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點 | 摩拜,拜拜!摩拜「賣身」更名「美團單車」

2021-02-08 新民晚報

1月23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布內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雖然在業內看來,這一天遲早要到來,但人們真的看到曾經輝煌的摩拜單車即將退出「江湖」,還是不免有些唏噓,更思考著共享經濟還有多大的發展潛力。

圖說: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視覺中國

摩拜單車告別「江湖」

從王慧文在內部信中表示,目前美團App和摩拜App均支持掃碼騎車,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唯一入口。據了解,用戶現在打開美團App,點擊右上角「+」,選擇「掃一掃」或者「騎單車」,就可以使用摩拜單車服務。

曾輝煌一時的摩拜單車將成為歷史,不禁讓人想到它的競爭對手ofo目前的困境。據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2017年最高峰時,上海市場的共享單車總量超過170萬輛,但到2018年12月,上海監管服務平臺顯示月活躍共享單車數量約56萬輛,日均活躍量約25萬輛。特別是人民廣場等中心城區,原本共享單車密密麻麻排列的場景已經不再,一個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街頭共享單車數量明顯少了。

「共享經濟的初衷,是用儘可能少的物質投入,來滿足高周轉的服務需求。有了初始投放量後就應在控制總量的前提下提高周轉使用率,而非簡單『拼投放』。可是,資本逐利的天性導致一些企業偏離了這一初衷。」同濟大學可持續發展與管理研究所所長諸大建教授一直在追蹤共享單車市場的發展,在他看來,共享單車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忽視了產業鏈中的「延續生命周期」環節,單車耐用性差,不僅難回收,二次利用也受限。加上資本的推波助瀾,企業都去拼投放,而過量投放的結果,就是大量「短命」單車大量充斥市場,使用保管又不當,單車「墳場」就出現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短命」單車滑落「谷底」

誕生於2016年的共享單車,仿佛被按下了快進鍵,從大起,到大落,只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先是押金問題飽受詬病,接著有玩家接連出局。事實上,在共享單車誕生不久,業內人士就已經看到了其潛在的風險。

2016年底,上海自行車行業協會秘書長郭建榮應邀參加天津自行車電動車行業科技工作會議,與會嘉賓在分享中就提到——在對公共自行車一片讚譽聲中我們也應該看到的是,在共享經濟中,因為個體追求利益最大化,當市場競爭白熱化時,往往會造成對整個生態的衝擊,甚至會造成整個社會財富的減少……在我們看來,只要是面向公眾的特定服務就應該受到公共監管。我們面臨的最大風險在於,這些共享平臺的「砝碼」越來越多,已經足以撬動使用公共自行車用戶的權利。對於政府有關部門來說,是時候制訂相關政策,在扶持公共自行車發展的同時讓提供共享經濟的企業來承擔他們應有的社會責任。具有我國特色的公共自行車才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今天,當我們重新回顧這段講話的時候,會發現其中的許多預言都已經應驗。

在2016年的報告中,郭秘書長給出了一組數據:投入公共自行車的數量按照每50人一輛的配置計算,我國超過1000萬人口的超大型城市有16個,約需要公共自行車360萬-560萬輛。500萬-1000萬人口的特大城市有75個,約需要公共自行車750萬輛。100萬-500萬人口的大城市有215個,約需要公共自行車860萬輛。共計2170萬輛。按照二年折舊計算,每年需投入公共自行車1085萬輛。這個數量替代了大部分自行車內銷的份額。我國每年運動使用的自行車和中小城市、農村購買的數量約500萬輛。二項相加,內銷自行車數量約1585萬輛。與目前內銷數量2500萬輛相比將有大幅度的下降。

通過這個分析,郭建榮指出,公共自行車的採購是運營企業集團採購,這些企業為了管理方便不可能到處發單,公共自行車的生產訂單一旦穩定下來,就不會輕易改變。參與公共自行車運營企業畢竟是少部分。這些訂單的特點是,數量大而集中。可以預計2018年,自行車生產企業將面臨大洗牌。

這一預測,在2018年也得到了應驗,這不由讓我們思考一個問題:共享單車究竟有多少真正的需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偽需求」壓垮共享單車

