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像 高203cm 約公元前19-公元前13年 梵蒂岡博物館藏
摘獲第86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絕美之城》帶領觀眾欣賞了一遍羅馬城內的各處古蹟,當鬥獸場、跑馬場、卡拉卡拉浴場相繼出鏡時,我們才會明白為何愛倫·坡的那句「宏偉即羅馬」會被爭相傳頌。今天要介紹的雕像原型便是這一古老帝國的創建者——奧古斯都。奧古斯都原名蓋烏斯·屋大維,而我們慣用的稱號則是羅馬帝國元老院送給他的尊稱,意為「至尊至聖」。
在古羅馬,當賢明君主在位之時,民眾就會為他修建廟宇,並豎立起他的雕像。到了祭祀的日子,在廟宇裡舉行隆重的儀式,有時這種儀式包括以動物作為祭品,還有列隊慶典和娛樂表演等。對於羅馬人來說,宗教是一種家庭祭祀傳統的繼續,從更大的意義上講,這種宗教儀式代表著羅馬帝國的歷史和命運。發現於普力馬·波爾塔附近的奧古斯都雕像可謂這種儀式中的典型「作品」,雖然塑像創作於奧古斯都死後,但人們更想緬懷他年輕時候的風姿。
公元前31年,奧古斯都在亞克興角戰役打敗了安東尼和克婁巴特拉的聯軍,便成為羅馬世界的唯一統治者。奧古斯都出身騎士家庭,他祖父曾當過地方官吏,父親是元老院元老,也有人說他祖父是一位貨幣兌換商。總之,到奧古斯都的父親時,他們家已經很富裕,也很有聲望了。奧古斯都是愷撒的侄孫,但愷撒收養他為義子,指定他為繼承人,並決定將四分之三的遺產傳給他。愷撒被刺的時候,羅馬的執政官是安東尼,他是愷撒的心腹大將,很有野心,自命為愷撒的繼承人。當奧古斯都從國外趕回羅馬時,安東尼對他很蔑視,傲慢地對他說:「年輕人,除了愷撒的名字以外,你還想要得到什麼呢?難道你還要愷撒的政權嗎?」 奧古斯都聽了,轉身離開,他心裡明白,他和安東尼將要進行一場權力之爭了。
亞克興角戰役勝利後,他採取了一系列順乎形式的內外政策,為帝國初期的繁榮打下了基礎。奧古斯都視長久的和平為一項偉大的使命,又將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恢復公民道德品行與重建羅馬城。受惠於早年良好的教育,奧古斯都對文學有發自內心且充分理性的仰慕,臨終前,奧古斯都還為自己起草了墓志銘。這段文字簡潔而雋永,記錄了奧古斯都的人生軌跡、政治綱領和軍事經歷,奧古斯都僅以樸素的文字記載了自己夢幻般的一生,但樸實所帶來的深沉尊貴足以令人心生敬畏。除了自己創作,他還支持維吉爾、賀拉斯和其他詩人,親臨那些願為有教養的公眾發表自己新作的作家的朗誦會,試圖通過文學作品重新喚起人民對自己的歷史和現實的自豪。尤以維吉爾的《埃涅阿斯紀》為代表,這是一部類似《奧德賽》的史詩,也為後世的藝術家提供了豐富的創作來源。奧古斯都還啟動了一項雄心勃勃的城建計劃,其中包括一個新的廣場和其他公共建築,這些建築中的精華便是獻給和平精神的《奧古斯都和平祭壇》。
這尊現藏梵蒂岡博物館的雕像將他刻畫成了一位態度莊嚴又能言善辯的總司令,他的手杖象徵著絕對的權力,他重心落在跨出一步的右腳,右手指著前方似乎正在向他的軍隊發號施令。在他的金屬胸甲上以淺浮雕描述在他統治時期所取得的傑出成就:一位帕提亞人把羅馬旗幟交還給一名羅馬軍人,周圍有給予他幫助的眾神形象。在奧古斯都的右腳旁是騎著一隻海豚的丘比特,暗指女神維納斯,在古羅馬神話中埃涅阿斯創建了羅馬,他的母親便是維納斯,奧古斯都自稱為埃涅阿斯的後裔。海豚的出現提醒著人們維納斯誕生於海中,愛神丘比特象徵著奧古斯都乃是一個仁愛之君,作為維納斯的兒子,小愛神也暗示了奧古斯都與維納斯的親緣關係。
