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第一個皇帝……

2021-02-07 白石小院

 奧古斯都

羅馬帝國第一個皇帝


溫 承 德


 奧古斯都是羅馬帝國(公元前27—公元476年)的第一個皇帝,公元前63年9月23日生於羅馬,本名為蓋約·屋大維(Caio Ottaviano,拉丁文為:Gaius Octavius)。他的母親是朱利奧·愷撒姐姐的女兒,父親原是一個平民,後藉助愷撒的勢力,飛黃騰達,官至元老院元老。屋大維是朱利奧·愷撒的甥孫,愷撒收他為養子,他4歲時死了父親,從小受到愷撒的鐘愛,並被正式指定為愷撒的繼承人,在愷撒被謀殺後繼承了愷撒的財產以及愷撒的稱號,所以他也叫蓋約·屋大維·朱利奧·愷撒(Caio Giulio Cesare Ottaviano)。

 當愷撒收復了西班牙行省後,派當時18歲的屋大維和幾個青年(其中有屋大維的好友阿格裡帕)往阿波羅尼亞(今阿爾巴尼亞)學習。公元前44年愷撒被謀殺,屋大維當時正在阿波羅尼亞學習。他是愷撒的繼承人,便不顧一切回到羅馬,繼承遺產。愷撒之死在許多羅馬軍政人物之間掀起了一場長期而激烈的權力鬥爭。

 起初屋大維的勁敵──都是些久經羅馬政治沙場的人物──並不把年輕的屋大維放在眼裡。實際上這位年輕人唯一的優勢只在於他是朱利奧·愷撒的養子。屋大維機智巧妙地利用這一優勢,打著為愷撒復仇的旗子,贏得了愷撒部分軍隊的支持。當時愷撒的多數軍隊都決定支持馬可·安東尼。愷撒被殺時,羅馬的執政官是安東尼,他是愷撒的心腹大將和最親密的朋友之一,自命為愷撒的繼承人。安東尼是屋大維繼承愷撒的權力的最大障礙。

 當屋大維從外地趕回羅馬時,安東尼以蔑視的態度對待屋大維,他傲慢地說:「青年人,除了愷撒的名字以外,你還想要得到什麼呢?錢,你已經有了。難道你還要愷撒的政權嗎?」屋大維心裡明白,他將和安東尼進行一場爭奪權力的鬥爭了。他的政敵尤其是安東尼大大低估了這個年輕人的智慧、手段和才能。屋大維深深懂得奪取政權最需要的本錢是軍隊。屋大維在羅馬市苑裡公開拍賣自己的財產,用錢招募愷撒原來的部下,他很快就有了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同時他極力拉攏元老院的元老,並利用安東尼的弱點和他對於愷撒的忠心和替愷撒復仇的心情,不惜送重金給他,穩住了安東尼和抑制他爭奪權力的欲望,為下一步做準備。

 公元前43年7月,當安東尼出兵在外時,屋大維率兵進入羅馬,威逼元老院任命他為執政官。元老院的許多元老正想利用屋大維控制安東尼,於是屋大維就和安東尼勢均力敵了。當時雷比多是愷撒的騎兵將領,很有勢力,羅馬西部的省份很多擁護愷撒的人都歸依了他。當時,屋大維、安東尼、雷比多三人都有不小的實力,但誰也不能建立自己的獨裁政權,為了互相牽制和利用,三人於公元前43年結成了「後三雄」的政治聯盟,共同執政。公元前42年,「後三雄」聯盟消滅了他們的共同敵人後,三巨頭內部展開了爭鬥。而且公元前36年雷比多被屋大維剝奪了軍權。三巨頭變成屋大維和安東尼兩巨頭並立的局面。

