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摩拜單車!你好,美團單車!
共享單車江湖風雲再變。
說到共享單車,就不得不提作為共享單車「雙雄」的ofo和摩拜,曾經,是所謂的共享經濟的代表,只是,如今,一切都變了。
難退押金的ofo,賣身美團摩拜的離場,共享單車從一個火熱的風口到如今成為巨頭的角逐之地,不得不承認的是,共享單車落幕了。
1
單車江湖再無摩拜
12月14日晚,摩拜官方公告,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於2020年12月14日23時59分正式停止服務和運營。
根據公告消息,摩拜單車已接入美團App,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
圖片來源:APP公告
當然摩拜單車還是可以用的,只不過使用的入口變成了「美團獨家」,而且市面上也幾乎找不到任何的舊款摩拜單車,經典的橙色單車徹底成為了歷史。
至此,昔日風起雲湧的單車行業中的兩大巨頭全部「退場」,不免令人唏噓。但是摩拜與ofo的退場有本質上的不同:ofo資金鍊斷裂,沒了就是沒了,摩拜雖然也沒了,卻還有美團單車,相當於以另一種形式繼續存在。
對此,有網友感嘆, 最早的兩家共享單車都倒下了,不過摩拜和美團整合到一起方便多了。分析人士指出,美團的品牌價值高於摩拜單車,通過品牌的協調性進行發展,可以發展更好。
2
和美團在一起的日子
說起美團與摩拜的淵源,恐怕最早要追溯至摩拜C輪融資。2016年10月,摩拜完成超過1億美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包括美團掌門人王興,王興以個人名義投資摩拜,外界猜測未來美團或與摩拜結盟,尤其是美團商戶點評數據與摩拜整合擁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但誰也沒想到,變化來得如此之快。
2018年4月4日,美團CEO王興發布內部信,正式宣布全資收購摩拜,並表示摩拜管理團隊將保持不變。
4月11日,王興入主開全員大會,表示摩拜單車繼續保持獨立品牌、獨立運營,除了自己出任董事長之外原管理團隊不變,摩拜聯合創始人兼顧問王曉峰繼續擔任CEO,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繼續擔任總裁,投資人夏一平繼續擔任CTO。
但事實上,從被收購起,摩拜就開始了「去創始團隊」化。
在收購結束後25天,在股東大會上投出反對票的摩拜聯合創始人王曉峰卸任CEO一職,由胡瑋煒接替。
2018年11月27日,摩拜單車的運營主體「北京摩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完成股東工商變更。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瑋煒、投資人李斌等人退出,美團創始人王興成大股東,佔股95%,穆榮均佔股5%。
隨後,一手創辦摩拜的創始人胡瑋煒正式辭去CEO職位。在給員工的內部信中表示,自己「完成了階段性的使命」。胡瑋煒離開不久,摩拜就迎來了一段裁員潮和離職潮。
曾有業內人士評論,此次裁員是全面調整後的摩拜全面剔除了原始團隊的基因,摩拜也從原來的胡瑋瑋時代過渡到王興時代,徹底美團化。
摩拜團隊悉數退出,第二年摩拜也從亮馬橋附近的曼寧國際中心搬到望京的美團總部。
2020年1月23日,時任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布內部信,宣布摩拜全面接入美團App,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
這意味著,「摩拜單車」這個名字不再使用,儘管當初美團用16億元收購了摩拜的商標。
3
一個時代結束了
共享單車的出現有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叫做「解決最後一公裡難題」,不可否認直至現在共享單車依然有龐大的受眾和用戶基礎,但市場上的玩家卻換了一批。嚴格來說,共享單車行業並沒有失敗,消費者對共享單車的需求也有增無減,但領先集團已經不是過去的那些熟悉面孔,而是變成了青桔單車這種「後起之秀」。
根據易觀發布的《2020中國共享兩輪車市場專題報告》指出,目前的共享單車市場上青桔單車以3491萬活躍用戶排名第一,哈囉出行以3153萬排在第二,美團單車(摩拜單車)排在第三,但活躍用戶的數量卻有一定的差距,為2264萬。
ofo和摩拜單車的資本鬥爭以兩敗俱傷結束,最終龐大的市場被後來者青桔單車和哈囉單車佔據。然而有趣的是,青桔單車和哈囉單車之所以能夠後來居上,並不是他們在價格上有多大的優勢,相反的是他們的收費價格和「補貼大戰」階段的ofo和摩拜相比甚至是偏貴的。
例如起步價1.5元,30分鐘1.5元等等,還有可能要交其他管理費,騎行一次的成本至少都在三四元左右。
還記得當時的ofo、摩拜大戰嗎?在戰況最激烈的情況下,兩家企業都推出了形形式式的返現活動,返現率最高可以達到100%,理論上消費者可以做到騎行0成本。
不是ofo、摩拜的價格競爭力不夠,而是靠補貼行為來維持的跑馬圈地始終是有盡頭的,哪一天投資跟不上,資金鍊斷了,那麼企業的生存自然就成為問題。
相反,雖然青桔單車、哈囉單車等服務收費要貴一些,但至少是可以覆蓋運營成本的,是相對良性的收費模式。
4
最好的選擇?
如今,終於走到這一步,倒計時過後,摩拜單車全面退場,美團單車作為唯一品牌走向前臺,將與滴滴、哈囉繼續在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領域廝殺和纏鬥。
對於摩拜來說,「依附」美團這樣的大企業,或許是最好的選擇,或許能走出曾經的困境。
市場雖冷卻,但也說明了競爭不像當年那般激烈,行業本身回歸良性發展。而且美團在技術、資金和用戶體量方面都能夠給予摩拜支持,總比單打獨鬥要強。
另外,美團對摩拜的未來早有規劃。以往共享單車的核心價值就是「出行」,但美團想要顛覆這一點,讓共享單車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人們探索城市的工具,喊出「讓自行車回歸城市」的口號,這也與美團「讓大家吃得更好,生活更好」的願景相契合。
當然這也意味著美團非常重視摩拜,已經計劃使其真正融入自家的戰略體系中。以往摩拜沒找到盈利模式,看樣子現在反而能更好地生存下去。
其實,對於消費者來說,打開摩拜App還是打開美團App,並沒有太大差別。
至於改名換姓的摩拜能否在美團麾下發揮更大價值,就有待時間給出答案了。
*首圖來自攝圖網,圖片除特殊標註外,其餘均來源於攝圖網。
素材綜合自:獵雲網、柳樹上著刀呦、半導體芯情
作者:桌球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