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灰的公眾號發表了許多網際網路大咖的故事,受到了小夥伴們的歡迎。
今天,我們再來講一位大咖,她是摩拜單車的創始人胡瑋煒,也是小灰的前老闆。
當年在公司裡,我們常常親切地稱她為「胡阿姨」。
相比於在各大市場」呼風喚雨「的大佬們,胡瑋煒的出生似乎要平凡的多。
在各大平臺上沒有任何信息顯示她來自背景顯赫的家庭,只知道她1982年出生於中國浙江東陽,大學畢業學校也只是一個二本。在一次對胡瑋煒的採訪中,當記者問起身份背景時,她也只是輕描淡寫地說道:」我的父母只是普通人。「
1」想要做什麼就去做,找到一個最有熱情最願意去幹的事情,你會覺得做這件事在精神層面就非常滿足了。」——胡瑋煒
胡瑋煒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奇怪,因為按照中國人的起名習慣,兩個字必定會相同。
比如說丹丹,花花,灰灰之類的。
看過胡瑋煒的採訪才知道,她原名叫胡瑋瑋。
她小時候第一次翻字典時,特意查了下自己的名字。
瑋意為美玉與美好。
那一塊美玉不才是最珍貴美好的嗎。
隨即就找到了自己的父母,要求改名字。
父母無奈只好幫她把第二個「瑋」改成了「煒」,意味光明。
只有光才能鑑定美玉,也只有有光,生活才會更美好。
2004年胡瑋煒從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新聞系畢業。
剛從大學畢業的胡瑋煒充滿著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
夢想著成為一個像法拉奇(採訪過越南戰爭,中東戰爭和南非動亂等戰爭,兩次獲得聖·文森特新聞獎)一樣的戰地記者,去維護世界的和平,防止世界被破壞
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很骨感。
胡瑋煒第一份工作是汽車記者崗位,月薪只有三千塊,在北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工資除去水電和日常開銷,已經所剩無幾。
但胡瑋煒硬是把這項工作幹了十年,可惜工資的漲幅不大,十年之後工資也是沒有破萬。
這也是胡瑋煒多年之後唏噓的一件事了。
之後在美國拉斯維加參加消費類電子展上,胡瑋煒看到了許多汽車公司的展出,據當時胡瑋煒回憶,她有一種非常強烈的感覺,那就是未來汽車可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胡瑋煒在那次展覽上受到了巨大的衝擊,隨即便找到當時的老闆開設《汽車與科技》新欄目,希望由自己來負責這個項目。
但老闆質疑這個項目的前途,陸陸續續拖了將近半年時間。
胡瑋煒見項目無望,隨即辭職,自己做了一家名為極客的汽車媒體公司,並且立志做一家國內最好,最有趣的汽車科技新媒體。
但這家公司似乎並沒有在汽車上有太多天賦。
當初在拉投資時,胡瑋煒就曾找過後來的合伙人李斌。
李斌對胡瑋煒很熱情,但是對胡瑋煒的點評很冷酷。
「胡瑋煒你不要幻想自己成為一個企業家。「
可見胡瑋煒在汽車方面的」天賦「。
但之後胡瑋煒的一個想法讓李斌打臉了,甚至成為了她的投資人。
2胡瑋煒似乎天生就和自行車有著不解之緣。
胡瑋煒從小便喜歡騎行,小時候收到的第一件禮物就是一輛自行車,當時高興了很久,還給自己的自行車取名為」紫衫龍王「
在之後一次回到杭州虎跑時,也想騎自行車,但是卻沒有找到租賃自行車的地點。
而之前在瑞典哥德堡,胡瑋煒也曾遭遇過租賃公共單車失敗的經歷。
這時胡瑋煒便萌發了這樣一個想法。
在大城市裡面上下班高峰期的時候城市過於擁擠,打車也要等很久,坐一輛黑車似乎又太危險了。
那我能不能像機器貓一樣,想用自行車的時候,就從口袋裡掏出一輛自行車,不用時我再把他放回去呢。