 公元前42年,安東尼出任羅馬東部行省總督,到了埃及。克麗奧帕特拉是美貌、智慧與勇氣俱全的女子,她曾徵服了打遍天下無對手的愷撒,並利用愷撒的權力登上王位。當愷撒回羅馬執政之後,克麗奧帕特拉(公元前48年)赴羅馬拜會夫君。她端坐在一個巨大的雕有獅身人面像的鳳輦上,由8000名侍從牽引著穿過凱旋門。羅馬市民傾城出動,爭相一賭這位女王的絕代風採。克麗奧帕特拉的秋波又深深打動了愷撒的可能的繼承人——羅馬大將安東尼的心。

 愷撒死後,克麗奧帕特拉獨自治理她的王國。安東尼也迷上了美若天仙的埃及女王,他們相愛了,並生了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安東尼居然把東方行省的地區贈送給了這位埃及女王及其子女。安東尼這種破壞羅馬領土完整的行為激起了羅馬人強烈的不滿。屋大維利用機會煽動這種不滿情緒。最後,羅馬元老院和羅馬平民大會宣布剝奪安東尼的權力,並且決定討伐他和埃及女王。

 公元前31年9月,羅馬討伐軍的艦隊和安東尼、埃及女王的艦隊在希臘西北部的海面會戰。雙方勢均力敵,戰鬥不分勝負。但在戰鬥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突然率領埃及艦隊撤出戰場,逃往埃及。安東尼見女王乘船離開,他也棄軍而逃。他的軍隊失去了主帥,很快被屋大維的軍隊消滅了。第二年夏天,屋大維進軍埃及京城。安東尼在敗局已定的時候,他提出要同屋大維單獨決鬥,屋大維的回答是:「沒有必要,你想死的話,辦法多得很。」安東尼無可奈何,只好伏劍自殺。

 現在看來,安東尼是一個只愛美人不惜江山的人。如果他重江山而輕女人的話,那麼屋大維無論如何也登不上皇位。當時(公元前42年)他的實力大大超過屋大維的實力,在此情形下,他就不應該在愷撒死後權力寶座出現空缺的時候遠離權力中心的羅馬,遠去埃及出任羅馬東部行省總督了,而且被克麗奧帕特拉的美貌絕色和埃及宮廷那富於感官刺激的享受搞得心蕩魂移。

 從另一方面而論,克麗奧帕特拉無論如何也是一個擁有雄才大略的女政治家。這位埃及絕世佳人憑藉其美麗,不但保全了一個王朝,保全了埃及這個古老國家,免遭強大的野蠻的羅馬軍隊的蹂躪和破壞,而且使強大的羅馬帝國的帝王紛紛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心甘情願地為其效勞賣命。這位埃及女王與羅馬兩代統帥的浪漫情史,狂熱的愛情之火與政治權力之欲相結合,使這一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的英雄美人共墜愛河,演繹了千百年來永垂不朽的江山美人悲壯動人的故事,儘管最終以悲劇而告終。克麗奧帕特拉被屋大維打敗後,屋大維揚言要把克麗奧帕特拉押回羅馬遊街示眾。埃及女王不願受侮,在王宮裡命令侍從用毒蛇把自己咬死。她就是死也死得與常人不同。

《克麗奧帕特拉之死》( 1874)簡·安德烈·裡克西恩(Jean André Rixens,1846 – 1925)

 

        戰勝安東尼後,屋大維已經成為同愷撒一樣的偉大人物。這時他的國家北起多瑙河,南到非洲(包括埃及在內的北非一帶),西起伊比利亞半島,東到兩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形成了古代史上一個最龐大的帝國,地中海成了羅馬帝國的內海。這個時候,屋大維已經取得了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威望。

 朱利奧·愷撒被謀殺的主要原因是他要結束羅馬共和政體和建立帝制。歷史發展到了公元前30年的時候,在經歷了多年內戰和共和政體在羅馬遭到明顯的不適應以後,大多數羅馬人(特別是有產階級)願意接受一位仁慈的專制君主,只要他表面上繼續實行民主統治就行。