摩拜單車當初能夠迅速發展,除了我們常說的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出行需求之外,更多的還是給騎行者帶來時尚的元素,但不少的市場人士包括投資人士,僅僅看到了前者,因而在大量投放之後,就造成了供需的大幅失衡。

共享單車原本的盈利模式,就是引入循環經濟,即騎行一次的費用×一天周轉次數×使用時間,與成本比較之後,得出什麼時候可以盈利。共享單車在市場中投入使用,周轉率越高越有競爭力,商業回報就越好。但是當企業大量投放之後,周轉率大幅下降,因而回本的難度也大大增加,僅僅靠「燒錢」是很難維持的。

1968年,英國加勒特·哈定教授(Garrett Hardin)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題為《公地的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的文章,首次提出「公地的悲劇」理論。當公共資源被過度使用,最終所有的人都沒法再享受「免費的午餐」了。共享單車的「繁榮」之象,更多原因是部分企業借著共享經濟的風口,狂炒熱度,造成行業虛假繁榮之象,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泡沫」。

今天,共享單車帶來的對於公共資源過度使用的影響正在逐漸顯現,這樣讓我們對於其他的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前景更為關注。

鼓勵創新也要防範風險

《2017—2018中國共享經濟行業全景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達到57220億元,同比增長44.6%,預計2018年市場增速將放緩至31.2%。經歷過一番爆發式增長,2018年,共享經濟的發展不斷出現新的煩惱。伴隨一波波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等諸多領域相關企業的倒閉停業、合併收購,人們紛紛思考共享經濟的路在何方。

在業內專家看來,目前一些租賃模式的共享經濟在資本炒作下增量過快,出現了無序投入、資源浪費的情況。共享經濟想要健康發展,還須「從存量中找增量,而不是從增量中找增量」。

去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其中要求「引導和規範共享經濟良性健康發展」「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共享經濟的發展,也會積累出越來越多的信用數據,共享經濟和信用體系是一種相輔相成的發展關係。信用體系的建立可以實現用戶自我監督、自我管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當共享單車市場調整時,我們發現像共享辦公等新型業態在快速崛起,2018年以來,共享辦公併購整合不斷,優客工場、WeWork、氪空間等組成的行業格局顯現。位於人民廣場的上海機遇中心,自去年11月誕生以來,已舉辦超600場活動,建立1000多個社群,傳播覆蓋數千萬人。

諸大建認為,2019年應該是共享單車的新始點,「製造、運營、回收『三管齊下』構建起循環經濟,就能管住2019年新一波的共享單車投放,並在新階段減少『老一波』的問題。」他建議對於新生事物,要預留足夠的空間允許它試錯。

2018年5月,國家發改委等三部委聯合發布《關於做好引導和規範共享經濟健康良性發展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加快構建集部門協調、區域協同、行業協作於一體的綜合監管機制,以應對共享經濟的安全監管挑戰,破解安全監管難題。

共享經濟是基於網際網路技術創新,通過使用權的讓渡滿足新增需求,進而創造新增價值的新型經濟形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在共享經濟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但「鼓勵創新」並不意味著監管缺失,特別是在市場格局漸趨清晰和穩定的當下,政府監管仍然是防範平颱風險的最有效方式。

巴菲特說,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其實也只有在潮水退去之時,我們才能夠真正看到哪些共享經濟業態更有價值,能夠重構產業價值鏈,而不是成為資本逐利的工具。我們也期待著這些業態能夠對於整個社會產生巨大的推動力。

新民晚報首席記者 方翔

BYE MOBIKE>>

2016年共享單車誕生

2017年最高峰時,上海市場的共享單車總量超過170萬輛

2018年底押金問題飽受詬病 玩家接連出局

2019年1月23日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發布內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