之後,胡瑋煒一次帶出行團隊去見李斌。
當時那個團隊想做一個電動車的項目,但是李斌興趣不大。
無聊之下的李斌突然說了一句話:「哎,你有沒有想過我們做共享單車呢?用手機掃描開鎖那種。」
胡瑋煒的心瞬間就被擊中了,這不就是我的機器貓想法麼,這就是我想要做的事啊。
隨後便在會議上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李斌頓時對胡瑋煒刮目相看。
之後倆人相談甚歡,在當天就拍板決定了這個項目的名字——Mobike,中文名摩拜單車。
在技術研發上胡瑋煒也頗為嚴格,這種嚴格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極其強烈的工匠精神,因此她也將產品研發看的極為重要。
當時胡瑋煒對自己單車的要求難倒了許多人。
需要一把智能鎖,滿足掃碼開鎖,即走即停,除了能接受信號和匹配軟體後臺,還能接受指令開鎖,報告定位和自動充電,並且四年內不用修的自行單車
這些要求幾乎嚇跑了所有自行車產商,就連當初的出行團隊都覺得這個項目賺錢難度太大,都紛紛離開。
胡瑋煒被迫成為了摩拜單車的創始人。
成為了摩拜單車項目的負責人,事情當然也是少不了的。
作為創始人的胡瑋煒,開始跑到各大工廠裡面問材料,找設計師,只為了可以設計出更好的單車。
在一次聚會上,當胡瑋煒再一次問起身邊的朋友是否能找到能夠幫助自己的設計師時。
一位捲髮青年站了出來,並承諾幫助胡瑋煒實現這些想法。
這位捲髮青年不僅用傳動軸取代了鏈子,連單擺臂、實心輪胎等問題也幫胡瑋煒一併解決了。
而這個青年便是自家汽車的CEO王超。
能夠讓一家公司的CEO費心耗力的設計單車,可見胡瑋煒人脈和人緣之好。
但剛剛出生的摩拜單車還是一度面臨著夭折的風險。
第一批摩拜單車的成本始終居高不下,生產的後續資金也沒有到帳,心一狠的胡瑋煒甚至拋售了自己創辦的極客汽車的大部分股份。
在接下來的單車生產上,胡瑋煒也費了大力氣。
市場上的智能鎖代工廠要麼就是要價超過了預定水平,要麼就是嫌棄胡瑋煒的訂單量太小直接遭到了拒絕。
無奈的胡瑋煒乾脆自己在無錫的郊外找到了一個閒置的車間,開始自己生產。
胡瑋煒和她的同事們一起用小刀,膠水,搞好大致的框架,鈕上螺絲,噴上油漆。
花了幾個月,硬是把200把智能鎖給搞定了。
之後第一代摩拜單車正式投入到市場上,在投入到市場上的13個小時,所有的單車就被騎走,那一晚,胡瑋煒激動的一晚上都沒有睡。
3胡瑋煒說:「我可能比較軸,我會主動排斥掉所有這些跟我說不靠譜的東西,你說做不到,我現在沒辦法證明,我最後會做出來給大家看。」
當胡瑋煒還是記者時,老闆不相信胡瑋煒的話,胡瑋煒便自己出來創業,告訴別人她做到了。
當李斌覺得胡瑋煒在創業上沒天賦時,她讓李斌改變了觀念。
當大部分人都覺得共享單車沒有前途時,胡瑋煒再一次證明了自己並不是」花瓶「。
胡瑋煒的共享單車第一次被人使用時似乎只是一絲小小的火苗,但當火苗落在的大地上,火苗變成了燎原大火。
在我的印象中,摩拜單車就像雨後的春筍一般,不知從何處便生長了出來,街街角角似乎都有了它的身影。
不久後,摩拜單車就覆蓋了全國29座城市,更是在一線城市投放了數量超過10萬輛,也真正解決了城市出行「最後一公裡」的難題。
2017年,摩拜單車似乎迎來了自己的春天。
摩拜單車在創立之初到巔峰便只用了短短兩年,便完成了七輪融資。
在社會上更是被美國權威媒體《財富》雜誌評為「2017 改變世界的 50 家公司」之一,被人民日報評為 中國「網際網路+」 優秀案例,獲得鉑慧年度品牌 50 強榜單等榮譽。
騰訊、紅杉、攜程、華住、富士康等等,都選擇了投資這新興的」超級獨角獸「,當時摩拜的市場估值超過百億。
但人怕出名,豬怕壯。
在當時網絡上有一篇文章名為《摩拜創始人套現15億背後,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在朋友圈刷屏。
