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在華企業對中國經濟投信任票

2020-12-24 法制網

人民網北京12月9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主持今日例行記者會。記者會實錄如下:

總臺央視記者:12月8日,習近平主席同尼泊爾總統班達裡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高程為8848.86米。請問發言人,中尼雙方共同宣布珠峰新高度有何意義?

趙立堅:昨天,習近平主席同班達裡總統一道,代表中尼兩國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這一好消息也為當前深受疫情衝擊的世界帶來希望。

珠峰新高程代表中尼友誼新豐碑。今年是中尼建交65周年。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跨喜馬拉雅立體互聯互通網絡正從願景變為現實。正如尼方所說,尼中友好關係像珠峰那樣高,像雪一樣純潔,像喜馬拉雅山一樣莊嚴屹立。

珠峰新高程象徵中尼合作新高度。珠峰雪面高程的正式確定,是中尼兩國團隊一年多來克服種種困難,紮實開展工作,通力合作的結果。我要給他們點讚。中方願繼續同尼方一道,積極推進珠穆朗瑪峰生態環境保護和科學研究合作,守護好兩國人民共同的寶貴財富和家園。

珠峰新高程也展現了人類精神新境界。2020年是人類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60周年。珠峰新高程的公布代表著人類探索和認識世界、追求和實現夢想的勇氣和力量。珠峰再高也是能夠攀登的,困難再大也是能夠克服的。當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續蔓延。只要各國像中尼這樣精誠合作,攜手努力,我們就必將戰勝疫情。

新華社記者: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再次高票通過涉人類命運共同體外空軍控決議。中方如何評價這個決議?在當前形勢下決議的通過有何意義?

趙立堅:自2017年起,「不首先在外空部署武器」決議就寫入了「重申應研究和採取切實措施,達成防止外空軍備競賽條約,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容,也一直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贊同與支持。繼本屆聯大一委高票通過上述段落後,這一表述在聯大再次獲得壓倒性支持,且贊成票數量進一步增加。這充分證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深入人心,絕大多數國家都已認識到外空安全問題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決議再次表達了國際社會維護外空安全的共同願望,對維護全球戰略平衡與穩定、促進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中國提出、國際社會廣為接受的理念。這一理念順應了歷史發展潮流,為解決當今世界各種問題和挑戰提供了根本行動方案,已經載入聯合國各種文件中。外空作為全球公域,人類命運共同體特徵尤為突出。令人遺憾的是,美國等個別國家為了一己私利,罔顧國際社會共同呼聲,不僅連續多年對該決議投反對票,而且肆意抹黑和歪曲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挑動對抗、製造分裂,嚴重毒化聯合國框架內的合作氛圍。這種不負責任、不計後果的霸凌行徑,只會阻礙多邊軍控進程,已受到聯合國廣大成員國的共同堅決抵制。

確保外空和平利用,防止外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不僅符合各國共同利益,也是各國共同責任。我們呼籲各方本著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推進外空軍控進程,儘早啟動談判並達成外空軍控條約,為維護外空持久和平與共同安全切實做出貢獻。

《北京日報》記者:8日,中國英國商會在京發布《英國企業在中國:情緒調查2020-2021》。調查顯示,儘管疫情帶來諸多挑戰,但中國經濟迅速復甦,繼續成為英國企業2021年的關鍵投資目的地。44%受訪英國企業表示會在2021年增加在華投資,主要因為中國潛在的市場規模。對於40%的在華英國企業來說,中國是首要的海外市場。請問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注意到了有關報導。實際上,除了你提到的中國英國商會這份調查外,近期多項調查都顯示,外國在華企業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和市場,紛紛表示希增加在華投資,這是他們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和營商環境投下的信任票。

我可以給你舉幾個例子。相關機構調查顯示,約82%的受訪美國企業表示未來3年不會將生產環節遷出中國。近7成日本企業依然對中國旺盛的市場需求抱有高度期待。今年前三季度,寶馬、戴姆勒、西門子、豐田、LG、埃克森美孚等一大批大項目在華增資擴產。中國美國商會會員企業認為中國投資環境改善的比去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各國企業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的事實再次表明,中國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致力於為各國共同發展提供機遇的理念正在贏得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同。開放包容、合作共贏才是各國攜手走出疫情陰霾、推動世界經濟復甦的人間正道。