 公元前27年1月,屋大維接受「人民」和元老院表面上的「請求」,接受元老院贈予他的「奧古斯都」稱號。「奧古斯都」(Augusto)是「至聖至尊」的意思,這是比皇帝更光榮的稱號。它後來成為西方帝王的一種頭銜。屋大維還接受「元老院首席公民」(princeps senatus)(即「元首」)的稱號,獨攬了羅馬的行政、軍事、司法和宗教大權。當時屋大維才36歲。「元首」這個詞,從此就在全世界通用了。

 奧古斯都大帝一生致力於擴建羅馬,正如他晚年時說的充滿自豪感的一句話:「我接受了一座用磚建造的羅馬城,卻留下一座大理石的羅馬城。」在他統治的43年裡,是古羅馬經濟上最富庶的時代,又是古羅馬文學上的「黃金時代」。他保持和繼承了羅馬的傳統和疆域,為整個帝國締造了「羅馬和平」。古羅馬人在經歷了長時期的戰爭後,從此有了多年的和平生活,在他之後的幾個繼承人也秉承他的遺志和步他的後塵,維持了將近200年的和平歲月。公元14年8月19日,奧古斯都大帝死於諾拉(今那波利附近)。他逝世後,羅馬元老院決定將他列入「神」的行列,並且將8月稱為「奧古斯都」。

 對於奧古斯都的一生,流傳下的史書多褒少貶。以本書作者的觀點來看,奧古斯都這個人是個非常複雜的人,無法用多少開來劃分,是三七開,還是四六開,很難定論。

 他是用膽量、勇氣和暴力以及用智慧和陰謀登上了最高權力寶座,包括在他威脅下獲得元老院贈予他的所謂「奧古斯都」稱號;

 他用武力徵服了許多疆土和政敵,殺過許多無辜人的性命(包括愷撒和克麗奧帕特拉所生的幼小兒子),而且有時非常殘忍,但他又時常表現出異常慈悲和寬容(如赦免了安東尼和克麗奧帕特拉所生的兒子);

 他制定了許多合理的法律,甚至是傳世的法律典範,但他又是一個無法無天的人;

 他追求和需要給予他最高榮譽,卻又阻止人們特意阿諛奉承;他高高在上,但他很親近平民;

 他焚過書,但又極力支持文化(文學和藝術)事業的發展,而且自己也寫了許多著作;

 他是一個極端的獨裁者,但他晚年又想恢復共和政體,還政於民;

 ……

 但是有3點是值得後人讚美和借鑑的:第一,前文提到他為整個帝國締造了長久的「羅馬和平」。這是因為奧古斯都繼承和保持了他之前的羅馬統治者的疆土,並將它更加擴大,擁有了(不管它是佔領來還是掠奪來的)極大的物力和財力,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戰無不勝的軍隊(包括一支強大的海軍和衛戍部隊),用這種雄厚的財富和強大的軍隊的威懾力量來維持和平;兩千多年後的今天何嘗不是這樣。反過來說,一個國家如果不強大,沒有雄厚的財富和強大的軍隊,就不能保證別國不欺負你,你就沒有和平和安全感;第二,奧古斯都又一突出的政績是為維繫社會和國家的正常運轉,他還頒布了一系列法令,包括一些整飭日益腐化墮落的社會道德,復興羅馬傳統的淳樸風尚,健全家庭關係,獎勵生兒育女,提倡節儉生活的法規。儘管其中有些法是維護元老貴族和行省貴族以及有產平民的利益,對奴隸實行嚴厲的統治。奧古斯都還建立了新的貨幣制度;增設在他親自監督下的中央集權製法庭;多次賜給一些城市和行省地方自治權;堅持以知識經驗作為錄用行政官吏的依據;借地方總督的權威直接監督控制行省官吏,並對貪汙受賄和橫徵暴斂者嚴加懲處;廢除了能夠導致上述腐敗的行省包稅制,任命一些有固定薪水的人做收稅人。另外他極力發展和支持文化事業。他那個時代是古羅馬文學的黃金時代,文藝百花盛開。羅馬最偉大的作家維吉爾、賀拉斯和李維等人就是出現在這個時期。他也寫了大量各種不同題材的著作:《駁布魯圖的〈論加圖〉》、《對哲學的勸勉》、《西西里》(詩集)、《諷刺短詩集》和《自傳》等;第三,奧古斯都很有遠見,他將羅馬和許多帝國疆土內的城市建設成堅固的石頭城市。他大興公共設施建設,興修水利設施,建設道路和公共娛樂場所(包括神廟),直到現在在歐洲的土地上還屹立著許多那個時代的建築。