相關焦點

  • 摩拜更名美團單車 摩拜更名原因是什麼?
    5月23日,美團點評董事長兼CEO王興在2019年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計劃將摩拜更名為美團單車,並且最新版本的美團APP已經支持共享單車的功能,王興還表示美團將會成為摩拜的唯一入口,更名的主要原因也是考慮共享單車會幫助公司增加用戶
  • 拜拜,摩拜單車
    12月15日起,摩拜單車的APP和微信小程序,正式下線。啟動後,會彈出一個提示:美團相見,陪伴不變。是的,摩拜「跑路」了。不過,摩拜的跑路,和ofo的跑路還不一樣,因為摩拜被美團收購了。帳號和餘額都原封不動的導入了美團APP,用戶通過美團APP即可繼續騎單車,摩拜單車的名字也更名為美團單車。其實,在星空君所在的城市,早就無法使用摩拜單車微信小程序掃開單車,必須使用美團APP才行。
  • 摩拜,拜拜!
    再見,摩拜單車!你好,美團單車!共享單車江湖風雲再變。說到共享單車,就不得不提作為共享單車「雙雄」的ofo和摩拜,曾經,是所謂的共享經濟的代表,只是,如今,一切都變了。難退押金的ofo,賣身美團摩拜的離場,共享單車從一個火熱的風口到如今成為巨頭的角逐之地,不得不承認的是,共享單車落幕了。
  • 一覺醒來,世間再無摩拜單車
    昨晚,美團單車及電單車團隊發布公告稱,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於12月14日晚23點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即日起用戶可選擇使用原摩拜帳號登陸美團App,原摩拜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事實上,這一結果並不出人意料。
  • 再見了,摩拜單車!
    雖然共享單車品牌眾多,但其中名氣最大的要數ofo和摩拜,這兩家公司可以算是早期共享單車的代表,但是隨著「共享經濟」泡沫的破裂,兩家公司也是首當其衝,被迅速湮滅了。相對於ofo,摩拜的處境可能要更好一些,在2018年,摩拜單車被美團收購,而「摩拜」這個品牌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近日,據摩拜微信小程序公布,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於在2020年12月14日晚23點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摩拜單車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美團單車。至此,一個時代結束了。
  • 再見了「摩拜」!摩拜APP正式停止服務
    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停止服務和運營。目前,摩拜單車已接入美團App,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相關閱讀:摩拜在上月的一份通告中稱,為了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體驗,摩拜單車服務已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
  • 摩拜單車的「體面」與小黃車的「狗血」
    2020年12月14日晚,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停止服務和運營。至此,摩拜將從名義上退出市場。而共享單車的另一大巨頭ofo小黃車早在2019年4月份破產,退出市場。目前遙想當年,ofo小黃車與摩拜兩大巨頭對於市場爭奪十分激烈,後期哈羅單車的加入,最終造就了當時共享單車的三大巨頭。而如今,隨著摩拜的退出,當時的三大巨頭僅剩哈羅單車,令人噓噓。
  • 摩拜單車,最終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顏色
    摩拜單車!經過15個月的「緩刑」,摩拜最終還是離開了我們。12月14日晚,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停止服務和運營。原來的摩拜單車業務早已併入美團App,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
  • 拜拜!摩拜APP停止服務,原餘額、套餐怎麼用?
    拜拜!摩拜APP停止服務,原餘額、套餐怎麼用?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嚴藝文12月15日,摩拜APP發布正式官方公告,為給用戶提供更便捷的體驗,騎行服務已全面接入美團。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於12月14日晚23時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用戶可選擇使用原摩拜帳號登錄美團APP或美團微信小程序,掃碼免押金騎行所有美團單車及電單車。