雖然羅馬人徵服了希臘,卻被希臘人的藝術文化所徵服,因為羅馬藝術靈感主要來自希臘,但在藝術上卻是希臘藝術的崇拜者和模仿者,這一點在雕塑藝術上表現得尤其明顯:從容舒展的站立姿勢,和諧勻稱的體型比例,胸前鎧甲上的浮雕的象徵形式,全都證明著這一點。但他們對於裸體卻有著不同的審美判斷。在希臘人看來,裸體是彰顯人體美的當然形式,在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的運動員們一個個都是一絲不掛的。羅馬人則認為無論男女公開赤身裸體乃是極為不雅的野蠻行為。作為羅馬人崇敬萬分的奧古斯都,必須是威儀的,給人民指引前進的航向。我們看到的這尊雕塑為純白色的大理石,但它的表面還殘留著一些顏料的色條或色塊,這意味著當年人們創作雕像時還會為它附上鮮豔的色彩。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能夠根據這些線索來確定雕塑當年的色彩與使用的顏料類型。梵蒂岡博物館曾舉辦過一次展覽,其中有一些古代著名雕像的複製品,「奧古斯都像」的彩色複製品也在其中。複製品中的奧古斯都穿著猩紅色的外袍和紅藍相間的罩衫,黃澄澄的胸甲上還裝飾著彩色的人物圖案。與原作相比,複製品多了幾分歡樂和生氣,但卻少了一些凝重和莊嚴。
此外,相較於古希臘時期的藝術,古羅馬時期的雕塑作品更富有生活氣息。他們的創作不再限於神話故事,當時羅馬宗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家庭事務,人們不僅敬奉遠古的先祖們,也敬奉在世的「家庭中的父輩」。每個家庭都有一個房間專門用於先祖和父輩。在這種風俗的影響下,產生了以這種民俗為題材的肖像雕刻。與這些普通公民的雕像的現實主義風格稍有差異的則是理想化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奧古斯都的雕像。
奧古斯都的真實身高大約1.74米,而這尊雕塑的高度接近2.03米。據傳記作者的描繪,奧古斯都的面容本身就是一個理想雕像模型。在其一生的各個時期,他的外貌都異常英俊,舉止特別優雅,儘管他不事修飾。他的表情不論在談話或沉默時都很平靜、和藹。他有一雙清澈明亮的眼睛,喜歡使人感到眼中射出神權的光芒。每當他以炯炯有神的目光審視別人,若對方像遭遇到刺眼的陽光一般低下頭去,他就會十分高興。雕像雖然帶有他本人的面貌特徵卻籠罩了一層神聖的光輝,那理想化的面部以及稍有蓬亂的頭髮使我想起亞歷山大大帝的形象。而亞歷山大大帝正是奧古斯都熱衷比附的對象,如同許多羅馬精英階層的男性們,奧古斯都特地拜訪過亞歷山大在埃及的陵墓,在官方文件上他還用過一隻鑲有亞歷山大肖像的戒指圖章並籤署了自己的名字。
據說奧古斯都的金銀全身像達80尊之多。在雕塑史上,自古代共和時期,羅馬就有為領導人在公共場合建立紀念像的傳統,而這一類作品留存卻並不多,往往在原來的皇帝死後,新繼位者會將這些金銀像融化掉,用以鑄造自己的雕像。後來,很多皇帝雕像都遵從「奧古斯都像」的樣式,而表現力則較之衰弱,4世紀的「君士坦丁像」就是一個例子。
本文刊於美術報2015年4月4日總第1115期第40版,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