彭博社記者:美國宣布制裁協助朝鮮銷售煤炭的船隻和實體,美財政部8日對6個實體進行制裁,包括幾家中國實體。你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在執行安理會決議問題上,中方一貫全面認真履行自身國際義務。中方堅決反對任何國家根據國內法對中國實體和個人實施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堅定維護中國企業和個人的正當合法權益。

總臺華語環球節目中心記者:據報導,7日,拜登提名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拜登政府準備重新加入伊朗核協議,以促使伊遵守協議,並為針對更廣泛問題的後續談判奠定基礎。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中方注意到有關報導。我們希望美國新政府儘快無條件重返全面協議並恢復履約,解除所有相關制裁,以實際行動履行應盡的職責,推進伊核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維護地區和平穩定。

《南華早報》記者:澳大利亞議會8日通過《外國關係法》,賦予澳大利亞聯邦政府取消外國同澳大利亞各州政府、地方議會和公立大學籤署的合作協議的權力。新法可能會影響到中國與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此前籤署的推進「一帶一路」的諒解備忘錄。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趙立堅:立法屬於各國內部事務,我們不予評論。

同時我要強調,中國和澳大利亞經貿、人文、地方等領域多年來來之不易的交流合作成果符合雙方利益。「一帶一路」是一個經濟合作倡議,始終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倡導開放、包容、透明的精神,已經為沿線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方同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在「一帶一路」框架下開展成功的合作實踐,有力增進雙方民眾福祉。希望澳方客觀、理性看待中澳合作和「一帶一路」倡議,不要給中澳之間正常的交流合作人為設置障礙,不要搞選擇性、歧視性執法,而要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和互利的事。

《中國日報》記者:8日,美國國務院轉發其製作的所謂新疆學校抹殺少數民族語言文化和宗教的視頻並發推特稱,在新疆的學校裡,中共懲罰說母語的維吾爾族學生和其他穆斯林少數民族。請問中方對此有何回應?

趙立堅:美方發布的視頻內容同事實不符,散布的是謊言和虛假信息。

關於語言文字,新疆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同時,也充分保障各民族使用和發展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權利。新疆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在教育、司法、行政、社會公共事務等領域得到廣泛使用。新疆各級機關執行公務時,同時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實行區域自治民族的語言文字。新疆人民廣播電臺現有漢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蒙古語、柯爾克孜語5種語言的12套廣播節目。新疆中小學廣泛開設了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蒙古語、錫伯語等多個少數民族語言文字課程。走在新疆街頭,商業門店、郵政電信、醫療衛生、交通標識等社會公共區域,隨處可見多語種、多文種服務。新疆各族群眾安居樂業,生產、生活、工作、學習享有前所未有的便捷。個別美國政客、官員總是抹黑中國不尊重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我建議他們去看看中國人民幣紙幣,上面印有漢語、藏語、維吾爾語、蒙古語和壯語一共5種語言。反觀美國,除了英語,美元紙幣上還有其他語言嗎?

關於宗教,新疆依法保障各民族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權利。公民在宗教活動場所內以及按照宗教習慣在自己家裡進行的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如禮拜、封齋、過宗教節日等,都由宗教團體和公民自理,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會幹涉。新疆持續改善清真寺公共服務條件,極大方便了信教群眾做禮拜;翻譯出版了漢語、維吾爾語、哈薩克語、柯爾克孜語等4種語言的《古蘭經》《布哈裡聖訓實錄精華》等宗教經典書籍;還開辦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及8所分院。近年來新疆已經有數萬名穆斯林赴沙特朝覲。各族穆斯林的服飾、飲食、節慶、婚喪禮儀等方面的風俗習慣都得到了充分尊重。

近兩年來,聯合國官員、外國駐華使節、有關國家常駐日內瓦代表、媒體記者和宗教團體等70多批團組、100多個國家的1000多人受邀赴新疆參訪,親眼目睹了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我們相信,任何去過新疆、真正了解過當地真實情況的人,都不會認同美方捏造、傳播的虛假信息。新疆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事實,是對這些謊言最好的回答。

《北京青年報》記者:12月8日,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設立5周年「成就與展望」研討會以視頻方式舉行。請問這個基金成立以來為國際和平與發展事業發揮了什麼作用?