  • 時代點金(1215):摩拜單車正式拜拜
    今日朗姿股份獲主力資金淨流入2.6億元,超大單流入2.11億元,大單流入4886萬元。點評:國人對美的追逐愈演愈烈,醫美行業迎來風口,但在A股仍為稀缺標的。本來做服裝的朗姿股份,在布局醫美行業長達四年以後,股價一騎絕塵,已走出六連板行情。朗姿股份能夠繼續走多高,我們不得而知。
  • 別了,摩拜單車!今天,讓我最後一次這樣叫你…
    今天,共享單車行業又有了一個大的變化。美團宣布,摩拜單車品牌未來將更名為美團單車。摩拜單車將更名為美團單車△央視財經《中國財經報導》欄目視頻美團聯合創始人、高級副總裁王慧文今日發布內部信,宣布摩拜已全面接入美團App,摩拜單車將成為美團本地生活服務平臺的單車事業部,由他本人兼任事業部總經理。未來摩拜單車品牌將更名為美團單車,美團App將成為其國內的唯一入口。
  • 摩拜告別單車江湖!你剩的餘額、套餐該咋辦
    那麼摩拜用戶在APP裡剩的餘額、套餐該咋辦,能退嗎?可以繼續使用嗎? 摩拜單車更名美團單車 不論是美麗轉身還是換種活法,摩拜單車接入美團後,用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自己曾經在摩拜存的押金、餘額還能不能繼續用?據了解,原摩拜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權益仍可在美團內繼續使用。
  • 摩拜退市 接入美團!APP帳戶餘額可在美團繼續使用
    摩拜退市 接入美團!很多市民詢問,摩拜用戶在APP裡剩的餘額、套餐該咋辦,可以繼續使用嗎?12月17日,記者採訪了美團單車山西區負責人得知,原摩拜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權益仍可在美團內繼續使用。如需要退騎行卡套餐,可聯繫人工客服。如持有從外部渠道購買的騎行套餐,聯繫購買方退款。
  • 摩拜APP14日晚起停止服務
    12月14日晚,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停止服務和運營。目前,摩拜單車已接入美團App,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App內繼續使用。摩拜在上月的一份通告中稱,為了提供更便捷的服務體驗,摩拜單車服務已全面接入美團,並更名為「美團單車」。
  • 當年,美團老闆拿15億買下了摩拜單車,摩拜創始人拿著錢幹什麼去
    共享單車不僅方便我們的出行,還低碳環保,有益於保護環境;共享充電寶可以讓人隨時隨地充電,解決了手機中途沒電的大難題;網絡信息共享,可以讓我們更快速的獲取最新的信息,這些對我們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的生活都是非常有益的。
  • 美團收購摩拜?不存在的
    今天有媒體爆料稱,美團37億美金的價格全資收購摩拜,朋友圈又開啟了「婚慶模式」:恭喜之聲不絕於耳——恭喜摩拜從燒錢大坑裡面爬出,成功上岸。遙遠的合併傳言美團投資是真,但也不是最近發生的事情了,而全資收購這事無論美團或摩拜應該都會不願意在這個階段發生。這篇就復盤一些共享單車的幾個事件與邏輯,以及給投資合併的那些傳聞提些角度。摩拜CEO王曉峰曾擔任Uber上海的總經理,而ofo股東背景中也有著滴滴的身影。
  • 再見了:摩拜 App 今晚正式停止服務
    12 月 14 日消息 摩拜 App、摩拜微信小程序今晚將停止服務和運營。目前,摩拜單車已接入美團 App,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美團 App 內繼續使用。
  • 摩拜沒有「死」,只是換了種活法
    這一點其實不用擔心,因為從公告內容來看,摩拜單車並不會像ofo那般就此消失,而是接入美團成為「美團單車」,用戶原來在摩拜帳號中的餘額、騎行卡套餐等相關權益仍可在新的App中繼續使用。至此,昔日風起雲湧的單車行業中的兩大巨頭全部「退場」,不免令人唏噓。
  • 摩拜也「無了」,共享單車的危機來了麼?
    突然發現月卡還剩三天,正糾結要不要這次一定,又想起了排隊快兩年的ofo押金還沒退給我,共享單車,真是個坑…從2016年火起來至今,共享單車已經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2020年12月14日,摩拜單車正式宣布全面接入美團,曾經作為共享單車「高端服務輸出點」的摩拜終於也難以獨步四方,以「寄人籬下」的方式繼續存在。不過,相對於早就退不起押金的ofo,摩拜的結局還算不錯。
  • 摩拜App和小程序將停止服務 網友卻點名ofo
    來源:中新經緯原標題:摩拜App和小程序將停止服務 網友卻點名ofo中新經緯客戶端12月14日電 據微信小程序「摩拜單車」公布,摩拜App、摩拜微信小程序將於2020年12月14日晚23時59分停止服務和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