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轉載於微信公眾號:
物道(ID:wudaoone)
轉載請聯繫物道
「中國人之愛悠閒,有很多交織著的原因。中國人的性情,是經過了文學的薰陶和哲學的認可的。這種愛悠閒的性情由於酷愛人生而產生。」
——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因為酷愛人生,所以無法忍受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且無聊。而享受悠閒的生活,所費是不多的。
圖片|莫修1-攝
一種全然悠閒的下午,翻開一本書看喜歡的文字,打開音樂整理房間,做一些小手作,或幾個人喝茶閒聊小半天,痛痛快快得耍。
心中便有個願望:努力做個閒人吧!不是睡過去,或者刷抖音看電視劇,而是有趣、怡情、有質量的悠閒。
吃了晚飯,各人幹各自的事情。老喬看他的《啼笑因緣》,小王寫信,我就靠在被窩上讀杜詩,老劉就盤著腿一聲不響地坐著。
有時吃著柿餅子,喝著蒸鍋水,抽著滲了榆樹葉子的煙。
——汪曾祺《七裡茶坊》
這是汪曾祺與老喬、小王、老劉一起在農業所勞動,清早出工,午飯在工地解決,傍晚回來才有窩在房子裡的休閒時光。
一年到頭皆是如此,勤勉勞累,所以「坐一天是很享受的。」「坐一天」並非真的坐一整天,是汪曾祺對「休息」的說法。
圖片|空谷尋芳-攝
圖片|不遠樹下的院子-攝
休息時,林清玄放下筆,給自己衝一泡茶,品飲一口。
蔣勳上完課,工作累了,就去淡水河邊走走,即使什麼都不幹。
明人程羽文更是將每個時辰,做好安排。有忙碌的時候,「未時,窮事裡,瀏覽時務」。酉時休息,靜坐聽香,或喝個小酒,陶然自樂。
忙時勤努力,閒時賞風月。快節奏的時代,工作忙是正常且是無法避免的,要緊的是,在必須的工作之餘否還有閒時,享受生活,享受作為人的樂趣。
努力做個有閒時的人,不在於長短,只要一天有一個時間,閒來靜處,讀書讀詩,看雲聽風。
圖片|空谷尋芳-攝
總覺得人如果能有一樣興趣愛好,專注於興趣愛好之時,便容易快樂幸福。
——讀者留言
老舍愛養花,花開得大小好壞並不計較,只要開花他就高興。有時工作到一半,就到院中去看看,澆澆這棵,搬搬那盆,回到屋中繼續寫,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到了一起。
圖片|莫修1-攝
村上春樹喜歡跑步,寫累了就去跑,跑著跑著「腦際的思緒很像天際的雲朵,形狀各異,大小不同。它們飄然而來,又飄然而去」。
朋友花花是廣告公關,喜歡篆刻。忙到深夜,即使刻不了多久了,但是「坐在桌子前,看看刀具、印章就覺得好快樂。」
清人張潮在《幽夢影》中說:「人莫樂於閒,非無所事事之謂也。閒則能讀書,閒則能遊名勝,閒則能交益友,閒則能飲酒,閒則能著書。天下之樂,孰大於是!」
圖片|空谷尋芳-攝
無所事事不是閒,有一興趣愛好,才是閒。
這種快樂與躺在沙發上,刷著微博抖音的快樂不同。閒有所好,是一種心靈活動,一種心智的「修養」。
心理學家米勒先生把這稱為「心流」。用心地投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運動、下廚、種花,因為專注,心底好似一股細流流入,享受樂趣,產生幸福。
人生所求不多,但願有一好,閒則生趣味。
圖片|莫修1-攝自餘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絺綌冬陳。含歡谷汲,行歌負薪,心有常閒。
——陶淵明《自祭文》
彌留之際陶淵明回顧一生,清素出身,生涯窘迫,但依然很寬慰,因為曾經懷著歡快的心情去山谷中取水,背著柴火還邊走邊唱。
圖片|空谷尋芳-攝
白居易一生為官,為百姓憂,為朝廷憂,餘閒不多,也常常「負暄簷宇下」,清晨「散步池塘曲」,傍晚「散步中門前」。蘇東坡在陝西任職時,久不下雨,農人心急如焚,就在他去真興寺求雨路上,一朵黑雲從他眼前低低飄過,徐徐展開。隨即「從農夫手裡借了個籃子,用手抓了幾把烏雲,緊緊藏在籃子之中。」圖片|莫修1-攝且不論是否可以抓雲入籃,這份閒心令人動容,不必時時緊繃,時不時自由地吐納呼吸。
悠閒,就是先把自己心靈上的急躁感、焦慮感,轉換成比較緩慢的節奏。
心有常閒,不驕不躁。
圖片|空谷尋芳-攝
圖片|莫修1-攝
圖片|莫修1-攝
圖片|今心是念-攝
麥子收完,大樹底下好乘涼;筆耕不輟也偶爾停止,推窗呼吸新鮮的空氣;月亮出來,庭中散步.
努力當個閒人,即是不忘,不忘忙碌中創造一些快樂,不忘唱響一些歌聲。
努力做個閒人,所求不多,有一閒時,養一閒趣,不驕不躁歲月閒。
圖片|空谷尋芳-攝
【版權聲明】本文授權轉載於微信公眾號:物道(ID:wudaoone),轉載請聯繫物道 。物道:使物有悅人之美,人有惜物之心。每天早上8:00,用文字訴說美好生活方式,為你搜羅全世界匠心好物。在這裡,找回你想要的精緻生活。微博@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