜能生慧,可我們能坐得住身,靜得下心嗎?我是一線高中語文教師,有二十五年的教齡,總想做點事,搞一點研究,可現實讓我身心俱疲。
  • 假髮怎麼打理?耐心看過來!
    假髮也需要定期保養清潔,發友們一定要耐心做好以下幾點,才能柔順、柔亮如初。1、假髮最好不要超過兩周清洗一次,在清洗前,先用梳子把假髮梳理整齊,然後再把護髮素用水稀釋,浸泡假髮。2、梳理假髮的時候要分階段的梳,力度要輕,要慢。
  • 有耐心的人生往往更幸福
    有一天,一家人辦完事從外面回來,汽車在家門口停下,妹妹凱薩琳對我說:「你幹嘛老是急啊?」聽了這話,我這才如大夢初醒一般。妹妹說對了,我總是在催促她,從來沒有耐心等待。 什麼時候做父母的需要耐心呢?不外乎下列幾種情況:  在處理上面這些日常事務上,耐心特別有用,因為這些都是小問題,來得快,讓人生氣,也考驗大人的耐心。
  • 家中有男孩子的,父母不要經常說這四句話,容易對孩子造成傷害
    都說男孩子要窮養,或者對男孩不用那麼傷心,放羊式的管教就可以。其實不管男孩女孩都有一個學習和叛逆的時期,男孩子也有細膩的時候,也會經常因為父母的話感到難過,而且每個男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父母們不要經常對家中的男孩子說這幾句話,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
  • 一年級數學「難哭」嶽雲鵬:數學難題對孩子究竟有何作用
    一年級的題,要這麼難嗎?此刻,嶽雲鵬的心理狀態是非常尷尬的。怕在閨女面前丟臉,嶽雲鵬靈機一動,就說:「恩,這道題目等你媽媽回來輔導你……」很多有同感的父母網友知道後,也紛紛在微博評論下方進行吐槽。為什麼區區一道數學題,就能引起這麼多家長的吐槽呢?
  • 你的性格,決定了孩子的性格: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從小就有的
    很多父母都覺得孩子是自己生的,怎麼教都是自己說了算,但實際上,孩子五歲左右就已經樹立了完整的人格基礎,也就是這個孩子的性格基本定出來了。孩子的性格有先天因素,有點孩子天生就好靜,有點孩子卻非常外向活潑。但是後天的環境,父母的教育對孩子的影響也非常大。
  • 孩子哼唧時,耐心哪裡來?
    孩子哼唧時,耐心哪裡來?而這種感覺,對她來說,是如此的熟悉,在她的童年,她的媽媽——也就是孩子的外婆,也是有要求不直接說,讓她自己去領會,領會錯了就生氣,平時也經常否定、指責她,讓她覺得自己不是個好女兒。孩子的哼唧,無意間觸碰了媽媽從前的傷痛記憶,因此,孩子一旦哼唧,她就特別沒耐心,容易對孩子發火。
  • 對孩子大吼大叫?會對孩子性格造成缺陷,值得每一位父母重視
    記得有一次去她家,她正在輔導9歲的兒子做作業,而3歲的小寶在一旁玩耍,嘰嘰喳喳說個不停,一下子拿哥哥的課本,一下子倒騰自己的玩具,大寶本來就容易分心,被旁邊的弟弟這般打擾,更是把作業屢次做錯,任我姐再怎麼講解,都聽不進去,終於怒火迸發,對著大兒子吼叫,說『這麼容易的題目做幾遍都不會,怎麼會生出這麼笨的兒子?』因為聲音過大,把旁邊的小兒子嚇哭了,瞬間烏煙瘴氣。
  • 寫一手好字,對孩子有多重要?
    如果卷面不整潔,字跡難認,美不美觀另說,試想一下,這會是什麼樣的結果?就算孩子文章寫得非常不錯,又能改變什麼?曾經有人算過這樣一筆帳:假如字寫得不好,卷面不乾淨,從而導致失分的話,以每科5分來計算,那麼高考總共要損失約30分。
  • 家長你的不耐心正在毀掉孩子!
    最近,在網上有一則討論成為了網友們的熱點話題,這個討論就是:家長要不要催孩子,家長對孩子是不是要耐心,家長的不耐心又會如何影響孩子呢?今天,我們就在這裡暢談這個問題。在談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看看這麼幾則小故事。
  • 對孩子發脾氣大吼大叫的教育方法對嗎,有什麼危害影響能不能補救
    可以回想一下之前因為什麼會對孩子大吼大叫,例如,吃飯時孩子們想自己用筷子,父母擔心孩子弄得到處都是,就用吼叫來制止。如果你希望孩子繼續嘗試,可以把筷子給孩子,並教孩子如何使用它,在此過程中要有耐心,在孩子小心翼翼試探時,給孩子鼓勵。當孩子發現自己的嘗試不會帶來批評,反而會學習到新技能時,他將恢復信心。
  • 缺乏母愛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露露出生後特別難帶,經常得病,似乎是故意給媽媽找麻煩。媽媽為了她,不得不放棄很多事業上的機會。媽媽說:"當時年輕,確實有段時間以事業為重,但是,我對孩子也很關心,只要露露病了,我都會請假陪她。只是遇到單位的事情不順時,難免會發些牢騷。"這次發現露露的心理問題,媽媽的頭髮都急白了幾根,她實在不懂為什麼露露會覺得她自己是多餘的。
  • 沒有耐心,性格浮躁,難成大事的生肖
    舉報   現在的生活節奏非常的快,總是讓人沒有更多的時間靜下心來思考,而長期的快節奏生活,也會讓人變得心情浮躁,完全沒有耐心
  • 孩子專注差、沒耐心?90%的媽媽都在這三件事上踩雷了!
    大家有任何疑問,都可以留言告訴我,點讚最高的留言,我會優先寫出來哦。「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耐心,總是三分鐘熱度啊?做什麼都做不長久!」這樣的話是不是聽著很熟悉?相信當媽的大家或多或少都說過這樣的話,甚至在我們自己童年時,也有過被貼上「三分鐘熱度」標籤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