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三四年前,共享單車被人們稱為現代四大發明之一,與高鐵、掃碼支付和網購併肩齊驅,共享單車的產生,也帶動了「共享經濟」,共享充電寶、共享汽車等一大批「共享經濟」下的產物也隨之應運而生。
雖然共享單車品牌眾多,但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ofo和摩拜,這兩家公司可以算是早期共享單車的代表,但是隨著「共享經濟」泡沫的破裂,兩家公司也是首當其衝,被迅速湮滅了。
首先是ofo在前期搶佔市場階段進行了大量的補貼,同時高昂的維護費用和人員開支,給ofo的資金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這也預示著ofo的發展過分依賴於資本市場,一旦失去了投資,那麼ofo就要面臨倒閉。
ofo向每位用戶收取了近100元的押金,而這些押金並不是僅僅存在銀行,而是讓ofo拿來投資,而投資的方式也是異常的簡單,不是購買股票基金等,而是將錢投入了PPmoney,一個P2P平臺,近兩年P2P平臺的情況大家也清楚,因此就出現了退款困難的情況。
相對於ofo,摩拜的處境可能要更好一些,在2018年,摩拜單車被美團收購,而「摩拜」這個品牌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近日,據摩拜微信小程序公布,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於在2020年12月14日晚23點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摩拜單車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美團單車。至此,一個時代結束了。
目前在共享單車市場上,早期活躍的公司早已看不到身影,現在被市場保留的卻是一些「後起之秀」,根據易觀發布的《2020中國共享兩輪車市場專題報告》中的數據得知,青桔單車以3491萬活躍用戶排在第一位,哈羅單車以3153萬活躍用戶緊跟其後排在第二位,美團單車以2264萬活躍用戶排在第三位。
ofo和摩拜單車作為共享單車行業的兩大頭部品牌在當年鬥得你死我活,但結果卻是兩敗俱傷,最終龐大的市場被後來的青桔單車和哈羅單車佔據,而且更令人感到有趣的是,這兩家公司的收費價格,比當時的ofo和摩拜單車的收費價格都要高。
摩拜單車已經完全退出,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也可以理解為它是換了一個身份活下去,ofo到現在還沒有處理完債務問題,而摩拜單車在抱上美團這棵大樹之後,就算是沒有了昔日的鳳凰,但是生存下去應該還不是問題,但是遺憾的是,今後再也不會有人提起摩拜了。
而對於消費者來說,這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以前是打開摩拜APP,而現在是打開美團APP,相對於之前,只是手機上少了一個APP,少佔用了一部分手機空間而已。
不過在未來,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出行依舊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更多資訊,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