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親至愛的孩子們,你的生命不僅僅是你自己的,更是父母親人的

2020-12-23 觸碰靈魂的生活感悟

前一段時間,翼裝飛行的某女大學生在張家界一飛再沒有回來……

今天,失聯二十多天的某女大學生在可可西裡無人區找到了其骸骨……

痛心疾首,肝腸寸斷

我一個完全不相干的陌生人看到警方的通報,字裡行間,看得我頭皮發麻,心滴血,眼流淚……

我真不敢想像,一個孩子,一個女孩子,最後遭遇到的細枝末節……

那她們的父母親人怎麼受得了啊!

孩子們,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一步步跌跌撞撞地走來,終於長大了,長大了就應該懂事了,更何況你們還接受了高等教育,什麼事情都要撇開自私自利,多想想多想想啊!

本來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個先來,人生一輩子太多的不可知,太多的不確定,很多時候我們就生活在擔驚受怕中。

不可知的意外就已經夠折磨人了,我們為什麼還要自尋磨難呢?

我不評價冒險和探險本身的是與非。我只想說一個人不只是你一個人,你痛快了高興了也好,你厭世了絕望了也罷,你要想想,你的選擇帶給你的父母親人的後果!

你一了百了算了,可那撕心裂肺咬噬靈魂的日日夜夜就成了你的父母親人的餘生了……

孩子們,你為你的選擇買單,誰為你的父母親人買單?

想想吧,孩子們!

首先好好活著,就是對父母最大最好的報答!