 在奧古斯都大帝和他之後的幾個繼承人執政的200年裡,由於內戰停止,社會安定,交通安全,稅收增加,使羅馬帝國的經濟極大地繁榮起來,這在歷史上是羅馬的「黃金時代」,被稱為「羅馬和平」時期。這一時期,生產力和生產工具和技術有明顯的進步。隨著經濟的發展以及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羅馬帝國轄區內出現了許多新城市,如不列顛的倫丁尼姆(倫敦)、高盧的盧格敦(裡昂)、多瑙河上的文多波那(維也納)、吉敦(貝爾格勒)等城市,一度被夷為廢墟的迦太基和科林斯重獲新生。對外貿易也異常活躍,開闢了3條貿易渠道:一條是從義大利經海路到亞歷山大港,再從陸路經紅海東岸到葉門,利用季風到印度,商人從東方將香料、寶石、紡織品運到羅馬,將羅馬的銅、錫、葡萄酒、玻璃製品運往東方;一條是向北到達波羅的海、北海沿岸,羅馬進口琥珀、毛皮、奴隸,出口金屬器皿等;再一條是通過「絲綢之路」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中國的絲綢成為羅馬上層社會喜愛的奢侈品。據說,公元二世紀,羅馬商人曾到中國。據《後漢書》載:「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而且最為重要和有深遠意義的是羅馬人為後世的歐洲,包括歐洲人發現的新的大陸的城市建設方面樹立了建築學和裝飾(包括雕刻、繪畫)藝術的榜樣。當然羅馬人給歐洲人留下的不僅僅是堅固的建築,更多的是精神財富,包括文學藝術、法律體系、民主政體和行為道德規範……所以羅馬人是歐美人的祖先和根。

 今天論及奧古斯都時,應該說他是古羅馬歷史出類拔萃的一個皇帝。古羅馬作為古希臘的繼承和發揚者,包括它的王政時期的王、共和時期的執政官、護民官、監察官等和帝國時期的皇帝以及各個時期元老院和羅馬平民元老院都值得研究,這是研究現今歐美的源頭。

 


摘自《永恆之城——羅馬和梵蒂岡》(32開,381頁)

(溫承德劉儒庭著)

(CINAVICINA S.R.L. 2006年9月第1版)

