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立院備詢,被問到大陸影音平臺「愛奇藝」可能非法繞道進入臺灣,他回應時說「一定不能讓中國達到併吞目的」。

臺灣《中時電子報》發表快評稱,蘇此番言論,危言聳聽,過度上綱,煽動島內「恐中」情緒,也展現了極度不自信。他可能根本不知道上個月臺劇《想見你》在大陸爆紅,就是在愛奇藝播放,還被大陸媒體讚譽「臺劇文藝復興」,在當前兩岸政治氛圍不佳的情況下,更需要這類的軟性平臺,促進兩岸相互理解。
幾天前,民進黨「立委」範雲質詢蘇貞昌時說,愛奇藝「非法繞道」進入臺灣,沒法保障臺灣影視節目比例。然而隨著行動網路時代普及,大眾閱聽習慣早改變,不再被動,只要拿起手機或平板,想看什麼自己搜,更多是遵循市場法則,過去官方設定的電視時段、比例等,意義已經不大。
蘇貞昌的回應,更讓人咋舌,明明只是影視文化的交流,他卻上綱到政治,實在過於沉重,套句時下流行語,蘇「是在哈囉」?
上個月,臺劇《想見你》同時在兩岸爆紅,就是在愛奇藝播放。大陸媒體賦予極高評價,陸媒相關報導標題如《想見你:臺灣偶像劇的突破之作》、《如何拍出〈想見你〉這樣接近滿分的偶像劇?》、《臺劇文藝復興》,劇中陳韻如書架上擺了哪些書,取景的街道、公園、咖啡館,還被大陸的「臺灣通」用心整理出來,文章下方許多人留言,不約而同談起到臺灣自由行的美好回憶。
除了看帥哥美女、討論懸疑穿越橋段,劇中也探討青少年自我認同、同性議題等,都讓整部劇兼具深度,讓更多大陸人認識臺灣社會的樣貌。
這樣的兩岸氛圍,讓人好不懷念,文化屬於軟性場域,也是兩岸重要聯結,文化只有相互影響、擦出不同火花,哪來的「併吞」?愛奇藝內容五花八門,電影、電視劇、綜藝節目,什麼都有,但充其量就是個大平臺,並不是CCTV中央電視臺。
臺灣既然以「軟實力」為傲,就應該繼續拍出更多優質戲劇,增進兩岸認識了解,讓大陸人提到臺灣時,是想到美好的一面,反之,若看到黑影就開槍,聽到大陸就設限,反而讓自己更故步自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