趙立堅:12月8日,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設立5周年「成就與展望」研討會以視頻方式舉行。來自40多個會員國、聯合國秘書處各部門和專門機構等100餘名代表出席會議。

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是習近平主席2015年出席聯合國成立70周年峰會系列活動時宣布設立,是中國首次通過設立基金支持聯合國工作,搭建了中國與聯合國務實合作的新平臺。5年來,中國政府累計向該基金注資1億美元,擇優支持了和平與安全和發展領域的95個項目,惠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該基金有力促進了多邊主義,有力支持了聯合國重大議程,有力推動了非洲和平與安全和發展事業,有力促進了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落實。此次研討會高度評價基金5年來所做貢獻,希望基金不斷打造更多優質項目,並提出了很多有益建議。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將繼續堅定支持基金工作,加強聯合國在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促進發展方面的核心作用。

法新社記者:「人權觀察」組織今天發布的最新報告稱,新疆地方政府使用大數據手段識別並標註那些他們認為應該被拘留的人。你對此有何評論?

趙立堅:你說的這個所謂的人權組織一向充滿偏見、搬弄是非,有關言論不值一駁。

《環球時報》記者:有報導說,美國佛羅裡達州一名原衛生部門的疫情數據工程師瑞貝卡·瓊斯昨天在推特上控訴,由於她一直呼籲官方疫情數據發布人員,不要聽命於州政府操控疫情數據的做法而遭到報復。州警察抄了她的家,帶走她所有的電子設備,還用槍對準她和她的孩子。報導稱,佛羅裡達州政府曾為儘快重啟經濟要求她隱瞞部分疫情數據,她因為拒絕配合而被開除。發言人對這則美國「吹哨人」遭到迫害的消息有何評論?

趙立堅:我也看到了相關報導,裡面提到具體的情況我不了解,你更應該去問美方是怎麼回事。

我想說的是,數字是不會騙人的。近日美國嚴重的疫情形勢讓全世界為之揪心。我們對當前美國人民艱難處境感同身受,向他們表示同情和慰問。沒有什麼比人民生命更重要。當務之急是尊重科學、尊重事實、尊重生命、抗擊疫情、拯救生命。我們呼籲有關方面切實負起責任,專心抗疫救人。我們也願繼續同美方開展疫情防控合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幫助,幫助美國人民儘早徹底戰勝疫情。

塔斯社記者: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表示,美國對華政策是不可逆轉的,是基於共和黨和民主黨的共識。你對此有何回應?

趙立堅:中國和美國歷史文化、社會制度、發展道路不同,但雙方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廣闊合作空間。中美關係之所以呈現建交以來最嚴峻的局面,根本原因在於美方一些人固守陳舊的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從零和博弈角度看待中國發展和中美關係。

保持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攸關兩國和世界人民的命運與福祉。未來中美關係何去何從,有待於美方做出正確抉擇,取決於雙方為之共同努力。當務之急是雙方應一道努力,排除各種幹擾阻力,實現中美關係平穩過渡。同時,沿著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共同利益的方向,爭取使下一階段的中美關係重啟對話、重回正軌、重建互信。

彭博社記者:關於中國對美國制裁14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領導成員的反制措施,你能否提供最新情況?

趙立堅:我的同事昨天已經闡明了中方立場。針對美方惡劣行徑,中方將採取堅決有力反制,堅定捍衛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我還可以告訴你的是,中方絕不會吞下損害中國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