相關焦點

  • 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第一個皇帝
    奧古斯都,羅馬帝國第一個皇帝溫 承 德
  • 羅馬帝國——四帝共治時期的皇帝
    ,掌管帝國東部) 主要事跡:結束了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羅馬歷史上第一個正式稱皇帝的人,建立四帝共治制 ,掌管帝國東部) 主要事跡:統治期間,羅馬帝國陷入了皇帝之間的內戰
  • 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皇帝
    霍諾裡烏斯 全名: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 生卒年:公元384年~公元423年 父:狄奧多西一世 母:艾麗婭 在位時間:公元395年~公元423年 主要事跡: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後西羅馬帝國的首任皇帝
  • 羅馬帝國第一個蠻族皇帝,戰功赫赫卻不得人心,最終慘遭背叛身亡
    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庫斯 馬克西米努斯是羅馬帝國第一個蠻族出身的皇帝,他的父親是哥特人,母親是阿蘭人。 很快馬克西姆努斯就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機遇,時任皇帝塞維魯為了慶祝兒子出生,舉辦了一場士兵角鬥。身材強壯,武藝出眾的馬克西米努斯很容易就取得了新兵組「」的冠軍。當皇帝問他希望得到什麼獎賞的時候,馬克西米努斯卻要求參加「老兵組」的比賽,理由是「新兵組」的對手太弱,不足以發揮出自己的全部實力。
  • 義大利羅馬-奧古斯都和平祭壇博物館
    奧古斯都(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是羅馬帝國第一任皇帝,活著的時候就已經自封為神,其陵墓位於昔日的戰神廣場(Campo Marzio),如今的奧古斯都皇帝廣場,就在科爾索大道後面。
  • 四帝共治的崩潰,羅馬帝國分裂的前兆竟是如此
    駐紮在大不列顛島和高盧地區的羅馬軍團擁立了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作為新的奧古斯都,即羅馬皇帝。伽列裡烏斯並不是很情願接受君士坦丁成為羅馬皇帝的要求,而是只讓他當了副皇帝凱撒。同時,他堅持要讓賽維魯斯當另一個奧古斯都。差不多也是在這個時間,羅馬的近衛軍擁戴了原本已經退位的馬克西米安的兒子馬克森提烏斯為奧古斯都。但是馬克森提烏斯只是接受了凱撒的頭銜,而選擇讓他的老爸馬克西米安恢復奧古斯都的頭銜。
  • 一山不容二虎|羅馬帝國「四帝共治」政策崩潰,有其歷史必然?
    當時為了加強古羅馬皇帝的集權,杜絕地方將領的叛亂,戴克里先就提出一個別出心裁的"四帝共治"政策。所謂"四帝共治",也就是在羅馬帝國設立四個皇帝,兩個主要的皇帝稱"奧古斯都",分別統治羅馬帝國的東方和西方,再設立兩個充當副手的皇帝,稱"愷撒"。
  • 賞析 統領者奧古斯都
    今天要介紹的雕像原型便是這一古老帝國的創建者——奧古斯都。奧古斯都原名蓋烏斯·屋大維,而我們慣用的稱號則是羅馬帝國元老院送給他的尊稱,意為「至尊至聖」。  在古羅馬,當賢明君主在位之時,民眾就會為他修建廟宇,並豎立起他的雕像。到了祭祀的日子,在廟宇裡舉行隆重的儀式,有時這種儀式包括以動物作為祭品,還有列隊慶典和娛樂表演等。
  • 聊一聊東西羅馬帝國的分裂演變過程,管理創新還是不得已而為之?
    其實用一句話概括,也能概括得了,那就是古羅馬帝國的疆域不僅過於龐大,而且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首都為「圓心」的陸地國家,它這種環地中海的形式,使得本來就廣大的疆域變得特別的散碎。西方雖自古有航海的傳統,但由於年代技術限制,船也跑不了多快,因此古羅馬帝國自屋大維以後的歷任皇帝,都像打地鼠一樣應付不斷出現的行省叛亂問題,剛把這邊壓下來,另一邊又冒出了頭。