引起了許多人的探討,甚至韓寒也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至此,胡瑋煒這個人也正式被大眾所熟識。
而在業務上,隨著摩拜共享單車的擴張和ofo單車的衝突也逐漸升級,似乎有著當年網約車大戰的趨勢。
資本是助推你的,但是最後,其實你都得還回去。——胡瑋煒
共享單車行業也許真的如雨後春筍一般,來的快,去的也快。
隨著市場上流量紅利逐漸消失,摩拜單車盈利逐漸下降,胡瑋煒的團隊逐漸清醒。
接著迅速地以27億美元的價格將摩拜單車出售給美團。
不久,胡瑋煒正式宣布辭去摩拜單車CEO職位。
在胡瑋煒寫給所有原摩拜單車職員的辭職信中寫到:
」大家都更喜歡戲劇性,然而我更願意積極看待一切。謝謝所有人把我們捧到改變世界的高度,也謝謝大家對摩拜的重新審視。並不存在所謂的』出局』,在我看來一切是新的開始」。
摩拜單車從那時開始了美團時代。
4胡瑋煒的故事還沒有結束,2019年胡瑋煒又再次開啟了自己的徵程,她加盟了初創企業上海考瑞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任職監事。
胡瑋煒從一開始的二本學生每月三千塊工資,到現在成為億萬富翁,驚豔了無數人。
也引發了許多人對胡瑋煒成功的看法。
有人認為胡瑋煒就像雷軍聞名的那句」只要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起飛。「
但縱然胡瑋煒是站在風口上,真是一頭」豬「,那又怎能在大風過後平穩的降落,給世人一次華麗的轉身呢?
所有,胡瑋煒的成功並不是偶然,她的成功是必然的。
」十年磨一劍,礪得梅花香。「
這句話用來胡瑋煒再合適不過。
在記者行業上待了十年的胡瑋煒,認識的大人物並不少
李斌曾給予胡瑋煒開局的天使資金,並對胡說:「大膽去做,失敗了就當做公益了」。
自家汽車的CEO王超為胡瑋煒親自動手為胡瑋煒設計單車。
創新工場的創始人李開復也曾動用個人的資源幫助胡瑋煒獲得富士康戰略投資。
「文藝女青年,快樂、自由,眼睛裡永遠有光。「
這是大部分人的對胡瑋煒的評價。
甚至據當初摩拜員工透露,許多員工和胡瑋煒的關係非常的好,甚至很多人笑稱胡瑋煒」阿姨「,胡瑋煒也不生氣。
而一個沒有老闆架子的人無疑也是拉近身邊人距離的一個加分項,這也可能是大家都對胡瑋煒提供幫助的一個理由吧。
創業就猶如一列向前行駛的列車,但它在站點停留的時間很短。
許多人還在站臺問「你要開往哪,什麼時候到站的時候」,列車早已開走。
胡瑋煒說:「我沒有數據模型來證明我的創業項目是對的,而恰恰相反,很多人都覺得我這個項目是不靠譜,很難成功,所以他們都放棄了。」
就如創立極客汽車,摩拜單車一般,胡瑋煒都是憑著直覺,覺得這就是我要做的事,未來這塊一定有很大的市場。
雷軍創業之初失敗了許多次,甚至有過退隱江湖的想法。
在失敗之後,才明白自己脫離了市場,不明白用戶想要什麼,最後明悟「順勢而為」。
史玉柱曾因為腦黃金質量問題,被市場打擊到巨人大廈倒閉。
之後深入市場,四處調研了用戶的需求與反饋之後,創立了「腦白金」,一款實實在在的保健產品,獲得了用戶的一度好評,之後才擁有了東山再起的機會。
而胡瑋煒能夠明白用戶想要什麼,也是因為她也正是自己的用戶。
她明白,城市最後一公裡始終是城市的痛點。
人不要站的太高,太高看不清用戶的需要,看不到社會最底層最根本的現象,不明白時代趨勢。
也不要停留在低洼,不能安於現狀,不可過分謙卑。
胡瑋煒的狀態剛剛處在半高處,上可以和大佬們喝茶切磋,下能在廣場隨意起舞。
把自己融入到群眾中,不以自己取得的成績自傲。
胡瑋煒的華麗轉身,似乎也變得理所應當。
—————END—————
喜歡本文的朋友,歡迎關注公眾號 程式設計師小灰,收看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