相關焦點

  • 土耳其企業家積極評價中國經濟發展
    科爾巴舍(左一)在華參加「一帶一路」貿易投資論壇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閆偉):土耳其對外經濟關係委員會土耳其——亞太理事會主席科爾巴舍長期關注中國經濟發展。日前,科爾巴舍就當前中國經濟的發展分享了自己的看法。
  • 古巴將借首屆企業論壇加強對華合作
    原標題:古巴將借首屆企業論壇加強對華合作   古巴官員日前表示,將
  • 英媒:外國百貨公司在華錯過時機難獲消費者認可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6日文章,原題:弗雷澤百貨商店的中國計劃或許不止需要英倫範就在威廉王子本周抵達上海,進行意在提振英國在華商業的罕見王室訪問時,兩家最著名的英國零售商卻表明在中國取得成功談何容易,即便大牌亦不例外。瑪莎百貨已宣布關閉在上海及其周邊的5家店,並聲稱將改變在華戰略。
  • 在華外國友人:中國就是我的家 我有責任為她說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許多在華工作和生活的外國友人選擇留在中國,與中國人民共克時艱、共同抗擊疫情。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他們紛紛表示,中國政府採取了有力、有效的疫情防控措施,生活在中國很安心,相信堅韌勇敢的中國人民一定能戰勝疫情。
  • 「我們繼續看好中國!」 在華外資企業加速復工復產
    72.8%的在華外資重點企業復產率超過七成,這其中減稅降費發揮了積極作用。業內人士表示,在華外資企業紛紛復工復產,就是在用實際行動說明「我們繼續看好中國」。對此,荷蘭國際財稅文獻局(IBFD)高級研究員馬世奇分析,中國的財稅措施出臺及時,有效緩解了企業的資金壓力,有力地支持了企業復工復產,增強了企業在華投資信心,也給其他國家制定財稅政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受疫情影響,不凡帝範梅勒糖果(深圳)有限公司2月下旬復工之初,產能不到去年同期的10%。
  • 跨國界投資「遇冷」,但對華投資市場火熱,外資企業為何選擇?
    國際市場在這場疫情的衝擊下,均呈現出先前未見過的疲態,隨著海外需求的下降,導致跨國投資的資本數量減少了近一半,令許多外資企業感嘆,2020年實在「太艱難」。然而,在這種背景下,卻有無數外資企業在我國開設新廠、加量櫃,呈現出跨境投資「遇冷」的景象,而對華投資市場卻異常火爆。
  • 在華布局研發中心熱潮迭起 外資企業深度融入中國新發展格局
    ■本報記者 白舒婕   伴隨著世界經濟格局的深刻演變以及中國高水平開放政策的不斷升級,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布局不斷深入,從簡單的銷售,到建立分公司,再到建立區域總部與研發中心,中國在外資企業國際拓展大棋局中的戰略地位日益提升,外資企業在華研發投入也在不斷增加。
  • 國際專家:2021,中國經濟穩健增長
    即便是疫苗推出速度遲緩的國家,也將受益於其他經濟體回暖帶來的溢出效應。中國早已從2020年一季度由疫情引發的經濟下滑中復甦,並將穩步進入2021年。隨著消費與企業投資勢頭回升,中國的增長形勢預計將在2021年進一步鞏固。在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工業和投資領域的增長帶動了復甦,而消費在臨近年底時勢頭大增。
  • 華映被投企業斬獲36氪大獎,熊向東:期待與優秀企業同行
    華映資本被投企業斬獲多項年度獎項,華映資本創始管理人熊向東對所有獲獎企業表示祝賀,並期待與更多優秀企業攜手同行。企業服務、消費品牌、高端製造等各領域湧現出一批黑馬創業者,股權投資市場仍然雄心勃勃、富有生機。在此背景下,36氪創投研究院啟動了「2020年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競爭力企業」和「2020年中國新經濟之王最具影響力企業」兩大獎項評選。
  • 國際機構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整個亞洲的專利申請量佔世界總量的近2/3,這主要得益於中國經濟增長的推動。  在後疫情時代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的情況下,中國經濟逆風增長,引來外國投資機構廣泛關注。經合組織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測,中國仍將是今年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經濟增長預計為1.8%,2021年經濟增長預計將達到8%。
  • 我國借抗美援朝之機,將英國在華百年經濟勢力連根拔起
    我國借抗美援朝之機,將英國在華百年經濟勢力連根拔起1951年,當志願軍和美軍在朝鮮半島上打得天昏地暗之時,另一個戰線上,中美兩國同樣是刀來劍往,殺得難解難分,這就是經濟戰線。 有人說,抗美援朝初期志願軍的勝利,是因為美國不知道中國會出兵,所以被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其實美國在中國出兵前兩個月,就在經濟戰線上對中國動手了,若說不知道中國會出兵,那純屬自歁其人。
  • 好消息:中國疫情好轉,恢復經濟提上日程!在華外企紛紛復工復產
    眾所周知,中國疫情正逐漸得到控制,一些省市已經開始出臺措施促進消費,同時中國企業也正復工復產,中國經濟在疫情之後或許會迎來強勢的反彈,但另一方面,美國疫情正蔓延,為挽救經濟,美聯儲也是用光了自己的「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3月13日,中國浙江省寧波市宣布將聯合企業推出1億元的文化和旅遊惠民消費券,市民和遊客領取後可以在指定的景區、酒店、影劇院、書店等文化旅遊場所憑消費券享受優惠折扣。