相關焦點

  • 永遠在背後支持你的是至親至愛
    很多時候我們是否回頭看看,你真正擁有的是親情,而能夠真正讓你擁有的無非是你的至親至愛,自己的父母,孩子,還有就是不善言表的愛人,每一次我們或許都會經歷著不同的苦痛,每一次我們都會變得成熟一些,不怪曾有人說,能夠讓我們發脾氣而大哭的人是父母,因為只有他們可以容忍我們的無知與任性,而能夠讓我們暴跳如雷的則是我們的孩子
  • 子欲養而親不在——緬懷曾經至親至愛的親人
    心上蓮花:子欲養而親不在——緬懷曾經至親至愛的親人  那個小時候將我寒冷的小腳焐在自己懷裡的青春女人,那個曾跪在佛前為兒子祈求健康而寧願減去自身壽命的體弱婦人,那個擔心驚醒側榻的兒子而不敢翻身的白髮老人……  那個餵雞種菜做飯洗衣拖地幾十年如一日的家庭主婦,那個數年中一日往返四次幫忙照顧癱瘓外公的女兒,那個老來住院拿藥卻念叨「浪費」國家社保資源的普通老百姓……終於,離開了她念茲在茲的家與親人們。
  • 至親至愛之人,為何會向你伸出屠刀?
    筆者以為,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正是因為只有一次,她才如此珍貴而無價。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尊重他人的生命,對生命保有敬畏之心。因而,對於那些罪行極其嚴重,影響極為惡劣,手段極其殘忍的犯罪行為。判處死刑,既能懲罰犯罪,教育國民從善從嚴,更能預防類似案件再次發生,給死者家屬予以精神上的安撫。因而,應肯定我國死刑制度存在的意義。
  • 「父母是你的親人,妻子不是」,婚後男人要記住這些話,很現實!
    男人在父母的眼裡就是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不管你做錯了什麼,就算全世界都不能原諒你,而父母都不會責怪你,他們只能怪自己,沒有將你教育好,他們會把所有的罪過一力承擔,只希望你能過得幸福。這就是你的父母,你唯一的親人所表現出來的對你的愛。
  • 失去了至親至愛之人
    兩年前失去了至親,知道了什麼叫人生無常,明白了什麼叫樹欲靜而風不止!無意中本以為是個喜劇下載下來給會韓語的老婆看的。是夜,又睡不著,就先看了看。看的時候感覺前半段的渲染鋪墊拖沓冗長,以為自己啥都知道了,可當看下去的時候才明白自己的膚淺。導演一定也是失去過至親至愛的,男主那種渾渾噩噩,黑白顛倒,夢醒之間都是痛,痛的撕心裂肺、早已無法言語……心裡的憂愁苦悶難以獨自排遣。
  • 男人在聊天時給你這四個稱呼,說明他已經把你當做至親至愛了
    我們明明都知道,一個人是否真心的愛你,主要看的是他對你付出多少,主要表現在他的行為上。但是一個男人如果整天呆若木頭,只為你默默付出,跟個啞巴一樣,什麼好聽的話都不會說,這也會讓女人很鬱悶,就算是男人對她再好,但是女人感覺每天都是在守著一塊木頭過日子,肯定會心聲厭倦的。
  • 【盤點】是殘忍還是可憐 那些動漫中殺死至親至愛的角色
    在很多動漫作品當中,為了突出其中角色的心狠手辣和無情常常會設計一些角色會殺掉自己至親至愛的人。而這些情節往往都能讓粉絲和觀眾們非常有代入感。本周上映的電影《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當中的反派角色滅霸也是這樣的角色。今天企鵝娘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動漫當這種那些殺掉至親至愛的人的角色,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滅霸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
  • 面對至親至愛的背叛,如何邁過這撕裂的疼痛
    沒有人願意面對至親至愛之人的背叛,因為那太虐心,令人生不如死。生活中有些痛是一時半會兒忍忍就能過去的,有些痛卻要一生拼盡全力也未必能夠跨越。但不論如何,日子還得繼續,我們還得抖擻精神披掛上陣去迎接那些該或不該歷的劫。因為,我們都想好好活著。
  • 至親好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 - 成語知識
    至親好友,關係至深的親戚;感情最好的朋友。指關係最密切的親人、朋友。出自: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就中有引禮讚禮的人,叫做'儐相',都不是以下人做,都是至親好友中間,有禮度熟閒,儀容出眾,聲音響亮的,眾人就推舉他做了。」
  • 人去世後會託夢給親人?那麼這種現象真的在嗎?看看科學家咋說
    人生在世有著一個不可躲避的事情,那就是死亡,而死亡也代表著你與這世界最終的別離,當一個人失去了至親至愛之後,便會感到痛不欲生,想要再看一眼自己的親人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的事,而到了此刻,即便是無神論者或許也滿懷希望靈魂是存在的吧。
  • 人,不能指望任何人,至親至愛至友也不行
    人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什麼都指望別人幫你去做,幫一次可以,不能幫你一輩子,最親近的父母、兄弟姐妹、孩子,也不可以,父母年齡大了,小時候我們都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等父母年齡大了,要靠我們來照顧,兄弟姐妹各自成家,條件好的適當的給予幫助,反之不好的自己生計都成問題
  • 痛失至親女子哭求「都別聚會了」 美國感恩節預計5000萬人出行
    但德克薩斯州女子邦妮·納傑拉和親人們已取消節日期間所有聚會計劃。「新冠病毒太兇險了。求求你們,不要聚會!不要出門旅遊!現在是最艱難的時刻,不要將自己最親愛的人置於危險之中!」網上發布的一段視頻中,納傑拉聲淚俱下。因新冠疫情,她在短短幾個月內痛失包括父母在內6位親人。
  • 夫妻之間究竟算不算親人?心理學家的答案都一致
    百度對親人的解釋是:至親至愛的人,不曾想起卻永遠不能忘記的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的人,被受傷害也絕不離的人,風裡雨裡永生不棄的人,能捨棄自己利益而成就對方的人。由此可以發現,親人不單單指的是彼此之間有血緣關係,比如一對夫妻沒有選擇自己生孩子,而是選擇了領養,也依然屬於親人。
  • 為何有些人在親人去世後,不哭也不悲?無外乎這三種原因
    在這個世界上每分每秒都有生命因為各種原因終結,或壽終就寢,或發生意外,總之生老病死,實乃世間常態,是人力物力所不能控制的「鐵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生老病死雖為自古難全之事,不能篡改,但是至親至愛離逝的結局,也是很難令人坦然接受的。當人們切身經歷這種天人永隔的事情時,所能做出的第一反應自然就是悲慟萬分,嚎啕大哭,想要通過這種方式來宣洩自己的悲痛之情,這是非常常見的事情。
  • 親人打斷骨頭連著筋,愛人一言不合就分:你覺得夫妻算不算親人?
    當此前被視若永不分離的兩個人,可以選擇甜蜜地纏綿在一起,也可以瀟灑地選擇分離之際,我們說這是其與親人之間最大的同之處。親人之間的關係,即便我們此生都不去維繫,這卻永遠存在於那裡。就像你遠房表姨定居國外,你們永遠都不會聯繫,但這並不妨礙她是你的親人。
  • 《我在時間盡頭等你》:一個人的時間終有盡頭,愛卻永無止期!
    一、用十幾年的年歲,換回那個離開的人,你可願意?我個人是不太贊同結婚可以防止孤獨終老的這個觀點的,拋開婚姻的隱患和變故太多不說,一個人的時間也總歸是有盡頭的。故而,沒有任何一個人能陪伴我們自己走完生命這一條不長不短的軌跡,即便是至親至愛之人,也無法做到。
  • 徐玲玲家庭:守護至親至愛 傳承最美家風
    在徐玲玲看來,家風就是用心用力去守護——守護至親至愛、守護職責使命、守護平凡小家不平凡的家國情懷。28歲的徐玲玲和丈夫周維便擔起重擔,既要照顧年邁的父母,又要養育剛剛4歲的兒子。寒冬,父親大小便頻繁失禁,她洗了又換,換了又洗,總不忘給父親灌上暖水袋,添件厚棉衣。深夜,父親心血管疾病突發送醫,她掛號送檢,忙前忙後,一奔波就是一宿,好不容易坐下來,布滿血絲的眼睛還不忘盯著輸液的點滴瓶。
  • 18歲高中生的人格扭曲,嫌家教太嚴,花40萬僱兇手殘殺親人
    親人是指不管你發生什麼都不會捨棄你總是會站在你的立場上無所求的守護你會為你犧牲一切甚至自己生命的人。他們是至親至愛的人,不曾想起卻永遠不能忘記的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的人,風裡雨裡永生不棄的人,能捨棄自己利益而成就對方的人。
  • 朋友不只是朋友,更是親人
    小時候我們在周末的時候經常出去玩,因為玩很久都忘記回家,記得有一次她在我家玩兒,我們已經做好飯了但是她還沒有回去,我就跟她說你別回去了在我家吃吧,吃了飯我們還一起玩兒,她就和我一起在我們家吃了飯,但我也經常在她們家吃飯,甚至有些時候都不回家在外面玩瘋了!我覺得吧,我們兩個可以不做朋友了,嗯…親人?嗯我覺得可以!
  • 經常夢到去世的親人會哭醒怎麼回事 是什麼意思
    李會珺覺得夢見親人並不能一概而論的稱為不祥之兆。血濃於水的親情,至純至愛的感情,就算某一方先離世,但這份情誼,就連死亡也不能將它斬斷。老人們常說,有時侯夢到去世的親人,那是去世的親人在牽掛我們了。無論他們有沒有往生,只要他們牽掛著在世的親人,就有可能會通過託夢的形式告知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