  • 暴君尼祿死後,誰會成為羅馬帝國的新皇帝?
    01 尼祿之死 公元68年的羅馬帝國,尼祿(Nero)皇帝已經統治帝國14年了。這位皇帝雖然以殘忍暴虐而留名史冊,但作為奧古斯都在這個世界上的唯一血脈,尼祿依然是三十多萬羅馬軍隊的唯一的效忠對象。
  • 「四帝共治」——羅馬帝國大分裂的真正開始
    巔峰時期的圖拉真時代,羅馬帝國設置有54個行省。
  • 作為羅馬帝國最佳時代的最佳皇帝,圖拉真有什麼過人之處?
    他繼位後將羅馬帝國的版圖擴張到了前所未有的境地。最讓人稱奇的是,他的「文治」也絲毫不在 「武功」之下,堪稱「千古一帝」。 一、青年時代當選羅馬皇帝 圖拉真出生於西班牙行省「義大利卡」(Italica)城的顯貴家庭,其父曾屬於韋帕薌時代的元老一級。
  • 從元首政制到王朝統治:羅馬帝國早期政治史研究路徑考察
    該著作最大的特色在於作者採取文化人類學、弗洛伊德心理學、社會學和比較歷史學等理論工具,將目光聚焦在羅馬帝國治下的小亞細亞這一具有宗教多元化的希臘地區,通過分析皇帝崇拜儀式、皇帝神性和地方宗教傳統之間的複雜關係,考察帝國的政治權力是通過何種方式為小亞城市的被統治群體所接受的。雖然普萊斯將地域範圍限定在羅馬帝國東部的亞細亞行省,但他的研究主題及其方法即便放在羅馬帝國其他區域也頗具啟發意義。
  • 羅馬帝國分裂的內因:地理上的支離破碎和拉丁與希臘的文化對抗
    公元395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在米蘭去世,從此,羅馬帝國正式分裂為東羅馬帝國和西羅馬帝國,分別由他的兩個兒子進行統治,此後,兩大帝國再也沒能走向統一。時過境遷,我們難免會思考這樣一個歷史疑問:這個強大的帝國最終為何走上了分裂的不歸路?
  • 羅馬帝國國王,竟用600名龍騎兵換回一些中國罐子,咋回事?
    奧古斯都二世,他是神聖羅馬帝國,薩克森,宣迪厚以及波蘭國王,這個人在歷史上的形象,據說是身材非常的魁梧,而且力大無窮。傳說能夠徒手掰斷馬蹄鐵,能夠單手破牆,被稱為大力王!一生的愛好是不遺餘力的追求女色,傳說擁有365名女子,這個人被認為是17世紀末和18世紀初歐洲皇室最引人注目的人物之一。
  • 論著選刊 | 戴克里先與四帝共治:羅馬帝國新的開端
    實際上,在戴克里先採取了一系列最初的例行手段並處死了禁衛軍長官阿帕之後,他便很快建立並實行了一套獨創的統治體系,而這一體系只有放在羅馬帝國公元3世紀危機的背景下方可理解。早在285年12月,這位沒有後嗣的新帝便將幾乎與其同齡的軍官馬克西米安升為愷撒。在286年春季,馬克西米安取得與高盧農牧民起義軍作戰的勝利之後,戴克里先又將其升為奧古斯都。
  • 第十二章 「羅馬帝國豔情史」
    有一部禁片叫《羅馬帝國豔情史》是世界有名的情色片,片中充滿血腥、色情、淫亂、雜交,而且還有很多大型淫亂和裸露場景。
  • 狄奧多西皇帝為何要將羅馬帝國一分為二?
    狄奧多西皇帝,是羅馬帝國公元4世紀末的君主。其在位期間,最後一次統一羅馬帝國。而他在晚年卻將自己親手統一的帝國,一分為二。交給了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子成為東羅馬帝國皇帝,幼子成為西羅馬帝國皇帝。在不盛行均分繼承制的羅馬帝國,這種做法是史無前例的。
  • 羅馬帝國縱橫歐洲500年,最後咋衰落的?不能全怪蠻族日耳曼人
    在匈人的攻擊之下,日耳曼等蠻族不得不放棄原有的土地,轉而向羅馬帝國進行擴張。二是因為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衰落,公元378年,蠻族哥特人在亞德裡亞堡大敗羅馬軍團,就連羅馬皇帝瓦倫斯都戰死了。
  • 羅馬假日與羅馬帝國
    我們嘗試著把電影劇照和羅馬照片拼貼在一起,同時回顧這部經久不衰的經典電影,追憶羅馬帝國的輝煌往昔。【羅馬假日】深夜,赫本飾演的安妮公主逃出使館,共和廣場是她的第一個落腳點。共和國廣場是各種政治集會的場所,工會組織的罷工遊行多數以它為起點或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