  • 國資委、中央企業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
    2019年1月22-25日,國資委會同11家中央企業赴瑞士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年會有關活動。本屆論壇以「全球化4.0:打造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全球架構」為主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名政、商、學、媒各界代表,圍繞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和第四次工業革命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等進行探討。
  • 華南美國商會疫情影響報告:僅2%企業欲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
    (抗擊新冠肺炎)華南美國商會疫情影響報告:僅2%企業欲改變在華再投資計劃中新社廣州2月20日電 (記者 王華)華南美國商會20日發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報告,僅不到2%受訪企業表示將改變在中國再投資計劃。為了解在華外國企業應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況,華南美國商會工作小組在2月10日至16日間,與399家企業進行了電話聯繫。由於多數企業在上述日期尚未返回工作崗位,大部分企業高管在家中接受電話連線訪問。
  • 美國近期打壓中國政策層出不窮,未來六周對華瘋狂舉動還有哪些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這些指數納入中國公司股票,有利於擴大中國企業的影響力和流通性。美國國務院意圖以點名的方式震懾指數公司和國際投資者,加大在金融領域對中國的打擊力度。不僅在美國,而且要在國際金融市場限制中國企業。
  • 專訪安顧中國CEO思勇明:看好中國保險市場並積極布局 在華獨資不是...
    即便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短暫挑戰,但外資保險企業仍對疫情之後的經濟充滿信心,正在加快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步伐。今年6月,德國安顧集團通過其保險子公司斥資8.82億元,通過增資擴股的方式持有泰山保險24.9%的股權,位列第二大股東。這意味著安顧集團正式進入中國財產險市場。此前,德國安顧集團已在中國投資一家合資壽險公司,即德華安顧人壽。
  • 《「一帶一路」中國企業100強在地貢獻研究報告(榜單)》英文版將發布
    2020年,在新冠肺炎的衝擊下,經濟全球化發展受到諸多挑戰,中國企業在全球化發展中也是機遇與挑戰並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9%,其中發達經濟體預計衰退8%。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前景也充滿不確定性。聯合國貿發會議《2020年世界投資報告》預計,疫情將使全球外國直接投資自2005年以來首次低於1萬億美元。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闢謠: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近日,關於日本近1757家在華發展的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消息鋪天蓋地,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從發言人高峰所發表的數據統計中明確指出,日本貿易振興機構4月的調查中有91.7%的日本在華企業沒有想要撤離的想法,而且相比於之前的幾個月還上升了6.9的百分點。至於1757家撤離中國的日企,也基本上都是去日本或者東南亞國家投資一些新增加的類似防疫產品的非同質化項目,對於在華投資的日企數據變動並沒有很大的影響。
  • 外國投資仍在潮水般湧入中國
    來源:新浪財經儘管有各種關於中國經濟與美國脫鉤的議論,可外國公司仍在繼續將大量資金注入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外資的持續流入為中國的經濟反彈提供了助力,而與此同時,隨著中國不斷消除投資壁壘並成為今年唯一一個實現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海外投資勢必還會繼續不斷流入這個國家。
  • 除了《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這些關於中國的外國紀錄片你應該看
    最近,一部名為《即將到來的對華戰爭》的紀錄片火了。這部由澳大利亞導演約翰·皮爾格歷時兩年拍攝的紀錄片,講述了美國與中國可能觸發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事實上,這已不是外國紀錄片第一次將鏡頭對準中國。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浩如煙海的人文歷史、美麗遼闊的自然風光,世界渴望了解中國的一切。→日本 《中國力量》日本NHK2009年出品,以中興公司在衣索比亞的通訊工程建設,以及漢能公司的投資故事為視角,展現了伴隨著中國大國崛起迅速而來的文化經濟等方面的巨大影響力。